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Î»ÓÚ¶«¾117º96´-118º07´£¬±±Î³26º83´-26º93´Ö®¼ä¡£µØ´¦Ë³²ýÏØ¶«Äϲ¿£¬ÍÁµØ×ÜÃæ»ý88.4ƽ·½¹«Àï¡£¾Éʱ³ÆÊÙÑÒÀµØ´¦½¨Î÷¡¢¸ßÑô¡¢á°Ï¡°Ò»ÕòÁ½Ï硱µÄÖÐÐĵشø£¬Æä±ßÔµµÄÎâµØ´åÓëá°Ï¶«¿Ó´å½»½ç£¬Ïµê´åÓëá°ÏÂÏçµÄÇ®¶Õ´å½»½ç£¬Á¢¶Õ´åÓë¸ßÑôÏçµÄ×ÏÖñ´å½»½ç£¬Ï¿ӴåÓ뽨Î÷Õò°²Ï´彻½ç¡£ÈËÃñÕþ¸®×¤´óÀú´å£¬µç»°ÇøºÅ0599£¬ÓÊÕþ±àÂë353202£¬¾à˳²ýÏØ³Ç¹Ø34¹«À¾àÄÏÆ½ÊгÇÇø80¹«Àï¡£
¡¡¡¡ ʵÏÖÒÆ¶¯Í¨ÐÅÐźŸ²¸Ç£¬È«²¿¿ªÍ¨Á˳̿ص绰¡£¸»ÈĵÄÎï²ú¡¢±ã½ÝµÄ½»Í¨¡¢³ä×ãµÄµçÁ¦ÒÔ¼°ÓÅÖʵķþÎñÓªÔìÁË¿íËÉÓÅÔ½µÄͶ×Ê»·¾³¡£È«¾ÓÒÑͨ³Ì¿Øµç»°ºÍÓÐÏßµçÊÓ£¬²¢Íê³É¹«Â·Ë®ÄàÓ²»¯£¬Äܱã½ÝµØµ½´ïá°ÏÂÏ硢˳²ý³Ç¹ØºÍ½¨ê±ÊС£
¡¡¡¡ ÎÄ»¯½ÌÓýÊÂÒµÒ²ÈÕÇ÷½ø²½£¬ÓµÓÐÒ»×ù½¨ÖþÃæ»ý840ƽ·½Ã×µÄÎÄ»¯×ۺϴóÂ¥£¬ÄÚÉèÓÐ×ÛºÏÔÄÀÀÊҺͻÊÒ£¬ÀºÇò³¡¡¢½¡Éí·¾¶µÈÉèÊ©ÍêÉÆ¡£Ò½ÁÆÎÀÉúÉèÊ©½ÏÍêÉÆ£¬ÎÀÉúÔº1999Äêн¨ÁËÒ»×ù½¨ÖþÃæ»ý2400ƽ·½Ã×µÄ×ÛºÏסԺ´óÂ¥¡£½ÌÓý»ù´¡ÉèÊ©ÅäÌ×£¬½¨ÓÐÒ»¸öÖÐѧ£¬Á½¸öÁùÄêÖÆÍêȫСѧ£¬Ñ§Éú¿ÉʵÏ־ͽü¾Í¶Á¡£
¡¡¡¡[¸ÐÐ»ÍøÓÑ"Ò¶ÖªÇï"·ÖÏí´ËÄÚÈ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1104 | 353000 | 0599 | 查看 大历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历社区 |
¡¡¡¡Î»ÓÚ¶«¾117º96´-118º07´£¬±±Î³26º83´-26º93´Ö®¼ä¡£µØ´¦Ë³²ýÏØ¶«Äϲ¿£¬ÍÁµØ×ÜÃæ»ý88.4ƽ·½¹«Àï¡£¾Éʱ³ÆÊÙÑÒÀµØ´¦½¨Î÷¡¢¸ßÑô¡¢á°Ï¡°Ò»ÕòÁ½Ï硱µÄÖÐÐĵشø£¬Æä±ßÔµµÄÎâµØ´åÓëá°Ï¶«¿Ó´å½»½ç£¬Ïµê´åÓëá°ÏÂÏçµÄÇ®¶Õ´å½»½ç£¬Á¢¶Õ´åÓë¸ßÑôÏçµÄ×ÏÖñ´å½»½ç£¬Ï¿ӴåÓ뽨Î÷Õò°²Ï´彻½ç¡£ÈËÃñÕþ¸®×¤´óÀú´å£¬µç»°ÇøºÅ0599£¬ÓÊÕþ±àÂë353202£¬¾à˳²ýÏØ³Ç¹Ø34¹«À¾àÄÏÆ½ÊгÇÇø80¹«Àï¡£ ¡¡¡¡ ʵÏÖÒÆ¶¯Í¨ÐÅÐźŸ²¸Ç£¬È«²¿¿ªÍ¨Á˳̿ص绰¡£¸»ÈĵÄÎï²ú¡¢±ã½ÝµÄ½»Í¨¡¢³ä×ãµÄµçÁ¦ÒÔ¼°ÓÅÖʵķþÎñÓªÔìÁË¿íËÉÓÅÔ½µÄͶ×Ê»·¾³¡£È«¾ÓÒÑͨ³Ì¿Øµç»°ºÍÓÐÏßµçÊÓ£¬²¢Íê³É¹«Â·Ë®ÄàÓ²»¯£¬Äܱã½ÝµØµ½´ïá°ÏÂÏ硢˳²ý³Ç¹ØºÍ½¨ê±ÊС£ ¡¡¡¡ ÎÄ»¯½ÌÓýÊÂÒµÒ²ÈÕÇ÷½ø²½£¬ÓµÓÐÒ»×ù½¨ÖþÃæ»ý840ƽ·½Ã×µÄÎÄ»¯×ۺϴóÂ¥£¬ÄÚÉèÓÐ×ÛºÏÔÄÀÀÊҺͻÊÒ£¬ÀºÇò³¡¡¢½¡Éí·¾¶µÈÉèÊ©ÍêÉÆ¡£Ò½ÁÆÎÀÉúÉèÊ©½ÏÍêÉÆ£¬ÎÀÉúÔº1999Äêн¨ÁËÒ»×ù½¨ÖþÃæ»ý2400ƽ·½Ã×µÄ×ÛºÏסԺ´óÂ¥¡£½ÌÓý»ù´¡ÉèÊ©ÅäÌ×£¬½¨ÓÐÒ»¸öÖÐѧ£¬Á½¸öÁùÄêÖÆÍêȫСѧ£¬Ñ§Éú¿ÉʵÏ־ͽü¾Í¶Á¡£ ¡¡¡¡[¸ÐÐ»ÍøÓÑ"Ò¶ÖªÇï"·ÖÏí´ËÄÚÈÝ¡£] |
前洋村 |
前洋村是大历镇较小的行政村。 政区概况 政区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建瓯高阳花桥乡管辖,人民公社时期属龙头大队,1976年与龙头分队设洋墩大队,后因与洋墩乡同名1981年改为前洋村。 地理位置 前洋村位于大历镇西南部,鹭鹚溪边,距镇政府4公里,总面积约6.59平方公里。下辖2村民小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2公里,距南平市城区78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46人,流动人口210人。总人口中,男性334人,占51.7%;女性312人,占48.3%;;14岁以下79人,占12.3%;15~64岁515人,占79.7%;65岁以上52人,占8%。2011年人口出生率9.3‰,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长率7.8‰。总面积6.59平方千米,皆为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前洋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主要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 村境内杉木林、毛竹林幅员广阔。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168万亩,人均1.81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012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42.6吨,人均375.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柑橘。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65亩,产量11吨,总产值为23万元;竹荪种植面积110亩,产量22吨,总产值为217.8万元;莲子种植面积328亩,产量13吨,总产值76.7万元;柑橘种植面积173亩,产量339吨,总产值40.7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645头,年末存栏1530头;家禽饲养量6133羽。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万元,比上年增长4.6%。 社会发展 教育 1997年撤去村内小学并入大历中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境内有卫生所1个;有床位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1张;固定资产总值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97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5%。 体育 2011年末建有农民健身场所,为一座室内健身室,长37米,宽17米,高为7.5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2%。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169户,入户率达96%。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村内铺设有3.5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链接于经下坑村而过的省道204线,全长约3公里。 电信 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0户,电话普及率96.5%;移动电话用户146户,互联网用户38户。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前洋村村民生活习俗与镇内其他各村相似,如开大门、吃斋、请春酒等。 土特产 前洋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红菇等土特产。 |
