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口镇位于富阳市西南部,东邻新登镇,北靠洞桥镇,西南与桐庐县接壤,距富阳市区30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胥高线由胥口折入与杭昱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便捷。全镇地域面积67.9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17800人。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07亿元,工业总产值5.5亿元,财政收入12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156元。 胥口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富春桃源和通天飞瀑两大景区,正以“岩石青峰护碧水,奇岩仙洞隐深山”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富春桃源景区被评为国家4-风景旅游区,为全镇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胥口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以水稻为主。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药材、梨果、畜禽、蚕桑等种养殖业不断发展,“葛溪牌”高山西瓜、“葛溪牌”蜜梨、“碧云”土鸡蛋以及“富春茗绿”茶等,都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浙江海正药业集团“红豆杉”、“迷迭香”试种成功后,名贵中药材种植成为全镇农业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创汇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胥口始终坚持“工业强镇”为主导,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投资3.5亿元的杭州富阳钱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并于去年6月份底建成投产。海正药业投资7000万元的植物药提取生产线已完成投入,投资2亿元的万固霉生产项目和投资2000万美元的100亿片固体制剂项目已顺利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项目的引进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8万人 | 67.98平方公里 | 330111116 | 310000 | 0571 | 查看 胥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棠棣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棠棣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练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上练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联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高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平畈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平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佛鲁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佛鲁村谷歌卫星地图 |
灵苑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灵苑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慈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金慈村谷歌卫星地图 |
葛溪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葛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胥口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胥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査岭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査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崤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新崤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里坞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里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练村 | ·富阳区旅游·富阳区特产·富阳区十大特产·富阳区十景·富阳名 | 0 |
---- |
查看 下练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富春街道 |
富春街道作为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域总面积103.95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社区19个,居委会19个,村民小组286个。富春街道代码330183001。办事处驻桂花西路28号,邮编311400。 年末总户数42728户,总人口116186人,非农业人口83867人。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1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实现生产总值35330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08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7343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963万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8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0490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96128万元。农民人均所得10625元。 - 农业 教育信息 2006年年末耕地面积1232.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73.9公顷。粮食总产量793.7万公斤。农机总动力3.17万千瓦。水利投工17.6万工,投资609.2万元。存栏生猪8512头,出栏肉猪19424头,存栏家禽6.98万羽,出栏家禽16.99万羽。水产品养殖面积20公顷,水产品产量42.4万公斤。绿化造林31公顷,封山育林3700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31.4公顷,水果产量852.8万公斤。茶园面积356公顷,茶叶产量53万公斤。工业企业总数35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21667万元,产销率98%。外贸供货值35625万元,自营出口6135万美元。辖区内有中学3所,小学7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学生6135人,入学率100%;在校小学生13501人,入学率100%;在园幼儿1775人。医院(卫生院)5家,卫生室25个。 - 近期发展 近年来,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争先领先、和谐富春”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勇于开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以通信器材、建材、电子、化工、纺织、机械、丝绸、服装、饮料、食品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其中通信器材产业是支柱产业,现已形成多品种电缆为基础,以高技术光缆、光通信设备为主导,光通信元器件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其产品电缆、光缆产量约占全国的1/4强,富春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之一。社区建设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以市财政为主、社区配套、共建单位积极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各社区普遍改建和新增一批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设置了“五室、二站、一校、一场所”,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
