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峰村隶属建西镇,海拨436米,与大历镇相邻 。距镇所在地39公里。通往镇区公路路面已硬化。
村落与人口:全村总面积0.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5亩,林地面积7200亩,毛竹林55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304人,75户,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3200元。
村风村貌和文化古迹:元峰村民风纯朴,热情善良、勤劳致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民自治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文化古迹有始建于乾隆八年的金峰寺,光绪十二年的万福庵。分别在1993年、1997年均已重新修建。
元峰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逐年增大,经济主体以毛竹、竹笋为主要产业,村民集资创办了金峰食品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1100 | 353000 | 0599 | 查看 元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心社区 |
建西镇中心居民委员会地处建西镇镇区中心地段,是原建西县所在地。位于东经117050′30″——118000′30″,北纬26046′45″——26056′45″之间,鹭鹚溪贯穿全境,所辖中心街、林建路、人民路、森铁巷4个居民小组,辖区内属县直管部门逐多,是顺昌县县级竹木加工园区。目前,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达48家,学校3所、其中住区个私企业36家,居住人口共近7000人。 【基础设施】辖区内街道宽畅,卫生整洁,供、给水设施日臻完善,商店、楼房布局均按现代化要求完成了第三期旧城改造。有3.5万伏变电站1座、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1家。邮电通讯建有移动、电讯等移动电话继站、全部开通程控电话。街道路面全部硬化,“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建筑和自然景观】宏观壮丽的龙安寺和太清宫分别新建于镇区的东边山顶和南面溪边。龙安寺建于上个世纪末业,香火很旺,进寺的人都争着烧上几柱香,期盼着顺利和平安。太清宫始建于2004年,刚度过落成三周年的吉庆,它筑在平镜式的水边,恰似水面上的宫殿,立在倚栏上的游客望着宽阔而平静水面,皆想偿试一次鹤翁垂钓的景况。 【人文发展】建西镇中心居委会是顺昌县第一届文明社区和南平市第九届文明村镇。2002年获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残联授予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活动合格单位,2003-2004年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建西业余举重学校从1982年起就被定为省级举重传统校,培养输送大批举重人才,至今已有40多人成为国家、省级举重运动员,其培养输送的举重选手张国政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荣获69公斤级举重金牌。 【经济社会状况】2001年5月份成立顺昌县建西竹木加工园区,至2006年底已有园区企业39家,其中竹木加工企业26家,成为全县重要的竹木加工基地,并形成了以顺昌县亨雅地板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辖区内肯林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木栏杆全部销往北美,其他驻区企业生产的竹地板、竹胶模板、竹凉席、细木工板、竹木工艺品等畅销全国。其中有较先进技术并经国家“QS”认证的精制茶叶加工厂,年产系列茶品10万公斤,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等地市场。2006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3个亿。园区创业氛围浓厚,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辖区内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群众安居乐业,镇容镇貌整洁。教育基础设施配套,现有周毅爱国林碑、举重传统校、建西竹木加工园区三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公民。 |
谢屯村 |
谢屯村地处福建省西北部,顺昌县偏东,历来属建瓯府,公元1936年划归顺昌县,解放前在此设过镇,解放后在此设过区(顺昌县第六区)。现在是建西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3100人,800户,辖两个自然村(其中一个少数民族村),18个村民小组。村境东西宽约3.6公里,南北长约5.7公里,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田与山的面积约成1:9,耕地面积3200亩。东与建西毗邻,南接麻溪洋口,西同洋口的道吴村接壤,北连际会岚下,距县城22公里,距镇所在地3公里。 谢屯村曾是红军革0据地。1933年8月28日东方军四师某营一百多位战士,在包营长和指导员江为民带领下,由洋口进驻谢屯,继之东方军四师十一团千余人亦进驻谢屯。红军在谢屯月余,先后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宣传0和红军政策,打土豪,没收土豪财产,分发给贫苦老百姓。接着红军在谢屯成立苏维埃政府,选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文书,成立农会和游击队,选出农会正副主席和游击队长;当时有祖荣奴等七人加入红军队伍,随红军北上,后祖荣奴在江西牺牲,牺牲时是红军新兵团一营五-士。 谢屯村祖氏人口160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55%,祖氏自宋朝绍定23年(公元1252年)从建瓯迁入谢屯,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750多年。另外由此外出工作和谋生成家繁衍的有200多人,他们分布在东北哈尔滨市 、浙江、上海、杭州、台湾以及本省福州、厦门、石狮及附近县市。 谢屯村有多处文化古迹:其中有祖氏世德堂,1670年建的;祖氏继善堂 ,1702年建的;祖氏典义祠,1818建的;祯祥塔(虎山塔)1875年建的,现为县文物。临水宫道光29年建的;青云殿光绪15年建的;兴隆桥同治13年(1874年)建的;这些祠堂、庙宇至今保存完好。 改革开放以来,谢屯村的经济逐年增长,村里办起了清水笋厂、运动器材厂、竹制品厂、纸厂及各类加工厂。产品销往台湾、香港、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高档房屋也逐年增多。 |