田后村 |
田后村原属下坑大队,1968年从下坑大队划出成立田后良种场,1989年8月经批准,改为村。 地理位置 田后村位于大历镇西部、距镇政府5公里,总面积4.66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2公里,距南平市城区78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07人,流动人口143人。总人口中,男性263 人,占51.9%;女性247 人,占48.1%;;14岁以下70 人,占13.8%;15~64岁385人,占75.9%;65岁以上52人,占10.3%。2011年人口出生率9.8‰,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5.8‰。总面积4.66平方千米,皆为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9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田后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主要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村前大片农田称为“下坑洋”。 自然资源 村境内杉木林、毛竹林幅员广阔。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041万亩,人均2.05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938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77.5吨,人均547.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柑橘。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73亩,产量13吨,总产值为27.2万元;竹荪种植面积125亩,产量25吨,总产值为247.5万元;莲子种植面积128亩,产量4吨,总产值23.6万元;柑橘种植面积141亩,产量204吨,总产值24.5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95头,年末存栏320头;家禽饲养量7450羽。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万元,比上年增长5.1%。 社会发展 教育 1997年撤去村内小学并入大历中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境内有卫生所1个;有床位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1张;固定资产总值1.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71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2%。 体育 2011年末建有农民健身场所,其中境内水泥地面篮球场1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141户,入户率达93%。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村内铺设有3.5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链接于经下坑村而过的省道204线,全长约1公里。 电信 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7户,电话普及率97%;移动电话用户136户,互联网用户22户。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田后村村民生活习俗与镇内其他各村相似,如开大门、吃斋、请春酒等。 土特产 田后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红菇等土特产。 主要景点 每年6、7月份,村部前面的下坑洋百亩太空莲盛开,甚是美丽。 |
下坑村 |
下坑村是“顺昌县文明村”,所辖大坪自然村为少数民族畲族山村。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下坑村位于大历镇西南部,鹭慈溪边,距镇政府5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其中:大坪属少数民族(畲族)村。下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村前大片农田称为“下坑洋”。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1公里,距南平市城区77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035人,流动人口288人。总人口中,男性534人,占51.6%;女性501人,占48.4%;;14岁以下126人,占12.2%;15~64岁823人,占79.5%;65岁以上86人,占8.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59人,占83%;畲族176人,占总人口的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4.5‰,死亡率12.6‰,人口自然增长率1.9‰。总面积13.5平方千米,皆为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6.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下坑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主要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村前大片农田称为“下坑洋”。 自然资源 村境内杉木林、毛竹林幅员广阔。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2109万亩,人均2.04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521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50.8吨,人均435.6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柑橘。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84亩,产量14吨,总产值为30万元;竹荪种植面积150亩,产量30吨,总产值为297万元;莲子种植面积126亩,产量5吨,总产值29.5万元;柑橘种植面积520亩,产量566吨,总产值68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80头,年末存栏740头;家禽饲养量8580羽。 工业 有竹木加工厂一家,2011年生产总值430万元。拥有职工3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5万元,比上年增长4.6%。