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墩村有16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村,340户,1400人口,全村有林地面积0.9万亩,竹山面积0.2万亩,茶山60亩,耕地面积2410亩,全村总面积10.9平方公里。2008年村财收入为9.0万元,其中竹山山价0.15万元,上级各部门争取资金9.15万元。目前,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通电,14个村民小组通路,通程控电话、用线电视。但有上坜头、竹乾下两个小组6个自然村到目前没有通机耕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2202 | 353000 | 0599 | 查看 横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枫溪村 |
武夷山岚谷乡枫溪村位于武夷山市北部,村部距武夷山市46公里,距乡政府约12公里,是省定贫困村。全村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下辖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59户人家,639口人,山林面积5600余亩,(其中毛竹山面积不到1000亩),耕地面积1021亩。2008年被武夷山市评为“平安家庭”示范村。 |
古岩村 |
古岩村系武夷山市行政村,东以后山行政村相连,南与黎口行政村相连,西与稍屯行政村相连,北连岚古乡政府,距武夷山市区37公里,离岚古乡政府6公里,1960年成立大队,1972年岚古公社析入。古岩村土地面积1.36万亩,辖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1118人,有山林面积11007余亩,生态公益林500余亩,村民收入以水稻、烟叶种植和毛竹管理为主,行政村道路硬化以完成,交通极为便利。古岩辖区内,全年温度适宜,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
后山村 |
武夷山市,岚谷乡,后山村概况,东与浦城交接,南西与古岩村相连,北与稍屯村相接,后山村有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263户,人口1056人。1958年置后山大队,1984年称村委会,1996年12月成立村部。面积1209平方米,山1万68亩,生态林1100亩,村民收入以水稻农田1680亩 ,劳动力788人,外出务工665人。后山村公路2006年完成行政村路水泥公路5.5公里,交通方便。 后山村内,雨熟同期,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宜种植,后山村种土特产的有种竹荪户有10户人田亩50亩,有一户种掉瓜子4亩,还有一户种桂花苗5亩,还有香菇,木耳,竹笋……有需要土特产的客户欢迎到后山村参观。后山村养殖的有一户,后山村(余章全)养牛专业目前10多头量还在阔大,还养稻花鱼…有需要的客户可以到后山村来参观。 |
黎口村 |
黎口村位于岚谷乡南7.5公里,距市区36公里,周边稍屯、古岩、枫溪,面积24平方公里,历称称山保,黎口寺、黎口大队、黎口村委会。全村1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97户,2457人,全村农用土地面积38704亩,农田面积4608亩(其中水田4593亩,旱地5亩),实际耕地面积4527亩,其中九二年“七.四”特大洪灾重建黎口新村占用耕地90亩,水毁耕地500亩至今未修复,目前实有耕地面积4018亩,人均耕地面积1.63亩。黎口村与浦城县枫溪乡交界,现机耕路以开通,本村资源有林地29326亩(其中竹山面积1100亩),有传统养殖业稻田养鱼1千多亩,烟业430亩,球盖菇150亩,竹荪50亩。劳动力主要从事劳农为主(从事农副业),外出劳务,黎口新村又称冠顺新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有老革命徐福元同志出生于本村连边自然村。 |
樟村村 |
樟村村位于岚谷乡最北的偏远山区,樟村村是以山林为主,主导产业为毛竹生产加工;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公益林有2万余亩。樟村村属闽赣交界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共有186户、763人、分布八个村民小组樟村一、二组,碗厂、东坑、桂岭下、齐白、磨石坑、溪边小组。全村林地面积4万余亩(其中毛竹山面积2万余亩),耕地面积1486亩。樟村村是山清水秀、避暑休闲旅游圣地。于2009年8月建立信息站,发挥信息站查、寻、找、问、学、有六大主要功能,为村级村务管理、教育培训、信息查询、市场供求、民政互动、专家询问、休闲娱乐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
横源村 |
名称来厉:因河道弯曲,故名横溪,后更名为横源。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 10′ 30″~118° 5′ 3″,北纬28° 57′ 9″~28° 1′ 15″。地处武夷山市岚谷乡北部,与江西省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武夷山市城区43公里,东与岭阳、山坳村接壤,南与江西省接壤,西与吴屯乡一村村接壤,北与横墩村接壤。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311。 政区沿革:1958年成立横源大队,1984年改为横源村民委会。 政区划分:2011年未山坳村辖山坳、下溪后、上溪后、桥头厂、兰厝山、许趄君、阙家厂、孟处、黄坊、五十二公里、太平山、洋屯、毛塔、洋富等14个自然村,街头、街尾、中街、下溪后、立新、阙家厂、孟处、黄坊、五十二公里 、太平山一、二、洋屯、毛塔等1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9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1人,城镇化率14%。总人口中,男性503人,占54%;女性420人,占46%;14岁以下110人,占12%;15~64岁656人,占71%;65岁以上157人,占17%。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死亡率8.33‰,人口自然增长率-1.22‰。