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地处杭州市郊桐庐县中部,距桐庐县城9.5公里。全乡区域面积28.73平方公里,是杭州市畲族集聚地。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相继建立畲族村落。莪山从此形成独特的畲族文化,至今保持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其姓氏有蓝、雷、钟、李四姓。全乡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9350人,其中畲族人口2711人,占总人口的28.4%。
莪山畲族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业,形成了以花炮、针织、建筑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桐庐花炮厂成为浙江省烟花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其生产的“西湖”、“春江”牌花炮系列产品凭着可靠的产品质量、新颖的花色品种、安全的燃放效果,远销欧美、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莪山畲族乡也因此被命名为“花炮之乡”。近年来,全乡通过招商引资,促进民间投入,又逐步发展了生化医药、石材加工、纺织机械、食品制作等新型工业企业,全乡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40余家,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5亿元,外贸出口达1亿元。
莪山畲族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全乡坚持不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形成了高节竹、畲乡本鸡、茭白、高山茶叶等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省级“万亩高节竹”基地已经形成。这些“绿色、鲜活”具有山野特色的农产品逐渐成为畲乡农业的主导产业。沉积古老畲族文化的莪山特产红曲酒,在杭州、上海等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独树一帜的酿造工艺、丰富的营养价值使红曲酒成为畲乡莪山的一大特色。
交通:莪山畲族乡北面紧靠横村镇,南邻钟山乡,桐钟公路穿乡而过,西南可直达建德市和富春江镇,东北直抵16省道,距富春江—新安江黄金旅游线仅10公里,距瑶琳仙境、浪石金滩15公里,交通便利。
水电:莪山畲族乡有丰富的高山泉源,蓄有500个山塘水库,二座电站,保证充足的水电供应。
通讯:全乡已经实现交换程控机数字化以及无线导呼和移动通信,ADSL宽带让您畅游全球,完全可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8.73平方公里 | 330122201 | 310000 | 0571 | 查看 莪山畲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尧山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尧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沈冠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沈冠村谷歌卫星地图 |
龙峰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龙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塘联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塘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中门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中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丰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新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莪山村 | ·桐庐旅游·桐庐特产·桐庐十大特产·桐庐十景·桐庐名人·桐庐 | 0 |
---- |
查看 莪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桐君街道 |
桐君街道隶属杭州市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80公里,西接黄山,千岛湖,东连钱塘江,西湖,是“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桐君街道代码330122001。办事处驻乔林村,邮编311500。辖7个社区、2个居民区、28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167.37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 桐庐街道社会环境安定,投资政策优厚,新建街道工业功能区,南接旅游胜地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58平方公里,一批轻纺,电子,生化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纷纷入园,已逐步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用地集约,配套设施完善齐全的生态型工业区。 街道坚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两大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杭州市综合经济实力第二名,2002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省最发达乡镇榜。 桐君街道是个经济发达的好地方。2004年,街道工农业总产值实现98.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6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218元,目前,全街道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15个亿元村,已基本形成了针织服装,皮革制衣,医疗器械,食品保健,新型建材5大支柱产业。