留下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历史文化悠久,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都,“西溪且留下”一语,成了“留下”的镇名。2007年11月在西湖区行政区划调整中撤镇建街,设立留下街道。留下街道东与西湖、古荡街道相邻,南与转塘街道的龙坞毗连,北部与蒋村街道、余杭区五常街道接壤,西部与余杭区闲林镇相接,西南与富阳市为邻,与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公园无缝连接,“双西合璧”。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近2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万余人,高校学生5万人左右。下辖东岳、金鱼井、杨家牌楼、西穆坞、留下、横街、屏峰、小和山、茶市街9个社区,石马、东穆坞2个行政村。 小和山高教园区入驻学校有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和浙江华强学校。辖区其他大专院校有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浙江交通干部学校、杭州西溪成教学院留下分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中小学有留下中学、西湖高级中学、杭州市东方中学、留下中心小学、杭州蓝天小学。
根据区域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城市功能,留下地区产业发展定位为:城西重要旅游商贸基地,服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公建配套区,依托高校科技力量的科研孵化区,以高品质人居环境为基调的生态居住区、办公区和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区。
以西溪路、留和路为发展轴,由东至西,把握节点,组团式递进发展。东部接纳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大经济的产业链之一,打造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基地、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发展楼宇产业、拓展科技类中介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总部进驻办公。中部依托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经济服务的休闲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城西高标准示范意义的文化生态型居住区。西部打造浙江省重要教学科研基地、产学研创新创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形成小和山高教经济,大力发展设计、法律、技术、教育咨询等中介服务业为主的人才集聚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发展总部经济。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2万人 | 36.1平方公里 | 330106009 | 310000 | -- | 查看 留下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和家园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和家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石马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石马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翰墨香林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翰墨香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西穆坞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西穆坞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杨家牌楼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杨家牌楼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横街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横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和山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小和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金鱼井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金鱼井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留下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留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屏峰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屏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茶市街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茶市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东岳社区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东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东穆坞村 | ·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旅游·西湖区特产·西湖区十大特产· | 0 |
---- |
查看 东穆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北山街道 |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坐落在享誉中外的西子湖畔,风景秀丽的宝石山下,地处杭州市中心,西湖区东南部,紧邻古钱塘门,宝石山、葛岭、弥陀山蜿蜒其间,诸山统称北山,街道之名由此派生。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有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万6千余人,其中常住人口4万余人。 北山街道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紧邻杭州市委、市政府。辖区内众多中央驻浙单位、省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聚;各类大小宾馆饭店、商铺和文化娱乐场所鳞次栉比;环城西路、体育场路、天目山路、保俶路和曙光路等近10条交通主次干道纵横交错,构成了集政治、经济、商业、风景旅游、文化娱乐和居民住宅为一体的繁华便利地区。街道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街道之星”、“全国体育先进社区”、“浙江省级先进街道”、“浙江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普示范街道”等众多荣誉称号。 近年来,北山街道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社区党建为龙头,社区建设为基础,社区服务为落脚点,城市管理为重点,综合治理为保障,全面推进地区三个文明建设。2002年以来,连续两次区划调整,在区域面积由12.5平方公里缩减到3.4平方公里情况下,街道注重税源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和扶持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的税源经济发展模式。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以年均9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深入,率先在全省推出社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全面推行社区党务公开,不断完善社区党员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社区精品亮点创建,全面提升社区综合实力,7个社区中现有四星级社区3个,三星级社区2个。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城市管理建设改革新路和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全面推进“洁美北山”和“平安北山”建设。 今天的北山,已成为居住生活和投资经营的理想场所。与街道相邻的浙江大学、浙大科技园、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科研基地等教科研发单位构建了较强的技术阵地;紧挨辖区的浙江世贸商务中心、黄龙体育中心、杭州香格里拉饭店和嘉华国际商务中心、以及即将改造的北山老城区必将使黄金地段发挥黄金效益。 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游客到北山观光考察,热忱欢迎中外客商来北山投资兴业。让我们相逢杭州西湖,共聚人间天堂,携手共进,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
