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店村位于兴田镇以北15公里处,武夷山市创业生态园即位于该村。全村有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563户,2073人,其中劳动力1011人.全村总面积44743.6亩,其中耕地4892.6亩,园地2422.5亩,林地34383亩。2008年,仙店村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
近年来,随着仙店工业园区的开发,大量的仙店村民就近务工,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工厂务工,加上原来在外务工人员,全村在非农产业务工的从业人员达到村劳动人员30%左右,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瓜果为辅。目前,种烟户达36户,烟叶面积450亩,产值110万元;茶叶面积2180亩,产量1.5吨,大小茶厂5家,产值225万元;其他农业总产值500 万元,纯收入312万元,人均纯收入1505元。其中,水稻面积4892亩,纯收288万元;养殖家畜存栏数量 1.2万羽,产值36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2101 | 353000 | 0599 | 查看 仙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汀浒村 |
汀浒村位于兴田镇西北部,距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13个自然村,485户,1864人,总耕地面积:403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964亩,林地面积2.3万亩(其中:国有林场1.2万亩,村办林场1.0万亩,村民自留山0.1万亩)。 自06年下半年村两委换届之后,经多方努力争取资金,全村基本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现剩2个自然村还未道路硬化,争取07年底完成,全村13个自然村都已完成通讯设施、闭路电视尚有4个自然村没有,由于路线较长,经费大,村财薄弱之所以没有安装。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挖掘潜力,目前全村以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800余亩,次导以种粮为主,人均纯收入约3300余元,至今全村距宽裕型生活水平甚远,为此在新的一届支部与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深挖潜力,广开思路,与时俱进,争取在三年中使村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
虹桥村 |
虹桥村位于兴田镇西部,东于建阳吕口毗邻,南与建阳麻沙相接,西与双西村相连,北与汀前村相接。全村全积3万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862亩。全村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28户,1252人。虹桥村自然村分散,村民主要收入是种植水稻、烤烟、养殖等。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的25%。2008年虹桥村村财收入8万元,人均纯收入4350元。 |
双西村 |
双西村位于兴田镇西部,距市区45公里,离兴田镇政府25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342户,1268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369亩,林地面积2。7万亩,其中国有林场林地面积2。1万余亩,武夷山市林委试行林2200亩。经过2005年林改林权落实到户的山地面积4300亩。 全村共有劳动力712人,外出务工145人,近年来,双西村发展烤烟生产,2008年种植烤烟700亩,产值160余万元。2008年全村村财收入10元,人均纯收入4521元。 |
汀前村 |
汀前村位于兴田镇西部,与汀浒村相连,西至双西村,南至虹桥村,北与星村镇前兰村接壤。全村共有耕地4451亩。山地面积2万6千亩,7个自然村(大布、红源、刘源、毛岭、枫树下、洋墩头、宜坜),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8户,人口1889人。流出务工人员500多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26.4%。我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烤烟、食用菌、养殖业为主业。08年种烟650亩,食用菌20万袋,养殖家畜10万只。2008年汀前村村财收入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759元。 |
南树村 |
南树村位于兴田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辖1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604户,2260人,其中劳动力1294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80人。全村总面积50293亩,其中林地38890亩,园地264亩,耕地7672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瓜果为辅。目前,全村水稻种植面积5500亩,产值530万元,纯收330万元;烟叶面积1200亩,产值300万元,纯收入230万元;养殖家畜7600羽,产值30万元。2008年,南树村村财收入约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3元。 |
南岸村 |
南岸村位于兴田镇南部,与建阳市将口镇的南台村、横塘村交界。全村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35户,1868人,其中劳动力850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00人。全村总面积27645.5亩,其中耕地4405.7亩,园地2327.4亩,林地18947.6亩。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叶、烟叶、其他农业等三产业为主。茶叶方面:全村茶叶面积4000余亩,户均茶叶面积2.14亩,产量240吨,各种规模茶厂27家,年产值2000万元;2007年,通过成立“裕茗茶叶有限公司”,将全村20多家规模以上茶厂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宣传的管理目标,茶叶种植真正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茶农收入得到全面提高。烟叶方面:全种烟户达39户,烟叶面积1100亩,产值270万元,纯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元;同时,该村加大烟叶基础设施投入,在市、镇支持下,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千亩烟田示范基地,并配套建成烟苗培育基地和2个密集式烤房群,使烟叶种植成为该村收入的第二大产业。其他农业总产值450万元,纯收入250万元,人均纯收入1660元。其中,水稻面积4405亩,产值440万元;鸡、鸭养殖数量1.4万羽,产值42万元。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
大渚村 |
大渚村位于兴田镇以北方向,离镇区约15公里,距市区约60公里,辖1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20户,1280人,其中劳动力600余人,在外务工和经商130人。全村总面积39886.9亩,其中耕地2950亩,园地367.7亩,林地34171.8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目前,水稻种植面积2950亩,产值324万元;种烟面积750亩,产值180万元;养殖存栏数量 4800羽,产值14.4万元。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 |
南源岭村 |
南源岭村位于兴田镇东北部,离镇区所在地20公里,离度假区1.8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6户,735人。其中劳动力399人。全村总面积19281亩,其中耕地1397亩,园地350亩,林地15725亩。 南源岭村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茶、葡萄为主。目前,水稻面积1397亩,产值157万元;茶叶面积1190亩,产量70吨,产值186万元,纯收入140万元;葡萄种植70亩,产值40万元; 2007年村财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8元。 |
仙店村 |
