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建瓯市 >> 南雅镇 >> 梅村村

梅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梅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村村简介

  建瓯市南雅镇梅村村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邻小桥镇高门村,南邻南雅镇集瑞村、杉溪村、伊村村,西邻南雅镇白沙村,北邻小桥镇后塘村、霞抱村。距南雅集镇11公里,海拔110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全村辖桃坪、义安、连墩、吴墩、徐墩、梅村、宜均、驷马桥、丁巨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总户数1030户,人口3896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6534亩,其中水田面积4115亩,旱地面积35亩,林地面积32384亩(其中茶园面积4400亩,毛竹林面积10265.2亩)。葡萄、茶叶、毛竹林、柑橘为我村四大产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3103 353000 0599 查看 梅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梅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四龙社区

  南雅镇四龙居委会地处205国道沿线、建溪河畔,距建瓯市区25公里。2012年共管辖黄龙、金龙、青龙、红龙,简称四2012年居委会总户数1777户、人口2877人,设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42人。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电视转播站1处。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所1个。  

皇康村

  皇康村位于南雅镇的东南面,距集镇所在地15公里,与迪口镇相邻,与延平区大横镇接壤。皇康村溪流经全村从大横延安注入建溪。 皇康村原属小康大队,六十年代初才设皇康大队,1983年改为皇康村,解放前,皇康村是党领导下游击队的游击区,交通不便,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乡村。全村没有一个学校,没有一间店铺,农民住的是竹瓦房屋、生活艰苦。   截止2012年止,皇康村共有9个自然村,分别是:上洋、中洋、下洋、燕林、官亭后、水丹、官焙、中焙洋。全村总户数415户、人口1732人。全村有土地总面积37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地1100亩),人工杉木林3000亩。毛竹林8000亩,榛子林1000亩,其中村集体300亩。村里主要以种植水稻、葡萄、柑桔等农作物为主。   文化艺术: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电视转播站1处,图书馆1个。村小学1所,私人幼儿园1所,教师3人。   医疗卫生:有村卫生所2所,乡村医生3人,2012年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交通:县道813线从我村经过,2012年完成了秦溪岭、上洋、中洋共4.5公里的路面水泥硬化,改善了村民的交通出行条件。   

