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文村位于大干镇东北部,座落于兆华山下富屯溪畔历史悠久的名村,原称富屯,距镇政府所在地大干5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901户,总人口2610人。全村95%人口属闽南籍,被称为闽北的“闽南村”。以林、陈、胡、张姓氏居多。
富文村总土地面积36000万亩,其中耕地3700亩,林地2600亩,属半平原丘陵区境内。交通比较发达,鹰厦铁路贯穿全境,并设富文火车站,上世纪七十年代,埔上至何厝坑公路沿村而过,村庄与316国道仅一水之隔。境内有南平市级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化工为龙头,总规划面积1836亩。有职工、家属2400多人。区内有、国有,合资、独资,股份企业三十五家,冶金是建材、竹木加工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区内有国家中二型企业榕昌化工有限公司其产品填补了省市空白;龙富化工公司生产的“龙福”牌活性碳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04年,园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富文工业园区成为大干镇经济建设的重点区也是顺昌县“三区一走廊”建设的重点。富文村通讯发达1960年就设立邮电代办所,1996年7月讲究开通3512门程控电话的行政。安装突破500门成为闽北第一个实现500户电话的行政村现在程控电话突破2000门移动通讯与寻呼网络覆盖全村。2013年富文村经济总收入22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35元。
富文境内有超华山(也称“兆华山”),山顶有庵,下有泉,风光秀丽,早在明朝年间就有诗人的咏赞。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1105 | 353000 | 0599 | 查看 富文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宝山社区 |
大干镇宝山居委会于1997年成立,位于大干镇镇政府所在地。所辖武坊采育场、七台山采育场、富文化工厂、富文火车站、河墩国营林场、连坊工区及各村非农业户,总人口5000多人。主要负责辖区内社会治安、计生管理、环境卫生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等工作。 |
甲头村 |
甲头村旧称陕头,隔头位于大干镇西北部,是将乐、邵武、顺昌三县交界的边陲之地,是大干镇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40公里,全村由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组成,主村设在木林口。全村有198户,880人,以郑、廖姓氏居多。 甲头村处高山区,全村总土地面积35046亩(含座落在将乐县版图1732亩),拨给林叶局有3494亩,七台山采育场9299亩,武坊采育场3495亩,村自有面积18758亩,其中耕地面积1280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木蓄积量大。有上万亩毛竹山,毛竹是村民的支柱产业,曾引进资金办清水笋厂。笋干、香菇、红菇是甲头村特产。甲头村水力资源丰富,早在1960年就办起了小水电站,2004年双溪口电站建成,装机400千瓦。1999年所有自然村都用上了电。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七台山伐木场的建立,林业头村。如今,交通更为顺便公路直通甲头。2004年9月,移动告诉公司安装了信号机站,结束了甲头村无电话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的经济发展较快。2013年经济总收入8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已达7046元。 |
慈悲村 |
慈悲村位于大干镇西北部,属高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是将乐、邵武、顺昌三县交界的边陲之地。境内高山连绵,全县第三高峰——七台山座落于此,海拔1282米。全村由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构成,有290户,931人。以陈、林姓氏居多。 慈悲村总土地面积43994亩,其中林地面积28923.6亩(19978年划给七台山划木场16913亩),现全村山林面积13036亩,毛竹山占6000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建立了七台山伐木场,开通了河上村到慈悲,经七台山采育场到甲头村的林业公路,现在这条公路已经全部铺上水泥,交通十分便利,每日有两班班车往返。慈悲村的水力资源亦十分丰富,天然落差为150米,理论蕴藏量约23301千瓦,已建有小水电站6座。全村通讯十分便利,1998年微开通了程控电话。2003年9月建立了移动信号机站,之后又建立了通讯信号机站,全村已拥有306部移动电话。主要土特产品有棉笋干、红菇、香菇等。村经济发展很快,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8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133元。 境内的七台山峰,有七处胜迹与三处名人石刻,诗人印九奎亦赋诗赞之,是一个风光独特的旅游景点。 |
来布村 |
来布村原称来富村,位于大干镇北部,座落于富屯溪西岸。与富文村一水之隔,距大干3公里。原来布村有“上连,下连”两个村庄,1947年全村居民搬迁,合并成一个村庄。2个村民小组。来布村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年间。全村191户,619人,以连姓为主。 来布村属半平原丘陵区,总土地面积5980亩,其中山地面积3269亩。耕地867亩,山地多为经济林与毛竹,并种有油茶,果树,阔叶林较少,1999年引进小径竹种植256亩,成为来布村一大经济特色,2007年,省长习近平一行来布村视察小径竹示范片。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来布村的另一特色,花生、甘豆、绿豆,罗卜曾闻名一方。来布村交通十分便利。316国道沿村而过,通讯亦很发达,1995年就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信号遍及全村。2005年引进南平诚瑞化工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有色全属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年产值上百万元以上。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27元。 |