国内知名的三狮,红狮水泥等大型企业集团等相继落户。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民营为主体的街道工业经济,正在兴起第二次创业新热潮。为特色块状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生态绿色农业方兴未艾,其中蜂产品出口占了全国总量的20%,蜂之语胶囊,阳光胶囊,桐江蜜梨,卢苑银剑茶等在国内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桐庐街道工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县乡镇中基础设施齐全,后劲和活力最为充沛的工业发展平台。正在兴建的杭千高速公路05年底将贯通桐君街道全境,届时到杭州只需半个小时,使之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时,处于更加有利的竞争位置。 桐君街道是一个置业居住的好地方,山清水秀的桐庐,有上海,杭州“后花园”之称,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一个功能齐全,服务设施优良的山水城市已变成了一个现代化新型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教育强县,科技强县,生态强县等一系列创建的启动和成功,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质,今日的桐君街道,以它的文明开放,繁荣优美,展示了休闲胜地和居住佳境的新形象,社区建设日新月异,已形成“五会一体”的新型社区的建设模式。迎宾,洋塘社区分别为省教育强镇(街道)。为巩固和提升教育增强。去年,投资500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41亩的三合中学,成为省内设施一流的初级学校,圆通,春江小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 人口数据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桐君街道常住人口52532人 - 行政区划变更 2010年11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杭政函〔2010〕279号批复同意撤销桐君街道建制,以原桐君街道行政区划范围按富春江为界,南北分设城南街道和桐君街道。城南街道办事处驻江南云栖西路,桐君街道办事处暂驻江北劳动路 |
旧县街道 |
旧县街道,历史古镇,位于浙江省桐庐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唐朝年间在此建县治达92年之久。旧县街道代码3012200,邮编3115002。办事处驻旧县村。街道总面积33.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8639人。距县城2.5公里,交通便捷。旧县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皮件业为主。现有企业165家,其中合资企业7家,皮件生产厂家86家,已形成以皮件为龙头,五金机械,化工等多种行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现年产300万件皮衣。被县政府命名为“皮件之乡”,2004年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工业投入8700万元,财政收入1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95。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文章,旧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重点培植,特种养殖显亮色,有中华黑豚,梅花鹿,波尔山羊等养殖基地,种植业以点带面,向规模发展,其中娘岭果园的早熟梨品种清香,翠冠,西子绿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金奖,被命名为杭州市“放心果基地”。 - 城镇建设谱新篇 旧县的小城镇建设五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完成水利城防一期工程的同时,建设水利城防二期工程,回填防洪堤内土地135亩,既提高了防洪能力,又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意投资兴业的客商纷至沓来。 - 文明新风创伟业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旧县街道始终不忘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已先后创建了省级教育强镇,省级文明镇,连续五年被评为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新世纪,新思路,新气象,勤劳朴实的旧县人民的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带领下,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完善的服务,更优越的投资环境,聚天下有识之士,共同谱写旧县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旧县的皮件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由十几人组成的服装小作坊,转为加工生产皮衣,逐步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皮件厂。此后,皮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其中杭桐皮件厂,杭州国泰服装有限公司等皮件企业脱颖而出,盛冠皮革服饰有限公司,鑫龙制衣有限公司,恒达皮服有限公司,昌鑫皮件厂,汇丰皮件厂,恒丰皮件厂等后来居上。跨入新世纪,皮件业发展态势更趋强劲,新发展上规模的皮件生产厂家有杭州亚尼加皮服有限公司,泽航皮件厂,中亚制衣有限公司,杭州鸿嘉皮件有限公司等,成为旧县皮件行业中的耀眼的新星,皮件成为旧县工业的主导产业,全镇共有皮件企业86家,具年产300万件皮衣生产能力,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瑞士,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日本等世界各地,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皮件之乡”。 |