南雅村

  南雅村是建瓯市南大门——南雅集镇所在地的行政村,地处南武路及横南铁路沿线,建溪河畔,村内有浦南高速公路的互通口车辆上下高速方便,南雅村距市区23公里,东与十字街村接壤;南与头村、小雅村交界;西靠建溪与新建村相望;北与伊村平洋自然村相邻。南雅前靠建溪后靠山,地型似龙船型,自古以来有黄龙、金龙、青龙、红龙四条街巷。    人口面积:全村现有农户703户,人口总数2703人,我村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2699人,畲族2人,壮族1人,彝族1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3010亩,其中林地面积7738亩,非林地面积5272亩,生态公益林面积4055亩,商品林面积3683亩,生态林面积占有林面积的52.4%。耕地面积现有1702亩,生产稻谷、玉米、芦柑、葡萄、茶叶等农产品。    名称来历:据传说南雅地处建瓯城南,古代时有一瓦窑坑故名南瓦口,后人认为瓦字有失高雅,即将南瓦口更名为南雅口,解放前后均称南雅镇、南雅乡、南雅区。在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名为南雅大队,共管辖十八个生产小队。一九六二年因搬迁三个小队移至新建与白莲窠、石马等组建新建大队,当时的南雅大队即减少到十五个生产小队,在一九七0年底为扩大生产队规模将原十五个小队进行合拼组成五个生产队,在一九八四年改为南雅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南雅村现管辖五个村民小组,村内有五条街(含南雅大街、前街、黄龙街、红龙街以及下埔地的新兴街);七条路(后山一、二、三路、工业路、北幸路、埔岭头路以及新建成的南雅江滨路);二十七条弄(含南雅大街叉一弄、叉二弄、叉三弄、叉四弄;黄一、二、三弄,龙一、二、三、四、五弄,江西会馆上、下弄,塔仔弄、长坑弄、永丰弄、永兴弄、祖堂弄、磨房弄、祖厝弄、青龙弄、六曲弄、汀洲会馆弄、后弄、红龙弄、福州会馆弄)。    南雅村境内有两座大桥,其一为水尾桥,此桥位于南雅村水尾故称水尾桥,桥长50米,桥面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为1米,造型为石混双曲单跨拱桥,跨渡44米,是南雅镇通往南部四康、小雅、林场及邻乡迪口镇的主要路桥之一。其二为南雅大桥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动工,投资贰拾万元,原材料由各村集资各村出民工建造,南雅大桥于一九八0年九月竣工通车,大桥全长324.6米,桥面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米,大桥造型为钢筋混凝土双典拱结构式,全桥五跨每跨55米,南雅大街的通车结束了南雅人民与205国道南武路隔河相望,过往靠摆渡的历史,实现了南雅人民世代梦寐以求的愿望。    名胜古迹:南雅村境内现有的名胜古迹定光寺、该寺庙以庙中最大主佛定光佛而命名,定光寺属南雅村管辖,距南雅村1.5公里,四周环山树木成荫,风景清雅,古建的历史悠久,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是南雅村的主庙之一古庙。曾于一九五八年被撤毁殆尽,现在的定光寺是在一九八五年由南雅村以及邻村的群众募捐集资重建的。    天衢寺:位于南雅村背后山岗,早年是观音殿,于一九五八年破除迷信时佛像被砸,寺庙被毁,于一九八五年政府发动群众和有关单位捐助筹集资金,兴建南雅天衢山游览区,老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休闲的场所,现已建成为一座雄伟醒目、美丽壮丽的天衢山阁,近看南雅全景尽收眼底,抬头展望,山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该寺庙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寺庙外有宽敞的灯光兰球场及配套的体育活动设施。    七星寺也是南雅村内的一个小寺庙,原有的寺庙在一九五八年破四旧立四新时期被拆毁,后于一九九0年前后由郑德丰等人负责召集南雅的群众集资兴建,经过20余年多位信士的精心努力,该寺庙现已彻底的改变面貌,焕然一新,为南雅人民新添一处游玩的地方。    商贸:南雅村大小超市四家,小卖部十余家,主要经营食杂、糖烟酒、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奶粉等商品,商贸活跃。    教育:南雅村是南雅集镇的所在地,有一所初中部的中学和一所完整的中心小学,拥有小学在校学生壹仟余人,公办的中心幼儿园一所和五所民办的幼儿园。    医疗卫生:南雅村现有卫生所一所,卫生人员6人,自二00七年以来,南雅人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近年来村民的参合率达99%,现有5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343人,都已高兴的领到政府拨付的养老金。    道路、水利、电力:南雅村内的主干道及各条小弄都全面完成了水泥硬化,全村的人民都饮用了自来水,自来水的入户率达100%,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80%以上,电力设施通过农网改造与市、乡同价,为南雅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新建村

  新建村地处建溪河西侧,与南雅集镇仅一桥之隔,205国道与横南铁路贯穿村内,东隔河与南雅村毗邻,南部、西部与新村村接壤,北部与太平村相连。    全村共辖新建、白莲窠、石马三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截至2012年底,全村共230户,893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1平 方公里,其中林地5119亩,耕地440亩(其中水田355亩,旱地85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8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80万元,村集体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伊村村

  伊村村距南雅镇所在地1.5公里,东与十字架村交界,西临建溪,东北梅村村接壤,北与白沙村毗 邻。全村总人数596户,人口2262人。土地总面积25845亩,其中林业用地18910亩,水田面积1980亩,旱地108亩,林地面积中毛竹林2700亩,锥 栗 500亩,全村耕地面积1980亩,主要以种水稻、葡萄、柑桔等农作物为主。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电视转播战1处,图书室1个。有村小学1所,私人办幼儿园一所。有村卫生所2个,乡村医生2人。桔 乛 姐姐  

新村村

  新村村位于建溪河畔,距集镇所在地3公里,205国道和峰福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南雅火车站、浦南高速公路南雅下匝道也在我村境内,东临建溪河,南与延平区大横镇小仁洲村相连,北与新建村毗邻,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多家企业已落户我村。2012年全村共管辖新村、八仙、上坪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    2012年全村总户数236户、人口1032人,其中16岁以下152人,60岁以上135人。全村总面积12074亩,其中林地面积9718亩,水田320亩,旱地310亩。林地面积中毛竹林335亩、锥栗50亩、雷竹300亩。耕地面积630亩,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豆子、蔬菜、葡萄等。    现有村小学1所,广播电视转播站1处,图书室1个。医疗卫生:有村卫生所1个、乡村医生1名。   

