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分站村系革命老区村,位于邵武东部,东与建阳市麻沙镇界首村相邻,西与胡书村相接,距正筹建的武邵高速开口处仅4公里,北与水北镇四都村相连,南与吴家塘镇杨家圩村交界,距市区23公里。
二、村落与居民
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1亩,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407户,总人口1416人,205省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
三、村风村貌
我村是全市产粮区之一,也是我镇主要林区,年产粮380万公斤以上,占全镇的20%,森林覆盖面积34466亩,林木蓄积量为97595立方米,年采伐量1500立方米,竹林3000亩,村民年平均收入4412元。2000年—2002年我村积极响应省农业厅的号召,大量推广沼气建设,共建沼气池186口,有效地改善环境卫生,减少污染,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每年节约薪柴5400多吨,推进养猪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我村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0年—2003年被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七届、第八届文明村称号、小康示范村称号,同时被南平市计划生育协会授予一流样板村。2003年被评为“信用村”
四、历史人文
分站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保留着明清古建筑6座,其中包括“张氏宗祠”、“大夫弟”、“林家庄”等古迹,村庄井然有序,街道宽敞,小巷全部水泥硬化并安装路灯。我村民风淳朴,村民环保意识强,至今村中仍保留有一棵千年古樟树,村头有一名贵珍稀树种—“竹柏”。
五、建筑景观
我村与时俱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全村程控电话普及率达80%,电脑宽带入村,移动、联通网络覆盖每个角落。
六、物产经济
我村发展多种经营:种烟、种水稻、种芋子等,发展毛竹生产、引进年屠宰万头牛加工项目一个,年人均收入递增10%。
分站村负责人电话:6613260 13950654416
邮编:354014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1102 | 353000 | 0599 | 查看 分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洛田村 |
洛田村简介 洛田村共有毛竹面积3000亩,是下沙镇重点毛竹基地。近年来,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挥毛竹资源优势,着力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有效促进和调动村民群众植树(竹)造林的积极性,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至2010年12月底,全村绿化面积10343亩,森林覆盖率90%,其中自留山面积1000亩,生态林面积2880亩,与村民签订的责任山6000亩(其中3000毛竹林),这些山林成为洛田村村财主要收入来源。目前,洛田村集体财力雄厚、村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祥和。通过市规划局规划成为邵武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荣获邵武市“达标小康村”、平安村、第九届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成为下沙镇最集中的“绿化、硬化、亮化”的美丽村和最富裕的生态明星村。下沙镇洛田村地处邵武市东部,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距市区16.5公里,东与下沙镇胡书村接壤,西与下沙镇下沙村接壤,南与下沙镇屯上村接壤,北与水北镇四都村接壤,全村土地面积11000余亩,其中山林面积10343亩,耕地1000亩。拥有农户124户,人口508人,下辖4个村民小组,仅有一个自然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10020元。 洛田村早在清朝时期简称五都,有茂密的原始山林,山水千姿百态,村前的五台庙早在解放前就存在,由于解放初期破除迷信时被拆除,现村民们为了不让古迹流失,保护文物自发性投工投劳,于1996年重新修复,每年农历7月19日举行庙会,来自周边及邵武菜地的善男信女都会团聚一起唱着地方的花鼓戏、打山歌等民间传统优秀小戏,增添村民们的欢乐祥和的喜庆日子气氛。 洛田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军在这里战斗过的地方,红军活动从宝福寺路经洛田再到梧桐际与敌人展开斗争,当地农民献粮送菜,养护伤员,做了大量支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被定为洛田革命老区基点村。 洛田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善良,排路下村庄原先房屋很多,非常繁华,由于红军与白军交战,村庄男女老少为了减少损失撤离山中避难,白军入房放火烧光,给当地人民带来一场灾难,整个排路下的古代建设物成了废址,有幸的是洛田河边召集还保留一座清朝初期的建筑民房,历史雕刻非常精美,建筑结构和唐朝古迹的一般历史悠久。 洛田村交通便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便捷,山川中的泉水汇集成小溪,给水产养殖带来了清洁的水源,现有土池养鳗场一座,占地50-60亩,每年为国家和集体创税利20多万元,村民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特别是改革开放“-”重要思想指导下把握机遇、开拓进取、转变观念,改变过去的生产模式,大胆地闯市场,部分村民到杭州、上海、大连等地经商,部分富余劳动力进厂上班,还有夫妻双双走进工厂。本村产品丰富多样,有全镇著名的黄花菜、西瓜、毛豆、番茄、蜂蜜等土特产。全村90%的农户拥有拖拉机、脱谷机、摩托车,还有几部小汽车,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村民们对种烟、造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面日益提高,人均收入已达到4千多元,村里还掀起文化俱乐部,有乒乓球、象棋、麻将、读书室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由于干群的努力造就,现我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第九届2003-2005年“文明村”、综治“平安村”的光荣称号。 如今的洛田村各项基础设施完整,道路硬化环村、村容整洁,电信、通讯、有线光缆电视覆盖全村,移动通讯信号台树立在山岗上,家家户户都有固定电话和手机,农民们上山下水随身带,信息、气象预报传遍山间,新型农民文明村,运用科学发展不断创新,信心百倍地辛勤劳动,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关怀下,相信再过不远的几年后各项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提高,幸福的生活日子越来越好。 |
分站村 |
