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塘村系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中等行政村,位于光泽县西部,富屯溪发源地溪畔,东与华桥乡官屯村接壤,距县城31公里,西与本镇双坑交界,北连华桥乡大禾山村,南邻岛石村,距止马镇11公里。村落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616人,376户,辖1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虎塘村旧属光泽县管辖第十一都,虎塘始祖于明朝由河南入闽定居虎塘,繁衍至今有500多年。元代著名的布衣诗人黄镇成祖籍止马虎塘村,其所著的诗集《秋声集》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和审美价值,是光泽文学史上一块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虎塘尚存清末古民居2座,陆氏宗祠一座,村落中有二棵名贵古树,罗汉松及杏仁树(白棵树),至今已有400多年。村落南边有古楼峰,北面有鸡啼峰,鸡啼峰庙香火不断。虎塘村山林面积21589亩,竹山、茶山、果山411亩,耕地面积2969亩,13年烟叶面积6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3102 | 353000 | 0599 | 查看 虎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岛石村 |
岛石村系止马镇第一大行政村,地处止马镇东北部,在秀丽的富屯溪畔上游,与华桥乡接壤,距镇所在地3.5公里。全村总面积25.3平方公里,有人口2491人,630户。辖10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交通便捷,8个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农民生活富裕,是光泽县最早的小康村。曾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森林资源丰富,全村拥有林地面积2.6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全村拥有耕地面积3390亩,是光泽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茶、烟、药等,全村种植茶叶2030亩,年产绿茶220吨,白术320亩,种植烟叶1510亩,年交售中上等烟5000余担;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极为有利,淡水养鳗30亩,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石板材、花岗岩,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杉关村 |
杉关村是光泽县止马镇闽赣交界边境的行政村,水杉公路由东至西横穿而过。东边是止马镇区,南边是李坊乡杨里村,西边是江西省厚村乡飞源村,北边是本镇仁厚村。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1370亩, 耕地1799.7亩。有6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人口1561人,413户。史称“瓯闽西户”的“闽西第一关”及光绪年间城墙就座落于该村离镇区2公里的杉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列为光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全镇最大的佛教寺---安福寺,香火鼎盛。典雅大方的建筑,良好的管理和卫生,受到善男信女的朝拜和县委-部的肯定。山林面积11370亩,毛竹450亩,茶山680亩,药材白术160亩,耕地面积1799.7亩,烟叶面积350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 |
亲睦村 |
亲睦村位于止马镇西北部,东面是岛石村,南面是白门楼村,西面是仁厚村,北面是江西省黎川县,距光泽县城24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村里交通便利,现有硬化水泥路6.43公里,机耕路3000多米,水渠1500多米,环境优美。村落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547户,人口2246人,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普及了电话和电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里建有完小一所,校舍面积达1000平方米,学生160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有村卫生所一所,村民健康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保障,计划生育达到国家标准。全村历来崇尚文明,知书达理,亲善和睦,故村民命名为“亲睦”,历史上有2位村民中进士(现留有牌坊)。解放后,人才辈出,有四十多名大、中专生,原福建省武警总队后勤部长黄鸿辉(被授予大校军衔)就是亲睦人氏。亲睦村东河上有一座名为“永济桥”的石拱桥,建于北宋年间,规模宏大。村北建有一座北宋时期名为“黄氏祠堂”,的大祠堂,该祠堂设计独特,雄伟壮观,亲睦里上、下组各有一口古井,传说是“龙眼”和“凤眼”,井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终年不旱。村西北有一处名为“修仙岩”的景观,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此处还有太山寺、观音庙等古迹。山林面积19080亩,茶山面积520亩(外资办合资),毛竹面积620亩耕地面积2900亩,烟叶面积826亩,种植药材白术260亩,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
