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东乡举上村距松溪县城39公里,距溪东乡3公里,东部和西部低山环绕,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为河谷地带,东部山地与溪东乡交界,西部山地与举上村相邻,北部与古弄村相连,南部与举上村接壤,共计面积8.3平方公里。举上村辖上保、竹林下、张厝、坑底、榉榔和埂头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68户1800人,山林面积10523亩,其中毛竹林6415亩,杂木林600亩,灌木林750亩,茶山550亩,板粟1500亩,其它经济林708亩,耕地面积1550亩。在村北部有片古老树群称“楠木林”,占地15亩,被林业部门列为珍稀树种保护林,境内有5棵樟树,22棵楠木和3棵红豆杉还有罗汉松等珍贵树种,还有绿茵葱葱杂木林和兰花草率。在大同林一带原始林中常有猴群、羚羊、华南虎、金钱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村内名姓古迹主要有太平山天竺寺、楼山庵。举上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林、竹、笋、烟、茶、果、毛芋、玉米和粮食等产业。2011年举上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24203 | 353000 | 0599 | 查看 举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竹洋村 |
竹洋村位于溪东乡西北部,平均海拔630米,是全县还把最高的一个行政村。村部距松溪县城43公里,距溪东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辖千坑、北山、游厝、裴源头(上、下村)。竹山等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72户691人。竹洋村地处高山地带,西北部山地与浦城毗邻,东北部山地与古弄相连,东北与周墩村界,西部高山与木丘、山镇为邻。土地面积共计:10.4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262亩,其中毛竹林4450亩,耕地面积795亩。村内名胜古迹重要金竹顶峰鸡蛋岗,海拔1182米,山顶有座古寺,名盘若寺,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竹洋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林、竹、笋、茶、果、玉米和粮食等。 |
周墩村 |
溪东乡周墩村位于松溪县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现辖下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706户2780人口,其中低保户48户91人,我村明朝时期周、魏姓人家居住立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三面环山,生态环境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大理石、花岗石,全境面积14.5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8069亩,其中毛竹林13860亩,耕地面积2411亩。周墩村主导业为农业,农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竹、笋、烟叶、茶叶和粮食等产业。村现有卫生所2个,配有卫生员7名,能基本满足群众的看病需要,在去年启动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互助体系建设中,全村参合率达100%。位于周墩村的朝阳新村是2010年“6.18”灾后集中重建点,共安置灾民107户,438人。该新村 “临乡、倚水、伴田、靠山”,占地面积45亩,总建设面积2.48万平方米,容积率0.95,建筑密度32.5%,绿化率30.6%,每户拥有二层半坡屋顶式小洋楼 ,配套车库、庭院。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完成,通过“三位一体”改造,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提升了新村品味,打造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2011年周墩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
西洋村 |
溪东乡西洋村位于溪东乡的北部, 距溪东乡8公里,距松溪县46公里。西洋村成立于1988年11月,系老区革命基点村。现全村有4个自然村,面积11.53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205户813人口,有毛竹林7200 亩,杂木林4200亩,经济林300亩,耕地面积912亩。西洋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林、竹、笋和粮食等产业。村现有卫生所1个,配有卫生员2名,能基本满足群众的看病需要,在去年启动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互助体系建设中,全村参合率达100%。2011年西洋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西洋村北部有全县最高的山峰鸾峰山,海拔1349米,境内有一个溪涧是渭田溪的源头。境内有红豆杉、楠木、罗汉松等珍贵树种,还有绿茵葱葱杂木林和兰花草率。在大同林一带原始林中常有猴群、羚羊、华南虎、金钱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村境内文物古迹有北宋时期建筑的后洋石拱桥,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钨矿等。 |
古弄村 |