仙店村位于兴田镇以北15公里处,武夷山市创业生态园即位于该村。全村有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563户,2073人,其中劳动力1011人.全村总面积44743.6亩,其中耕地4892.6亩,园地2422.5亩,林地34383亩。2008年,仙店村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 近年来,随着仙店工业园区的开发,大量的仙店村民就近务工,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工厂务工,加上原来在外务工人员,全村在非农产业务工的从业人员达到村劳动人员30%左右,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瓜果为辅。目前,种烟户达36户,烟叶面积450亩,产值110万元;茶叶面积2180亩,产量1.5吨,大小茶厂5家,产值225万元;其他农业总产值500 万元,纯收入312万元,人均纯收入1505元。其中,水稻面积4892亩,纯收288万元;养殖家畜存栏数量 1.2万羽,产值36万元。 |
西郊村 |
西郊村位于兴田镇政府西侧9公里处,全村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33户,1924人,其中劳动力1335人,在外务工和经商668人。全村总面积34036.4亩,其中耕地3540.4亩,园地760亩,林地27329.5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08年,种烟面积1470亩,产值26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3403亩,产值370万元; 2007年,西郊村村财收入约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 |
黄土村 |
黄土村位于兴田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横南铁路和南武公路贯穿本村,浦南高速公路互通口,离本村只有2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82户,192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全村总面积27915.4亩,其中耕地3600亩,园地1064亩,林地22251.4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叶、烟叶、其他农业等三产业为主。08年,烟叶种植面积1032亩,产值200万元;茶叶面积1150亩,产量72吨,大小茶厂 5家,产值160万元,;水稻面积3600亩,产值390万元;养殖存栏数量1.3万羽,产值40万元。2008年,黄土村村财收入约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9元。 |
枫坡村 |
枫坡村地处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武旅游公路边,是典型的村庄集中为主的行政村,离镇区约20公里,距市区约30公里,周边与兴田、黄土、城村、西郊四村相邻,下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7户,总人口1692人,其中劳动力811人。全村总面积17800亩,其中耕地3778亩,园地967亩,林地10954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种植为辅。08烟叶种植面积1000亩,产值2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1180亩,产值96万元;水稻种植面积 3778亩,产值370万元;家禽养殖存栏数量1.2万羽,产值36万元,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4元。 据考证,枫坡村内流传着一种很独特的民俗活动——“拔烛桥”。这项民俗活动始于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村民为了征服村尾火焰山的火灾而采取的一种“以火制火”民俗活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这项活动已成为枫坡村民的共同文化,每年的正月期间,都会组织社区村民开展“拔烛桥”活动,并且逐渐演变成既能躯邪除恶,又可丰富村民生活、团结村民、锻炼身体作用的民俗活动。2007年,在市、镇文化部门的领导下,对“拔烛桥”这项民俗活动开展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
兴田村 |
兴田村位于武夷山市南部,地处兴田镇镇区,与建阳地界毗邻,周边与枫坡、城村、南岸等村相接,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22000余亩,其中耕地3900亩,园地1317.8亩,林地12063.8亩。兴田村有3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689户,2956人,其中劳动力1651人。 历史以来,村民在从事基础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渐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目前,村里村民在外经商、务工,以及在本地做生意的较多,大约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其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和食用菌种植和鸡鸭养殖为主。08年烟叶种植面积555亩,茶叶种植面积725亩,水稻种植面积3900亩,鸭子数量1.8万羽,产值54万元,纯收入16万元。2007年村财收入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4元。 兴田原名黄亭,曾经是北进中原、南下闽越的水陆码头。北宋诗人陆游游历兴田,有感于码头的繁华,写下了咏叹兴田的名诗《黄亭》。故兴田村又名黄亭。兴田文化体育站就建有黄亭书院。 |
城村村 |
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南20公里、城村汉城遗址的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村,建于宋代。近千年前由赵、林、李三大姓聚族始居于此,形成了文化古迹众多的古村镇,主要古建筑有古粤门、赵氏家祠、李氏家祠、华光庙、百岁坊、慈云阁、药王庙等。城村村位于兴田镇南部,崇阳溪绕村而过,城村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闽越王城遗址坐落该村,村内明清古村落建筑保存较好,是南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有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602户,2572人,其中劳动力1592人,在外务工和经商315人。全村总面积51737.4亩,其中耕地4418亩,园地2057.2亩,林地371784.5亩。2008年村财收入约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9元。村中有一个卫生所,占地面积6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8%。有1所村级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老师16人,在校生165人。集镇公路全部硬化,电话(含移动电话)、电视入户率100%。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遗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 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遗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 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 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 城村村内尚存有许多古民居,古朴幽静,极富魅力。大多是一进式的三合院,都有砖雕门楼,外观十分古朴。稍有规模的,都高悬堂匾、楹联。厅堂立柱采用老油杉,屋内不施油漆,保持原木本色。青石台阶,方砖铺地。天井里架着石制花坛,上面种有各种花草,下面的石水槽则装饰着木雕、砖雕和石雕等,大都是民间喜闻乐见、流传广泛的题材。这些雕刻的刀法流畅有力,深浅适度,栩栩如生,清晰地表现了福建北部民间雕刻的地方特色。 城村的居民以赵姓为多。据载,村中的赵姓村民都是宋太宗赵匡胤的长子赵元佐的后代。在元代时迁居这里。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这里是闽北的通商大埠,一度出现“白日千过,夜间万盏灯”的繁荣景象。城村附近有著名的埋在地下历千年之久的重见天日的闽越王城的遗址,是中国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也是追寻神秘的闽越古文明的一扇窗口。王城傍城村而存,城村因王城而名。根据考证,当年汉武帝平定闽越时,古村的原居民越族人后裔-迁徙到江淮一带,城村因此荒废数百年。后迁移民的村庄就建在古越人的城邑之上,所以城村又称“古粤城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