排下村 |
排下村是光泽县止马镇中等行政村,地处镇政府西南部,南与本县李坊乡接壤,距县城2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呈长方形,村头尾相距6公里。村落面积3.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97亩,山林面积16400亩。有人口1603人、393户,辖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清代古民居建筑现存10余座,其中排下屋桥更是衬托出村落独特的魅力,每年的清明花开满山红时节,这里的中老年妇女都会到屋桥上以步行量桥,以示保平安。这里有座形似笔架的机同山,古时人称将军山,据族谱记载,曾出过名为国子的将军。耽溪自然村,山水风光秀丽,是一个鱼米之乡,夏天可到这里休闲旅游。刘家边自然村办有一个木竹工艺品厂,生产的竹木工艺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
虎塘村 |
虎塘村系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中等行政村,位于光泽县西部,富屯溪发源地溪畔,东与华桥乡官屯村接壤,距县城31公里,西与本镇双坑交界,北连华桥乡大禾山村,南邻岛石村,距止马镇11公里。村落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616人,376户,辖1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虎塘村旧属光泽县管辖第十一都,虎塘始祖于明朝由河南入闽定居虎塘,繁衍至今有500多年。元代著名的布衣诗人黄镇成祖籍止马虎塘村,其所著的诗集《秋声集》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和审美价值,是光泽文学史上一块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虎塘尚存清末古民居2座,陆氏宗祠一座,村落中有二棵名贵古树,罗汉松及杏仁树(白棵树),至今已有400多年。村落南边有古楼峰,北面有鸡啼峰,鸡啼峰庙香火不断。虎塘村山林面积21589亩,竹山、茶山、果山411亩,耕地面积2969亩,13年烟叶面积6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
仁厚村 |
仁厚村系光泽县止马镇中等行政村,位于止马镇西部。东与亲睦村接壤,距镇所在地5公里,至县城26公里;南与江西省黎川县洲湖村交界;西与黎川县厚村乡及大源村交界;北与衫关村毗邻。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1405人,361户,辖8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仁厚村史称“际下排”,据传一位名人路过,发现村居建设奇特,民风淳朴,待人诚实厚道,虽不算很富裕,但村民能和睦相处,于是便提议把此地更名为“仁厚村”。本村历属光泽县管辖的第八都,始祖由邵武市和平镇黄氏第十九子迁居仁厚繁衍(明末崇祯年间),至今有几百年历史。全村现存古民居八处,其“三雕”工艺与众不同,堪称一绝,每年慕名观看的人络绎不绝,板坑组中连片的古树群,有白果树、红豆杉等,树龄均达200余年。山林面积11010亩,森林履盖率76%,茶山面积410亩,毛竹面积560亩,耕地面积1910亩,白术面积620亩,生姜面积160亩,人均收入3850元。 |
水口村 |
水口村系光泽县止马镇中等行政村。村落位于县城西部、富屯溪上游,东面与鸾凤乡交界,北与李坊乡相接,西与本镇的止马村相连,距县城22公里。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人口1627人、400户,辖12个自然村。水口村是止马镇古时著名的水上交通枢纽,设有友码头、驿站,南来北往的船只经常在此停留,所以自古就有“上水口、下洋口”之说,是止马、李坊乃至江西东部地区进入光泽、邵武以及南平、福州的水上必经之路,水口这条河流可称得上是光泽的“大运河”、水上的驿站。水口古街沿河而建,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当地人俗称“豆角街”。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往日古街已成昨日黄花,再加上多次洪水冲刷,已难觅当年之胜景:码头、酒家、钱庄、当铺临街而建;豪爽的撑排工、精明的生意人、儒雅的学者南来北往,竹排、商船穿梭其中,各色人等行色匆匆;码头上人声鼎沸;商号中买进卖出;酒馆里吆五喝六,一派极尽繁华景象。村中河流纵横交错,沿岸风光秀丽,景致如画,适合山水旅游。村中尚存有明清古建筑10余处,主要有古寺庙、商会会馆、祠堂、老街的遗址。在村部下游5里处有一座龙安寺古庙,始建于元朝,清代与文革时两次遭毁坏,现已基本复修,寺中有古井三口各有传说,山门面对大河,历经各种磨难屹立至今,香火极盛。竹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万余亩。渔业经济较为发达,境内建有的两座水库和电站,使库区河流成为天然渔场。今天,水口的鱼,自然美味,清甜香融,远近闻名。 |
双坑村 |
