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邵武市 >> 沿山镇 >> 下樵村

下樵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樵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樵村简介

  下樵村是邵武市级“文明村”、“村级党组织先进村”、“烟叶生产先进村”。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进村委会驻地有古桥,取其谐音“樵”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15′—117°24′,北纬27°14′—27°26′,地处邵武市西北,东与百樵村接壤,南与上樵村为邻,西与金坑乡上保村交界,北与里居村相接。村委会驻下樵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002,东距邵武市23公里,西距金坑乡22公里。
  政区沿革:1958年上、下樵为一个大队,1962年一分为二,成立了沿山公社下樵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下樵村民委员会。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中樵①、中樵②、红源、涂家、李家、王际、坳丘、石门、小王际10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23人,全村总面积1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43亩,林地面积1.7万亩,耕地人均1.5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林地,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和一般在海拔45—85米。
  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8度,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600毫升。
  水文:境内有2条小河,属小清河水系,一条溪河自上樵村入境由西向东流去,一条溪河源头本村由西向东,流入百樵村合二为一汇入沿山镇区,境人河道全长12公里。
  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主要资源有硅石,褐铁矿,砂晶石等。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属215省道,辖区路长17公里,距316国道23公里,距银福高速公路37公里,村通往各小组道路基本硬化。邮政电信:覆盖全村各组,固定电话用户68户,移动电话用户2100户,互联网51户。
  经济概况
  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松、杉、杂竹为主、本地盛产香菇、草菇、木耳、笋干、板票及其它土产,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
  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闭路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2人,护士1人,床位2张,全村村民均有参与合作医疗及社会养老保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1104 353000 0599 查看 下樵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樵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樵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沿兴社区

  沿兴居委会于1999年成立。   人口面积:2011年人口:1045人,其中男性532,女性513,60岁以上老人205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属平原,地势东低西高,南低北高,平均海拔220米。   水文:境内河道属3级,由古山溪、三元溪流入,约2千米长。   社会事业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1所,适龄入学率100%,升学率100%。   卫生:2011年末有一级甲等医院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文化:有老年文化俱乐部一所。   基础设施   交通:2000年沿山镇客运站建于沿兴街。   街道建设:精品小区16397平方米,沿山主街长566米,宽12米。有大型农贸商场一个,摊位240个。   邮电:固定电话51户,手机用户480户,电视全面覆盖。   名胜古迹   境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城隍庙一座,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畬村

  下樵村是邵武市级“文明村”、“村级党组织先进村”、“烟叶生产先进村”。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进村委会驻地有古桥,取其谐音“樵”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15′—117°24′,北纬27°14′—27°26′,地处邵武市西北,东与百樵村接壤,南与上樵村为邻,西与金坑乡上保村交界,北与里居村相接。村委会驻下樵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002,东距邵武市23公里,西距金坑乡22公里。   政区沿革:1958年上、下樵为一个大队,1962年一分为二,成立了沿山公社下樵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下樵村民委员会。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中樵①、中樵②、红源、涂家、李家、王际、坳丘、石门、小王际10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23人,全村总面积1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43亩,林地面积1.7万亩,耕地人均1.5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林地,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和一般在海拔45—85米。   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8度,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600毫升。   水文:境内有2条小河,属小清河水系,一条溪河自上樵村入境由西向东流去,一条溪河源头本村由西向东,流入百樵村合二为一汇入沿山镇区,境人河道全长12公里。   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主要资源有硅石,褐铁矿,砂晶石等。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属215省道,辖区路长17公里,距316国道23公里,距银福高速公路37公里,村通往各小组道路基本硬化。邮政电信:覆盖全村各组,固定电话用户68户,移动电话用户2100户,互联网51户。   经济概况   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松、杉、杂竹为主、本地盛产香菇、草菇、木耳、笋干、板票及其它土产,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   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闭路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2人,护士1人,床位2张,全村村民均有参与合作医疗及社会养老保险。   

危戈村

  名称来历:因村部驻地大部分人都姓“危”,而且在两山的窠里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43′00 —117°56′00,北纬   27°42′00 —27°52′00,地处邵武市西北部,东与周源村,砂坑村相接,西与红路村相连,南与古山村、里居村交界,北邻下畲村。村部驻危家窠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002,西距邵武27公里。   政区沿革:危家窠历史悠久,已有900多年历史,于1958年成立危家窠大队,1984年改为危家窠村。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危家窠、若坪、周流坑、上王山坊,下王山坊、罗家坳、小赖、知青点共8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2011末辖区总人口701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634亩,林地面积24300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部分为林地,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差一般在海拔120—600米。境内北部有大湖山,高度1272.7米。   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6度,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800毫升。   水文:境内属小清河水系,溪河自胡山入境由北而东,流入沿山镇区,境内河道长12公里。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通往镇区,水泥硬化道路,全长10.25公里,距316国道28.25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42.25公里。村通各小组道路基本完成水泥硬化。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所代办点1个,固定电话18户,移动电话700户,互联网6户。   经济概况   农业:改革开放已来,危家戈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总耕地面积1630亩,人均2.3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竹笋、香菇、草菇、笋干、板栗。还充分利用林地优势毛竹山面积3000余亩,人造杉、松木林面积达16000余亩,到2011年末农民人均收入8267元。   社会发展   教育:2011年末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达98.9%以上。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已开通闭路电视,覆盖率达99%。   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2人,护士2人,床位2张,全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被上级授予“文明村”称号。   

