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武夷山市 >> 吴屯乡 >> 上村村

上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村村简介

  上村村座落于吴屯乡正北,距乡政府7.2公里,全村面积为40.5平方公里,占全乡总年纪的六分之一(全乡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8万亩(含毛竹林2.2万亩),耕地面积4300亩,是吴屯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地处武夷山脉的杉岭山脉北段,焦岭关南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东靠小浑、岚谷的岚头、横源,南与大浑、小际连接,西与 本市的洋庄、坑口及本乡的红圆相呲邻,北与江西省五府山相接壤,境内奇峰,异石,峡谷,瀑布,溪流遍布其间,是吴屯乡境内生态景观最美的一处宝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2201 353000 0599 查看 上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小际村

  沿武夷山北路而上,距城十八公里处,便是小际村辖区范围,绵延公路而上,茶果竹木随行,小际村民风淳朴,四季茶叶飘香,山林竹木繁盛,勤劳智慧的小际村民欢迎你前来做客。小际村土地面积7.4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514人,总户数126户。有耕地面积1175.2亩,林地面积8619亩,村民收入以水稻、烟叶种植和毛竹管理为主,以茶叶种植为辅,行政村道路硬化以基本完成,交通极为便利。小际村辖区内,全年温度适宜,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昆虫及鸟类有质白肉厚,香甜爽口的冬春笋,和名贵特产:红菇、香菇、木耳等。  

排头村

  排头村位于吴屯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连后墘、岭根村;西接吴边、小寺村;南与旸角村交界;北同街路村相连,属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7.5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8239亩,其中:毛竹山面积1260亩,生态林面积2097亩;耕地面积1061亩。辖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248户,总人口1006人;党员总数32名,其中:正式党员30名,预备党员2名;现有劳动力623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77人,外出劳动力中办私营企业和个体经商户的占外出劳动力总数的50%,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8元。    排头村三面环水背靠大山,南有蜿蜒曲折的岭根溪流,北有清澈见底的瑞岩小溪,东是巍峨多姿的群山峻岭,西靠波澜壮阔的东溪水库,土地肥沃,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吴岭水泥公路贯穿排头南北,村内水泥道路环绕全村四周,交通十分便利;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线电视、固定电话户户通,80%的农户用上了纯净自来水,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党务、村务、财务、卫生保洁等各项制度健全。村民以种植水稻、烟叶、毛竹、蔬菜,养鱼、放牧等产业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世代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排头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古树名木景观独特,名胜古迹历史悠久。——生长在排头、古楼、毛园等自然村的千年古树有近佰棵,名贵楠木60余棵,形成我村独特的自然景观;溪尾这里有80余亩平坦的空地,面向薇风吹起道道鳞波的东溪水库,背靠近仟亩翠绿的毛竹山林,依山伴水,风景如画,是开发旅游农业、游客休闲垂钓的最佳场所;千年古刹东山禅林,座落于古楼凤凰山麓,地僻而幽,山环水铙,形胜甲于崇境,古有“东连紫气,山接青云”之誉,乃修真炼性之佳所;佛母庵,始建于宋朝,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迄今仍巍然屹立于东溪水库上游东岸。每年的古历六月初四为佛母庵的会日,从古至今,会日这天四方信女(一般为少妇),成千上万相涌而至,在“佛母”神像面前烧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祈求“佛母”保佑自已一生平安。   

街路村

  街路村辖区面积9.41平方公里,林地11216亩,森林覆盖率90%,耕地1517亩。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42户,1319人,其中,劳动力722个,在外务工和经商110人。2007年村财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6元。有2所卫生室,占地20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有1所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6493平方米,在校学生446人,教师52人。有一个两层,占地100平方米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全村自来水入户95%;通乡公路全部硬化,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率100%,电视入户率98%。区域优势凸显。街路村是吴屯乡中心村,又是商品交流基地。距乡仅0.5公里,市区2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业,烟业等产业为主。(竹山面积200亩,户均面积1.8亩,产值6不得万元,纯收入4万元,户均收入0.11万;茶叶面积120亩,产量1.8吨,大小茶厂1家,产值36万元,纯收入7.2万元,户均收入2.4万元;种烟户达36户,烟叶面积300亩,产值面积预计80万元,纯收入60万元,种植户户均2.2万元;稻花鱼养殖面积300亩,养殖户达30户,户均面积10亩,产量3.5吨,产值12万元,纯收入7万元,户均收入0.23万元;2007年发展养鱼和养鸭业,养殖队伍达2个,鱼塘面积30多亩,鸭子数量800羽,产值7.2万元,现有灌溉水渠6条,水坝4座,机耕路5条,农业专合组织建设规范发展。  