双坑村系光泽县止马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光泽县的西北部,东与止马镇的虎塘村接壤;南与止马镇的严洋水库为邻;西与江西黎川县华山垦殖场洲湖村交界;北和华桥乡的古林、何舟坪、元岱毗邻,距光泽县城42公里,距止马镇20公里,是止马镇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村落面积20.3平方公里,全村人口853人,203户,辖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舟船居民建筑呈“船”字形,中间宽,两头尖,多数土木结构,这些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这里的村民勤劳致富,建起了许多砖混新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双坑村旧属华桥乡管辖,1972年调整划为止马镇管辖,原村部在双坑,1975年严洋水库修建竣工后,村部搬迁至舟船,仍沿用双坑村原名。这里民风纯朴,人民勤劳吃苦,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清朝时该村上严洋就出了贡生---付日恩,舟船的秀才。这里林木密集,拥有众多的资源,山峦崎岖雄伟,解放前是土匪藏身的地方。这里是止马镇毛竹主产地,拥有竹山面积1656亩,双坑村还是闽笋的产地之一,这里出产的闽笋色清黄透明,味脆爽口,香气扑鼻,远销杭州、上海等地,冬笋味美,是城市人酒宴上必不可少的菜中佳肴。 |
止马村 |
止马村系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中等行政村,位于光泽县西南部,是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二十公里。东接壤鸾凤乡黄溪村,南毗连本镇排下村,西毗连本镇杉关村,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北与本镇白门楼村相邻。全村面积11.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0832亩,耕地面积2081亩,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94户,1879人。交通便捷,水杉线横贯全村,往江西黎川方向上京福高速公路45公里,各自然村通水泥路,有路灯,晚上出行方便,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富裕,每个小组都建起了新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户都迁进了新居。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村财收入20余万元。电话、移动、联通、通讯、电视光纤联网覆盖全村,全村6个小组饮用镇自来水,4个小组饮用农村安全饮用水。自唐宋起止马便是闽西北出闽入赣要道上的重镇,设有驿站,驻扎重兵,过境军旅,来往客商进京入闽都在此停宿,街市繁华,故止马又俗称止马街。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设立大寺察巡 司。改革开放后,人才辈出,现有大学本科、大专、中专生68人。地势多为丘陵,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止马村京牙街,有国有林场一家,经营林地1832亩,矿产有粘土、花岗岩,现有村办机砖厂两家。主要经济作物有茶、烟、药材,茶园650亩,烟叶450亩,药材800亩。水资源丰富,境内有镇办发电站一座,国有林场发电站一座。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立足当地资源,在稳定粮食生产,畜、禽、渔、茶、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烟叶、药材生产,构筑农、工、贸流通。止马三日一墟,十分繁华,有边贸市场一个,店面160余家(其中止马村有店面30个,年纯收6万元)。企业4家(其中机砖厂两家,茶厂一家,年纯收入2万元。)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村有农民文化俱乐部一处,有图书500余册,“三校”一处,是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好场所,止马所在地有镇卫生院一座,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中心完小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的中学一座,学校内设施齐全,村中小学生全部实现就近上学,为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
白门楼村 |
白门楼村位于光泽县西路,隶属于止马镇,距县城21公里,坐落在镇政府所在地,与止马、岛石、亲睦3个村接壤,是通往岛石、亲睦、虎塘、双坑4个村的必经之地。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024人,233户,辖7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白门楼村前身是止马公社白门楼耕种场,于1976年成立,作为当时的止马公社粮种繁育基地,负责繁育双早常规品种。1984年由粮种场改为村。相传1633年南宋期间,爱国将领韩世忠派兵驻守杉关关隘,在此外设立兵司衙门,由于官兵随军家属不家居住在衙门内,就在衙门的右侧盖起了高大气派的白色楼房,老百姓称之为“白门楼”,白门楼村因此而得名。 【物产经济】白门楼村共有耕地面积1021亩,山林面积5028亩,茶叶1000亩,竹林600亩,烟叶450亩。药材(厚补)3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左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宜发展以林业、茶叶、烟叶为主的各种产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