古弄村位于松溪县溪东乡的北部,距县城四十二公里,属老区基点村,2008年以来被县里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共有390户,1513人,8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9045亩(其中:竹山6300亩,茶果园650亩),耕地面积1050亩。古弄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林、竹、笋、烟叶和粮食等产业。林地面积16442亩,生态林公益林面积3775亩,林木绿化覆盖率94.47%。2010年被福建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村,1994年被南平地委授予“村镇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被省政府授予“优胜村庄”,1998年被南平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2012年古弄村被列为松溪县溪东乡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片区。2012年古弄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 |
举上村 |
溪东乡举上村距松溪县城39公里,距溪东乡3公里,东部和西部低山环绕,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为河谷地带,东部山地与溪东乡交界,西部山地与举上村相邻,北部与古弄村相连,南部与举上村接壤,共计面积8.3平方公里。举上村辖上保、竹林下、张厝、坑底、榉榔和埂头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68户1800人,山林面积10523亩,其中毛竹林6415亩,杂木林600亩,灌木林750亩,茶山550亩,板粟1500亩,其它经济林708亩,耕地面积1550亩。在村北部有片古老树群称“楠木林”,占地15亩,被林业部门列为珍稀树种保护林,境内有5棵樟树,22棵楠木和3棵红豆杉还有罗汉松等珍贵树种,还有绿茵葱葱杂木林和兰花草率。在大同林一带原始林中常有猴群、羚羊、华南虎、金钱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村内名姓古迹主要有太平山天竺寺、楼山庵。举上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林、竹、笋、烟、茶、果、毛芋、玉米和粮食等产业。2011年举上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
西边村 |
溪东乡西边村位于溪东乡中部,距松溪县城3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1984年9月从撤社建乡,埂头划归榉上村,西边单独新建行政村。全境1.34平方公里,4个村民小组,126户496人口,是溪东乡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林地面积有1130多亩,其中有毛竹林730亩,茶山300亩,果树100亩,农田面积527亩。境内古迹有陈西堂庙,建在村中。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主要收入依靠烟、茶、竹笋和粮食等产业。2012年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
溪东村 |
溪东乡溪东村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生态环境优越,平均海拔300米,地处全县最高峰(海拔为1349米)的鸾峰山(亦称龙头山)西南部,源于龙头山的溪东溪自北向南从村中部流过,一路奔流在丘陵狭谷中,最后汇入松溪。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土壤深厚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适宜喜温湿的农作物生长。溪东乡溪东村系老区革命基点村,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29户、2500人.溪东村位于溪东乡政府所在地, 距松溪县36公里。全境面积12.0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4578亩,其中毛竹林6500 亩,茶山2500亩,农果林2300亩,灌木林1600,其余为杂木林。耕地面积2482亩, 烟叶种植568亩。境内森林茂盛,物种繁多,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四季宜人,是观、避暑、休闲的理想地。境内有一“迴龙塔”建于清朝时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座落在溪东自然村的“溪东殿”是村民祭示的场所,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民俗文化。溪东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林、竹、笋、茶、烤烟和粮食等产业。2012年溪东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
朱源村 |
溪东乡朱源村全村有4个自然村,全境面积2.9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275户1026人口,林地面积有2980亩,其中经济林有1650亩,其余为杂木林、杉木林,耕地面积800多亩。朱源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烟叶、毛竹、毛芋、茶叶、玉米、锥粟和粮食等产业。加工业有春笋罐头加工、竹木加工、茶叶加工。2012年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
雷畲村 |
溪东乡雷畲村位于溪东乡南部,北邻溪东村,东南西三面邻渭田镇,是溪东乡的南大门。离县城33公里,是一个少数民族(畲族)行政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23户900人,其中畲族人口占64%。全境面积2.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720亩左右,其中经济林1600余亩,其余均为杂木林、杉木林,耕地面积800亩左右。雷畲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烟叶、茶叶、毛芋、食用菌和粮食等产业。2012年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
东源村 |
溪东乡东源村地处松溪县北端,位于溪东乡的南部, 距松溪县32公里,全村共有四个自然村,全境面积2.8平方公里,5个村民小组,256户964人口,林地面积有2743亩,其中毛竹林520亩,茶山356亩,板粟、橘、梨等果林600亩,杂木林1267亩,耕地面积810亩。东源村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烟叶、毛竽、粮食等产业。2012年东源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