春江街道 |
春江街道位于富阳市富春江南岸,东临灵桥镇,南接大源镇,西连环山乡,北靠富春江,与富阳城隔江相望,街道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人口23993人,外来人口2.15万人,共有工业企业300余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72家,超亿元企业28家,超10亿元企业2家,中学1所,小学6所(包括外来民工子弟学校3所),幼儿园10所,耕地面积8775亩,辖区沿富春江15公里,内江8公里。 春江街道区域经济以造纸工业为主,是中国白板纸基地。2008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四个一”战略体系和“1+10”行动计划,切实增强对市委市政府战略目标的理解力、执行力、战斗力,牢牢把握“好字优先,干字当头”这一主基调,创新理念思路,明确目标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提供动力保障;创新项目载体,实践创业和富民,狠抓项目落实,推进社会发展,全面实施“1558”对接方案,坚定不移抓好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的落实,坚定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 冲击,并转化为街道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和生产实践,经济社会在严峻形势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0完成了主要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为全力打造“实力春江、生态春江、和谐春江”奠定了基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亿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21 %,规模企业产值159.5亿元,同比增长21.8%;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10.2亿元,完成外贸自营出口值3200万美元。招商引资:实到杭外内资1.35亿元,完成计划1亿元的135%;实到外资940万美元,(计划930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同时还抓好了污水集中纳管、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集中供热、节能减排、脱硫改造和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等工作。 - 交通环境 春江街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省道横璋公路穿境而过,与富春江第一大桥相连,距杭州仅30公里。近年来,杭千高速公路、市江南中学暨春江中学搬迁工程、新客运南站工程、春南污水处理回用工程、亭山水库标准化建设、沿山红渠砌石加固、垃圾中转站工程、中小体艺楼、社区卫生院迁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顺利完工或正在施工之中。 春江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天钟山、月亮岛风景名胜区。 春江街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一片开放、文明、繁荣、富庶的春江大地正在成为富春江畔一座江南新城。 |
鹿山街道 |
鹿山街道成立于2001年8月,由原三山镇撤并而成,定位为综合发展型街道。街道位于富阳市中西部,办事处驻地与市中心相距仅6公里。街道东与春江街道、环山乡隔江相望,南与新桐乡相邻,西与新登镇、渌渚镇接壤,北与富春街道交界,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街道地域面积66.3平方公里,2011年底末耕地面积833.6公顷,山林3033公顷。街道所辖9个行政村,2011年底户籍人口22190人,流动人口10610余人。现有中学2所(场口中学、鹿山中学),小学1所(下辖4个校区),幼儿园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全街道以冶炼、机械、电子、纺织等工业产业和以淡水养殖、蜜梨等农业产业为主。街道在“凝心聚力建新城、改善民生创和谐”为工作主线的引领下积极打造“山水秀丽新城区,宜居宜业新鹿山”,扎实推进鹿山新城建设、工业功能区转型升级、城乡区域统筹。 位于东经119°48′54″~119°55′09″,北纬30°01′47″~30°57′41″。地处富阳市中部,东临富春街道,东南濒富春江,与春江街道、环山乡隔江相望,南与新桐乡接壤,西南与渌渚镇相连,西与新登镇相邻,北又紧挨富春街道。街道办事处驻蒋家村工农路146号,距富阳市区约6千米。邮政编码311407,电话区号0571。 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富阳县志》记载,清代辖区为江北西北区驯雉二庄(一部分)、安民五庄、祥风八庄、祥风九庄和瑞峰十一庄(小部分)。入民国,为长鹿乡。1945年长鹿乡与化民乡(原上里乡)合并为乐民乡。1950年建政时,为鹿山、长山两乡。1956年5月,鹿山、长山、上里三乡合并称三山乡。1958年10月,三山乡成立三山公社。1981年11月上里析出。1984年恢复乡建制,1989年由乡改镇。1992年5月,原上里乡、新桐乡归属三山镇,下设办事处。2001年8月26日撤销镇建制,新桐乡析出,原三山、上里两地由富阳市人民政府直辖,命名为鹿山街道。 |
东洲街道 |
东洲街道地势北高南低,富春江流经全境,地域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全街道上下以建设东洲运动休闲新城为目标,推进东大道城市三大综合体和两大风情小镇建设。 2208年末总户数11684户,总人口394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3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国内生产总值2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9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0.3亿元,农村经济净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所得13156元。 |
银湖街道 |