周源村

  政区划分:1984年改为周源村。辖上山、下山、停下、土际、百子坑、礼取坪、刚源、孔源、大山坊等9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全村耕地1400亩,林地面积56000亩,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820人。   

红路村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15′—117°24′,北纬27°14′—27°26′。地处邵武西北部,与光泽县、金坑乡接壤,距镇区10公里,距市区28公里。   政区划分:1958年成立沿山公社神宿大队,1965年改为红路大队,1984年改为红路村。辖街上、邓家、小排、黄家窠等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53亩,林地面积19250亩,毛竹林面积8300亩;2011年来辖区总人口53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1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中分为林地,地势较高,最低海拔约400米,最高山峰锅低山1347米,为沿山第二高山。   气候:全村气候宜人,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9度,无霜期290天,年降雨量1650毫升。   水文:境内属小清河水系共三条溪河,是富屯溪源头之一,境内河道长30公里。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是通干往镇区水泥硬化道路,全长10公里,距36国道26公里,距银福高速公路40公里。   邮政电信:全村2011年末移动电话268户,互联网1户。   经济概况   林业:红路村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9250亩,人均35.8亩,毛竹林面积8300亩,人均15.5亩,林地面积和毛竹林面积位居全镇前列。林业为红路主导产业,是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98年,红路村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革,实现了“山为其主,主为其权,权有其资,资为其利”的目标,2011年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6%,位于全市前列。2011年末农民人均收入9863元。   土特产品:境内盛产石鳞、笋干、红菇等。   社会发展   教育:2011年末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初中毕业率达到99%以上,“双高普九”通过省里验收达标,2004年根据上级要求,实行撤点并校。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1个,床位1张,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名胜古迹   境内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2处—彭家桥、神书桥,均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被上级授予“文明村”称号。   

里居村

  名称来历:因村部驻地上李家,当时大部分人都姓“李”而得名。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015/00//--117042/00//北纬   27014/00//--27026/00//,地处邵武西北部,东与百樵村接壤,西邻红路村,南连金坑乡,北邻危家戈村,村部驻上李家,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002,西距邵武23公里,北距光泽县城35公里。   政区沿革:里居村历史悠久,古名为李居,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因“李”与“里”谐音,后改名为里居,于1958年成立沿山公社里居大队,1984年改为里居村。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上李家一组、上李家二组、下李家、长家际、磊石、神坪、半岭、宁家坊、下坑、岭 头10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31人,全村面积1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432亩,林地面积26759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5.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林地,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差一般在海拔40—80米。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8度,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600毫升。   水文:境内属小清河水系,溪河自红路村入境由北而西,流入沿山镇区,境内河道长8公里。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主要资源有硅石,铭褐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一带。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是通往镇区水泥硬化道路,路长5公里,距316国道23公里,距银福高速公路37公里。村通往各小组道路基本上已完成硬化,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所代办处1个,固定电话用户16户,移动电话900户,互联网8户    经济概况   农业:改革开放以来,里居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总耕地面积2432亩。人均1.7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等,其中以种植烟叶为主要支柱产业,土特产有;香菇、草菇、笋干、板栗。还有充分利用林地优势,毛竹山面积达到13000千亩,人造杉、松木林达到8000千多亩,到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5721元。    社会发展   教育:到2011年末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初中毕业率均达到99.5%以上,“双高普九”,通过上级验收达标,2004年根据上级安排布置,完成撤点并校。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已开通闭路电视,覆盖率达99%。   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1个,护士1个,床位1张,全村村民全部参加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被上级授予“文明村”称号。   

