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建瓯市 >> 吉阳镇 >> 曹墩村

曹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曹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墩村简介

  曹墩村位于建瓯市吉阳镇南面,离镇所在地6公里。东同徐墩镇富墩村接壤;南与房道镇际村村八角亭为界;西和西北与本镇黄富和宅墩村相郊。是一个位于三镇交界的半山区村。
   全村总面积25748亩,其中耕地面积1831亩,水田面积1719亩,林地面积23455亩,毛竹林拥有面积8600多亩,柑桔面积1260亩。
   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曹墩、溪放、坑头、八洋、贞坑新村。8个村民小组,计426户,共有1668人口。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3101 353000 0599 查看 曹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曹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圭历村

  圭历村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圭”和“历”都是古时地名用字。据说立足此地测日占天象而取字“圭”,古木参天竹茂林密围筛筐状而取字“历”,圭历由此得名。圭历村民建房肇基时常就有古遗迹,瓦、砖、地窑、古板等。   地理位置 圭历村位于建瓯市城西南部,离集镇地21公里,东与大夫村毗邻,南与顺昌县岚下乡、本市房道镇接壤,西与巧溪村相邻。村委会所在地驻圭历公路边5号。电话号码(村主任手机:13859468068),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106。   沿革 圭历村又称毛竹场,在1976年成立吉阳公社毛竹场;1982年改革开放生产责任制下放到户经营,更正圭历村。   人口面积 全村总户数150户,总人口595人,其中:男性310人,占52%;女性285人,占48%;14岁以下77人,占15%;15—64岁456人,占75%;65岁以上62人,占10%。总人口汉族593人,畲族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辖区总面积4502亩,林地面积3741亩,全是毛竹林,生产耕地面积561亩,园地面积200亩,每人平均7.56亩。   民族构成 汉族593人,畲族2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丘陵地带,境内为山地,中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17.5度,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冰雹、低温、霜冻、风灾等。洪灾近40年来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8年5月14日,洪灾殃及100多户,房屋倒塌20多间,农田部毁50多亩,经济损失达30万元。   经济概况   工业 竹木加工,竹加工半制品厂一个,职工20人。创产值900万元。   农业 耕地面积561亩,人均0.94亩,以种植粮食(水稻)为主。粮食11.9万千克,人均200千克,农业总产值28.56万元。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蔬菜、锥栗,柑桔产量15吨;锥栗0.5吨。林业面积3741亩,全是毛竹林,生产冬笋、春笋、白笋干、毛竹,2011年生产冬笋45吨、春笋250叶子、白笋干200吨、亩生产毛竹20枝,总生产毛竹74800枝。大年毛竹山人均收入0.5万元。   社会发展   教育 圭历村在校生70人,分布在市内、镇内学校就读,适龄儿童往常率达100%。   医疗卫生 村卫生所1个,专业卫生员2名,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广播电视 村委会设广播点,全村现有线电视用户130户,入户率87%。   社会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1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10人,参保率51%(以在企业参加社保人员除外)。   基础设施   交通 村通乡村公路(水泥铺设)。   电信 全村固定电话用户10户;移动、联通用户150户;互联网用户15户。   名胜旅游   风土人情 圭历村山高竹林密,气候宜人,是避暑散心胜地。有郭岩山旅游胜地,庙会会期每年八月初一日。有双龙寺庙会会期七月月初七日,每逢会期地十里八乡的人来赶庙会,三教九流,善男信女,各色人物都有,叩拜-,热闹非凡。   土特产品 冬笋、春笋、白笋干、品质好,口感好,声誉高,是礼品的佳品,深受有识之士喜爱。尤其是毛竹,竹质好、纤维数高,竹肉厚,用圭历村的毛竹加工的竹质品质量好,特别耐用,深受消费者喜爱,畅销全国各地。   

巨历口村

  吉阳镇巨历口村位于吉阳镇东部,地处吉阳至丰乐公路沿线,距集镇所在地3公里,有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233户,841人,现有土地面积8698亩(其中:水田面积860亩)全村共有柑桔1800亩,锥栗500亩,毛竹300亩,经济作物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源。    近年来,我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不断改善村容村貌。近年来我们将村主干道铺上了水泥路面,投入资金48万元;建设人饮工程,投入资金21万元;建设8个垃圾池,投入资金2万元;建设两座公厕,投入资金8万元;建设两个农贸市场,投入资金40万元;今年我们又修建了一座公厕和铺设全村的下水道2600米,需投入资金12万元,经多方筹资、村民投工投劳共筹资7.5万元,尚缺口4.5万元。同时还建设农民文化之家,经预算该工程需投入资金20万元,因缺乏资金目前只能先购置两套音响,组织妇女在农贸市场跳广场舞,每天约有70人参加,参加者年龄从6岁至69岁。   