2013区划调整:富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高桥镇、受降镇行政区划的报告》,并作出了相应决议。同意成建制撤销高桥镇、受降镇,其行政区域内设立银湖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为原高桥镇人民政府驻地(高桥东路28号),区域面积158.3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人口约4.8万。 高桥镇地处富阳市北郊,距杭州市20公里,320国道穿越全境。地域总面积104.03平方公里,人口29349人,行政村37个。 高桥历史悠久,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并且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现重新修建对外开放的白龙禅寺;有青山环抱,被誉为中国农村发展方向和“现代桃花源”的和尚庄农家乐;有三国时期著名道家葛玄曾修身养性的西岩山;有“杭州市桂树王”;有云森农业生态休闲度假村。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高桥人民,在历届党委、0的带领和市委、市0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始终坚持“创长三角强镇、建现代化高桥”这一总体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的双重压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着力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总基调,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抢抓新机遇,谋划新举措,实现新突破,用自已的双手创造了一颗富春江畔的璀璨明珠。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83亿元,同比增长19.28%;完成工业产值54.8亿元,同比增长22.1%;农业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三产增加值7.51亿元,同比增长19.14%;引进内资1.01亿元;完成合同外资2211.3万美元,完成率201%;实到外资512万美元;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7.22亿元;自营出口完成2899万美元,完成市0年度指标132%;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53%;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432元,同比增长13%。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全省“百强镇”中排名第35位,比上年前移19位。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高桥”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深化“五大战略”,创建“平安高桥”,破解“七难”问题,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市前列。重点“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两个突破,搭建三个平台”。“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两个突破”,即一是在结构调整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上有新突破;二是在招商引资的质量上有新突破。. |
万市镇 |
万市镇地处富阳市西北部,位于富阳、临安、桐庐三县市交汇点,距富阳市中心50公里,距杭州主城区68公里,2010年万市镇被确立为杭州市级中心镇。万市镇域总面积155.1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万,辖1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 素有“万山环镇东南雄”的万市,千峰竞秀、百川争流,漫山满坡的茂林修竹掩映着锦绣的田园村落,风光旖旎、气象万千。这里有霞客古道、灵隐洞、马岭古城墙、弘道书院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万市镇还有3000多棵几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2000年1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银杏之乡”,银杏秋景非常迷人。自2009年以来,万市镇通过“银杏之秋”节庆活动的举办,深入打造银杏文化,并开展乡村游,已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银杏成为万市形象的一张金名片。 万市镇2010年被确定为杭州市中心镇以来,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兴镇,以集镇发展、中心村美丽村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万市集镇核心区块以及罗宅、彭家两个中心村区块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发展效果。 2013年,富阳市委市政府对万市提出了建设“美丽先行区”,实现全域景区化的建设目标。为此,万市镇充分凝聚智慧和力量,确定了山清、水秀、路畅、村美的“美丽新万市”的总体目标,将“清洁河道”、“清洁乡村”、“美丽庭院”分别定义为村里的“书记工程”、“主任工程”、“巾帼工程”,并出台了相应考核办法,并每月对各村进行相应检查评比。 凡人善举,润物无声。2012年,一张美丽的面孔——万市镇众缘村“最美爸爸”黄小荣,跳下堤坝勇救女童的英雄义举感动富阳、感动浙江、感动全中国。近年来,这里涌现出了不少像黄小荣这样的“万市好人”:五万元拾金不昧的朱忠海、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的钱云海、热心公益的赤子老人吴子学等等,万市镇俨然已经成为纯朴山乡的道德高地。 |
洞桥镇 |
“上有金鸡报晓,下有石羊把门。” 自古来为镇内盛传的两大地理历史典故。境内层峰叠翠、山清水秀,曾孕育了唐代状元、诗人施肩吾,清代进士、教育家章楹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波光粼粼、绵延十余里的岩石岭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境南部,把全镇大自然打扮得分外夺目耀眼。盈涸有致的间歇泉 ——“枫林咽泉”和常年珠花滔滔不绝的“天云山珍珠泉”两大奇景曾令苏东坡、刘伯温、罗隐等历代文豪政客为之倾倒。全镇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造就了境内山的翠绿、水的清醇和空气的鲜活,逐渐成为现代人投资开发旅游休闲和居家生活的最佳去处。 洞桥镇盛产蚕茧、香榧、银杏、板栗、竹笋、茶叶等土特产。日益兴盛的树桩盆景、花卉苗木新兴产业已扬名省、市内外。广袤、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为全镇农民开发特色经济农业、打造名优农产品展现了无限美景。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洞桥镇坚持“工业兴镇、农业稳镇、事业强镇”工作思路,全力实施打造“实力洞桥、平安洞桥、生态洞桥”三大战略。以“自行车配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三大工业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工业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全镇共有大小企业213家,产值达7.8亿元。以“洞桥香榧、蚕茧、竹笋”三项传统农业经济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农业,近年来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扶植、支持,取得蓬勃发展。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逐年加大,境内生产、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全镇干道及25个行政村的村道已全面硬化。 在举国上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洞桥镇党委政府将努力践行“-”重要思想,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有效地发挥与利用好本地优势,努力开创和建设洞桥的美好明天。同时也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参与、支持与合作。. |
渌渚镇 |