元峰村 |
元峰村隶属建西镇,海拨436米,与大历镇相邻 。距镇所在地39公里。通往镇区公路路面已硬化。 村落与人口:全村总面积0.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5亩,林地面积7200亩,毛竹林55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304人,75户,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3200元。 村风村貌和文化古迹:元峰村民风纯朴,热情善良、勤劳致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民自治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文化古迹有始建于乾隆八年的金峰寺,光绪十二年的万福庵。分别在1993年、1997年均已重新修建。 元峰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逐年增大,经济主体以毛竹、竹笋为主要产业,村民集资创办了金峰食品厂。 |
南山村 |
南山村位于顺昌县中部,距县城32公里,距镇 所在地16公里。 南山村土地总面积16814亩。耕地840亩,林地13058亩,其中毛竹林7126亩,生态公益林1620亩。全村现有人口近1000人,245户,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建有一座小学,占地面积4亩。 南山村有一佛教——月山寺,始建于康熙十九年,于公元一九九一年重新扩建,如今该寺占地面积8亩,风景独特。 南山村已硬化水泥路,先后开通了程控电话,联通CDMA机站,移动机站,交通、通讯非常方便。2007年开通了有线电视,村民的夜余生活得到了改善。 南山村以笋竹为主导产业,笋是远近闻名的黄泥笋,毛竹又大又高,比较匀称。也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
科头村 |
科头村隶属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建村时间1958年7月1日,海拨460米,位于顺昌县边远高山区与岚下乡相邻。距县城40公里,到镇所在地24公里,通往村所在地主干道硬化正在施工。 村落与居民: 全村土地面积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20亩,林地面积1.2万亩。其中毛山面积6400亩。生态公益林1256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878人,226户,辖6个自然村,设7村民小组。2006年人均收入3200元。 村风村貌: 科头村民风纯朴、热情善良、勤劳致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民自治规范,党组织凝力、战斗力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多次被县党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一流村,民兵连先进单位。 建筑景观: 科头村有佛教圣地——瑞云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980年重新修复,寺门前有一棵千年古树罗汉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历史人文: 科头村人杰地灵,吴氏家乃宋朝吴公太尉的后代,目前还保留吴公太尉纪念堂。 |
际滨村 |
际滨村地处九龙山脉,九座山峰蜿蜒如游龙,周边有十三个乡村,俗称九龙十三乡。称谓九龙腾云,十三捧月之一的际滨村位于建西镇的西北部,西与埔上镇谢坑村相接,东与科头村相连,南连慈太村,北与岚下乡毗邻,海拔278米,距建西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县城30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53户,1052人。正式党员38人。 土地面积20245.4亩,耕地面积1385亩、其中水田1225亩、旱地160亩。林地面积1942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6000多亩、果树1153亩、竹山4193亩。 际滨村是古老的村落,现保存着石蜡烛、栓马碑等历史文化遗址。村庄出口处有近千年的古楠木,卫士般地捧着月亮。 际滨村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2051毫米。气候土壤资源得天独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烟叶、食用菌、柑桔、毛竹等,村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 环境质量为:全村自然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无黑烟覆盖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国家Ⅰ类标准,境内主要河流地表水质均达到环境功能区域标准,村庄区域内环境无噪声、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整洁。 |
慈太村 |