小雅村

  小雅村位于南雅江南方向,距离镇所在地3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三个村民小组,247户,人口884人,32名党员,民代表26人,低保户34人,现有入驻企业12家,安置我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0多人。    山林地面积6115亩,(其中生态林面积4543亩,商品林1296亩,毛竹林276亩),耕地面积967亩,(其中水田836亩,旱地131亩)。   

十字街村

  十字街村总人口825人,农户215户,辖区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总面积1000亩,其中旱地大约55亩,林地面积5548亩,其中毛竹林大约300亩。村委会一个,村两委干部8人。   

集瑞村

  集瑞村距南雅镇所在地5公里,东有杉溪村,南有毛竹场,北有十字街村。   名称来历:集瑞原名集瑞桥,解放后改名为集瑞村,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从前迪口、小桥镇去县城都必须经过集瑞,因集瑞当时是一个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生意兴隆之地。村上有一座桥,名叫集瑞桥,始建于清朝咸丰三年,距今已有163年,现今是省级保护文物。   政区划分:共管辖集瑞、南布、翠墩、大定、西历、中湾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2年全村总户数690户、人口2980人。全村有土地总面积3700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750亩,耕地面积2956亩(水田2256亩,旱地700亩)。   民族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人口有2966人,畲族人口14人。   地形地貌:境内山脉叠峦起伏,海拔为160米。   工业:全村现有7家竹制品加工厂,总投资700多万元,职工240多人,加工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5000万元。   农业:全村耕地面积2956亩,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年生产粮食40多万公斤。   林业:全村以毛竹为主,人均收入达3000元,其次是柑桔、板栗、葡萄等,人均收入达2000元。   畜牧业:全村有一家养猪厂,饲养母猪20头,肉猪300头,二家养羊场,存栏300多头。   商业:全村共有小卖部10家,主要经营日常用品、烟酒、零食等,农药店3家,主要经营常规农药和化肥,2家碾米店,2家摩托车维修店,2家拖拉机维修店,2家家电维修店。   教育:解放前有私立学校,解放后成立集瑞小学,现有学生200多人,教师10名,一座现代教学楼,还有一家私立幼儿园,教师4人。   医疗卫生:2012年设有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站3个,乡村医生3名。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7%。   交通:村主干道和自然村于2006年完成道路硬化。   电信:全村移动和联通、电信等普及率达100%,宽带和闭路电视入户率达100%。   水利电力: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电力入户率达100%。   土特产品:我村的土特产品有柑桔、葡萄、茶叶、竹荪、冬笋、春笋、笋干、板栗、杨梅等。   宗教信仰:有一座寺院——广福寺,座落在集瑞村南布自然村。   

杉溪村

  杉溪村地处南雅镇的东部,村委会所在地南院,距集镇11公里,东北向与小桥镇高门村、百丈村,南雅镇梅村村接壤,西南向与迪口镇下溪村,南雅镇毛竹场、集瑞村毗邻,平均海拔300米,年平均气温18℃,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政区划分:全村共管辖乌石、长稳、黄元、杉溪、六坑、杨柏洋、下庄仔、茶坑、南院、江坑共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2年全村总户数588户、人口2316人。全村有土地总面积44236亩,林地面积39422多亩(其中毛竹林12000亩),农用地面积3050亩,杉木林地面积2600亩,果茶林面积1600亩。   文化教育:现有村小学1所,文化站1处,图书室1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处。   医疗卫生:有村级卫生所2个、乡村医生2名。   交通:村主干道于2005年全面完成了水泥路面硬化,全村通往各自然村简易沙石公路累计22.1公里,京台高速途经我村境内6公里,现正在建设中。   工业:现有私营竹制品厂加工厂2家,茶叶精制加工厂1家,固定资产200万元,职工100人,年工业生产总值达600万元。   农业:全村耕地面积3050亩,人均1.2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葡萄、茶叶、柑桔、杨梅、板栗、桃等。   商业:全村有食杂小卖部15个,土菜馆1家。   矿藏资源:境内有石英石、铅锌矿。   自然景象:10个自然村分布于群山环抱的开阔处,从一个村走山路到另一个村真有点“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还有自古流传至今的山体巨石景点,如长稳的“刘秀逃南洋”居住地,乌石的大龙岗卧龙,六坑的仙脚大印石,南院的石床岗仙床等。   土特产品:杉溪村山多、树多、竹多,土地肥沃,盛产毛竹、竹笋、红菇、酸枣、香菇、木耳、蜂蜜等。所产的毛竹具有口径大、竹节长、硬软适宜的特点,品质优良,是竹制品加工和建筑方面的好材料。竹笋具有嫩、白、甜的特点,生产的冬春笋非常畅销,白笋、烟笋干畅销闽南、广东、湖南等省内外市场。   