城南街道 |
城南街道位于桐庐县富春江南面,邮编311500,人口92696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人均GDP约为49000人民币。 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桐庐县桐君街道办事处建制,在此行政区域范围内,以富春江为界,江北设立桐君街道办事处。 江南设立城南街道办事处辖管中杭社区、下杭社区、湾里村、金联村、春江村、金中村、金溪村、金牛村、东兴村、金东村、仁智村、新建村、乔林村、下轮村、兰田村、大丰村。办事处驻桐庐县城城南街道云栖西路18号。 |
凤川街道 |
凤川位地桐庐县东南部,于1992年合并三源设凤川镇。总面积151.9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77万,是桐庐县富春江以南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凤川地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5摄氏度,降雨量1462毫米。凤川物产丰富,盛产大米、小麦等经济作物。拥有22万亩山林面积,森林蓄积量30多万立方米,为全县之冠。同时有130余种树种和7种特种树,210余种中药村,1万余亩毛竹资源。凤川箬叶多次获得省部级优质农产品奖。全县最大库容量蓄水达1400万立方米的“肖岭水库”也座落镇内。 近年来,凤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已成为省绿色小城镇、省教育强镇、市小康乡镇、市“东海明珠”工程镇。2001年,凤川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30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凤展千姿迎宾朋,川呈万金候商贾”迈进新世界的凤川,正以其优越的区位,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恭候天下客商,前来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和投资兴业。. |
富春江镇 |
富春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的富春江畔,西南连浦江、建德,北接县城桐庐镇,距杭州90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镇。全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15个行政村、9个居民区。境内有富春江电厂、富春江水电设备总厂、十二局富春江管理处、富春江水电职工大学等5家省部属单位,镇属工业企业482家和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明开放的政策,全镇已形成了机械制造、水泥建材、服装布艺三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机械制造,镇内现有大小机械制造企业98家,生产的水轮机、拉丝机、汽车配件畅销国内外市场,被授予“浙江省机械工业专业区”。该镇农业产业化特色明显。境内有外贸冷冻食品、原乡人食品和春江农庄等农业龙头企业;有蔬菜、草莓、水果、花卉种苗、特种养殖五大效益农业基地,其中,溪南蔬菜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蓝天园林被评为杭州市都市农业特色园区;俞赵节水灌溉区被省农业厅列为三新技术示范区。目前,观赏金鱼、梅花鹿及休闲观光农庄等一批新的种养项目和基地正在形成,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富春江镇是投资创业的好地方,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镇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风景秀丽的富春江贯穿全境,七里泷大坝在此横截流,七里严滩竹筏搏浪,富春江小三峡风光旖旎。沿江还有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七里扬帆、葫芦瀑布、芦茨湾、白云源风景区等景点,舟行其境,处处景致处处情。近年来,富春江镇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3亿元,农业产值1.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进入了中国千强镇行列。获得了省级卫生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省级体育特色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文明镇、新农村乡镇等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新一届党委政府,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年翻番”工作目标,坚持“环境立镇,工业兴镇”,提出了“建设两个园(俞赵机械工业园和城区轻纺工业园);营造两个区(芝厦边贸区和新城入口区);带动两个片(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芦茨片和清渚片);振兴两大产业(机械制造业和服装布艺业)沿320国道建成二十里经济长廊”的发展思路。通过“六区联动”,着力打造“投资创业在富春江,休闲度假在芦茨湾”品牌,努力实现工业强镇,农业重镇,旅游特色镇。. |
横村镇 |
横村镇位于桐庐县城西,距县城10公里,紧临16省道,交通方便。该镇是浙江省最早的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其针织行业在全省外贸出口占据重要地位。横村被全国轻工联合会授予"中国针织名镇"称号,功能工业区从1999年开始规划建设,以针织为特色,总规划面积307公顷,其中一期开发面积145公顷(2107亩),已完成主要道路、供电高压线路工程、供水工程、通讯工程建设,平整土地1200亩。目前入园企业60家,累计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累计引进外资1000多万美元,年产值12亿元.. |
