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村
第一篇村的概况
名称来历 西大村
地理位置 地处建瓯市城中,属芝山街道办事处管辖,是建瓯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人口面积 2012年末,西大村共有人口2703人,其中男性1247人,占46.13%,女性1456人,占53.87%;60岁以上有332人,占 12.2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数的99%,人口自然增长率5‰。
第二篇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 ℃。
水文 西大村是建瓯市城中海拔最低的地方,村民的房屋大多数地处低洼地带,只要罗文水位达到100米以上村民房屋进水。
自然灾害 海拔最低的地方,每逢连日大雨时,经常发生洪水淹没菜园。
第三篇经济概况
农业 菜地566.53亩,水田520亩、鱼塘376.44亩,以种蔬菜为主,设施农业面积:926.53亩。
工业 西大茶厂。
第四篇 社会发展
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率达100%。2011年,村委会对教育的投入每年3万元。
科技 在2009年,市农业局在我村采4个点,对土壤做了测土配方。
医疗卫生 2012年有2个村级卫生所,有2个医务人员,有床位8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67%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卡。
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共有低保户42户,人数66人,月支出 15030元,月人均272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100%。
第五篇基础设施
交通 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农用机耕路 截止2012年未共建成农用机耕路3.2千米。
第六篇名胜旅游
主要景点 建瓯市黄华山公园。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3004 | 353000 | 0599 | 查看 西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大村 |
西大村 第一篇村的概况 名称来历 西大村 地理位置 地处建瓯市城中,属芝山街道办事处管辖,是建瓯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人口面积 2012年末,西大村共有人口2703人,其中男性1247人,占46.13%,女性1456人,占53.87%;60岁以上有332人,占 12.2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数的99%,人口自然增长率5‰。 第二篇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 ℃。 水文 西大村是建瓯市城中海拔最低的地方,村民的房屋大多数地处低洼地带,只要罗文水位达到100米以上村民房屋进水。 自然灾害 海拔最低的地方,每逢连日大雨时,经常发生洪水淹没菜园。 第三篇经济概况 农业 菜地566.53亩,水田520亩、鱼塘376.44亩,以种蔬菜为主,设施农业面积:926.53亩。 工业 西大茶厂。 第四篇 社会发展 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率达100%。2011年,村委会对教育的投入每年3万元。 科技 在2009年,市农业局在我村采4个点,对土壤做了测土配方。 医疗卫生 2012年有2个村级卫生所,有2个医务人员,有床位8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67%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卡。 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共有低保户42户,人数66人,月支出 15030元,月人均272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100%。 第五篇基础设施 交通 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农用机耕路 截止2012年未共建成农用机耕路3.2千米。 第六篇名胜旅游 主要景点 建瓯市黄华山公园。 |
豪栋村 |
第一篇 村的情况 名称来历:解放后名1957—1959年建村名豪华社,1959—1985年名红旗大队,1985年后改为豪栋村。 地理位置:位于建瓯市城区以北,东与东安村交界;北至马汶村交界;南至豪栋0界;西至西大村交界。属豪栋村所在地,离城区1公里,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100。 人口及面积:全村共13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总户数1022户,总人数3359人,总人数中男性1644人占48.9%,女性1715人占51.1%,60岁以上老人449人占13.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2年人口出生53人,出生率为15.7‰、死亡22人,死亡率为6.5‰,自然增长率9.2‰。 辖区总面积12490亩,其中用林地4000亩,经济林3200亩,生态公益林28亩,毛杂竹林388亩。水田1411亩,其中鱼塘530亩,多种经济作物380亩,山垅田350亩,企业用地151亩。森林覆盖率61%。耕地面积2722亩。 第二篇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 ℃。 水文:境内有小松溪和建溪支流。村里农业生产主要灌溉水源来自小松溪。 自然资源:生态林28亩,用材林5100亩,经济林1700亩,毛竹林788亩。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低温、霜冻。 第三篇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2722亩,人均0.81亩,全部水田及旱地以种植蔬菜及玉米为主,是城区主要蔬菜的供应地之一。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约4000多亩,种植玉米面积约1800亩。 工业:辖区企业有北门农贸市场、北门建材市场、嘉顺塑胶有限公司、建瓯市清笋厂、北门停车场、粮食加工厂、竹木加工厂、养猪厂等,另有部分中小企业尚在筹建中。 第四篇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2年末有文化活动中心6处,土主庙、黄华山寺庙、贞云阁寺庙、双龙寺寺庙、莲花寺寺庙,另有村民集资的三圣公王庙的新殿正在建设中。 教育:2012年末有幼儿园6所1200人,专职教师30多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1000人,专职教师23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境内有初中1所,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2年村内投入教育经费2万元。 医疗卫生:2012年末境内村级卫生所2个、市级卫生院1个、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参合费用均由村集体负担,使参保率达到100%。 广播电视:村部设有广播,村内有线电视用户1022户,入户率100%。 社会保障:2012年最低保障13户35人。55岁以上中老年人268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助,60岁以上老年人449人,每年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1200元。还有发放妇女节节日费、重阳节节日费及老干部及困难群众年终慰问金等,全村每年发放各项福利费用约100万元。 第五篇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公路有瓯松路和206省道公路,交通方便。 给排水:全村共有两个小(二)型水库,分别是东湖水库和马坑水库。 |
马汶村 |
马汶村位于建瓯城北郊,北与小松镇徐墩村接壤, 南与徐墩镇北津村接壤。东距建瓯城2.5公里,西靠天湖山。全村面积10平方千米,有570户、1763人。下辖6个自然村,下设五个村民小组。1984年前为革新大队,84年后更名为马汶村。通村通组公路100%硬化,主要公路有建瓯城北环城路和206省道公路,是各村镇通往城区交通要道。2000年全村开通中国电信,至2012年电信网络实现覆盖全村。全村六个自然村都建成人饮水工程,村民每家每户都接通了自来水。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1亩,全部是水田,以种植蔬菜为主。是建瓯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年种蔬菜复种面积5000余亩,年生产蔬菜约1.5万吨。村内有3家大型竹地板成品加工业,提供40个就业岗位,有50多个个体运输业和私营服务业。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180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500万元,工业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2011年,有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60人。有1个村级卫生所,有3个医务人员,床位2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67%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卡。村部建有文体活动中心,有一个篮球场,一块活动场地,一个综合活动室,一个农家书屋。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95.9%。马汶村内有天湖山圆通寺,始建于清朝(光绪年代),供奉如来佛等。(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各1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