下樵村

  下樵村是邵武市级“文明村”、“村级党组织先进村”、“烟叶生产先进村”。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进村委会驻地有古桥,取其谐音“樵”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15′—117°24′,北纬27°14′—27°26′,地处邵武市西北,东与百樵村接壤,南与上樵村为邻,西与金坑乡上保村交界,北与里居村相接。村委会驻下樵组,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002,东距邵武市23公里,西距金坑乡22公里。   政区沿革:1958年上、下樵为一个大队,1962年一分为二,成立了沿山公社下樵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下樵村民委员会。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中樵①、中樵②、红源、涂家、李家、王际、坳丘、石门、小王际10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23人,全村总面积1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43亩,林地面积1.7万亩,耕地人均1.5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林地,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和一般在海拔45—85米。   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8度,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600毫升。   水文:境内有2条小河,属小清河水系,一条溪河自上樵村入境由西向东流去,一条溪河源头本村由西向东,流入百樵村合二为一汇入沿山镇区,境人河道全长12公里。   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主要资源有硅石,褐铁矿,砂晶石等。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属215省道,辖区路长17公里,距316国道23公里,距银福高速公路37公里,村通往各小组道路基本硬化。邮政电信:覆盖全村各组,固定电话用户68户,移动电话用户2100户,互联网51户。   经济概况   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松、杉、杂竹为主、本地盛产香菇、草菇、木耳、笋干、板票及其它土产,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   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闭路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2人,护士1人,床位2张,全村村民均有参与合作医疗及社会养老保险。   

上樵村

  上樵村位于沿山镇的南部,东与三元村接壤,南与和平镇为邻,西与金坑乡相连,北和下樵村交界,邮政编码:354002,距市区24.5分公里,距镇所在地7.5公里。   政区划分:2011年本村辖8个自然村上樵、坑口、坪上塘、叶家戈、扛元、岭公乾、山坊苦竹,共1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总人口140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75人,总人口中男性716人,占51%,女性人口685人,占49%,14岁以下236人占16.8%,15—70岁1120人占80%,70岁以上45人占0.32%,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9.7‰,总面积1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180亩,山地面积19420亩。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山前平原样田是属于沿山镇的半山区村。境内西南部有高山两座,其中广福山1198米,广坪山1091.4米。形成西南部天然屏障。   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气温较高,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7.5℃。   水文:境内有广福水库一座,蓄水量15万立方米。河水流入上樵组田地入境,由南而北,入下樵河,境内河道长2.5公里。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平均3年就有出现,较为严重的自然干旱涉及境内上樵一、二坪山组、坪上塘组,造成300多亩水稻受灾。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2180亩,人均2.5亩,全部为水地,以种植烟叶、水稻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436万元,生产粮食2180000万斤,人均1.5千斤。主要经济作物以食用菌为主,2011年种植食用菌50余亩。家禽家畜以猪、鸡、鸭为主,工业以毛竹拉丝厂和高尔夫球钉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产值654万元,拥有家庭企业380家,职工250余人。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1年末有村广播室1个,有村文体健身场所1个,文化俱乐部1个。   医疗卫生:2011年11个村民小组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2011年全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户,人数57人,支出56628元,每月约4719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30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有通村主干线1条,通组主干线2条,全长8.5公里。   名胜古迹   境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广福双泉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樵村

  政区划分:上山组、下山组、停下组、刚源组、孔源组、礼取坪组、土际组、大上坊组、百子坑组共9个组。   人口面积:2013年初人口820人,常住人口820人,全部为汉族。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大部为丘林平原,地势为西北高南东低。   水文:小溪流水系   矿藏资源:山土。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0.14万亩,为水地,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   名胜古迹   境内有古寺庙2处——狮子崖庙、北山寺,均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山村

  名称来历:因村部驻地上在远古山时期就有好几座遗传在当地闻名的山:狮子山、象鼻山、旗山、遥平山等因而得名为古山,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21′00.8″,北纬27°18′25.3″,海拔高度238米,地处邵武西北部,东与沿山村接壤,西邻百樵村,南与三元村交界,北邻里居村、危家戈村。部驻古山中央地段,本村共有2条主要交通要道,分别为中央主街—古山街、古兴路、古南路。邮政编码:354002,距县城邵武市区19公里,离镇政府驻地仅1公里。政区沿革、古山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古时被为古谭、经过了祖辈的评说,后改为古山,解放后期有南锣北古之说。于1958年成立沿山公社古山大队,1984年改为古山村、政区划分辖十二个自然组,分别为1—10组,源头、渠里组。   人口面积:2011年来辖区总人口2078人,全村面积27.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434亩,林地面积17864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2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耕地,地势平坦,广阔土地肥沃, 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30—70米,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每均摄氏19度,无霜期286天,每年降雨量1500毫升,水文:境内属大清河水系,溪河至百樵村入境由北而东,流入沿山镇区,境内河道长3公里。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主要资源有硅石、铭褐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一带。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都是通往镇区水泥硬化道路,全长2公里,距316国道19公里,距银福高速公路33公里,邵武至江西的省道本村贯穿境内,村通往各组道路全部已完成硬化,并且在土段面的全部基耕要道都已硬化。邮政编码:354000。2011年末有邮政所代办处3个,信用便民点1个,固定电话117户,移动电话1783户,互联网104户,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库容量10万立米。   经济概况   农业:改革开放以来,古山村的经济取得很大发展,总耕地面积4434亩,人均1.7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茶叶、蔬菜,其中烟叶为主要支柱产业,每年种植烟叶面积在1400亩—1600亩之间。   土特产有:香菇、草菇、板栗。还充分利用林地优势,人造林,松木林达4000多亩, 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7234元。   社会发展   教育:2011年末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均达到99.5%,通过上级验收达标,现有古山小学一所,“双高普九”专任教师8人,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并且有图书馆,组有文化中心户,已开通闭路电视覆盖率达100%。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区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1名,护士1名,床位2张,全村村民基本参加合作医疗,参保率98%。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被市里授予“文明村”称号。   名胜古迹   境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3处,即宁氏祠堂、何氏家庙、谌氏祠堂。它们均被列入十大市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村

