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村是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办所辖的行政村,地处武夷山南大门,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出口,与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相连。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35名村民代表,62名党员;总人口2248人,山林面积7000余亩,基干民兵34人,普通民兵192人。城南村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21人,每人每年可获得600元补贴。每位上大学的村民子女,可获得村委会300元奖励。全部社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保费由村里支付。城南村主要靠店面出租收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2001 | 353000 | 0599 | 查看 城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松凹村 |
松凹村村部座落距市区约10公里,海拔500米,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576人。耕地面积1600余亩,林地面积19000余亩,竹山面积2000多亩,村部水泥路面已全线贯通。山上有森林防火了望塔,市电视转播发射台,古刹一座。在山顶可俯视整个市区,景色怡人,空气清晰,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松凹村与黄墩村、村尾村、崩埂村、清献村、城西村、城南村相邻。 |
黄墩村 |
黄墩村 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办黄墩行政村:位于市区北路,东与吴屯乡大际行政村相连,南与崇安街道办村0政村相接,西与洋庄乡廓前行政村相聚,北与洋庄乡坑口行政村交界。距武夷山市市区15公里。于1958年成立大队,1959年成立城关公社。黄墩村属崇安街道办最大行政村之一,于2007年新建村部一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全村拥有19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486户 ,1806人口,耕地面积3915亩,山林总面积40860亩, 其中有林地21260亩,毛竹林12000亩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 烟叶、芋子和毛竹为主。07年全村人均收入2875元。行政村道路硬化以完成,交通方便。黄墩村辖区内拥有白石尖和白石观:海拔约1300米,境内奇峰,异石,峡谷,瀑布,溪流遍布其间,观中菩萨云集,行人络绎不决。 |
村尾村 |
村尾村位于西门北路距离市区10.15公里。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村,7个小 组,总户数142户,总人口556人。山林面积约6549亩,农田面积约为1331.7亩,烟叶种植面积约为127.6亩,村民主要以竹山农田为主。外出劳动力有182人。村尾村2008年洪水的袭击,在政府的帮助下目前已建成一百多幢别墅式小楼。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室、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文化凉亭一座、标准化篮球场、全套户外健身器材,路灯照明30盏、公厕一座、卫生所、2013年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解决了所有村民群众的饮水用电及通讯等生活问题。 |
崩埂村 |
崩埂村系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办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城郊,位于市区的北面,距市区5公里,全村辖区面积13907亩,村庄分布在花崇线沿线两侧,交通便利,依山畔水,东与东溪水库接壤,西与松凹村交界,北连吴屯小寺村,南邻青龙木业有限公司。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659人、153户,其中党员29人。崩埂村2007年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心村建设正在有序地推进中,中心村规划总用地面积9.56公顷,预测规划年限从2008年至2020年,规划264户,总人口1056人,人均建设用地90.6平方米。崩埂村主导产业以蔬菜、烟叶、食用菌、稻谷等为主。崩埂村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大,易实现转移劳动力,便于耕地集结化、产业化。崩埂村通过“市里给政策、街道筹资、村集体出山地、村民自治管理”的办法,在崩埂村修建了一座骨灰寄存坛。骨灰寄存坛占地90平方,建筑面积180平方,可寄存300具骨灰盒。使村民负担由原来的几千元变为仅需100元即可永久存放。这一创新民政殡改方式,引导村民摒弃了土葬陋习,树立了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
清献村 |
清献村前身为崇安县蔬菜大队,于1966年10月份成立。 是从城西、城南村抽调126户、410人口、400多亩田地组合而成。其中,有两处沙洲地,还有南门坂一块农田地。蔬菜大队设有红色、红卫、红旗、红日、红星等5个小队,村部设在市中心温岭街38号;下有鸭母洲和沙古洲2个自然村。后于1984年6月以和平路的清献河为命名,将原蔬菜大队改为清献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250户,人口823人,320亩沙洲种植基地,人均0.39亩。是我市菜蓝子工程重点基点村,以蔬菜种植为主要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力创武夷环保品牌,为我市“菜蓝子民心工程”保质创优贡献力量。 |
城西村 |
城西村位于武夷山市区西北部,是崇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属行政村之一。东与新丰街道接壤,西与洋庄乡、三渡村、四渡村一线相邻,南与本街道城南村为邻、北与本街道崩埂、洋墩一线接壤。气候属亚热带丘陵地小气候型,雨量充沛,水源丰富、清洁,是武夷山市自来水公司取供水所在地,辖区内有红岭、石雄、五里桥、崇秀新村等四个自然村,水、电、有线电视入网、村村道路硬化、交通便利。由于自然环境好、水源丰富,符合发展蔬菜生产的要求,成为武夷山市区蔬菜生产基地,肩负武夷山市区蔬菜供应重任。城西村拥有“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两方面地理优势。辖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山林地面积计10298亩,耕地面积1842.05亩,耕地中含蔬菜基地1036亩,鱼塘460亩,主要分布在西门坂、北门坂、北岸州、黄柏垅等地域。城西村总户数651户,总人口2440人,党总支部和村委会委员共8人交叉任职。总支部书记彭祖雄,金俊杰任村主任,倪虹任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周洪珠任副主任、宣传委员兼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刘国继,纪检委员吴文龙,-委员暨木林,村委刘汝炎。城西村委会下设1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四个自然村,设45名村民代表,党员78人,其中正式党员78人。城西村现有办公综合楼一座,店面出租两间,企业基地(厂房、场地)两处。总面积约40亩,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目前均以出租的形式收取租赁费,尚有部分场地未落实租赁,待招租。 |
城南村 |
城南村是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办所辖的行政村,地处武夷山南大门,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出口,与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相连。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35名村民代表,62名党员;总人口2248人,山林面积7000余亩,基干民兵34人,普通民兵192人。城南村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21人,每人每年可获得600元补贴。每位上大学的村民子女,可获得村委会300元奖励。全部社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保费由村里支付。城南村主要靠店面出租收入。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