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高山,地势略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为黄龙岩山峰,海拔约700米。 气候:属暖热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 水文:境内属小清河水系,由南向北,境内河道长10公里 。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是 矿,储量较少,分别分布在高番及黄龙岩一带。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低温、霜冻和雷击等。水灾最为严重,几乎每隔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水灾。2009年7月19日,大水冲毁100多亩农田,4栋民房,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几乎全被冲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1301亩,人均1.7亩,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50吨,蔬菜15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烟叶和竹荪。烟时总产值50万,竹荪总产量2.5吨。 文化艺术:2011年有村文化信息站,广播村村响。 医疗卫生:2011年有村级卫生所一所,从业人员1名,99%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 社会保障: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7户,人数24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70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728人,参保率达99%。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投资75万元,完成25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 |
岭阳村 |
岭阳村系武夷山市岚谷乡行政村,位于闽赣两省交界的绵阳关下,北与江西省上饶市接壤,是武夷山最北的村,距武夷山市区52公里,离岚谷乡政府10公里,1961年成立大队,是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2006年荣获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岭阳村的土地总面积46.28平方公里,辖四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现全村人口478人,拥有山林面积68598亩,耕地面积525亩,竹山面积6000亩,野山茶面积1000余亩,尚有可开发茶山,林地几千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8000亩,村拨交给国有横源采育场山林面积36000亩,原始森林木材蓄积量60000立方米。村财收入以竹林加工、生态公益林管护为主,村民收入以生产竹笋、木材和种植水稻、茶叶为主,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行政村道路硬化完成,以开通移动电话、程控电话、有线闭路电视、电脑宽带网络、交通信息极为便利。岭阳村平均海拔为660米,最高海拔1960米,辖区内常年云雾环绕,气候湿润,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适合高山云雾茶的生长。清朝时期村民开始种茶、制茶、贩茶,有白毫银针等上百个茶品种,区域内有始建于唐朝的绵阳关古关道、清代的古亭遗址、闽北苏区兵工厂(后迁往大安)、红军第五十五独立团成立遗址(黄龙岩)、方志敏率红军入闽作战入口等古文化、历史文化遗址,及“白米落锅”瀑布、及“九龙潭”、水溪坪原始森林等生态景点。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昆虫及鸟类,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合高山云雾茶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山坳村 |
名称来厉:因行政村所在自然村山坳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 12′ 56″~118° 9′ 49″,北纬27° 57′ 16″~28° 1′ 0″。地处武夷山市北部,离乡所在地5公里,距市区48公里,东与客溪、樟村接壤,西与横源为邻,南与横墩村为邻,北与岭阳村。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4311。 政区沿革:历称山坳保,山坳大队,山坳村民委员会。 政区划分:2011年未山坳村辖山坳、下溪后、上溪后、桥头厂、兰厝山、许趄君、阙家厂、孟处、黄坊、五十二公里、太平山、洋屯、毛塔、洋富等14个自然村,街头、街尾、中街、下溪后、立新、阙家厂、孟处、黄坊、五十二公里 、太平山一、二、洋屯、毛塔等1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来,辖区总人口120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4人,外出流工人口177人,城镇化率为9%,总人口中,男性656人,占54%,女性546人,占46%,14岁以下144人,占12%,15-64岁871人,占72%,65岁以上187人,占16%,总人口中汉族为主,达1198人,畲族4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0,死亡率7.2%0,辖区总面积12个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0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为山地丘陵区,东、南、西、并。群山环抱,中部较平坦,村地面海拔413米。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凤湿润气候区,四季较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又因处于山区,早晚温差较大。