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村位于武夷山的东部,距武夷山市30公里。全村以竹业为主,辖1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7户,总人口1437人。土地总面积31798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林地面积26667亩(竹山面积5479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2200 | 353000 | 0599 | 查看 首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翁屯村 |
翁屯村原属上梅村,于1976年成立良种场时划分出来。坐落于上梅乡北部,距乡镇府2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34户,546人。全村耕地面积1028亩,山林面积10449亩。本村地域小,人口少,处于武夷山市东部。距市区22公里,东与上梅村,南与下阳村,西与厅下村,北与首阳村相邻。主要产业为粮食、毛竹。 近年来,在上梅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于本村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扬竹业、烟叶、茶叶、蔬菜种植。完善了本村的水、电、路、通讯设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努力,我村在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综治维稳、党建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茶景村 |
上梅乡茶景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市区39个公里,距上梅乡所在地15公里,是一个高山行政。全村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9972亩,耕地面积5126.9亩,辖2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559户村民、226个人口 、共有党员62人,设立一个党总支、四个协会党支部。是上梅乡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社会主义新农建设试点村,在历史上确不负盛民名,人尽皆知,是宋代诗人柳永和抗金名将吴玠吴磷以及朱熹岳父刘勉之《白水先生》的故里。茶景村每逢农历1-6一个墟市。是一个极为繁荣又具有深厚文化低蕴的村落。整个村落风景优美、四周小溪环绕、山清水秀、四周名山环绕。有莲花峰、金鹅峰、大王峰、笔架峰四周耸立,村里特产丰富,有冬笋、黄笋、黑笋、红姑、白莲、田螺、黄鳝、泥鳅等驰名武夷山。这里的村民朴实、热情、和睦相处。荣获2005年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 |
里江村 |
上梅乡里江村位于上梅乡东部,距市区43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56户,总人口957人,山林面积3,1万亩,其中竹山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1959亩,人均竹山面积10亩,村民主要以竹山收入为主,枧头自然村为革命老区基点村,当年红军经过此地并修建民房3幢并保留至今。近年来里江村在上级政府的带领下,发展了食用菌,太空莲,稻田养螺等多种产业,其中稻田养螺面积近千亩,所产田螺深受群众喜爱,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3300元。 |
岭山村 |
岭山村位于市区东部55公里处,全村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0户,人口1230人,这里山高路远,竹山面积9860亩,村民主要收入是毛竹和笋干。 |
金竹村 |
上梅金竹村位于武夷山东部,海拔为七百多米高,离市区有48公里左右。全村有14个自然村,总户数有324户,总人口一千八百多人。村民主要以竹山农田为主,以毛竹与竹笋为主要收入。除此,本村还有闻名武夷的“大王山”,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养育着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 |
首阳村 |
首阳村位于武夷山的东部,距武夷山市30公里。全村以竹业为主,辖1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7户,总人口1437人。土地总面积31798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林地面积26667亩(竹山面积5479亩)。 |
厅下村 |
厅下村座落于上梅乡正北,距乡政府7公里,全村面积为26.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1162万亩(含毛竹林1.3万亩),耕地面积2346亩。辖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35户,1366人口。本村山多地少、自然村分散的行政村,处于武夷山东部,距离市区18公里,东面与首阳村相邻,南与翁屯、下阳两村相邻,西与新丰街道办里洋村交接,北与吴屯乡阳角、后原两村交接。主要产业是以竹、笋为主,人均竹山为10亩之多,东笋是武夷山四大名特产之一(我们这里有句俗语:东笋、南茶、北米、西鱼。)是武夷山东笋的主产地。这的东笋是武夷山最优质的笋,笋大、肉白,甜、脆、嫩,迎得众多人们的喜爱。 |
荷墩村 |
荷墩村系武夷山市上梅行政村,东与朱子故里五夫镇接壤,南与兴田镇大诸村相连,西与武夷镇下梅古民居相接,北连上梅下阳村,距武夷山市区24公里,离上梅乡政府9公里,1958年成立大队,1972年武夷公社析入。荷墩村土地面积29.08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1375人,有山林面积3.6万余亩,生态公益林2000余亩,村民收入以水稻、烟叶种植和毛竹管理为主,以茶叶种植为辅,行政村道路硬化以完成,交通极为便利。 荷墩辖区内,全年温度适宜,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昆虫及鸟类有质白肉厚,香甜爽口的冬春笋,和名贵特产:红菇、香菇、木耳等。 |
下阳村 |
下阳村村民居住地是分散型,由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组成,山林面积有16629亩,耕地面积为3141亩,362户村民,总人口1530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烤烟、茶、菇、以及竹山管理和建立大棚蔬菜基地。2013年我村烟农种植烤烟580亩,大棚蔬菜种植了110亩,经济效益显著,今年计划扩大种植大棚蔬菜面积到610亩,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
上梅村 |
上梅村地处梅溪上游,数称上梅。宋朝咸平元年(998)由建阳划归崇安县,宋元两代分属于东乡和五夫里,清雍正年间属五夫开耀乡,民国25年属双梅乡,1951年属上梅乡,1984年改为上梅行政村。上梅村是省定老区基点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上梅村是0崇安县委机关所在地,是闽北革命活动中心.1928年10月1日,徐履峻等在此领导了著名“上梅-”誉为“红旗不倒”之村。上梅村位于武夷山区东部,距市25公里,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8万亩,(竹山5581亩)耕地面积2830亩,辖后坜,毛厂、新建、楼下等1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62户,1589人,党员46人。上梅村结合本村实际紧紧为绕“竹烟并举”,“富民兴村”的 发展战略,重点抓好粮食、毛竹、烟叶、茶叶等产业。狠抓项目,大力开发水利资源,着力打造“上梅东笋”品牌,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近年来上梅村在农业、计生、综治等方面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