分水镇 |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是唐代诗人韦庄笔下的桐庐。分水镇是桐庐县的副中心城镇,座落在杭州西部的天目溪畔,是浙江省中心城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境内前溪、后溪、天目溪三溪汇于分水江,这里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分水镇原为老县城,始建于唐武德4年(公元625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滋养出这方土地独特的魅力。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记载,自南北朝到清朝,分水曾出过38位进士。唐代中叶考上状元、功载史册的率家族“开发彭湖列岛第一人”施肩吾,就是这方水土孕育出的杰出子弟,据记载,《全唐诗》收入施肩吾的诗词就有184首。分水镇,也因此有了“状元故里进士乡”的美誉。 分水镇是镶嵌在杭州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制笔之乡”,全镇总面积299.3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l个居民区,总人口5.1万,外来人员1.6万。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7.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8余元。分水镇地处杭州西部,05、16省道穿镇而过,距杭州市1小时车程,距全国闻名的瑶琳仙境15分钟,距桐庐县城30分钟;境内投资7.8亿元的分水江水利枢纽主体(一期)工程已竣工。分水是一个集旅游、观光、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上世纪70年代末,分水镇儒桥村一位知青的父母下乡探望孩子时发现,当地山上的细毛竹很适合做圆珠笔的笔杆。在他们的建议下,当地儒桥村在大礼堂里办起了第一家笔杆厂。80年代初是我国的“塑料革命”时期,竹竿圆珠笔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为了继续生产,村干部又从上海引进了旧注塑机,开始尝试做塑料笔杆。一家一户的作坊就在这种相互模仿中延伸开来,分水制笔业也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 开始办制笔厂到90年代初,分水制笔业处于兴起阶段。当时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每家每户没有什么像样的厂房,往往是将自家的客厅或猪圈进行改造后放上几台机器就进行生产,管理模式也是家庭作坊式的。1999年,分水镇已有130多家制笔企业,但出现了规模小、设备差、产品质量低、市场销路窄的普遍问题。对此,当地领导提出了建造制笔工业区的设想,坚持把企业引入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
瑶琳镇 |
桐庐县辖镇。建国后设至南乡,1956年至西乡并入,1958年并入毕浦公社,1961年析建至南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更名瑶琳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64.3平方公里,人口1.3万。省道杭(州)淳(安)公路横贯境内。辖翠屏、潘联、沈村、姚村、皇甫、洞前、大方、蒋家、桃源、冷坞、东华、吴家、和平13个村委会。农业以水稻、蚕桑为主。工业有彩印、造纸、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皮革、塑料等。境内多石灰岩溶洞,尤以“瑶琳仙境”为最,纵深2公里,洞中套洞,分7个洞厅,总面积28 400平方米。洞内钟乳累累,华丽壮观,被称为全国“溶洞之冠”。瑶琳仙境被评为“全国四十佳旅游风景点”。. |
百江镇 |
桐庐县辖镇。1950年为建平、安乐2乡,1956年改新德、建安2乡,1958年设百江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与罗山乡合并设百江镇。位于县境西南边缘山区,距县城31公里。面积149.3平方公里,人口1.5万。新(登)淳(安)公路穿境而过。辖百江、双坞、杨村、冯家、联盟、广王、朱门、奇源、金塘坞、罗山、苎坑、乐明、松村、苎麻、钱家、后坞16个村委会。农业以水稻、板栗、山林为主。工业主要有皮鞋、小木加工、制茶等,被称为“皮鞋之乡”。. |
江南镇 |
“白雾长遮千樟秀,沙滩乍现一城新”。江南镇位于浙江省桐庐县东部,北滨富春江,东接富阳市,距杭州70公里,距桐庐县城15公里。全镇总面积78.6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其中1个渔业村),1个居委会,人口5.2万。镇地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5℃,降雨量1465毫米。富春江全年可通航,上达兰江,下通杭州,并经运河可达苏、沪等地;320国道和杭千高速横贯全境,与江南镇中心大道贯通,交通极为便捷。本镇是桐庐县工业重镇,是县“一主一副四集”中的重要一集,享有“箱包之乡”、“玩具之乡”、“医疗器械之乡”之美称。近年来,镍铁合金行业发展迅猛,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窄溪工业功能区为该镇招商引资提供了新平台。 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农业综合开发面积6233亩, 一个县级优秀农村合作社,二个市级都市农业专业示范村,二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其中窄溪中华绒螯蟹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社会其它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王家剪纸、深澳板龙、陈庄竹马、黄家绣花名声蜚然。深澳拥有精美绝伦,气势恢宏的16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窄溪渔文化底蕴丰厚,近年来320国道窄溪道口成功开发美食一条街,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商贸餐饮业的发展。 江南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江南人民热枕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旅游、考察、投资、创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携手合作,共创大业。. |
莪山畲族乡 |
