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黄处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省交界村,住落在闽、浙、赣三省交界点上,晚清的先民在这个交界上建立了“三省亭”一眼可望三省,即浙江、江西、福建。1985年,国家拨款重建三省界碑(亭),刻“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字样,作为永久性的标记。
全村区域面积13886亩,16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283户,人口1283人,现有党员32名。村民以种植毛竹和其它农作物为主,其中有毛竹山7321亩,耕地1186亩,油茶4165亩,板栗320亩,松杉林3288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2206 | 353000 | 0599 | 查看 上黄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风村 |
东风村位于盘亭乡政府所在地的西北端,广浦公路自西向东穿越全村。毗邻江西省,地理位置优越,为闽赣两省之间的交通要道。1985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原建阳地区拨款共建对外窗口——东风贸易商场,收购本区内外农副产品和批发零售工农业产品,并定于每年10月举办一次边贸物资交流会。自1987年10月2日起,每月逢2为墟日,周边乡村及本县商人聚集于此,商品交流日益繁荣。 |
上黄处村 |
上黄处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省交界村,住落在闽、浙、赣三省交界点上,晚清的先民在这个交界上建立了“三省亭”一眼可望三省,即浙江、江西、福建。1985年,国家拨款重建三省界碑(亭),刻“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字样,作为永久性的标记。 全村区域面积13886亩,16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283户,人口1283人,现有党员32名。村民以种植毛竹和其它农作物为主,其中有毛竹山7321亩,耕地1186亩,油茶4165亩,板栗320亩,松杉林3288亩。 |
秀里村 |
秀里原名兽岭,因其与棠岭相连的一带山形形若啸狮、舞象、赤蛇、鼋龟等恶虫猛兽而得名。后因村人恶兽,以此地山水秀明,遂改名为秀岭,后又取当地兽岭谐音改名为秀里。 秀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村,宋朝时在今盘亭、九牧境内设安乐里,秀里为安乐里6图。宋淳化(990-994)年间,有一位名叫吴待问的人至此,爱其山青水秀,遂举家迁居落籍。后吴待问官至礼部侍郎,其子吴育、吴充、吴方、吴京均中进士,吴家遂成宋代望族,且吴充、吴育两兄弟位居正副宰辅,为一时显赫。第一个登上相位的是吴育(1004-1058)。天圣五年(1045年)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著称于朝,卒后谥正肃。其弟吴充(1021-1080),于熙宁九年(1076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宰相)。吴充在朝,因政见不同,屡受政敌暗中掣肘,曾7次上表辞职。元丰三年(1080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乙宫使,四月病卒。卒后赠司空兼侍中,谥正宪。礼部侍郎吴待问之妻李氏被朝廷封为一品太夫人,至今,宋赠一品太夫人李氏吴母墓仍存于东风村溪东自然村对面老禁山,墓碑高90厘米、宽55厘米,阴刻楷书,全文如下:待问公子登宋真宗成平三年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封赠太师崇国公娶。李氏诰封一品夫人赠楚国太夫人下葬本里龙归寺后座乙向西。 现今,秀里村共辖秀里、樟村两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其中秀里五个小组,樟村两个小组,共有385农户,1205口人。全村耕地面积827亩,山地面积6875亩,生态公益林100余亩,其中毛竹种植面积630亩,油茶种植面积600多亩,板栗种植面积130亩,木樨种植面积5年龄以上逾100亩,村民以务农为主,兼养殖家畜。 2011年,上级拨款7.5万元,加上村委自筹资金共计24万元,建成一座占地近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的新村部。2012年,光泽圣农公司在该村投资创办两个养殖场。另新建两个电灌站、完成樟村自来水工程并实施秀里村土地整理项目。 目前,秀里村正在努力创建省级生态村。 |
刘田村 |
盘亭乡刘田村属革命老区村,现有人口946人,226户,9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耕地723亩。垅冲坞自然村是盘亭乡革命发祥地,内有西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辖区内峰峦层叠,怪石崎岖,千姿百态,美不胜数。刘田三宝胜景(上山鸡、下山羊、棠峰第一洞),美景无不神往。 刘田村与东风村、上黄处村、秀里村、均溪村、肖军村、棠岭村、深坑村、庙湾村、柳墩村、南山村、北山村、下洋坑村、盘江村相邻。 |