叶康村

  建瓯市南雅镇叶康村位于集镇东南面,距集镇所在地10公里,与南平市大横镇交界,与本镇皇康村、大康村、小康村、小雅村毗邻,交通便利,县道813线跨越我村道往建瓯市迪口镇。叶康村共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10人,485户。全村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22531亩),耕地面积3100亩,其中水田面积2150亩,旱地950亩,杉木林3000亩、毛竹林5000亩、葡萄1800亩、茶山1500亩、锥栗800亩。叶康村村村通公路、水电、广播电视设施齐全,规范化的小学1所,乡村卫生所1处,98﹪村民 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叶康村的主要农产品有葡萄、茶叶、锥栗,目前有金生岩茶厂与荣灿茶厂。  

白沙村

  白沙村位于建瓯南端,据镇所在地五公里,建溪河畔东岸,横南铁路穿村而过。东与梅村相连,西与太平村交界,南部与伊村村交界,北与小桥镇后塘村毗邻。    2012年共管辖白沙、詹墩、凤墩共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2012年全村总人口1047人,284户。其中60岁以上人口117人。全村总面积17168亩,水田面积1150亩,林业用地13575亩,其中毛竹林1530亩,生态公益林4455亩,薪炭林238亩,用材林5154亩,经济林2198亩。    农业:耕地面积1150亩,主要以养鱼、水稻、蔬菜、葡萄、梨、柑桔、花卉、烟叶等农作物为主。    文化艺术: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转播站1处。    教育:有小学教学楼2座,幼儿园1所。    医辽卫生:有卫生所2个,卫生人员2人。    道路、水利、电力:白沙村内的主干道及各自然村小路全面完成了水泥硬化,全村的人民都饮用了自来水,自来水的入户率达100%,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75%以上,电力设施通过农网改造与市、乡同价,为白沙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大康村

  大康村地处南雅镇南部,距南雅镇所在地15公里,东与本镇毛竹场朱坑、迪口镇下庄村交界,西与叶康村交界,南与皇康村交界,北与小康村毗邻。虎头岩海拔980米,红叶岗海拔790米,鸡公岩海拔629米。川流发源地有上布、下漈、坪莾、南坑四条小溪全流入皇康溪。大康气候与南雅相比温度相差5-6℃,农作物成熟迟一个节气,长年没有雾,初冬春初霜,气温低,一般是四月中旬回温,九月中下旬转冷。   名称来历:大康村于宋正德二年(即公元1120年)从南平宝珠山来一户姓卢居住,当时叫墩头,清初(公元1616年)改为大康。本村两大姓,卢姓现有270余户,汤姓现有80多户。   政区划分:2013年全村共管辖大康、上布、下漈、下垅、青坑、南坑、坪莾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3年全村总户数706户、人口3029人,其中60岁以上的405人。全村总面积35800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458亩,耕地面积3832亩(水田3772亩,旱地60亩),林地面积中毛竹林18500亩、锥栗4000亩、水蜜桃4500亩。   农业:全村耕地面积3832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葡萄为主。   文化艺术: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转播站1处,图书室1个。   教育:有村小学1所,私立幼儿园1所。   医疗卫生:有村级卫生所3个,乡村医生3人。   商业:全村有小卖部12家,主要经营日常用品、烟酒、零食等。   土特产品:从1998年至2013年,水蜜桃盛产高峰期,日产量高达200吨。桃花盛开的季节(公历3月10日-20日),来赏花的人数达上千人。   风土人情: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本村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有亲朋好友来过节。   

梅村村

  建瓯市南雅镇梅村村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邻小桥镇高门村,南邻南雅镇集瑞村、杉溪村、伊村村,西邻南雅镇白沙村,北邻小桥镇后塘村、霞抱村。距南雅集镇11公里,海拔110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全村辖桃坪、义安、连墩、吴墩、徐墩、梅村、宜均、驷马桥、丁巨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总户数1030户,人口3896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6534亩,其中水田面积4115亩,旱地面积35亩,林地面积32384亩(其中茶园面积4400亩,毛竹林面积10265.2亩)。葡萄、茶叶、毛竹林、柑橘为我村四大产业。   