黄富村

  黄富村位于吉阳镇南部,与宅墩村相邻,南与房道镇交界,西与本镇大夫村接壤,北与本镇玉溪村相毗邻,交通方便,距镇所在地3华里,水泥公路可通往房道镇。电话区号:0599,电话号码:3543274,邮政编码:353106。   沿革 黄富村属吉阳管辖,1958年设立吉阳人民公社黄富大队;1984年改为吉阳镇黄富村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4年末黄富村辖3个自然村,黄富、历口、大蓬、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总户数365户,总人口1403人,其中:男性716人,占51.04%;女性687人,占48.97%;14岁以下211人,占15.04%;15—64岁1042人,占772.27%;65岁以上150人,占10.7%。总人口汉族1403人,无其它民族。2014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5.07‰,人口自然增长率6.10‰。辖区总面积28.8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7376亩,总耕地面积1481亩,毛竹山面积达2384亩,柑桔921亩,锥栗1060亩。   民族构成 汉族1403人,无其它民族。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丘陵地带,境内为山地,闽北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海拔305米,年平均气温18.5度,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冰雹、低温、霜冻等。涝灾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8年6月,洪灾殃及3个自然村,120多户,370多人口,经济损失达18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80多亩,房屋倒塌12间。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481亩,人均1.05亩,以种植水稻、柑桔、蔬菜、白莲、仙草等。2011年农业总产值201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75吨,人均481.2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瓜豆、白莲、仙草、锥栗等。2011年柑桔产量达463多吨;白莲5吨;仙草95吨;锥栗10吨。林业面积0.95万亩,其中经济林0.21万亩,毛竹林2184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3.6%。   社会发展   文化教育 2014年末幼儿、中、小学生进镇上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 2014年末村卫生所1个,专业卫生员2名,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体育 2014年各自然村配套电视音响器材,设立健身操场所,经常参加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   广播电视 村委会设广播点,全村现有线电视用户365户,入户率100%。   基础设施   交通 3个自然村都铺设水泥路,水泥公路可通往房道镇。   电信 2014年未全村固定电话用户35户;移动、联通用户330户;互联网用户25户。   名胜旅游   风土人情 黄富村环境优美,民间风俗浓厚,历口的大奶庙,黄富的太保庙、大奶庙每逢会期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赶来过庙会,看戏的,做买卖的,叩拜-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热闹非凡。   土特产品 黄富特产丰富,土特产有白笋、笋干、莲子、仙草、泽泻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白笋,品质好,销往全国各省地。   

大夫村

  大夫村概况   地理位置 大夫村位于吉阳镇西部,系建瓯市吉阳镇第三大村,距集镇13公里,座落郭岩脚下,东与玉溪、黄富村相邻,南与房道镇,西与顺昌县交界,北与胜利村相毗邻,距镇所在地13公里。吉张公路贯穿而过,把大夫—中村—上仑—谢官—官墩等自然村象金线串葫芦般衔连。村委会所在地驻大夫村1号。电话号码:3541272,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106。   人口面积 2013年末辖8个自然村1个林场,大夫、中村、上仑、谢官、东坑际、饶坑、高山、官墩、21个村民小组(以前是9个自然村,现麻芋自然村全部迁移居大夫村)。总人口4300人,1068户,男性2193人,占51%;女性2107人,占49%;14岁以下389人,占11.05%;15—64岁3226人,占75.02%;65岁以上492人,占11.44%。2011年人口出生率12.95‰,人口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长率6.34‰。耕地面积4277亩,用材林7135亩,毛竹林23372亩,经济林4139亩,公益生态林7996亩。   民族构成 汉族4283人,畲族1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丘陵地带,境内为山地。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冰雹、低温、霜冻等。涝灾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8年5月14日,因灾死亡9人。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4277亩,人均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已毛竹为主,全村2013年毛竹产量达约35万根、笋干1730吨。   社会发展   教育 大夫村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8人;小学1所,在校生48人(大部份已往镇中心校就读);专职教师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市教育局牵头在建新学校一所,总投资120余万元,其中村财政投入30余万元。   医疗卫生 2013年末村卫生所1个,专业卫生员8名,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   广播电视 村委会设广播点,全村现有线电视用户1068户,入户率90%。   社会保障 2013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户,人数86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215人,参保率74.76%。   基础设施   交通 近年来村级公路硬化10.5公里,街道硬化总里程约3公里。   名胜旅游   风土人情 大夫村环境优美,民间风俗浓厚,在大夫村的东北角,约5华里的深山密林中,屹立着一座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秀丽的古刹——万峰寺,始建于宋代,约千年历史,现该寺保存一块金字大楼匾,时间为同治癸亥二年,迄今140余年,万峰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庙貌巍然,雄伟壮观。   