均溪村 |
盘亭乡均溪村位于福建省与江西省铜拨山交界处,座落在当地著名丹霞地貌神仙墙脚下,地处高山丘陵地带,是革命老区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9497亩,有林地17741亩(其中有国家及生态公益林9686亩),毛竹山面积5860亩,油茶2100亩,板栗30亩,丹桂20亩,松杉林500亩,茶叶80亩,主要农林产品有水稻、油茶、茶叶、毛竹、笋干等。耕地面积1768亩,辖区有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23户986人,其中党员35人(外出党员6人)。森林覆盖率81.5%,于2010年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村财收入8.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 |
肖军村 |
肖军村基本概况 1、村名: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41户、841人。 2、土地资源结构:肖军村总面积13298亩,其中耕地面积614亩,毛竹山面积6680亩,油茶林1700亩,森林面积2000亩,其他2304亩。 3、产业构成:农业、林业、劳动力转移等。 4、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总播种面积500亩,总产量30万斤。 |
棠岭村 |
盘亭乡棠岭村位于闽赣交界处,全村辖1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2户、1332人,耕地约600亩,林地约6000亩。近年来,我村按照村庄环境整治的标准要求,本着生态化、个性化、节约化、均衡化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了以街道绿化为线、庭院绿化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新村貌。 |
深坑村 |
深坑村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205国道贯穿南北,坐落在浮盖山风景区脚下,全村人口826人220户,十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12016亩,其中林地9555亩(毛竹林3028亩,油菜山1230亩,杉木林2588亩,松木林1124亩,其中杂木林1585亩,稻田1064亩) 深坑村在史上就是一个交通要塞,入闽第一村,有着浙、闽通道仙霞古道中的枫岭关,杨六郎把守三关的其中一关,杨家军守关的驻军地杨家坡(现在的入闽第一中石化加油站所在位置) 1932年红军从江西穿过本村枫岭关攻打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解放战争我解放军师级指挥部在我村住过数日,为我解放军解放闽北起了关健性作用,从古从古至今深坑村兵家必经之地,是个人杰地灵的村庄 深坑村还保存着同治年间建造的石弓三洞桥,以及百年古樟和丹桂树,千年红豆杉,本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12年度被福建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村 深坑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个投资办企业的好地方 . |
庙湾村 |
盘亭乡庙湾村位于福建“北大门”最北端,地处九牧、官路、盘亭三乡镇结合部,205国道横贯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10年通过市环保部门验收为省级生态村。全村辖有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07户,总人口1786人,其中党员43人,属汉族。全村区域面积1342.25公顷,土地总面积18365亩,有林地面积13896亩(其中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651亩),竹林面积2720亩,耕地面积2244.8亩,森林覆盖率达78.5%。 庙湾村地理位置重要,是具有千年之久的古村落。有距今3500年前古先人活动遗址——石源岗遗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吉祥寺庙,梨岭关自古为进入中原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庙湾村坐落在省级风景区浮盖山脚下,境内山青水秀,溪流清澈,景色宜人。浮盖山原名盖仙山,周遭三十里,怪石漫坡,奇峰叠嶂,碧水环绕,美不胜收。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驻游此山,着有《游浮盖山记》,盛赞仙坛、龙洞、龙池之胜。历代名人墨客过游浮盖山,皆以诗记趣尤多。 庙湾村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树木种类繁多,拥有许多珍稀树种,主要有山松、杉木、罗汉松、苦锥树、梅树、山茶树、毛栗、山枣树等,其中龟山古树群的红豆杉、铁怀树木等珍稀名木树龄更达七八百年之久。 