西溪街道 |
西溪之名,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南宋祝穆撰《方兴胜揽》载:西溪,路以小河,又北汇余杭塘,合于市河。近代马时雍主编的《杭州的水》指出:“八字桥至余杭塘河段称为西溪河”。西溪街道就是以境内西溪河而得名。西溪街道地处杭州市市中心,位于西湖区东北部,东以莫干山路与拱墅区毗邻、与市政府隔街相望,西至教工路与翠苑街道连接,南以天目山路和灵隐、北山街道相接,北以余杭塘河与拱墅区为界。西溪街道面积为3.02平方公里,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境内共有15条主要道路,东西向的有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及天目山路,南北向的有教工路、保叔北路、马塍路与莫干山路,都是杭州市市中心的主要交通要道。随着杭州市的建设发展,西溪街道将通过加快对辖区范围内危旧房改善和旧城改造,扩建公用绿地面积、新增文体设施,提升街道整体生活环境品质。通过“两纵三横”道路的拓展整治,扩大区域道路面积,提高支路网密度,使交通层次更加清晰,整体交通达到可达性、通透性,使处在杭州市核心地区的西溪街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该街道位于杭州市西北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3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1.9万余户、9万余人。近年来,街道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省社区服务先进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综治先进单位。街道工业基础较强,“三产”经济发达,文娱设施齐全。城市管理工作走出一条以长效管理为特色的新路,地区环境优美、秩 序优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确保了地区的一方平安。社区服务网络齐全、形式多样,群众生活方便快捷。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教育科技事业发达,科技单位、大专院校云集,文体生活欣欣向荣,是一个高新科技和新村住宅同步发展的新兴区域。 西溪街道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街道办事处所在的马塍路据《湖墅小志》载:“东西马塍在溜水桥之北,以河为界,河东抵北关外为东马塍,河西自上下泥桥西溪街道行政区域图至西隐桥为西马塍。吴越国时钱王在此养马,达3万余匹,号曰马海,故以名马塍”。辖区内人文古迹与纪念地昔日也较多,诸如“花圃闻莺”、“白荡烟村”、“铜佛寺”、“铁佛寺”以及著名的庵、堂、庄、园与蔡布政墓等,历经沧海桑田,早已不复存在,但记载往日的诗词仍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除了曾有过的人文古迹以外,目前尚在的浙江省团校建筑群和浙江省师范大学建筑群都列入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名单,走近这些历史建筑群,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在西溪留下的岁月印迹。 西溪街道区域内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名校为邻、与书香相伴。作为基础教育环境的学区在杭州市内是首屈一指的,有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市学军小学、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三街小学、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武林幼儿园等一批名校;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有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校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0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团校等一大批知名大专院校,不愧为杭州市文化教育中心地区;蓬勃发展中的文化、科研相关产业,如省京剧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二研究所、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浙江省邮电医院、浙江省出版联合集团等一批部属省属文化、科研产业单位,更是提升了西溪街道的地区整体文化品位和档次。 产业西溪 随着时间变迁、产业发展,西溪街道正以高速的建设步伐向杭州市商务核心区的目标迈进。西溪不仅处于杭州市市中心区域,同时也是西湖区重点打造的打造的集商贸、居住、人文与教育为一体综合商务集中区“黄龙国际商务区”核心区域。黄龙国际商务区目前已是省内第一、国内一流的国际商务区,是顶级高档住宅和高档写字楼的云集之地,仅西溪辖区内的高档住宅就有银马公寓、华都兰庭、崇文公寓、白荡海人家、金都城市芯宇等,高档写字楼就有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立元大厦、国际花园、宁波大厦、瑞琪大厦等,每幢写字楼都具有不同的独特、鲜明风格,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各项商务配套设施十分完善,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目前正在发售的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EAC),首次在长三角地区将国际5A标准引入商务建筑,即-大楼品牌、-地理位置、-客户层次、-服务品牌、-硬件设施,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国际化写字楼品质的最新内涵。除了目前在售的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EAC)这一大亮点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立元大厦、启德广场等高级写字楼也将为西溪街道和黄龙商务圈增添新的亮点。随着未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搬迁、老小区的旧城改造,辖区内又将新增一批高档商务楼宇,这些楼宇在为街道的蓬勃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将成为黄龙国际商务圈核心北移的重点区域。 数字西溪 作为都市生活的亮点,商业街记录着城市的繁荣,标志着地区的特色,也传承着历史文化。文三路的电子信息街区,在提升杭州城市形象的同时,更为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西溪街道所辖的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字(电子)软件企业,形成了一个集创意、研发、产品制造和市场推广为一体的互为协作、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天畅网络、浙大网新等一批高新软件技术企业从这里起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杭州东部软件园是浙江省第一家企业化运作高科技园区,2006年还被评为杭州市高新区特色科技园区建设第一名。日益发展的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使辖区日渐形成包括电脑及相关配套产品、现代化办公设备、现代通讯产品、光机电产品在内的科技产品交易和创业大市场,以西溪数码港为代表的科技市场集群,成为了街区对外商务活动的窗口和街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以东部软件园为代表的创业园集群,致力于成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的孵化器、加速器、倍增器,共同形成了创业带动发展、发展促进创业的良好格局。 |