  名称来历:因三元村主要分布在三个片区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16′—117°43′北纬27°14′—27°26′,地处邵武市西北部,东与徐溪村接壤,南与城郊镇黎舍村交界,西依上樵村,北邻沿山村,村部驻陈坊,电话号码:0599—6697501,邮政编码:354002,西距邵武20公里,北距光泽县城32公里。   政区沿革:三元村历史悠久,古名为三元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于1958年成立沿山公社三元大队,1984年改为三元村。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等,牛扒岭、三元戈一、二组、王文、岭头、双溪、田段、陈桥、陈坊、邹家戈、一、二组、连舍塘、里碳坑等14个自然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351人,全村面积2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209亩,林地面积36500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林地,地势略为南高北低,北低南高,地面高差一般在海拔40—150米。境内有2座高山,即云锦山、帐顶山,高度分别为1000米,1059.5米。   气候:全村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摄氏18度,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600毫升,水文:境内属小清河水系,溪河岭头组和外炭坑组入境由南而北,流入沿山镇区,境内河道长12公里。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境内主要资源有硅石、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带。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主干道是通往镇区水泥硬化道路,路长7公里,距316国道20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24公里,村通往各小组道路基本上已完成硬化。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所代办处1个,固定电话用户21户,移动电话覆盖100%。   经济概况   农业:改革开放以来,三元村的经济取得很大发展,总耕地面积3209亩,人均1.6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等,其中以种植烟叶为主要支柱产业。   土特产有:香菇、、草菇、笋干、板栗。还有充分利用林地优势。毛竹山面积达到13000千亩,人造杉、松木林达8000千多亩, 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5721元。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初中毕业率均达到99.5%以上,“双高普九”通过上级验收达标,2004年根据上级安排布置,完成撤点并校。   文化事业: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有文化俱乐部,组有文化中心户,已开通闭路电视,覆盖率达99%。   医疗卫生:2011年末设有村级医疗站1个,配备乡村医生1个,护士1个,床位1张,全村村民全部参加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被上级授予“文明村”称号。   名胜古迹   境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2处——文昌宫、邹氏淳村公祠,均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山村

  沿山村位于沿山镇区,距市区1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烟叶、粮食、蔬菜三大产业为主,沿山村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420户,1543人,其中:劳动力1087人,辖区林地3884亩,耕地1500亩。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各自然村内巷道硬化率80%,电话(含移动电话)、电视入户率100%。  

徐溪村

  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徐溪村系邵武市沿山镇第三大行政村,位于邵武市西北部,东与砂坑村接壤,距市区15公里,南与城郊高南村交界,距3公里,西与沿山村交界至沿山镇3公里,北连古山村,距4公里。该村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达2010人,共467户,12个村民小组。  

砂坑村

  砂坑村2011年末分上山头、下山头、砂坑、王元戈、宁元戈、印山、三元际、程坊、宁家业等9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位于东径117°15′—117°24′,北纬27°14′—27°26′。东南邻城郊镇,西连徐溪村,北与周源村交界。村委会设砂坑小组,距沿山镇政府5公里。距邵武市区10公里。邮政编码:354002,电话区号:0599。   人口面积:总面积14.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600亩。总人口12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有一半为平原地带,一半为山区地带。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280天,春季雨水多,夏季温度高,秋季风大雨水少,冬季较冷有霜冻。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大雪等,水灾平均5年一遇。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2600亩,人均2.17亩,以种植水稻、烟叶、蔬菜为主。烟叶1350担,总产值130万元,2011年牛存栏量0.002万头、生猪存栏量0.28万头,家禽年饲养量3000羽。   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用户320户,入户率90%。   社会保障:2011年砂坑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户,47人。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全村11个自然组,每2个组均铺设了水泥路,路面宽均达3米,基础设施较完善。   


下樵村特产大全




下樵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