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村内有小学一所,只办学前班及小学一、二年级,在校学生2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境内有卫生所1个;有床位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1张;固定资产总值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23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 体育 2011年末建有农民健身场所,其中境内水泥地面篮球场1块,室内健身室1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262户,入户率达91%。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省道204线穿越主村,从主村省道204线到大坪自然村铺设有3.5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全长约3公里)。 电信 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0户,电话普及率94%;移动电话用户201户,互联网用户65户。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下坑村村民生活习俗与镇内其他各村相似,如开大门、吃斋、请春酒等,大坪自然村畲族人还有唱山歌、捕猎习俗。 土特产 下坑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柑橘、香菇、红菇等土特产。 主要景点 每年仲夏时期,下坑洋百亩太空莲盛开,甚是美丽。 |
龙头村 |
龙头村是大历镇第二小的行政村。 政区概况 政区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建瓯高阳花桥乡管辖,历史上属古田移民村。 地理位置 龙头村位于大历镇南部,鹭鹚溪穿村而过,距镇政府1.5公里,总面积约3.05平方公里。下辖2村民小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3公里,距南平市城区80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22人,流动人口205人。总人口中,男性269 人,占51.5%;女性263 人,占48.5%;;14岁以下77人,占14.8%;15~64岁399人,占76.4%;65岁以上46 人,占8.8%。2011年人口出生率17.2‰,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总面积3.05平方千米,皆为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龙头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主要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 村境内杉木林、毛竹林幅员广阔。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939万亩,人均1.8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898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34.5吨,人均449.2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柑橘。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95亩,产量15吨,总产值为31.4万元;竹荪种植面积125亩,产量25吨,总产值为247.5万元;莲子种植面积48亩,产量2吨,总产值19.8万元;柑橘种植面积208亩,产量269吨,总产值32.3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70头,年末存栏250头;家禽饲养量11390羽。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社会发展 教育 1997年撤去村内小学并入大历中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境内没有卫生所,因距离镇区大历村卫生院近,村民都到大历卫生院就诊。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97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1%。 体育 2011年末建有农民健身场所,为一块标准的室外水泥硬化篮球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137户,入户率达94%。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省道204线穿村而过,村内铺设有3.5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链接于经村而过的省道204线,全长约1公里。 电信 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8户,电话普及率94.6%;移动电话用户131户,互联网用户31户。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龙头村村民生活习俗与镇内其他各村相似,如开大门、吃斋、请春酒等。 土特产 龙头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红菇等土特产。 |
立墩村 |
立墩村为大历镇第二大行政村,也是人口聚居最为分散的村。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立墩村位于大历镇东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最高海拨600多米,是全镇海拔最高村,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大山头、立墩、来墩、东坑、范地、洋地、黄源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7公里,距南平市城区83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17人,流动人口261人。总人口中,男性725人,占51.2%;女性690人,占48.7%;;14岁以下189人,占13.3%;15~64岁1093人,占77.2%;65岁以上135人,占9.5%。2011年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6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立墩村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700米。最高山峰“七宝岩”,海拔774米,位于立墩村大山头自然村,北面与南平峡阳镇杜溪交界。 自然资源 立墩以山高林密而闻名,境内有林木14829亩、毛竹山6600亩、经济林1379亩、生态公益林6889亩、国营采育场营地5328亩。