巧溪村

  巧溪村位于吉阳镇西南部,距吉阳镇25公里。地处顺昌、建阳、建瓯三县交界,四面环山。西南有海拔1384米的郭岩山。辖有三个自然村,即巧溪、翁垱和西坑村。补个村民小组。544户,总人口数1779人,水田面积1842亩。毛竹林面积1.7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257亩,还有杉木林和果树林,主要经济收入以毛竹、锥栗和果树等。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方便,从吉阳到村有了水泥路。家家户户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话还有了手机,有部分安装了电脑。购置了二轮、三轮摩托车,货车。面包车。有的购置了小轿车。人人都用上了纯净的自来水。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   

张坑村

  张坑村概况    张坑村在吉阳镇西北,离建瓯西北68公里,地处建瓯、顺昌、建阳三县市交接处。张坑村有农用机耕路连接顺昌至建阳公路,是吉阳镇的后大门。辖区自然村,即张坑、下南坑、大仰、新村、黄连坑,共10个村民小组,是吉阳的重要林竹产地。   2012年未总人口1557人,男性828人,女性729人。劳动力:男性545人,女性445人。从业人员:男性528人,女性319人。   

胜利村

  建瓯市吉阳镇胜利村属于半平原,半山区地带,距吉阳镇7.5公里,全村626户,2424人口,共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以水田种植为主导,(种粮、种莲)为主,山地以种植为主导(杉木、柑桔、毛竹、锥栗)附加主导,(蔬菜、瓜、果)为辅助产业。胜利村土地肥沃、土质好,农民种植性高,积极性高,我村村民统一认识,具有上进心,天地人和属我村实质。  

新桥村

  新桥村简介   新桥村位于吉阳镇东部,距集镇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2亩,林地面积20107亩;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26人,749户,现有党员79名,设党小组6个。2011年村财收入83万元(含上级补助7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12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建设坚强堡垒、培养明星党员、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重实效,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被南平市确定为新农村中心村建设试点、被建瓯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文明村。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依托浦南高速互通口优势,开发建设新桥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500亩,现已开发建设420亩,引进规模工业企业4家,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进企务工300多人,年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新村建设形成规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循序推进、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结构、统一外形、统一配套、分户建设的建设规模,新村规划总建房115栋,现已完成一期58栋新房建设并入住,二期57栋有18栋新房已建好正在装修,计划2013年春节前乔迁入住,还有39栋预计2013年全面动工建设。公益设施日臻完善。规划建好一个近5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场所;建好一个农家书屋和一个网络农坊,安装网络宽带用户113户,方便群众掌握更多农业科技信息;新建果蔬农贸交易市场3座,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农产品交易平台;组建女子健身队伍,购置电视音响设备四套,丰富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全面硬化4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兴建了一座垃圾焚烧炉,设置了12个垃圾池,建好一座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群众生活卫生条件有效改善。全村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干群关系融洽,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   

曹墩村

  曹墩村位于建瓯市吉阳镇南面,离镇所在地6公里。东同徐墩镇富墩村接壤;南与房道镇际村村八角亭为界;西和西北与本镇黄富和宅墩村相郊。是一个位于三镇交界的半山区村。    全村总面积25748亩,其中耕地面积1831亩,水田面积1719亩,林地面积23455亩,毛竹林拥有面积8600多亩,柑桔面积1260亩。    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曹墩、溪放、坑头、八洋、贞坑新村。8个村民小组,计426户,共有1668人口。   

宅墩村

  宅墩村位于建瓯市城西部与徐墩镇丰乐205国道接壤,是吉阳镇东侧,距集镇1.2公里,市区40.8公里,东与巨历口村,南与曹墩村,西与吉阳村毗邻,吉丰黄战备公路从村庄上方通过,交通十分方便,村子顺着公路走向,呈长方形,村内有条宽6米的主街道贯穿头尾村委会所在地驻宅墩前巷12号   辖6个自然村,宅墩、仑仔坪、亭下、山安,井巷、岩下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0人,461户,男性994人,占51.23%;女性946人,占48.76%;14岁以下292人,占15.05%;15—64岁1442人,占74.33%;65岁以上210人,占10.8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7%,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6.10%。辖区总面积12.9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5130亩,耕地面积2134亩,园地5410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150人。   自然条件   地处丘陵地带,境内为山地,闽北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海拔180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优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本辖区内还已探测地下矿藏有紫铜、铁,但蕴藏量很少没有开发,宅墩村成吉阳一块宝地。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2134亩,人均1.1亩,以种植水稻、柑桔、蔬菜、白莲、仙草等。2011年农业总产值640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60吨,人均49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瓜豆、白莲、仙草、锥栗。2011年柑桔100亩,白莲10吨,仙草5吨;锥栗6吨。林业面积5130亩,其中经济林5410万亩,毛竹林200多亩。茶山10亩。森林覆盖率达80%。   