翠苑街道 |
翠苑街道,该街道成立于1986年,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东起教工路,南邻天目山路,西以冯家河为界,北与余杭塘河接壤,占地面积4.028平方千米。2000年末辖区总户数2.3万余户、人口7.9万余人,现有10个社区。街道所属企事业单位20余个,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有环保化工、电子器材、消防设施等。辖区内有部、省、市、区 属单位300余个,大专院校林立,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辖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华,交通便捷,高新产业特别是电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是杭城集居住、商贸、高新技术开发、校院文化为一体的新兴区域。 主任:卢华英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二区 |
古荡街道 |
古荡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古荡历史悠久。相传古人登山远眺,见老和山下河渠纵横,鱼塘密布,荡连荡,塘套塘,模样像“古”字,就称这里为古荡,年岁一久,就成了地名。南宋时,西溪辇道始起于古荡,为皇帝驾车余杭洞霄宫的专用道路。过去,此处每到芦花开时,弥望如雪。冬日梅花含笑,又有“西溪探梅”之胜景。 2009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古荡街道将按照区委全会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围绕“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抓稳定、强党建”这一总体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打造“最品质街区”,重点推进 “三三”工程。 一是做强三大骨干产业,即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商业服务这三大骨干产业,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文化创意产业为先驱、商贸服务产业为支撑的“三位一体”产业格局。具体体现在“五个抓”,即抓园区、抓楼宇、抓招商、抓税源、抓服务。抓园区,以浙大科技园、杭州数字娱乐园、古荡科技园为重点,优化园区现有企业,促进园区整体产业升级换代;抓楼宇,抓好17万平方米楼宇的招商、24万平方米楼宇的管理、2万平方米楼宇的更新、25万平方米楼宇的建设、6万平方米楼宇的规划,大力推进总部楼宇经济;抓招商,以大项目带动招大商、调整结构招新商、整合资源招强商的形式,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抓税源,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税源结构,壮大常规税源,完善街、社两级协税护税体制;抓服务,着力营造亲商氛围,以情留商。 二是推进三大城市更新。围绕创建杭州市生态街道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点抓好浙大科技园强园扩园等拆迁改造工程、“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等环境整治工程以及道路分类保洁管理等洁美序化工程。 三是实施三大发展保障。深化民生保障,坚持民生优先,进一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做实行政0,做细福利0,做优社会0;强化稳定保障,深化平安街道、法制古荡创建工作,强化法制教育,重视信访工作,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优化人文保障,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活动载体,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提升“古荡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
西湖街道 |
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美丽富饶的钱江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街道。它处在杭州市西湖旅游核心景区,东连西湖、南连钱塘江、西临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北靠高新技术开发区;街道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双峰、龙井、九溪、梵村、茅家埠、满觉陇、杨梅岭、翁家山、梅家坞9个行政村,金沙、南山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净寺、三台山、九溪、栖霞岭、金沙港、灵隐6个社区,总人口3万余人,农业人口5562人;拥有4780亩茶园、3万余亩山林,是西湖龙井茶原产地的一级保护区域。杭州市南北两条旅游线穿境而过,杭州市风景旅游点有72%在西湖街道境内,区内有大小景点50多处,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特别是2003年杭州市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以来,梅家坞茶文化村、茅乡水情、金沙醇浓、龙井茶文化景区的相继建成开放,梅家坞、双峰、茅家埠、龙井等地真正成为景区中的村庄,为街道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西湖街道从实际出发,遵循保护和发展并举、经济与管理并重的工作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景区管理建设为重点,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紧紧抓住杭州市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新机遇,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旅游三产服务业,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具有西湖街道特色的新路子。2005年街道企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实现总税收 253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676元。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街道被杭州市评为农业丰收奖十佳乡镇;2003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卫生街道、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双拥模范示范街道;2005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浙江省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还获得了浙江省“十五”期间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杭州市四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
留下街道 |