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2013万亩,人均1.42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322万元,占GDP的比重为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20.8吨,人均367.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柑橘。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68亩,产量10吨,总产值为20.9万元;竹荪种植面积190亩,产量38吨,总产值为376.2万元;柑橘种植面积741亩,产量806吨,总产值96.7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60头,年末存栏900头;家禽饲养量10260羽。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5万元,比上年增长4.5%。 社会发展 教育 1997年撤去村内小学并入大历中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境内有卫生所1个;有床位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1张;固定资产总值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90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9%。 体育 2011年末建有农民健身场所,为一块标准的室外水泥硬化篮球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370户,入户率达95%。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省道204线穿越立墩、来墩、东坑三个自然村。洋地、大山头、范地三个自然村内运输路段还未硬化。 电信 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70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378户,互联网用户56户。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立墩村村民生活习俗与镇内其他各村相似,如开大门、吃斋、请春酒等。 土特产 立墩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板栗、红菇等土特产。 主要景点 最高山峰“七宝岩”,海拔774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秀吴村 |
秀吴村位于大历镇东方,下辖丁历、吴地两个自然村总户数207户,总人口864人,少数民族(畲族)占总人口的50%,总面积13048亩,有5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164亩,山地面积6652亩,林地面积5851亩,畲族村民主要分布在丁历、吴地自然村居住,畲族村民在此地居住有150年的历史,现畲族人的生活习性为汉人相似,其中吴地是老区村,大历至吴地公路总长7.35公里,其中大历至秀吴2公里,于2005年完成水泥路硬化,其余为沙石公路,原“6.19”、“6.07”洪灾,我村大小水坝被冲毁13座,畲族村民主要种植单季水稻、管理毛竹兼种桔子、板粟、竹荪、西瓜、柰子,冬季农闲,畲族村民成群结队进山捕猎。目前主村已通闭路电视,丁历、吴地由于线路长,资金少,未通闭路电视,全村能电话、通电,丁历、吴地饮用浅井水,2006年村财收入2万元,来源于杉木主伐的山本费,人均收入1998元,各自然村都有食杂小店。村民日常生活用品主要靠赶墟购买,原来丁历、吴地各有一所小学校,主要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四、五、六年级到秀吴民族小学寄宿上学,现生源减少,全村学生已合并到大历中心小学就读,占地面积229平方民族小学,只剩8个幼儿子班的主村学生就读,目前我村中有一个卫生所,无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
下店村 |
下店村原名“夏殿”。 政区概况 政区沿革 1964年前属秀吴大队,后与秀吴分开。 地理位置 下店村位于大历镇境东北部,鹭鹚溪边,原名“夏殿”,总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辖下店、白沟两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7公里,距南平市城区83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61人,流动人口230人。总人口中,男性348人,占52.6%;女性313人,占47.4%;;14岁以下87人,占13.2%;15~64岁512人,占77.5%;65岁以上62人,占9.4%。2011年人口出生率6‰,死亡率9‰,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6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下店村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主要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 村境内杉木林、毛竹林幅员广阔。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536万亩,人均2.32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102万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52.8吨,人均533.7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柑橘。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74亩,产量13吨,总产值为27.2万元;竹荪种植面积125亩,产量25吨,总产值为247.5万元;莲子种植面积35亩,产量1吨,总产值10万元;柑橘种植面积552亩,产量606吨,总产值72.7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60头,年末存栏320头;家禽饲养量5870羽。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 社会发展 教育 1997年撤去村内小学并入大历中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境内有卫生所1个;有床位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1张;固定资产总值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3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5%。 体育 2011年末建有农民健身场所,其中下店、白沟两个自然村各建有一块标准的室外水泥硬化篮球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183户,入户率达95%。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主村驻于县道岚大线边上,村内铺设有3.5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链接于县道岚大线,止于白沟自然村,全长约3.5公里。 电信 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3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176户,互联网用户30户。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下店村村民生活习俗与镇内其他各村相似,如开大门、吃斋、请春酒等。 土特产 下店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红菇等土特产。 主要景点 百丈漈瀑布,跨度约30米,高约140米。 |