土垅村 |
土垅村,俗称“铜窟”,位于大干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土垅村属于高山区,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内有最高山峰—宝山,海拔1305米,与西北面峨山遥遥相对。全村由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构成。有202户,612人,其中男306人,女306人,以高、张、饶姓为多。 土垅村总面积33221亩,其中林地面积28590亩,耕地面积1547.7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林木蓄积量大。毛竹林面积7000亩,是农民主要的支柱产业。2004年,宝山脚下的近万亩毛竹林作为全国竹子之乡联宜会代表的参观点。交通十分便利,主村土垅与上湖自然村水泥路相连并直通316国道。2000年程控电话开通,2003年和2004年,分别建立了联通和移动信号机站,信号覆盖全村。村办7个笋干厂,产品远销省内外。最出名的土特产:“宝山红菇”远近闻名。上湖自然村有千年银杏古树数棵,盛产的银杏果(俗称白果),成为当地出名特产。改革开放以来,土垅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到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230元。 境内的宝山风景区是顺昌县的著名山旅游景点之一。宝山寺大殿为国内罕见的元代砂岩全仿木构建筑,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武坊村 |
武坊村位于大干镇西北边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村庄平均海拔580米,境内最高山为峨山峰,海拔1256米。武坊村1973年5月由将乐县高塘公社划归大干公社管辖。全村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主村设在广岭。全村有599户,人口1496人,2013年村经济收入1124万元,农民人增均收入6553元。全村以廖姓为多。 武坊村土地总面积54761.4亩,耕地2746亩。森林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山林面积47191亩,林木蓄积量为2.6万立方米,毛竹林为12600亩,有199万多根毛竹。境内有二条小溪,水源天然落差300多米,建有平溪电站、梨仂大丘电站、灯坑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多千瓦。武坊村亦有少量的矿产资源,黄坑的石墨矿、坪溪的铅锌矿、广岭的磁铁矿,都有一定价值。主要的特产有天然红菇、香菇、榛子、板栗、笋干等。 武坊村经济发展很快。2006年经济总收入626万元。人均收入已达到3388.7元,比1998年增长约6倍。武坊广岭到大干已正式开通班车。目前,这段公路已铺设16公里水泥路,另外4公里水泥路正在建设中。2002年,已开通程控电话,目前,移动、联通信号遍布各自然村。 境内的峨山峰,海拔1256米,峰中有寺,山中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是很好的旅游胜地。 |
干山村 |
干山村位于大干镇西北面,东距大干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属半高山区,主村干山海拔430米。北面与邵武市洪墩镇毗邻,全村由三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构成,共有198户,710人,以黄、饶、张姓氏居多。 干山村总土地面积17300亩,其中林地面积13350亩,耕地1250亩,毛竹山2400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毛竹成为村民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又发展种植烟叶,效益可观。干山米是干山著名的农特产品,早在乾隆年间就闻名于福州。干山梨亦闻名于县内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铅锌矿为主,清朝年间就有人工采矿,何厝坑有磁铁矿,含铁量51.68%,储量113万吨,1958年作为顺昌县里练铁的主要采矿点。此外还有黄铜,方铅、闪锌等矿藏。干山村的交通十分便利,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公路就把三个自然村连成一线,现在水泥公路已贯穿全境。1997年,全村就开通了程控电话,2003年,2004年分别建立了联通,移动信号机站。干山的经济发展较快,2013年村经济总收入491万元,人均收入6475元。 |
余富村 |
余富村旧称余墩,位于大干镇南部,自然村石湖口座落于富屯西岸,主村余富距大干12公里。全村属半高山区,平均海拔300米,北面山峦与宝山相连。全村有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1户,总人口1005人。以陈、罗姓为主,有部分兰姓为畲族,居住在石湖口。 余富村总土地面积24703.6亩。其中山林面积20713亩,耕地面积1887.3亩。森林资源丰富,有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与经济林,木材蓄积量大。有毛竹山2500亩,茶果林600亩。红菇、香菇、笋干是当地的土特产品,曾经办有香菇厂、纸厂。产品运销省内外。交通十分便利,主村3公里的水泥路直达316国道,距县城仅15公里。1997年开通了程控电话,2003年,中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分别在余富村建立信号机站,信号覆盖全村。近几年来,烟叶种植发展很快,成为村民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引进外资淡水养鳗鱼,占地140亩,年产值100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余富村经济发展很快,2006年,村经济总收入8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836元。 |
良坊村 |
良坊村位于大干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属半平原丘陵区,西部山脉与宝山相连。良坊村古名硠村,后称罗坊,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称前坊,八十年代改为良坊。全村共由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构成,有303户,926人,其中男509人,女420人。客家人后裔居多,基本上用客家方言,以罗姓为多。 良坊村总土地面积18166亩,其中山地面积12859亩,耕地面积1283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米槠,栲类树种,常绿针叶林以杉、松为主。竹类以毛竹为多。苦竹次之,另外还有方竹、黄竹、紧竹等。水资源也很丰富。从干山境内聚集的水源供镇力的马天水电站发电,天然落差173米。境内棺村潭口引水供大干,仙潭白石支村饮用。2000年引进淡水养鳗鱼占地115亩,经济效益良好,土特产有香菇、红菇、笋干等。境内交通便利,3公里水泥路连扁担湾自然村直通大干。1994年,开通了程控电话,2005年建立了移动信号机站。2013年村经济总收入为69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6190元。 |