浙江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地处杭州市郊桐庐县中部,距桐庐县城9.5公里。全乡区域面积28.73平方公里,是杭州市畲族集聚地。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相继建立畲族村落。莪山从此形成独特的畲族文化,至今保持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其姓氏有蓝、雷、钟、李四姓。全乡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9350人,其中畲族人口2711人,占总人口的28.4%。 莪山畲族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业,形成了以花炮、针织、建筑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桐庐花炮厂成为浙江省烟花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其生产的“西湖”、“春江”牌花炮系列产品凭着可靠的产品质量、新颖的花色品种、安全的燃放效果,远销欧美、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莪山畲族乡也因此被命名为“花炮之乡”。近年来,全乡通过招商引资,促进民间投入,又逐步发展了生化医药、石材加工、纺织机械、食品制作等新型工业企业,全乡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40余家,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5亿元,外贸出口达1亿元。 莪山畲族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全乡坚持不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形成了高节竹、畲乡本鸡、茭白、高山茶叶等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省级“万亩高节竹”基地已经形成。这些“绿色、鲜活”具有山野特色的农产品逐渐成为畲乡农业的主导产业。沉积古老畲族文化的莪山特产红曲酒,在杭州、上海等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独树一帜的酿造工艺、丰富的营养价值使红曲酒成为畲乡莪山的一大特色。 交通:莪山畲族乡北面紧靠横村镇,南邻钟山乡,桐钟公路穿乡而过,西南可直达建德市和富春江镇,东北直抵16省道,距富春江—新安江黄金旅游线仅10公里,距瑶琳仙境、浪石金滩15公里,交通便利。 水电:莪山畲族乡有丰富的高山泉源,蓄有500个山塘水库,二座电站,保证充足的水电供应。 通讯:全乡已经实现交换程控机数字化以及无线导呼和移动通信,ADSL宽带让您畅游全球,完全可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
钟山乡 |
2004年5月,钟山乡与歌舞乡合并成立了新钟山乡。这是两地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新钟山乡的成立为 我乡新一轮发展拓宽了空间。 新钟山乡位于桐庐县中南部山区,东界莪山畲族乡,南邻建德市下包乡和钦堂乡,西接百江镇,北连瑶琳镇。乡政府驻地吴宅村,距县城14公里。全乡区域总面积107.77平方公里。耕地16202亩,其中水田12374亩,旱地3828亩,山林12.2万余亩,辖11个行政村。全乡总户数6718户,21512人。 2003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总产值0.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90万元。全乡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92家,工业经济主要以石材块经济、五金配件、竹木制品加工和针织等行业为主。农业经济进一步做强资源特色优势。. |
新合乡 |
新合乡位于桐庐县境内东南部,东南北三面与诸暨、浦江、富阳毗邻,西北与凤川相连,乡政府驻地外松山,是地道边陲山区乡。全乡总面积7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3亩,山林10万亩,辖有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总人口5500余人,近一半是钟姓。 辖地旧属水滨乡,民国27年(1938年)为四管乡。1950年分设新四、新民两乡。1956年6月两乡合并为新合乡。1958年10月建制为新合公社,1959年3月并入窄溪公社,同年7月划入浦江县,为普丰公社新合管理区;1960年为义乌县新合公社;1962年7月还属桐庐。1984年春改社复乡称新合乡。抗日胜利前夕,浙东游击队在此建立过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期间,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在此建立根据地,设有被服厂、修械所、后方医院和《金萧报》社等后勤机构。1986年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象征性纪念场所金萧支队史迹陈列室已被列入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当地人们接受传统教育,开展红色旅游的首选地。 新合自古被称为“患里”,在乡各届领导的带领下,全乡人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合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新合还是名茶——“雪水云绿”的第一故乡,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此地盛产的“雪水云绿”香气尤其清雅,滋味尤其爽醇,深受全国各地人士的喜好。. |
合村乡 |
桐庐县辖乡。1950年设联合乡,1956年改大联乡,1958年更名合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边缘山区,距县城38公里。面积58.8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公路从境内通过。辖合村、合强、大琅、陈村、前柏、麻境、后柏、琅轩、支援、金星、大溪、牛水坞12个村委会。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出产品有茶叶、毛竹、木材、板栗等为主。工业以竹木加工、制茶、制纸等。唐宝应二年(763)其地曾为昭德县治,现有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