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平均降水量1880毫米。 水文:境内属小清河水系,是岚谷溪上游,由北向南,境内河道长5公里。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台风、旱涝、霜冻、雷击等。1992年7月4日是洪灾最严重的一次,是百年一遇的大洪灾,洪灾中水毁农田500亩,冲毁桥梁3座,阙家厂、洋屯两自然村部分民房被冲毁。 农业:农田面积1844亩,(其中水田1683亩,旱地161亩),其中九二年“七四”特大洪水冲毁农田300亩,水毁耕地至今尚有200亩未修复,目前实际耕地面积1644亩。人均1.54亩,粮食作物以大米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5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278元。种植烤烟230亩,食用菌香菇2万袋,球盖菇30亩,每斤售价2.6元,食用菌竹荪30亩。2011年生猪饲养量150头,年未存栏96头,家禽年饲养量2000头。 文化艺术:全村12个村民小组开通程控电话,全村通有限电视,村有文化活动室、广播室、电信信息站一处,图书室一处,共有藏书200册。 教育:2011年来有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12人,动作老师一名,小学一所,在校生41人,专作老师6人,小学生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2011年未有一所村卫生所,二名农村卫生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为97%。 体育:2011年未健身器村4架,学校新建篮球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6%。 广播电视:2011年未全村有线电视用户260户,入户率92%。 社会保障:2011年未全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 基础设施:村线巷道均水泥硬化,全村所有自然村通机耕路,境内有县道一条,南距武夷山市区48公里,距乡所在地5公里。 供电:全村14个自然村通电。 安全饮水:山坳、阙家厂、太平山等12个自然村有自来水。 |
黄尾村 |
黄尾村位于岚谷乡东北部,与浦城县,肖家村相邻,座落在名胜古迹的石龙山下 ,距乡政府12公里,离市区56公里,辖区面积16.17平方公里,全村面积2020亩,竹山面积9310亩,属革命老区基地村。1958年成立大队,大队设在黄下坑,1961年大队部迁至溪尾桥,在取名时由“黄下坑”的(黄)字和“溪尾桥”的 (尾) 字各取一字,故名曰:“黄尾大队”。1984年建制村委会,全村总户数353户,人口1409人,居住在11个自然村,目前水泥路硬化至村部,各自然村均已开通农用机耕路,全村以种粮为主,以食用菌毛竹为辅,在多种经营方面,有特色的高山冷水 养殖的稻花鱼。有丰富的萤石矿产资源,年产量达到1000000多万吨。 |
染溪村 |
染溪村位于岚谷乡最北面与浦城交接,距乡政府所东地7.5公里,辖区面积11.9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2997亩,(其中竹山面积6808亩,生态公益林面积9000亩),森林覆盖率95%,耕地面积901亩,辖12个自然,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6户,总人口630人,村干部6人,党员23人,2008年村财政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武浦水泥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竹山,其它种养植业为主。染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山村。特别是海拔900余米的魏魏石龙山古庙,有仙洞,仙人床,狮子岩,滴水岩,能看日出日落,景色迷人闻名各地,曾经吸引各地游客观光游赏,是一旅游景点。2008年获得武夷山市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示范村奖,2008年度获得计生协会一流村 奖。20008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单位”。染溪村农民主要靠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经济,2013年养羊200头,种竹荪13亩,经济收入20多万元,今年种竹荪60多亩,比原来多40多亩。今年每亩预计18000元. |
客溪村 |
客溪村位于武夷山的北边,四面环山,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边流淌而过,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村庄。占地1918亩,耕地面1526亩,山林5200亩,毛竹山6100亩。全村总人口956人,有七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距市区46公里,距浦城75公里。信息站建成后,制作了村级网站,设立了廉政文化课堂专栏,公开群众关注的村财、村务、村情。利用液晶电视播放科技视频,演示烟叶、茶叶、农业种养殖等方面授课材料。信息站接通了“福建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帮助农民培训电脑基础知识。我村党员干部通过网络接受党风、党纪教育,村民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寻找商机,拓宽销售渠道。信息站已经成为我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好帮手” |
横墩村 |
横墩村有16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村,340户,1400人口,全村有林地面积0.9万亩,竹山面积0.2万亩,茶山60亩,耕地面积2410亩,全村总面积10.9平方公里。2008年村财收入为9.0万元,其中竹山山价0.15万元,上级各部门争取资金9.15万元。目前,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通电,14个村民小组通路,通程控电话、用线电视。但有上坜头、竹乾下两个小组6个自然村到目前没有通机耕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 |
岚头村 |