留下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历史文化悠久,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都,“西溪且留下”一语,成了“留下”的镇名。2007年11月在西湖区行政区划调整中撤镇建街,设立留下街道。留下街道东与西湖、古荡街道相邻,南与转塘街道的龙坞毗连,北部与蒋村街道、余杭区五常街道接壤,西部与余杭区闲林镇相接,西南与富阳市为邻,与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公园无缝连接,“双西合璧”。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近2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万余人,高校学生5万人左右。下辖东岳、金鱼井、杨家牌楼、西穆坞、留下、横街、屏峰、小和山、茶市街9个社区,石马、东穆坞2个行政村。 小和山高教园区入驻学校有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和浙江华强学校。辖区其他大专院校有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浙江交通干部学校、杭州西溪成教学院留下分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中小学有留下中学、西湖高级中学、杭州市东方中学、留下中心小学、杭州蓝天小学。 根据区域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城市功能,留下地区产业发展定位为:城西重要旅游商贸基地,服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公建配套区,依托高校科技力量的科研孵化区,以高品质人居环境为基调的生态居住区、办公区和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区。 以西溪路、留和路为发展轴,由东至西,把握节点,组团式递进发展。东部接纳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大经济的产业链之一,打造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基地、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发展楼宇产业、拓展科技类中介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总部进驻办公。中部依托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经济服务的休闲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城西高标准示范意义的文化生态型居住区。西部打造浙江省重要教学科研基地、产学研创新创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形成小和山高教经济,大力发展设计、法律、技术、教育咨询等中介服务业为主的人才集聚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发展总部经济。 |
转塘街道 |
转塘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根据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西湖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7]147号、杭政函[2007]188号)文件精神和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关规定,撤消转塘镇、龙坞镇建制,合并设立转塘街道办事处,并将灵隐街道办事处珊瑚沙、五云、梦湖3个社区划归我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的转塘东起钱塘江,西至富阳,南临双浦镇,北与留下街道接壤,总面积达75.15平方公里,加上托管的回龙、何家埠两村约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00多人,流动人口45800多人,辖24个社区、18个行政村,驻地为转塘直街7号,成为了全区面积最大、所辖村(社区)最多,拥有山林资源最丰富的一个街道。街道内古海塘、古桥等众多历史古迹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高等学府一起积聚起浓厚的文化底蕴,龙坞茶村、大清谷景区、白龙潭景区、之江国际高尔夫球场、宋城等大型休闲游乐场所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杭城顶级别墅聚集的区域。而街道内之江、龙门、桐坞、龙坞社区、转塘、狮子、定山、回龙八个片区也将依托之江度假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牢牢把握机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整体档次的提升和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快街道城市化建设的大步推进。 |
蒋村街道 |
蒋村街道东临黄龙国际商圈,南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邻仓前高教园区,北接浙大紫金港校区,独特的区域优势为蒋村在构建和谐杭州示范区中发挥主力军和主示范提供了良好平台。 |
灵隐街道 |
灵隐街道成立于1964年11月,地处杭州市区西北地块,毗邻西湖景区,经过几次区划调整,目前东起曙光路、杭大路与北山街道为邻,西至玉古路连接西溪路以古荡湾为界,南以灵隐路以界,北至天目山路。并跨区托管钱江北岸的珊瑚沙、五云(梦湖)两个社区。灵隐街道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6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左右。所辖0个社区:玉泉、曙光、庆丰、黄龙、117、五云、梦湖、东山弄、浙大求是、珊瑚沙,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内有浙江大学、浙江黄龙体育中心、浙江世界贸易中心、解放军117医院、杭州植物园等辖区单位500多家以及多家外地驻杭办事机构,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是杭州市重要的风景区和文教区,是省、市政要、社会名流、专家学者的集中居住区,也是西湖区委、区政府的机关驻地。街道曾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军民共建先进集体,浙江省防范和处理-先进集体、市先进人大代表之家、市2001-2005年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市科普文明街道、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
文新街道 |
文新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原属余杭三墩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开发,1996年经行政区域调整划归为杭州市西湖区,更名为蒋村商住区,1998年12月成立西湖区人民政府文新街道办事处,1999年1月28日文新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文新占地面积5.05平方公里,区域建有高中档生活小区60个,规划入住3.4万户、11万人,现实有人口10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3.5231万人。辖12个社区:星洲、湖畔、南都、金乐、竞舟、府新、德加、香樟、沁雅、新金都、桂花园、登云圩,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 在六年的建设发展中,文新街道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经济大街与富民相统一,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相统一,全力构建和谐文新”为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先进青春健康项目组织、浙江省计生协会先进集体、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杭州市党建示范点、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0中央总--以及中央、国家部委、省、市、区各级领导先后视察我街道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还接待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观学习300余批次,打造了“住在文新、学在文新、创业在文新”品牌。 ——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总体经济运行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01年-2005年,先后引进了美国沃尔玛、摩根斯坦利、SAM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赛科置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增长幅度达到4334%、135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逐年成倍递增,增长率分别为1446%、946%,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区前列。