慈太村隶属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位于顺昌县中部,距县城27公里,到镇所在地15公里,距国道最近处14公里,距火车站27公里,通往镇县的公路路面已硬化。 村落与居民: 全村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3亩,山地面积2560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000余亩。全村现有人口2017人,517户,辖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有实小1所,现有学生200多名;幼儿园1所,幼龄儿童26;卫生医疗1所,村医2名;辖区内有一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00余千瓦。 村风村貌: 慈太村民风纯朴、热情善良、勤劳致富、村容整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社会状况安定团结、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物产经济: 慈太村经济正在逐步增展,工农业总产值逐年递增。村民生活条件大大提高。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518万,人均收入0.27万元。主要产品有柑桔、、毛竹、烟叶和食用菌等。是烟叶千担生产基地。 |
际会村 |
际会村隶属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1952年7月到2006年4月是原际会乡政府所在地。是少数民族畲族村,建村时间1949年12月,1952年7月建村党支部,海拨169米,麻溪河贯穿全村。位于顺昌县中心地带,与洋口镇 、大历镇 、埔上镇 、岚下乡相邻,距县城23公里,到镇所在地9公里,村内主干道均已硬化。 村落与人口: 全村土地面积3.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79亩,有林地2.2万亩,竹山4705亩,果树3000余亩。生态公益林5000余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3010人,785户,15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1012人,古田溪库区移民800余人。居民语言主要是建瓯语和畲语及福州语系。 村风村貌: 际会村村民勤劳致富、热情善良、民风纯朴,村中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民自治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1992年被南平地区评为闽北村星。2002年2月被南平市评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2002年8月被顺昌县评为“6.16“抗洪救灾模范单位 。2003年被顺昌县评为科技示范村。2004年被际会乡党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顺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集体先进单位 。2006年被南平市授于集体三等功荣誉。 建筑景观: 际会村村民信仰各种宗教。如溪边慈善寺,始建于雍正十二年,2002年重新修建属佛教。际会临水宫,始建于1958年属道教。基督教堂壹座建于2004年。 物产经济: 际会村拥有中学一所占地14000平方米,小学二所占地12000平方米,幼儿园一所占地300平方米,师质优秀,校舍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村中经济正逐步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递增,村民生活条件大提高,主要经济产业是反季节蔬菜和林业、柑桔,野生红茹更是全市上上品。 |
路兹村 |
路兹村属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距县城23公里,位于建西镇政府所在地。 村落与人口:村落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亩,林地面积6041亩,生态公益林1851亩,村现有人口1118人,350户,辖4个自然村,设5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路兹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目前已完成主村旧房改造,五组新村建设,及自然村水泥路铺设工作。路兹村民风纯朴、热情善良、勤劳致富。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民自治规范,村民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得到充分的体现,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由于班子团结,工作扎实,多次被县党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村民自治达标村、科普文明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
安下村 |
安下村隶属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距县城21公里,到镇所在地5公里, 村落与人口分布: 全村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69亩,林地面积9523万亩。生态公益林3001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067人,272户,辖3个自然村,设6村民小组。 乡村风貌: 安下村村民热情好客、勤劳纯朴、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环境怡人,党群干群关系融恰,村民自治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得到充分体现,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安下村多次被县党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授于“先进党支部”、“抗击特大洪灾先进集体”、“科技示范村”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筑景观: 安下早年建有“下堂庙”,庙前有一棵百年香樟。距横坑自然村后山5里处,有一座雪峰山,海拨587.5米,于道光元年建有一座寺庙,名为“雪山庵”,当年住持寂聪法师在庵门上题的“雪峰胜景”石匾,该匾至今保存完好,四字熠熠生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