彭屯村

  武夷山市吴屯乡彭屯村行政村位于东溪水库上游,武浦公路延线两边,东溪两岸,辖区十个公里,下接吴屯乡小际村,上连岚谷乡黎口村,左与吴屯乡大浑村、小浑村交界;右接吴屯乡吴边村、街路村;背依后乾村、倪坜村。全村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822亩,耕地面积2869亩,有九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82户,人口1577人,一所完小,一个公路站,属革命老区基点村。 彭屯村历史文化悠久,彭路状元在彭屯诞生,彭屯村岳屯也出了个岳丞相,在解放战争中,彭屯村际角自然村与叶元龙自然村就有100余人为解放战争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屯村彭庄坪自然村(又名檀香坪)电边革命前辈徐福元同志就生长在这里。彭屯村部紧依吴屯乡政府之旁,距市区26公里,村部座落在彭屯大桥头,吴屯乡大浑村、上村村公路路口,彭上公路向前延伸。彭屯村叶元龙自然村有农户52户,人口180人,这里的村民勤劳勇敢,遵纪守法,从解放至今没有一个村民违法。村民拥护党的政策,热爱社会主义,村民团结互助友爱。由于原村庄建在半山坡上,出现山体滑坡,在党和政府关怀下,1998年实现了“重建家园”整个村庄乔迁到了公路边,现交通方便,村民生活有了良好的改善。彭屯村彭屯自然村有农户84户,人口338人,夷华竹木有限公司原厂,武夷山市交通局吴屯公路管理站坐落于此。彭屯村村头自然村有农户39户,人口187人,村头桥全长30米,乌垅水渠1200米。 彭屯村际角自然村有农户25户,人口80人,,际角水库蓄水10万立方米,珍稀树种楠木成林。该自然村于1994年被我乡列入“造福工程”,现村民安居在际角新村。 彭屯村岳屯自然村有农户120户,人口461人。坐落于西良山角下,其与街路村一水之隔。彭屯村转水、对门自然村有农户46户,人口189人, 1986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建造了转水大桥。河两边有水渠2170米,电坑头山有千余亩生态林。 彭屯村彭庄坪(檀香坪)自然村有农户17户,人口77人,这里有电边拦河大水坝230米,新建了电边电站。门前是岚溪,背靠西良山。在倡导劳动力转移下,村民几乎外出务工。 彭屯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村民以种植水稻、烟叶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浑村

  大浑村位于武夷山北部距吴屯乡五公里处。村庄四面环山,境内地势平坦,人口集中,民风淳朴,交通便捷。现居住300户,人口1300余人,分有八个村民小组。是老区基点村。全村有耕地面积2373亩,林地面积1027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932亩,毛竹山1000余亩。年产粮200余万吨,烟叶年产值达100余万元。大浑村是吴屯乡有史以来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据史记载,自唐朝以来就有人居住。因土地肥沃称之为“浑”,人口众多取名“大浑”。农历每年二月十五定为“大浑会”,并沿续至今。大浑主要以“衷姓、林姓、翁姓”为主,是衷姓的祖籍发源地。大浑人注重教育,是教育办学较早的地方。解放初期,就办有“大浑初中”在大浑受教育完成大、中专的学子100余人。都已成为国家干部或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 现在,大浑村人更注重自己家园建设和环境的保护。村内有两株几百年的大楠树至今枝繁叶茂,春天一到成百上千的白鹭就会成群结对飞来,在楠树上安家繁育后代。经历炮火洗礼至今完好的下坊井,井水清澈透底,永不干枯。在政府国家的惠民政策下,村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改变村面貌。村内巷道硬化完成100%,建有农民俱乐部、读书室、电脑室、海联卫生室、篮球场、还设有警务室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村内环境卫生整洁,夜间路灯通明,村民安居乐业。被地区、市评为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与中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上村村

  上村村座落于吴屯乡正北,距乡政府7.2公里,全村面积为40.5平方公里,占全乡总年纪的六分之一(全乡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8万亩(含毛竹林2.2万亩),耕地面积4300亩,是吴屯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地处武夷山脉的杉岭山脉北段,焦岭关南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东靠小浑、岚谷的岚头、横源,南与大浑、小际连接,西与 本市的洋庄、坑口及本乡的红圆相呲邻,北与江西省五府山相接壤,境内奇峰,异石,峡谷,瀑布,溪流遍布其间,是吴屯乡境内生态景观最美的一处宝地。  