太平村

  南雅镇太平村地处建瓯南部18公里、距南雅镇4公里,村前是建溪河道,村后紧靠205国道,链接南武高速南雅出口,承东启西,连南通北,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14.7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住户379户,总人口1470人。全村现有党员91名,村两委6人;现有林地面积16424亩、农田面积1224亩、耕地面积1726 亩。全村农业以水稻、葡萄、柑桔为主,其中水稻面积1920亩,柑桔面积500 亩,葡萄200亩;拥有大小工业企业1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2家),当地企业用工人数达200多人,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014元。村里建有小学1所(在校生60人、教师8人),卫生所1所,大型冰库一栋,全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98%以上,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转播站1处,图书室1个。村内道路全面完成了水泥硬化,电话、宽带普及率达60%,移动电话用户达100%;全村大小水利渠共5条,2011年完成水利渠“三面光”全长达1500米,目前自来水饮用入户率达100%,电力设施通过农网改造,与市、镇同价。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勤劳质朴的太平人仍保留着自身的特色和美丽。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的“游佛”活动,村里会邀请戏班唱大戏3天,每家每户则会邀请亲戚朋友到家做客、看戏;海拔1065米的云龙岩以巍峨险峻、茂林修竹、奇松怪石、观日出以及山腰的石阶、动石、出木井等美景,成为人们观光的旅游胜地;村南门的鸡公岭山,全山都是村民自发管护原始生态风景养护林,成为人们观光、旅游、避暑的胜地之一。   

鲁口村

  鲁口村座落闽北宝地建瓯市东南方。自市区沿建溪顺流而下15公里处,境内公路四能八达,205国道贯穿南北,建溪自北向东从村边流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来素有‘’路口’‘之称。其东与太平村相连,南面与顺昌县高阳乡南亨村交界,北与房道镇书布前村毗邻,全村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由鲁口、六墩、倪坑、朴滩、岩头、桔园、竹溪、长坪、右仑尾、外楼等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组成。    2012年全村总人口2182人、565户,全村有林地面积36000多亩,其中毛竹林10500亩,水田1950亩,旱地100亩,柑桔1500多亩,葡萄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95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葡萄作物为主。    鲁口村现有新建小学一所,文化站一处,图书室一间,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卫生所一幢。    辖区内有3处名胜古迹——倪岳二圣庙、妈祖庙、百丈岩庙。每年逢三月十三日,各地人们拥聚妈祖庙,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场面十分壮观。百丈岩庙建在海拔800多米的山顶,夏季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白水源村

  白水源村地处205国道沿线、建溪河畔,距建瓯市区10公里,距南雅镇所在地12公里,东、南与小桥镇后塘村、南雅镇鲁口村毗邻,西与房道镇、顺昌县接壤,北靠城关。共管辖里村、外村、坑口、李双街、奖口、奖布、滩头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408户、人口1310人,其中16岁以下219人,60岁以上188人。全村总面积26508亩,其中林业用地21088亩,水田面积1320亩,旱地80亩。林业用地中毛竹林1800亩。全村耕地面积1400亩,主要以水稻、柑桔、蔬菜、葡萄等种植为主。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农家书屋1个,篮球场1个。有村小学1所。有村卫生所1个,乡村医生1人。有食品加工企业1家,机砖厂2家,茶叶加工厂1家。2012年全村有食杂店7家,主要经营日用品。村的土特产品有:柑桔、葡萄、竹笋等。   