一、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分站村系革命老区村,位于邵武东部,东与建阳市麻沙镇界首村相邻,西与胡书村相接,距正筹建的武邵高速开口处仅4公里,北与水北镇四都村相连,南与吴家塘镇杨家圩村交界,距市区23公里。 二、村落与居民 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1亩,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407户,总人口1416人,205省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 三、村风村貌 我村是全市产粮区之一,也是我镇主要林区,年产粮380万公斤以上,占全镇的20%,森林覆盖面积34466亩,林木蓄积量为97595立方米,年采伐量1500立方米,竹林3000亩,村民年平均收入4412元。2000年—2002年我村积极响应省农业厅的号召,大量推广沼气建设,共建沼气池186口,有效地改善环境卫生,减少污染,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每年节约薪柴5400多吨,推进养猪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我村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0年—2003年被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七届、第八届文明村称号、小康示范村称号,同时被南平市计划生育协会授予一流样板村。2003年被评为“信用村” 四、历史人文 分站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保留着明清古建筑6座,其中包括“张氏宗祠”、“大夫弟”、“林家庄”等古迹,村庄井然有序,街道宽敞,小巷全部水泥硬化并安装路灯。我村民风淳朴,村民环保意识强,至今村中仍保留有一棵千年古樟树,村头有一名贵珍稀树种—“竹柏”。 五、建筑景观 我村与时俱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全村程控电话普及率达80%,电脑宽带入村,移动、联通网络覆盖每个角落。 六、物产经济 我村发展多种经营:种烟、种水稻、种芋子等,发展毛竹生产、引进年屠宰万头牛加工项目一个,年人均收入递增10%。 分站村负责人电话:6613260 13950654416 邮编:354014 |
胡书村 |
下沙镇胡书村地处邵武市东部,座落于崇山峻岭之中,距邵武市区17公里。东与下沙镇的分站村接壤,西与下沙镇屯上村接壤,北与洛田村接壤,南与吴家塘比邻。全村土地面积12.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7亩,山林面积20098亩。全村拥有农户522户,人口1670人,下辖11个村民小组,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75元。 胡书村是下沙镇的林业重点村。近年来,胡书村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的调动了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至2012年12月底,全村拥有山林面积20098亩,其中与市营林公司共建林业基地2020亩,与故县国有林场共建林业基地1342亩,人工林10454亩,自留山2425亩,天然林2152亩,毛竹林面积650亩,经济林260亩,森林覆盖率为82.66%。林业经济的收入成为胡书村主要收入来源。目前胡书村集体财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祥和。胡书村先后荣获邵武市“小康村”、“双文明”和“平安村”等荣誉称号,成为下沙镇森林覆盖率最高、群众生活最富裕的生态明星村。 |
屯上村 |
屯上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东部郊区鸡鸣峰脚下鱼仔溪畔,原为下沙镇政府所在地,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为革命老区村,是下沙镇第三大行政村,205省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距县城15公里。东与胡书村相邻;北与洛田村交界;西与下沙村相连;南与吴家塘交界;武邵高速公路互通口开在该村铺前小组村口。 村落面积3.3平方公里,全村总面积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30亩,山林面积1.6万亩,辖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984年—1994年曾为屯上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总人口2400多人,394户。2007年村财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7元。屯上村属邵武市文明村、平安村,近年来先后被邵武市评为小康达标村,农村信用社、计生一类先进村,计生协会合格村。境内有富民养鹿厂、豪顺兔业、和材木业、美好竹木有限公司、钾丝长粉厂、长信增粘剂厂6家龙头企业。 |
下沙村 |
下沙村为革命老区村,距邵武市区12公里,位于205省道旁,现有耕地面积850亩,山林面积1.9万亩,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019人,其中党员75人,设9个党小组。2012年实现村财收入47万元。近年来,下沙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2年被南平市委评为“南平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认真落实“六要”群众工作法,提升群众满意度。以群众利益为第一位,积极推动“六要”群众工作法,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率先在全市实行“组帐托管”,在防止集体资金流失,保障群众利益,消除社会隐患,密切群众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推动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深化“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推行访谈议事制度。结合“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推行议事访谈制度,成立访谈工作组。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就综治维稳、小组热点、难点及隐患问题进行议事,寻求解决办法。通过“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和议事访谈制度,既深入宣讲了中央、省、南平市以及邵武市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为群众释疑解惑,又为群众牵线搭桥,提供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多渠道增加收入,也帮助本村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三、建立企地共建机制,为企业和地方搭建沟通平台。下沙村辖区内有正兴轮胎、三山钢铁公司、华新化工等20多家企业。按照“村企共建、以企带村、互利共赢”的思路,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为企业党员专门开设远程技术教育培训课程,使资源达到共享。不断优化企业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公司用工荒问题,增强了企业实力。同时,企业为村民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使村民当上了两栖农民,生活收入有了明显增加。通过村企互相支持,实现了村企和谐发展与“双赢”。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