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村简介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五夫村是五夫镇最大的行政村,位于东经118°14′6″~118°13′46″N,北纬27°35′45″~27°37′56″,在五夫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60公里。
政区划分 辖东岸、西贯、毛羽前、寺前,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2年全村总人口2346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辖区面积为12.32平方公里。现有党员60人,其中正式党员59人,预备党员1人。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4192.36亩,人均1.78亩,以种植水稻,白莲、蔬菜为主。山地经济作物3000亩,其中,毛竹560亩,茶叶种植430亩,各类果树350亩。林业境内林地面积7075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38亩,用材林4895亩,经济林345亩,毛竹林117亩,森林覆盖率49%,畜牧业以猪牛鸡鸭为主。
名胜旅游
风土人情 每年有妈祖祭祀、彭氏家祠祭祖、抬菩萨等民俗活动
土特产品 境内土特产主要有白莲、田螺、黄鳝、泥鳅、竹荪等
主要景点 境内有古街、彭氏节孝坊、七市桥、妈祖庙等景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2102 | 353000 | 0599 | 查看 五夫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古亭村 |
古亭村全村总人口736人,土地总面积36262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林地面积32321亩。村民主要以水稻、锥栗等传统产业为主要收入。 |
澄溪村 |
澄溪村位于镇区东面,武夷山市,建阳市,浦城县,三县交界点,距离镇区26公里,共十三个村民小组,十七个自然村,全村有农户375户,总人口约1504人,耕地面积3434亩林地面积27850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毛竹,椎栗。水稻,莲子,澄溪村有两大矿业武夷天宝,武夷天宝生产钼矿,银石矿业,生产铅锌矿。 |
大将村 |
武夷山市五夫镇大将村位于镇政府东6公里,面积26.1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五代南塘查文微遣张陈二将攻闽,曾在此居住,故得名.历称大将村,大将大队,大将村委会。大将村位于镇区东部6公里处,东于汀溪村接邻、南于毛厂村接邻、西于田尾村接邻、北于古亭村接邻。辖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林地12.65万亩,森林覆盖率81.87%,耕地3800亩。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52户,1558人。其中劳动力1024人,在外务工和经商的487人。现有党员52名,两委干部7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有一所村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73平方米,在校学生8人,教师3人。村部大楼设有卫生所和综合信息站。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村里建有两座水库,灌溉条件较好。历史以来村民主要以农耕为主,近几年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烤烟.白莲.茶叶.毛竹.锥栗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
毛厂村 |
毛厂村位于镇区东部5公里处,辖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林地7203亩,森林覆盖率61.63%,耕地2770亩。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83户,1436人,其中,劳动力987人,在外务工和经商的389人。现有党员41名,两委干部7人。2007年村财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4元。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6%,有一所村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081平方米,在校学生32人,教师8人。村部大楼设有卫生所和综合信息站。全村自来水入户率98%,历史以来村民主要以农耕为生,以生产单一的水稻为主。近几年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烤烟、白莲、茶叶、毛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
田尾村 |
田尾村位于五夫镇政府北部2.5公里处,东面与古亭村接壤,东南是大将村,南面是毛厂村,北面五一村的横仓自然村,西面是五夫镇,辖区面积8.98平方公里,林地1.1万亩,森林覆盖率78%,耕地2514亩。田尾村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03户,1197人,其中,劳动力881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25人。现有党员37人,村两委5人。经济收入基本形成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体产业和以烤烟、白莲为主导产业,畜禽养殖、锥栗、食用菌、茶叶、毛竹产业相互支撑的发展模式。 |
溪尾村 |
溪尾村位于五夫镇镇区东南部2.5公里处,辖区面积12.1平方公里,林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82.65%,耕地2350亩。辖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71户,1095人,其中,劳动力810人,在外务工和经商的261人。现有党员33名,干部7人。2007年村财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2元。有一所村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664平方米,在校学生46人,教师8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7%,村部大楼设有卫生所和综合信息站。 村里建有一座小型水库,灌溉条件较好,全村自来水入户率95%。历史以来村民主要以农耕为生,以生产单一的水稻为主。近几年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烤烟、白莲、茶叶、毛竹、锥栗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
典村村 |
典村村位于五夫镇西南部,距镇区4公里与建阳交界,全村总人数1115人,辖典村,塘边两个自燃村,10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2亩,人均1.8亩,林地面积9736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靠烤烟叶、白莲、水稻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3286元,全村农田、林地已全部发包到户,村集体没有任何预留田、林地,村集体收入主要靠烟叶返利每年5--6万元来维持村委会开支。我村平均每年基础设施维修费用在26000元、会议费27000元、管理费在62000元、其他支出在13000元。如要顺利的开展村委会的基本工作,还需要每年5至6万元的资金缺口。 |
五夫村 |
五夫村简介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五夫村是五夫镇最大的行政村,位于东经118°14′6″~118°13′46″N,北纬27°35′45″~27°37′56″,在五夫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60公里。 政区划分 辖东岸、西贯、毛羽前、寺前,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2年全村总人口2346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辖区面积为12.32平方公里。现有党员60人,其中正式党员59人,预备党员1人。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4192.36亩,人均1.78亩,以种植水稻,白莲、蔬菜为主。山地经济作物3000亩,其中,毛竹560亩,茶叶种植430亩,各类果树350亩。林业境内林地面积7075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38亩,用材林4895亩,经济林345亩,毛竹林117亩,森林覆盖率49%,畜牧业以猪牛鸡鸭为主。 名胜旅游 风土人情 每年有妈祖祭祀、彭氏家祠祭祖、抬菩萨等民俗活动 土特产品 境内土特产主要有白莲、田螺、黄鳝、泥鳅、竹荪等 主要景点 境内有古街、彭氏节孝坊、七市桥、妈祖庙等景点。 |
五一村 |
五一村地处五夫镇驻地的中心是该镇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活动中心,是宋代理学忠师朱熹生活、讲学、著书的地方。现境内与朱熹有关的遗迹遗址有:紫阳楼、屏山书院遗址、朱子巷、五夫社仓、五贤井、刘氏节孝坊、街中牌坊等。 总面积8.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3亩,山地面积7700亩,辖八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共406户,总人口1714人。是一个以农业、工贸、旅游为一体的文明行政村。 |
兴贤村 |
五夫镇兴贤村,地处镇区所在地。面积2.33开方公里,165户,人口632人,辖4个村民小组,以水稻、烟叶和白莲为主导产业。兴贤村属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内有兴贤村书院、刘氏家祠、玉虹桥、兴贤右街、过化处、三峰鼎峙及朱子社仓等多处名胜古迹。 兴贤村与古亭村、澄溪村、大将村、毛厂村、田尾村、溪尾村、典村村、五夫村、五一村、翁墩村相邻。 |
翁墩村 |
翁墩村位于五夫镇西北部,距镇区3.5公里。全村共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98户,总人口1587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50亩,林地面积47651亩。人均耕地面积2.1亩。目前主要产业以烟叶、水稻、莲螺为主。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挂点单位的关心支持和热情帮助下,全村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各类产业逐步巩固壮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村全面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发展以烟叶、白莲为主的各类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产业互动、政策覆盖、服务延伸、设施对接、政策配套、队伍保障的运作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