渌渚镇位于富阳市西南的富春江畔,与桐庐县的窄溪镇隔江相望,距富阳市区26.5公里,总面积83.19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总人口16454人,1987年撤乡设镇,是一个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新镇。新世纪、新渌渚,到处洋溢着创业的生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0。一、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 渌渚镇地处西湖—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原320国道贯穿全镇,与新320国道相距1.5公里,距05省道2.5公里,陆路交通方便,1小时可达杭州,3小时可达上海,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5小时车程。渌渚江为母亲河,流贯全境,在本镇山亚、港东两村与富春江交汇,富春江水路上通千岛湖、下达杭州湾,穿过内河,可直达上海苏南等地区。是新登、龙羊地区唯一具有水陆码头的重镇。 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渌渚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C,无霜期27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410mm。境内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二水襟带万山朝、青山点点照船舱”生动地描绘了本镇秀丽多姿的自然风景,总长20公里的阆坞、新浦两溪保持着良好的源头活水。全镇有山林面积87959亩,其中低丘缓坡11800亩,竹林面积1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85%。渌渚江两岸粮田提灌便利,15公里长的防洪堤坝、36座大小水库为两岸农田旱涝保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的是,渌渚镇矿产资源丰富,据国家地质大队于1986年探测,境内石灰石矿达7亿吨以上,青石储量在1亿吨以上,还有大理石、页岩石、方解石、白石矿和石英矿等多种矿石资源,绝大部分为优质工业用原料,是发展渌渚经济的立身之本、优势所在。 三、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众多。 渌渚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悲壮的母子岭的传说、南宋时大孝子周雄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渌渚儿女,造就了渌渚人民纯朴、忠厚的善良个性。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启蒙地—碧沼寺,是新登地区最高学府—新登简师的诞生地,“碧照夕阳”也是古新城县八景之一,虽遭文革时期破坏,目前遗址、碑文、牌楼犹存,颇有开发价值。另外,新浦的二十里生态林、罗桥的休闲观光农业、杨袁的十里果园、石门坎的百亩游钓场及阆坞片的古洞探幽等颇具地方特色,是度假、休闲的理想之所。 四、建材行业壮大,工业发展迅猛。. |
永昌镇 |
永昌镇位于富阳市西北部,与临安市三口镇接壤。地域总面积4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944公顷,其中竹林面积1750公顷,有“竹笋之乡”的美誉。辖区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51个,总户数3358户,总人数10497人。本辖区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山青水秀,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省道牧松公路贯穿全境,南接320国道2公里,对外交通便捷。永昌工农并举,经济较为发达。工业以造纸、化工、服装、食品四大产业为支柱。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86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有10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有20家。农户走出传统的粮食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特多品”的产业格局。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培育出优质的食用笋,倍受沪、杭、苏等人民青睐。随着1998年成立的全市唯一的竹笋市场──青何竹笋市场和杭州富丽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崛起,促进了永昌镇竹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竹笋业已成为全镇一大特色产业。社会各项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2001年,镇政府投入400多万元进行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并顺利通过验收,全镇教育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全镇拥有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医院1家,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油路,无线通讯村村无盲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晨钟暮鼓,日月乾坤,天道酬勤。而今,一万余永昌人民在镇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为打造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事业建镇、生态美镇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里山镇 |
里山镇位于富阳市东部,北濒富春江,与东洲街道隔江相望,东邻渔山乡,西接灵桥镇,南至本镇的安顶山。1994年5月撤乡建镇,全境地域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公顷,山林面积1712公顷,2003年底总人口为10350人。 新世纪以来,里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决定一切的硬道理,全面贯彻落实“-”重要思想,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工业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效益农业发展为基础,集镇建设为依据,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至2003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8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7661万元,财政收入12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96元。. |
常绿镇 |
|
场口镇 |
场口镇地处富阳市西南部,北面紧濒富春江,东南与环山乡和常安镇接壤,西与桐庐深沃镇相邻,地域面积58.4平方公里,下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40654人。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1亿元,规模企业达21家,粮食播种面积28164亩,财政总收入2091.9万元,农民人均所得5961元。有中学3所,小学14所,幼儿园14所,在校中小学生4397人,医院1所。场口镇交通便利,320国道和杭景新高速公路自东而西贯穿全境,又有得天独厚的富春江黄金水运通道。场口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辖区内王洲系三国吴大帝孙权故里,上村则是曹操后裔的聚居地,著名作家郁达夫多次到过东梓关,并著有小说《东梓关》,对东梓的乡土人情有详尽描述。根据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举全市之力,打造场口工业新区”的经济战略思路,2004年2月,原场口、东图两乡镇合并组成了新场口镇,并与富春江经济开发区合署,按照“城市新功能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标志区”的要求建设新场口,这标志着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阶段。. |
常安镇 |