房村村

  南雅镇房村村位于建溪河畔,205国道边,与延平区大横镇毗邻,与顺昌县高阳乡毗邻,属三个县市交界之村。全村总面积23.9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住户808户,总人口3100人,劳动力资源1700人,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89人。房村村有小学、幼儿园、银行、邮政,卫生院2所,网络农访、老人活动中心,公园和健身器材等。还有5天为一墟的农贸市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建瓯南大门”。    房村综合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突出,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畜牧业,立大棚蔬菜、青稞玉米、养殖种植等四个专业合作社。境内规划建设面积10200亩工业平台,增强了工业的发展后劲。同时,商贸较为活跃,建有专业农贸市场,其特色小吃“房村光饼”更是远近闻名,深受过往旅客青睐,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990元。    2006年以来,该村按照上级的部署,全力推进中心村建设,一是注重环境卫生整。投入资金12万元,全面完成国道边住户门前雨棚的统一制作,完成道路两旁排水沟绿化花圃建设。投入13万元,建设一座垃圾焚烧炉,16口垃圾池和一座公厕,组建清洁队伍,购置机动车辆用于清运垃圾,实现垃圾定点集中,定点处理,加强日常保洁工作。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资投入30万元完成村庄所有巷道约4公里长的水泥路路面硬化;投入100余万元,扩建农贸市场;投入50万元进行农民公园建设(30亩),园内种植香樟树,火力南,竹柏等乡土珍稀树种及绿化树木430棵。三是规划建设解放岭优美小区。一期开发土地面积58.5亩,可供建房122栋,已有103户村民购地建房。四是加强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由帮扶部门市教育局引进泉州客商,投资150万元,利用南雅二中闲置楼房和操场建设军训、劳动、夏令营等综合性的社会实践基地。设有模拟战术、高空挑战极限、三防演练、野外宿营、重走红军路等寓教于乐的军事训练项目场所,使其成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场所。   

仁墩村

  仁墩村距南雅镇所在地13公里,与顺昌县高阳乡、延平区大横镇毗邻。   政区划分:仁墩村2012年管辖仁墩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2年全村总户数324户、人口1324人。全村有土地总面积26500亩,其中林业用地24018亩,水田面积1022亩,旱地48亩。林地面积中毛竹林674亩   农业:全村耕地面积107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大棚蔬菜为主。   教育:有村小学1所,幼儿园1所。   医疗卫生:有村卫生所2个,乡村医生2人。   商业:2012年全村有小卖部6家,主要经营日用品、烟酒、零食等。   交通:村主干道及村内道路全面完成了水泥硬化,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黄园村

  黄园村距镇所在地20公里,东与房村村、仁墩村交界,西与山安村、延平区茫荡镇大洋村、上楼村、上际村交界,南与延平区大横镇大横村交界,北与顺昌县高阳乡交界。全村共管辖南山尾、东桥、新建、浆后、前堀、后窠、墈前、上黄园、下黄园、张坑、歧头垅、小坑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总户数528户、人口2150人,男性村民1076人,女性村民1074人,其中18岁以下489人,60岁以上293人。全村总面积28574亩,其中非林业用地543亩,林业用地28031亩(生态公益林6383亩),耕地面积2350亩(水田面积2320亩,旱地30亩)。全村耕地面积2350亩,主要以水稻、锥栗、柑桔、毛竹等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企业4家。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转播站1个。有村小学1所,幼儿园1所。有村卫生所1个,乡村医生3人。  

山安村

  南雅镇山安村与延平区茫荡镇、大横镇、顺昌县高阳乡毗邻,属三县市交界之村,全村总面积26.9平方公里,农田面积1675亩,林地面积3176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7861亩,商品林20500亩,毛竹林17123亩,经济林659亩。山安村下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住户556户,总人口2430人,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56人。    山安村农业、林业发展突出,主要发展毛竹、板栗、葡萄、畜牧业,有村民成立的朱峰果疏合作社一家。近几年,全村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这几年在上级政府的积极带动下,在村庄整治工作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共硬化通村公路22公里,水泥路面硬化至典歧自然村,解决了农民长期存在的出行难问题,近几年,村支两委运用科学的工作法,经多方筹款和争取上级拨款,完成了山安村小学建设、村级人饮工程改造和电视闭路安装工程。   近年来,山安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念,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经济建设、乡村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带领村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小康村

  建瓯市南雅镇小康村距南雅镇所在地7公里,东与大康村交界,西与小雅村接壤,南与镇林场交界,北与叶康村毗邻,海拔185米。小康村共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46户、人口2012人。全村有土地总面积14452亩,其中林业用地12467亩,耕地面积1985亩,水田面积1895亩,旱地90亩。全村主要以种植水蜜桃、油桃、油柰、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为主。2006年小康村在村口建设了一座水蜜桃交易市场,总投资30万元,占地面积4.5亩,创办水蜜桃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11年投资80多万元新建小学教学楼,投资100万元完成小皇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012年创办小型竹制品加工厂1家,总投资约70万元,职工15人。2012年全村工业生产总值为200万元。全村饮用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本村现有小学1所,私人办幼儿园1所,村卫生所1个,乡村医生3人。  


梅村村特产大全




梅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