玉溪村

  吉阳镇玉溪村地处集镇西南1公里,全村1375户,总人口4533人,有20个村民小组,辖玉溪、玉坑、廖墩、山际4个自然村。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党员总数113人。境内有闽北现存古桥桥长最长的步月桥、60年代国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先进典范,福建省第一个以妇女为主体的独立的集体劳动生产组织的玉溪妇女耕山队。   全村土地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2亩,其中水田面积4755亩;林地面积22837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511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111亩;蔬菜种植面积4452亩,泽泻116亩,白莲1725亩,仙草651亩;柑桔种植面积4859亩。在大田农业生产上,形成“菜—稻—菜”、“莲—稻—菜”、“经—稻—菜”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大田复种指数,有效地增加种植收入。在企业发展上,引进中恩木业等2家规模企业,6家小企业,增加当地农民的务工收入,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全村的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建好14处娱乐场所、4处健身场所,组建了文艺队、登山队、篮球队等多支群众性文体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十分活跃,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   

吉阳村

  吉阳村概况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吉阳村位于吉阳镇地域之中心,离建瓯市城西北41公里处,是吉阳镇集镇所在地,距离浦南高速公路互通口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域优势明显。村委会所在地吉阳村前街47号。电话号码:3543059,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106.   沿革 吉阳村1958年设立吉阳人民公社吉阳大队;1984年改为吉阳镇吉阳村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2012年末辖4个自然村,吉阳长岐、金字峰、麦坪,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920人,其中本村农业人口6450人,1750户,男性3300人,占51.16%;女性1353人,占48.84%;18岁以下1010人,占15.66%;19—59岁4530人,占70.23%;60岁以上3150人,占14.11%。总人口汉族6450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5.03%,人口自然增长率6.10%。辖区总面积17.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2.4万亩,耕地面积6100亩,园地6010亩,人口密度为每千米186人。   民族构成 汉族6438人,畲族12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丘陵地带,境内为山地,闽北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海拔132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冰雹、低温、霜冻等。涝灾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8年6月,洪灾殃及4个自然村,500多户,2000多人口,经济损失达88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多亩,房屋倒塌30多间。   经济概况   工业 个体加工企业为主。2012年工业总产值0.54亿元,拥有个体工业企业75家,职工65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农业 耕地面积6100亩,人均0.95亩,以种植水稻、柑桔、蔬菜、白莲、仙草等。2012年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064吨,人均32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瓜豆、白莲、仙草、锥栗。全村柑桔4000亩,2011年柑桔产量达8000多吨;白莲300吨,仙草800吨;锥栗900吨。林业面积2.4万亩,其中经济林0.95万亩,毛竹林1500多亩。茶山40亩。森林覆盖率达90.5%。畜牧业以家禽、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1800头,家禽饲养鸡25000只、鸭30000只、兔1800只、水牛18头。   社会发展   教育 2012年末有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园240人;个体幼儿园4所;中心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310人,专任教师7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1年村财政投入教育经费3.5万元。   医疗卫生 2012年末村卫生所1个,专业卫生员5名,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8.8%。   体育 各方街设有活动场所,设立了健身操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广播电视 村委会设广播点,全村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730户,入户率98.8%。   社会保障 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户,人数255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800人,参保率98.9%   基础设施   交通 4个自然村都铺设水泥路,各自然村路村委会所在地不足0.2公里。   电信 2011年末全村固定电话用户550户,移动、联通用户1150户,互联网用户380户。   名胜旅游   风土人情 吉阳村环境优美,民间风俗浓厚,各方街都有一所庙,每逢会期十里八乡的人也会赶来过庙会,看戏的,做买卖的,叩拜-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热闹非凡。吉阳村内还拥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宝莲禅寺,位于吉阳之西南,距吉阳二华里,地势平坦古木参天,周围茂林修竹,风景清幽,是吉阳著名的佛门圣地。   土特产品 吉阳特产丰富,土特产有莲子、水空心菜、泽泻、仙草、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鲜白莲、水空心菜、泽泻花,特色品种多,果质、口感好,销往全国各省地。   吉阳村委会简介 全村两委班子9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员4人。全村0党员115名,设总支部委员会,下设:农业支部、企业支部、流通支部、老人支部四个分支部。村民代表63名,2012年村委会收入主要来源:林业收入12000元,店面房租:78600元,土地补偿费280000元,出售财产收入:364000元,上级拨款105000元,其它收入:15000元,共计总收入:844600元。2012年末资产总额246.5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77.93万元,固定资产68.58万元),负债总额49.97万元(其中流动负债49.9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01.3万元,资产负债率20%。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8615元,比2011年人均6947元增长24%。   


曹墩村特产大全




曹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