连坊村 |
连坊村,古称儒源,位于大干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属半平原丘陵区,北面山峦与超华山相连。主村设在连坊,仅连坊与溪垅两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有198户,总人口625人。 连坊总面积15013.4亩,其中林地面积13107亩,耕地1286亩。森林资源较丰富,有阔叶林,阔叶落叶林与常绿针叶林。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全村的果业发展很快,现在已有800亩果园,种有芦柑、雪柑、脐橙、血橙等果树,产品质优,远销省内外。果业是连坊经济的一大特色。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791元。 |
富文村 |
富文村位于大干镇东北部,座落于兆华山下富屯溪畔历史悠久的名村,原称富屯,距镇政府所在地大干5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901户,总人口2610人。全村95%人口属闽南籍,被称为闽北的“闽南村”。以林、陈、胡、张姓氏居多。 富文村总土地面积36000万亩,其中耕地3700亩,林地2600亩,属半平原丘陵区境内。交通比较发达,鹰厦铁路贯穿全境,并设富文火车站,上世纪七十年代,埔上至何厝坑公路沿村而过,村庄与316国道仅一水之隔。境内有南平市级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化工为龙头,总规划面积1836亩。有职工、家属2400多人。区内有、国有,合资、独资,股份企业三十五家,冶金是建材、竹木加工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区内有国家中二型企业榕昌化工有限公司其产品填补了省市空白;龙富化工公司生产的“龙福”牌活性碳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04年,园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富文工业园区成为大干镇经济建设的重点区也是顺昌县“三区一走廊”建设的重点。富文村通讯发达1960年就设立邮电代办所,1996年7月讲究开通3512门程控电话的行政。安装突破500门成为闽北第一个实现500户电话的行政村现在程控电话突破2000门移动通讯与寻呼网络覆盖全村。2013年富文村经济总收入22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35元。 富文境内有超华山(也称“兆华山”),山顶有庵,下有泉,风光秀丽,早在明朝年间就有诗人的咏赞。 |
仙潭村 |
仙潭古称糖铺,位于大干镇东面,座落于富屯溪东岸与镇政府所在地仅一水之隔,属平原丘陵区1998年特大洪灾房屋冲毁过半,从主村分离出去到北虎山新村和扁担乾新村。两个自然村,现在全村由有4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构成,有107户,总人口400人,基本上属闽南籍。 仙潭村总土地面积4257亩。其中林地1910.9亩,耕地839亩。林地主要为经济林,松、杉为主。人工种植油茶、果树、茶叶也占一定比例。仙潭的耕地的土质适合种糖蔗,曾因榨糖业出名而称“糖铺”。富昌水电公司富屯溪左岸点灌站就在仙潭境内,这里有集提水灌溉发电为一体的拦河大坝仙潭村。4个自然村的交通十分方便,主村与316国道仅1公里。鹰厦铁路穿越全境。大干中学的校园就在渡船头自然村境内。全村通讯便利,1995年程控电话已开通。随着大干村连通、移动信号机站的建立信号也覆盖仙潭各自然村。仙潭村属大干镇较小的行政村,但经济发展较快,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482元。 |
白石村 |
白石村位于大干镇东南面,座落于富屯溪东岸,与仙潭村紧邻,与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之距。属平原丘陵区是大干镇最小一个行政村。自古以来就一个白石村落,没有附属自然村。1998年特大洪灾后,房屋冲毁无数,从村里分离出33户到虎山新村落户,全村才有了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现全村有200户,总人口600人,以林姓为多,基本属闽南安溪永春籍。 全村土地面积2998亩,其中山地1853亩,耕地414亩。山林主要是一些松杉林木,很少阔叶树上世纪六十年代,白石曾属国营埔上农场管辖,500多亩山地种茶叶树和油茶树。七十年代后顺昌县合成氨产在这里建厂,征用了308亩土地。白石村耕地比较少,村民主要靠劳务收入2004年引进腾达公司,占地63亩,主要生产氢氟酸。白石村向这两个厂提供劳务近200人。白石村交通发达,鹰厦铁路穿越全境建阳到顺昌的公路沿村而过。通讯十分便利,每家每户都安装程控电话,联通、移动信号遍及全村大部分人用上手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674元。 |
大干村 |
大干村位於顺昌县西北部,富屯溪中段,在顺建公路的交叉点上,316国道穿境而过。大干村是大干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县城22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分9个村民小组,共900户,2100人口。大干村全境属半平原丘陵区,总土地面积15694.9亩,其中居民区占地521.9亩,交通占地227.9亩,河流水面380.9亩,耕地面积2806.7亩,山地面积11421亩。2013年村集体固定资产122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2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3元。 大干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后唐长庆四年建村以来,经过宋、元、明、清、民国千百年的历史沿革,大干村形成了顺昌县境内较大的村落。民国17年(1928),大干属第二区时,大干的建制为镇;解放后,大干为第三区,大干仍然为镇。大干村历来为顺昌县西北部边陲的重要集镇。 大干村在富屯溪畔,316国道边,鹰厦铁路隔溪而过,距埔上火车站4公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