岚头村位于岚谷乡西面,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55户,人口866人,属省定老区基点村。 |
稍屯村 |
稍屯村是武夷山市岚谷乡所辖的行政村,位于岚谷乡南面,因过往船队的稍公常在此歇息而得名,距乡政府2公里,东与客溪、后山两村相邻,南与古岩、黎口两村接壤,西与吴屯乡小浑村交界,全村共有七个自然村,下设15个村民小组,共326户,总1373人。辖区面积为19400多亩,其中:山林面积14806亩,竹山面积1600亩,被划为生态林面积2557亩,有耕地面积2692亩,人均占有山林面积为11亩。08年村财收入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00元。08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全村自来水入户有122户。占总人数的37%,有线电话入户52%、闭录电视入户率92%.稍屯村新农村建设方面,在坛山新村已建设有规划的农户住房42栋的基础上,09年被乡政府定为岚谷乡农村建设的中心村。稍屯村是省定的老区基点之一,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业和林业农业方面,主要种植水稻、烤烟、蔬菜。林业方面主要生产木材、毛竹、食用菌等,养殖方面有蓄牧业,牛、羊、猪、禽等。 现有竹荪生产农户15户,烟草种植农户20户,并已形成规模种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是村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
岚谷村 |
岚谷行政村属岚谷乡政府所在地,早在南宋时期称为石臼里,后更名为岚谷。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 11′ 42″~118° 8′ 47″,北纬27° 54′ 52″~27° 56′ 41″。地处武夷山市北部,距市区42公里,东与客溪村接壤,南与稍屯村,西与岚头村,北与横墩村相邻。 政区沿革:南宋时期称为石臼里,后更名为岚谷。-统治时期改称岚谷保,解放初期称为岚江乡,后改为岚谷大队,80年代改为岚谷村委会至今。 政区划分:岚谷村下辖东山下、岩头垅、上彭、街路、新厝下、程厝、沙墩下、大郎边、马岭后、禾伏塘、镘头山、江陈、洋头角、洋坊墩下等27个自然村民小组,另有中学中部、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一所,私人幼儿园一所,治安派出所、林业派出所、卫生院、农村信用社、粮站、烟草站、供销所等单位。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59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21人,城镇化率42%。另有流动人口160人。总人口中,男性1939人,占54%;女性1658人,占46%;14岁以下455人,占13%;15~64岁2649人,占74%;65岁以上493人,占1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591人,占99.9%,畲族6人,占总人口的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死亡率8.33‰,人口自然增长率-1.22‰。辖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4人。 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区,东、南、西、北群山环抱,的势北高南低,中部较平坦是人口所聚集地,村地面海拔368米。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较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温和湿润,属夜温差大,又年均温度180C,平均降水量1864毫米。 水文:境内主有以闽江边源头的崇溪流域。支流从模横交错。水系十分发达,境内大、小河流长度达12.5公里。1958年开辟一条长约3公里的太平渠和全省中、小二型的坝子水库一座。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冰雹、台风、旱涝、霜冻、雷击等。1992年7月4日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良田冲毁面积达359%亩,防洪堤冲毁长度达4120米,房屋冲毁5冻,墙体倒塌65户,水坝冲毁19处。 农业:水田面积4200亩,实际耕地面积3900亩,水毁耕地359亩,复耕面积248亩,尚未复耕面积111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粮食作物以大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西瓜食用菌为主,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存栏量458头,家禽饲养量2560羽。 文化艺术:有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各一处,电脑信息站一处,全民健身场所一年,光绪间修建的岚峰塔是我市唯一的一座宝塔,慈云寺、盛福庙、胡头庵3座。 教育:有岚谷中学、初中部、岚谷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一所,私立园一所。 医疗卫生:2011年末村卫生所2处,3名村级卫生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992,参保率达95%,新建新型颁布公厕一座。 体育:2011末市文体局出资建蓝球场一处,健身器材4架,参加体育锻炼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2%。 广播电视:2011年末全村有线电视用户679户,入户率99%。,村部没有广播和TCL显示屏,及时向村民发布各种信息。 社会保障:2011年末全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过92%。 基础设施:新建水渠12530米,防洪堤600米。 交通运输:往面42公里至市区,往北18公里与浦城相邻有崇浦县道相通,新建硬化环乡路一条,机耕四通八达,桥梁3座。 供电:全村各自然村全部通电。 安全饮水:除马岭后、和伏塘、洋头角三个自然村外,全部通自来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