大历村 |
大历村是大历镇镇区所在村、大历镇最大的行政村,“顺昌县文明村”。 名称来历 旧时称“大历口”、曾名“洋后”,现名“大历”。 地理位置 地处顺昌县东南部,大历镇镇区中心,鹭鹚溪沿岸,其边缘与大历镇秀吴村、龙头村、下店村交界,大历镇人民政府所驻村。辖小王历一个自然村、12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18.1平方公里。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4公里,距南平市城区80公里。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645人,流动人口884人。总人口中,男性1326人,占50.1%;女性1319人,占49.9%;;14岁以下312人,占11.8%;15~64岁2038人,占77%;65岁以上295人,占11.2%。2011年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3.8‰。总面积18.1平方千米,皆为陆地面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6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大历村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层属震旦系变质岩,闽西北花岗岩、片岩、片麻岩,为低山与山间盆地地貌区,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50-200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铅锌矿,在大历村至矿渣长约一公里与前洋村交界处,均有前人开采(约在明末清初)。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3620万亩,人均1.37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烟草、莲子、食用菌和柑橘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106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65吨,人均364.8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草、竹荪、莲子。2011年烟草种植面积110亩,产量18吨,总产值为37.6万元;竹荪种植面积300亩,产量60吨,总产值为594万元;莲子种植面积446亩,产量17吨,总产值100.3万元;柑橘种植面积1508亩,产量1516吨,总产值181.9万元。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900头,年末存栏3300头;家禽饲养量17910羽。 工业 以竹木加工、鞋帽纺织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570万元。拥有工业企业8家,职工34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商业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8个,职工89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82万元,比上年增长6.7%;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99万元。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9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334人,专任教师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209人,专任教师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 2011年制订了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乡镇卫生院一家,门诊部(所) 1个;有床位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22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名,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师2人,注册护士4 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35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 体育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2个,建有农民健身场所(灯光篮球场或室内体育健身室),其中境内水泥地面篮球场6块,室内健身室3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线电视用户约736户,入户率达94%。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省道204线穿村而过,县道洋大线与省道204线于村内交汇。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支局1处,邮政业务总量11.5万元,其中纯收入5.8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0.2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本村固定电话用户744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712户,互联网用户134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8万元。 名胜古迹 风土人情 大历村村民有开大门、吃斋、请春酒、摇钱树、出行、闹元宵、清明祭坟、端午节、七月半、中秋、重阳节、冬至、扫厝、祭灶、年关、除夕、乔迁、添丁、开路等习俗。 土特产 大历村境内盛产农副产品,有竹荪、莲子、柑橘、香菇、红菇等土特产。 主要景点 寿山寺:座落于大历洋后2华里黄帽桥处,唐乾符元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大历古代建筑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寺庙。叶氏宗祠:建筑年代不详,宗祠有厅、有堂、有寝室,柱子用楠木,门前有雕刻,雕刻精细美观。保存完整。徐氏宗祠:座落于大历洋后,据徐氏族谱记载,始建于1820年,1825年竣工,祠堂坐北朝南,北面环山,前面环屋,有厅、堂、有寝有室,柱子用楠木,门前有佛像,花鸟雕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