特别是2005年完成招商引资内资7.5亿元,其中市外到位资金3.2亿元,市外协议资金5.2亿元,分别为年计划的125%、114%和130%;完成协议外资6052.9万美元,到位外资1550万美元,分别为年计划的605%和246%;实现财政总收入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分别为上年数的227%、172%,再创历史新高,为做大做强文新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基本建设进度,构建“文、教、卫、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区。区外开辟了150亩的文新科技工业园,建造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重点发展科技生产企业;区内新建了城西最大的商贸娱乐中心西城广场,建成了西城新座、五联商贸楼、西溪阳光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完成了6所小学、2所中学、3所幼儿园、3个农贸市场等一批高规格的公建配套设施任务,即将完成文新综合医院、文新图书馆、竞舟综合楼、西湖体育场等建设项目,力求把文新地区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特色区域。 ——社区建设创新特色,涌现了一批精品亮点的新型社区。通过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推进了社区建设的新发展。湖畔社区的党建特色,德加社区的网站特色,星洲社区的教育特色,府新社区的服务特色,新金都的团建特色,社区创建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在11个社区中,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1个(湖畔社区)、全国先进星光老年之家1个(德加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1个(新金都社区)、全国绿色社区1个(德加社区),省百佳社区居委会1个、省级示范社区7个,市十佳社区1个(德加社区)、市党建示范社区2个、市特色社区4个、市生育文化建设先进社区2个、市级避孕药具优秀供应点1个、市级科普文明社区3个,区五星级社区3个、四星级社区5个。 ——完善管理机制,一个洁美、平安文新正在形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力度,落实了街长、段(片)长包干责任制度,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同时大力实施了“115160”工程,整合资源构建起了全覆盖、立体式的治安防范体系,使辖区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日趋良好。街道在获得了市级平安街道的荣誉称号,安全社区、无毒害社区、绿色社区均达到100%,“西湖杯”和“洁美杯”评比中名列前茅。 ——基层党建扎实有效,机关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立“三大机制、三个创新、三项工程”,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构建起了符合本街道实际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目前基层党组织已发展到11个社区党委、2个经联社党总支、14个非公制企业、50个楼道党支部和145个楼道党小组,党员队伍扩大到1250名,实现了“领头雁工程”的80%。同时,通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抓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机关工作效率上有了新改进,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街道连续两年在西湖区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中名列前茅。 ——加快现代化建设,数字街道全面实施。通过开展“树立形象、提升品位”的活动,努力创建与现代商住区相匹配的文明高效的政府机关,以满足居民群众对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的需要。目前已建成了街道机关办公局域网,与11个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组成城域网,还建成社区电子阅览室,安装电子显示牌和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发布街道信息,提供办事指南。 ——开展寓教于乐、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为辖区居民群众营造了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以西城广场为平台,开展了具有时代特征、文新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新景新貌在文新”元宵灯会、“热情燃烧的红色五月”艺术周和全民健身比赛等活动,创建了“湖畔之光”合唱团和侨联“艺术沙龙”,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打造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网络文化和节日文化。 |
三墩镇 |
|
双浦镇 |
双浦镇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辖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南部,三面环江,东北与萧山隔江相望,南濒富春江,西与富阳市交界,北倚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距杭州市中心约15余公里。区域总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下辖30个行政村、2个社区。 2007年10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西湖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和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关规定,撤销袁浦镇、周浦乡建制,合并设立双浦镇,并将转塘镇何家埠、回龙两个行政村划归双浦镇管辖。调整后双浦镇辖2个社区、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袁浦镇99号。 双浦镇临近的著名风景旅游点为“未来世界”、“宋城”、“大清谷”、“灵山幻境”等;袁浦路、杭州绕城公路南线及“袁浦大桥”横贯镇区,杭千高速公路纵串全镇,双浦三面环江,沿江有多个深水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双浦镇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小康乡镇”、“新农村乡镇”和“科技星火示范乡镇”。 全镇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调整,按照“优一、引二、兴三”发展方略,全镇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二产形成一定规模的行业有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挖掘运输、印务装订、金属加工、柳藤制品等。去年全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2.6亿元,销售收入24亿元,其中工业销售产值8.2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完成外贸出0货值1.23亿元,完成地方税收1907万元。在农业方面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双浦镇已形成“五大基地”;2000亩无公害“袁浦牌”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00亩优质米基地;1000亩葡萄、瓜果基地;沿江花卉苗木基地和蔬菜、野鸭加工基地。同时还尝试了社会型渔业向休闲、垂钓、娱乐、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农业转变,为促进都市农业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