庙湾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大豆、油菜等,农林特产有毛竹、竹笋、板栗、山茶油、薏米、桂花、苦笋、野蜂蜜、野葛粉、山药、杨梅酒等。 庙湾村文化、教育、卫生、电、讯、交通等公益事业建设完善,各自然村街道全面硬化,夜间照明设施完善,在中心村建成了篮球场、村民娱乐场所、公厕、农家书屋、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样样俱全。村内建有绿色优质稻米基地1200亩;双低油菜省级示范片700;冬种紫云英1200亩;优质高产油菜基地500亩;桂花150亩;板栗基地430亩。 庙湾村人杰地灵,勤劳善良,民风淳朴,热情开放,为兴办企业,开放旅游等项目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
柳墩村 |
柳墩村位于闽浙两省交界处,座落在福建省著名风景区浮盖山脚下。全村有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54户1351人,党员41人。全村耕地2140亩、村财政收入12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067元。2008年被省级政府授予“省级生态示范村”;2010年成功通过国家级生态村验收;2012年柳墩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美丽乡村建设“十佳村”称号。 按照美丽村庄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生态化、个性化、节约化、均衡化的原则,柳墩村执行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公园为点,街道绿化为线,庭院绿化为面,点、线、面相结合,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物样丰富、景观优美的现代村庄布局。 |
南山村 |
盘亭乡南山村与本县九牧镇相邻,地处高山丘陵地带,全村辖4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19,人口1399人,全村现有党员41名。2013年人均纯收入8260元。全村区域面积12138亩,耕地面积1396.9亩,有林地8386亩,其中:毛竹山4001亩,油茶1907亩,板栗55亩,丹桂86亩,松杉林980亩,未成造林600亩,其他林地757亩。主要农林产品有水稻、葛根、油茶、毛竹、笋干等。2009年村财政收入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58元,是全乡山林保护最好的行政村之一。 |
北山村 |
盘亭乡北山村系闽北山区,东与浙江省二十八都相邻,西与江西省十都乡相邻,在先锋山建有“三省亭”,素有“一0坐三省”之称,村中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全村区域面积14640亩,共有9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286户,人口1056人。村民以种植毛竹和其它农作物为主,有毛竹山8000亩,松木2000亩,水稻700亩,板栗600亩,另有油茶、桂花等经济作物。 |
下洋坑村 |
下洋坑村位于浦城县北部,距离浦城县45公里,在盘亭乡东与盘江村相连,西于东风村相近,南与南山村相连,北于北山村靠近,全村辖区有13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487人,365户,均汉族,境内有三种方言(霞浦话、广丰话、浦城土话) 下洋坑村驻地下洋坑,古名霞阳坑,后人因书写简便遂名为下洋坑,土改时仍称为霞阳坑,57年改下洋坑辖于盘亭乡(九牧公社),61年分为盘亭公社下洋坑大队,79年改革开放后改为下洋坑村,现今村有耕地1143亩,辖有山地面积1.4万亩,其中毛竹二千多亩,油菜山三千多亩,80年以来种植板栗600亩,现有企业:竹制品厂、印刷品厂、榨油厂、投资20万元的葛根加工厂等. 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村,人口1615人,385户。现全村实有土地面积1.35万亩,其中山地1.2万亩,有林地6270亩,其中毛竹2896亩,油菜2400亩,水田1140亩,旱地560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年粮食产量456吨,板栗产量100多吨,年产值50多万元。 |
盘江村 |
盘江村是浦城县盘亭乡所在地的行政村,距浦城城区45公里,距离广丰县城38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根底面积1207亩,其中毛竹930亩、油茶260亩、板栗60亩,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本村现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农户345,人口1563人。 盘江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黄豆、花生,因地制宜发展毛竹、葛根、板栗。大面积种植茭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