常安镇位于富阳市西南山区,东北面与场口镇接壤,南面与湖源乡毗邻,西面为原东图乡,全境地域总面积63.31平方公里,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64个,总户数7116人,总人数254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8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12亿元,农村经济净收入 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837元。全镇工业企业100家。中学1所,成人学校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2家。2004年,常安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的总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为主题,以“三支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突出“教育创强和计划生育”两个工作重点,确保稳定,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加快三个文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鹳山牌”芦笋为代表的效益农业走上正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党建工作、民主建设、计划生育、民政优抚、信访、环保等各战线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造了良好的安定团结、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
龙门镇 |
龙门镇地处富阳市南部,面积18平方千米,与本市常安、上官、环山等乡镇相邻。全镇11个行政村,总人口7518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居住在龙门大村,镇政府驻地在龙门村,龙门村为全市最大的村庄,因龙门山而得名。全镇四面皆山,山势南高北低,是一个小盆地。龙门山掘起于东南端,大头山盘踞于西南一隅。龙门山主峰杏梅尖海拔1067.6米,为本市最高峰。全境土地占66.7%,耕地占16%。. |
新登镇 |
新登镇位于浙江省富阳市西部,是富阳市的副中心城市,富阳西部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该镇是富阳市第一大镇,全镇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66986人。新登镇素有“千年古镇、罗隐故里”之称,历史积淀深厚,现存有古城墙、联魁塔、古牌坊、罗隐碑林、湘溪廊桥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新登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勇于开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7.88亿元,财政收入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8元,被评为“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2005年,该镇还获得“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浙江省2004—2005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杭州市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在未来的岁月里,新登镇党委、政府将以“打造经济强镇,建设魅力新登”为目标,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各项工作中创优创强。以突出工业经济为重心,全力打造实力新登;以实现特色农业为目标,全力打造绿色新登;以优化城乡环境为重点,全力打造魅力新登;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打造人文新登;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全力打造和谐新登;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力打造活力新登。. |
胥口镇 |
胥口镇位于富阳市西南部,东邻新登镇,北靠洞桥镇,西南与桐庐县接壤,距富阳市区30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胥高线由胥口折入与杭昱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便捷。全镇地域面积67.9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17800人。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07亿元,工业总产值5.5亿元,财政收入12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156元。 胥口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富春桃源和通天飞瀑两大景区,正以“岩石青峰护碧水,奇岩仙洞隐深山”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富春桃源景区被评为国家4-风景旅游区,为全镇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胥口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以水稻为主。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药材、梨果、畜禽、蚕桑等种养殖业不断发展,“葛溪牌”高山西瓜、“葛溪牌”蜜梨、“碧云”土鸡蛋以及“富春茗绿”茶等,都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浙江海正药业集团“红豆杉”、“迷迭香”试种成功后,名贵中药材种植成为全镇农业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创汇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胥口始终坚持“工业强镇”为主导,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投资3.5亿元的杭州富阳钱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并于去年6月份底建成投产。海正药业投资7000万元的植物药提取生产线已完成投入,投资2亿元的万固霉生产项目和投资2000万美元的100亿片固体制剂项目已顺利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项目的引进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大源镇 |
大源镇位于富春江南岸,距杭州市37公里,区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全镇辖34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6万人,外来人口6500人。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百强乡镇和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镇。大源镇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0C,年均降水量1462.6毫米,年日照时数1995小时,无霜期220—23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大源镇已有2200多年历史,为秦汉古镇。西侧阳平山为孙权祖坟孙钟隐居地。素有活水源头、造纸之乡之称,用竹造纸已有1700多年历史。大源交通十分便捷,紧连320国道和l04国道,杭千(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切镇而过,出入道口设在镇旁。大源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源人勇立潮头,迎风博浪,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造纸、金属门窗已成为全镇两大支柱产业,誉满海内外。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290家,商贸企业1200家,拥有农贸市场、商贸中心两大综合市场和金属门窗材料一条街市场。