吴边村

  吴边村是武夷山市吴屯乡所辖的行政村,处于乡政府所在地,东与排头村毗邻,南至小寺村, 西靠大际村,北与彭屯村相连,交通便利,经济活跃,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全村375户,人口1600余人,辖11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是老区基点村.全村耕地面积1905亩,山林面积25500亩,其中毛竹林2600亩,生态公益林4300亩.烟叶,毛竹为该村的主要产业.吴边村近年来重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在以水稻,烟叶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稻田养鱼、莲子、葡萄种植。村里还充分利用新建成的“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站,为村们提供农民招聘求职.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为村民致富打造信息平台。根据本村的优势,确定“短种烟、长管竹”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5200元,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公开、民主、透明的原则,制定实行了村务党务公开,民主理财、重大村务民主听证票决等一系列民主管理监督制度,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为民办事实,改善了村干部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   

大际村

  大际村位于市区北面,乡政府南面。距乡政府9公里,距武夷山市区16公里,土地面积约1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5496亩,其中有公益生态林2700亩,耕地面积3284亩,辖区9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座落在省道公路沿线8个公里两侧。农户386户,人口1519人,党员29名。2007年村财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大际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民勤劳憨厚,村风纯正,民风淳朴,是吴屯乡铟叶,毛竹种植最多之村,具有广阔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景。为了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现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我村2009-2013年组织建设规划。  

倪坜村

  吴屯乡倪坜村,位于吴屯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1.8公里。平均海拔850米,东与后乾村接壤,南与街路村为邻,西连岚谷乡下枫溪村,北接浦城县枫溪乡岱后村。区域面积8.6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1482亩,毛竹林6246亩,林地8848亩;辖倪坜、留博、金井坑、岩后四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41户,现有人口1022人,汉族人口1020人,彝族2人。村民以“王”姓居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周姓次之。倪坜村属武夷山东延山脉,属高山丘陵地带,坡度较陡,土壤以砂砾土为主,土层较薄,土质欠肥沃。年平均气温10~15℃,早晚温差大,多雨、多雾,年降水1600~1800毫米。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境内共有4条小溪,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全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5%。倪坜村1482亩水田,属丘陵梯田,以种植水稻为主,非常适合放养稻花鱼。在稻田里放养稻花鱼和稻花鱼干制作。在当地均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传统方法制成的稻花鱼干是当地的特色产品。   

小寺村

  小寺村是武夷山市吴屯乡所管辖的行政村,位于吴屯南大门,距市区仅8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13户,总人口781人。   

阳角村

  阳角村是武夷山市吴屯乡所辖的行政村,位于武夷山市的北部,东溪水库上游,是库区。东邻后源村、岭根村,南与上梅乡毗邻,西与新丰社区毗邻,交通便利。海拔高275米,全村总面积32.9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6487亩,(其中国家级生态林15312亩、省级公益生态林274亩、毛竹面积2248亩。)园地290亩,全村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26户人家,总人口1324人。劳动力862人。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稻谷、芋仔、竹业、茶业为主。主要土特产有蜂蜜每斤120元,红菇每斤900元,还有稻花鱼、东西水库鱼都很名的。  

后源村

  吴屯乡后源村地处东溪水库上游,位于吴屯乡东部,14公里,距市区40公里,是闽北革命老区基地贫困村和省级贫困村,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海拔1080米,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人口1128人,总户数265户,耕地面积1785亩,山林面积10860亩,竹林面积6020亩。  

岭根村

  岭根村属武夷山北部,吴屯乡东K水库上游与瑞岩寺沿线,东与上梅乡相接,南与后源交界,西与排头村,北与麻坜交界,距武夷山市34.2公里,距吴屯乡政府9公里,1958年成立大队,1972年武夷山市人民公社析入。岭根村土地面积13.2平方公里,28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64户、共有1528人口、山林面积1.22万亩、其中竹山面积0.66万亩,耕地面积2524亩。自然条件差、人均收入低、只靠竹山冬春笋,稻花养鱼和养殖业方面收入。岭根村辖区内特有历史悠久的大王山风景和秀丽花卉、待创避暑休闲的景点,可种植国家重点保护树木和药材,四季回春、风景优美。   

麻坜村

  麻坜村地处闽北第二高峰大王山下,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与蒲城交接为近,区域管辖为14个村民小组,罗面溪、麻坜、里店、南庄、黄坑、洋石坑、严墩、凹头、前山、黄柏凹、上高洋、下高洋、门下坑、培石坑。除洋石坑、门下坑、培仕坑之外基本村村通公路,改变原始劳动力。总人口为1720,耕地面积2150亩,竹山面积7000余亩。农民收入以竹山生产笋干,粮食种植,稻花鱼等为主。距武夷市37.5公里,距吴屯乡政府12.5公里.。  

后墘村

  后墘村位于武夷山北部,距离市区45公里,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总共205户,总人数1200人,耕地面积1581亩,竹山面积3034亩,农民以竹山为主。  

红园村

  红园村位于北部距离市区22公里,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7个小组,总户数153户,共582人。山地面积29357亩,村民主要以竹山农田为主。  


上村村特产大全




上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