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32亿元,工业总产值52.5亿元。完成国地税总收入9182万元,人均收入9827元。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3平方公里,各类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教育卫生、饮用水及各类生活、文体、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异的创业条件。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新编制的5平方公里大源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已开始实施,未来的大源镇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大源镇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开辟占地3000亩的大源工业区,前期1000亩已初具规模,成为大源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充满神秘色彩的东经120度,北纬30度整交点经纬塔暨科学公园旅游项目前程远大,将成为令世人侧目的旅游热点。 大源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正朝着经济腾飞,事业发展的更高目标健步迈进。同时将以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各种优惠政策和优良高效的服务,诚邀国内外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和创业,共享资源,共创未来。. |
灵桥镇 |
灵桥镇是富阳市经济重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发扬“敢于负责、敢为人先、敢争一流”的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2003年获得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考核A类乡镇二等奖。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投资900余万元,完成了工业功能区内灵礼路、王家宕路、环西路、赵家墩路四条主干道建设,实现了工业区“五通一平一绿化”,工业经济集聚优势得以发挥。目前工业区内有企业53家,投产52家,灵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其地位日渐凸显。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里片茶叶种植、山地立体开发,外片水产养殖、苗木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目前水产养殖主要引进了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宝石鲈鱼等新品种。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是杭州地区唯一的淡水养殖高效示范项目。 集镇建设进展迅速。围绕“加快城镇化,融入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三区”发展格局的形成,即以春永公路灵桥段、灵礼路互为轴线,建设工业区;以群众文化休闲广场、集镇居住区为龙头,建设高品位集镇新区;以发展商贸业为依托,建设现代商贸区。投资2500万元的方菖线改扩建工程将完工,集镇建设初具雏形。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实施“百千”工程为契机,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开展村庄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全覆盖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计生工作跻身全市先进。创建“平安灵桥”,致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的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先锋工程”建设,积极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从严治政,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形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新风尚。. |
新桐乡 |
新桐乡位于富阳市西南,与鹿山街道相连,国家级名胜富春江纵贯全景,全乡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14个建制村,总人口13090多人,该乡自2001年8月恢复建制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发展无污染工业和特色农业,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国内生产总值8412万元,不去年同期增长29%,财政收入3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 新桐乡依山傍水,风光绮丽,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柑桔、杨梅等水果闻名遐迩。新桐乡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被誉为华东地区储藏量第一的大山顶石灰岩矿,同时有伴生的大量杭灰大理石,也是富春江黄沙的主要产地。 今日的新桐乡以“接轨新城区、建设新桐乡”为目标,紧紧抓住富阳城市新区西移与新桐接壤的良好契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以新型建材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和观光结合的效益农业,使新桐日益成为一方水土投资的热土。. |
上官乡 |
上官乡位于富阳市东南,距富阳市市区28公里,全境地域面积27.07平方公里,辖建制村9个,人口8350人,党支部14个,党员417人。辖区内有山林面积3.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2.3万亩,是浙江省命名的“毛竹之乡”。上官乡以生产羽毛球拍、乒乓球拍、沙滩板、网球拍等种类球拍为主,其中中低档球拍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是全国主要球拍生产基地。2005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0.58亿元,同比增长15.67%,实现外贸出口3.05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国地税收入118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901元。在抓好经济建设同时,乡党委充分利用“先锋工程”创建这一有效载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和“发展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全乡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特别是19省道上官至常绿段的建设,将为上官的新一轮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常绿镇常绿镇位于富阳市东南的丘陵山地之中,是富阳、诸暨、肖山三市交界的边缘地区。西面和北面以野猫岭、石板岭、普恩岭分别与湖源、上官、新建等乡镇为邻,南面以雀岭与诸暨市的应店街镇为界,东北与肖山市的楼塔镇接壤。 常绿镇面积52平方千米,1998年底人口为16942人,镇人民政府驻地大章村。镇驻地分为三个行政村,有居民4000多人。全镇以大章村为中心,向四个方位散落着12个行政村。由于邻县差别,居民分别操富阳、诸暨、肖山的语言,成为富阳语言学上一大特色。常绿镇历史上称长春,谓全境遍市竹林、四季翠绿故称。居民绝大部分姓章,据谱载,章氏宗族始祖1149年从福建浦城迁来,至今已延续840多年。《富阳县志》记载:康熙年间辖区为长春乡,至光绪年间则为正南区大源八庄和大源九庄各一部分,入民国称亲贤乡。1949午5月解放,建政时为亲贤、北黄、长春、五云四乡,属窈口区。1956年,五云乡划归诸暨市,其余三乡合并为常绿乡,1958年建立常绿公社。 "开门见山"是常绿地形的写照,地形以陡坡丘陵为主,西南部峰峦叠嶂,白羊尖海拔875米,是全市高峰之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流有北溪、南溪两条,均发源于西南部的山地、丘陵之中。. |
环山乡 |
环山乡位于富阳市中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环二村,东临大源镇,南临龙门镇,西临场口镇,北濒富春江。北距富阳市区15公里,全境地域面积38.47平方公里,辖有19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2003年以来总户数3542户,总人口11445人,其中非农业人262口人。耕地面积47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44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01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73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87亿元,其中第三部业增加值725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0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87亿元,财政收入113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03亿元,农村经济净收入6512万元,农民人均所得5177元。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6所,医院1家。. |
湖源乡 |
|
春建乡 |
春建乡位于杭州富阳市西北部,距富阳市中心10余公里(距杭州市中心近50公里),近靠杭千高速与320国道。全乡地域面积44.73平方公里,拥有山林5355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近4万亩),耕地7551亩,属“山青水秀、茶香果浓”的新型生态旅游农业乡。全乡辖11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至2005年底,全乡总户数2722户,人口8702人。2005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4亿元,农业产值1227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3847万元;全乡实现财万政收入1015.8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创地税收入1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15元。全乡目前有各类工业企业88家,以铅锌矿采选、化工、铸造、造纸、竹木加工业为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春建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兴农,发展多种经营,坚持农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创建绿色长廊,营造“茶乡竹村”,茶叶、杨梅、竹笋、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乡已初步形成“两圈一带”的农业产业布局(即以下唐村为中心的优质有机茶产业圈,以徐家坞村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圈,春建公路沿线的食用笋产业带),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深入实施,“春建早春”、“春绿雀舌”的茶叶品牌享誉在外。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新的突破,引进了“大唐风”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生态景观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2004年“生态乡”创建规划通过论证并全面实施;“平安春建”创建工作全市考核第一名;计生工作考核获得优胜奖。 辖区内有小学1所,幼儿园11所。在校小学生665人,在院幼儿167人。医院1家,卫生室12个。计划生育率100%,初级卫生保健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乡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家家生活宽裕,人人安居乐业。. |
渔山乡 |
渔山乡是富阳市东大门,区域面积41.42平方公里,与杭州市萧山区、西湖区毗邻,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春永二级公路沿美丽的富春江和钱塘江穿乡而过,向东经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大桥与104国道衔接,行车40分钟可达萧山国际机场,向西3公里是建设中的杭千高速公路,距离富阳城区13公里,距离杭州市区35公里。行政村12个,总户数4189户,总人数15090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619万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624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1737万元,财政收入65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1827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12063万元,农民人均所得6508元。曾先后被浙江省和杭州市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小康乡镇”和“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企业是全乡经济的命脉,是山区人民充分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全乡以“工业立乡”和“做大、做特、做优、做强”为目标,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萧山撤市设区和杭州市“推二进三”的战略,紧紧跟随“接轨大杭州,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块状经济,转动黄沙、砂石、家具和小五金等工业四小轮,同时还借助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乡现有各类企业250家,从业人员3542人,实现工业产值46243万元,利税5363万元,外贸出口1072万元。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开发项目以水产、肉猪、茶叶、干水果等传统产业为主。主要抓好三个基地:一是水产基地。建立了富阳市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五丰水产养殖示范园区,有3178亩,2003年被杭州市授予“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荣誉称号。充分发挥水产协会作用,提供科技服务,增加科技含量,多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并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以提高产业效益,打响“渔山”品牌;二是建立万头肉猪生产基地,投资100万元,占地70亩;三是发展茶叶基地。现有茶园面积1000多亩,茶叶种植选择优良品种,实现提早采茶期,除增加产量外,还严把炒制、包装关,争取列入“富春铭绿”,今年计划建立3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乡村环境大突破。10年来,渔山乡结合自身实际,在城镇建设上迈了新步伐,已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50年一遇长10公里的富春江渔山段标准防洪堤,提高了防洪抗御能力;国家级标准化农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