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建瓯市 >> 东游镇 >> 河岭村

河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河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岭村简介

  河岭村土地面积67000亩,其中生态林26127亩,毛竹林12000亩,锥栗14500亩,耕地面积2220亩。总人口1023人,5个自然村,9个生产小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3107 353000 0599 查看 河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河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党城村

  党城村位于东游镇东北侧,建溪西岸,紧连省道204线,距东游集镇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7768亩,耕地面积2406亩,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52户,2635人,人均收入7286元。主导产业为蔬菜、茶叶、锥栗、养殖业等。   党城村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古村落,在明清时一个有名的“地主村”,村中非常富有,素有“金党城”之称,村中现有保留大量明清时古建筑,大约有60多栋,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古民居”大体分为三类:文官邸型、武官邸型、财主宅型。保留有建于清初雍正丁未年(公元1727年)的右文书院;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2年)的叶氏宗祠;还有紫竹寺、林公殿、关帝庙、护龙禅寺等古庙宇;清光绪30年皇清敕授武略骑尉黄公墓等古墓群。党城村虽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因村民缺乏对古建设的保护意识,破坏较为严重,又因配套资金跟不上,对古建设的维护也较为滞后,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迫在眉睫。   近年来,党城村积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投资410万元建设农田水利项目,解决村民农田供水困难问题;积极为民办实事,实施建设党城村文化活动中心、修复古牌楼、修建村庄道路、改造村内下水道以及人饮项目管网改造等;为保护好古民居,积极进行古民居修缮保护工作,目前已开始对64栋明清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委托南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村庄进行了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优美的滨溪景观、良好的自然环境、周边的农田风光等景观资源,做足田园和生态的文章,通过对村庄建筑风貌和建设脉络更新整治和新村的形象重塑,构筑独具传统农村特色的生态示范村。   

东际村

  东际村位于屏南交界,距路下6公里,距盛地7公里,距良贤11公里,距东游47公里,我村有8个自然村,15个小组,一个党支部,一个老人协会,我村村地面积59.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9700亩,耕地面积27900亩,近年来。,东际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要求,全村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工贸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粮、果、茶、林和蔬菜五大农业生产体系,。完成村主干道路面拓宽硬化工程和完成全村人饮工程改造,村民生产..以石业为主打在村领导班子带领下把村民都带上制富之路.  

盛地村

  盛地村始建于唐朝咸通六年七月(公元865年),距今1148年,属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信用村地处东游镇东南部,位于东经118°45〞,北纬26°59〞;东与屏南发竹坑村和本镇东际村交界;东南方向与屏南富塘村、路下村、芳院村、五溪村、中秋村、岭头村、古井林场、九仙林场毗邻;西依九仙山(海拔1539m)与顺阳乡后房村相邻;北靠辰山(海拔1822m)河岭村接壤;距集镇33 公里。全村辖有7个自然村,共520户,1972人口;土地面积58.71平方公里(折合87738亩)。地势由西向南扇形倾斜,东西宽10km,南北长7.4km,耕地面积3340亩;林地面积80125亩;其中用材林26517亩,生态公益林39751亩,经济林10217亩(其中毛竹林面积8089亩);另外外地插花山土地面积3494亩(其中屏南芳院2118亩,东际村760亩,河岭村616亩)。行政村所在地(盛地)海拔600m,全村平均海拔为850m;境内群山叠起,高山林立,主要高山有:牛古尖海拔1437m, 温洋顶海拔1457m,古井1542m,赤顶山海拔1082m。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花岗石、高岭土、石英矿等矿产资源;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有宝坑、天洋、半山等三条水系纵贯全境,汇入溪屯溪;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总装机容量2万kw,年发电量约1.75亿度电,成为建瓯市清洁能源的重要供应站。还有座落在瓯头自然村的拱桥群具有很高考古和参观价值是盛地村的重点保护遗产;有温洋顶1437米海拔平原地势已发展高山生态云雾茶,还有古庙遗址、天然湿地等;天洋自然村还有清朝乾隆35年建成的“回龙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优越的小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8.4℃,年平均降雨量1876mm,水面蒸发1050mm,平均年暴雨日69.9天,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适宜毛竹、锥栗以及反季节蔬菜、高山生态云雾茶等,也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胜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区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与时俱时,团结拼搏,围绕“念好山水经,生态变黄金;打绿色品牌,走特色道路。”的发展思路,党支部大力引领村民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先后修建了黄际至盛地7公里四级公路并硬化,开通了盛地至各自然村40多公里简易公路;近年来又开通了天洋至坪洋四级8.4公里公路接通屏南,拓宽了盛地至天洋至半山4 级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修建了盛地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黎明楼、村委办公楼;各自然村相继安装了闭路电视;坪洋、半山安装了程控电话、宽带、移动电话等;改造了7个自然村的电网,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路、电、讯和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得以改善;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盛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河岭村

  河岭村土地面积67000亩,其中生态林26127亩,毛竹林12000亩,锥栗14500亩,耕地面积2220亩。总人口1023人,5个自然村,9个生产小组。   

盖林村

  盖林村位于东游镇东南方,距东游集镇12.5公里,每拔135米,辖区10.5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033亩,耕地面积1235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305户,1086人。有生态林424亩,商品林、毛竹林4177亩,用材林2513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968亩,柑橘299亩,锥栗2524亩,年产量50多万斤,早熟芋300亩,年产量60多万斤。   

盛前村

  盛前村属革命老区,地处溪屯溪河畔,仁山西面,离集镇15公里处。全村国土面积31.9平方公里,海拔180米,年平均气温18c。全村辖盛前、桂溪、大中洋、红兴和上洲五个自然村,共十个村民小组,253户1083人,有党小组3个,党员36人,村民代表28人。全村有耕地1900亩,人均耕地1.7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34055亩,其中生态林7672亩;其他面积11895亩。    盛前村经济发展以经济林、用材林为主,以种植锥栗、毛竹为支柱特色产业,全村有锥栗5891亩,毛竹6603亩。同时积极发展烟叶、蔬菜、粮食等经济作物,近几年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2011年,全村经济收益共计838万元,按行业收益分配,其中农林牧渔业659万元,其他行业179万元;按经济形式收益分配,农民家庭经营收益收入815万元,其他经营收入16万元,全村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6965元。    近年来,盛前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将盛前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绿色生态、幸福富裕的和谐新农村。   

溪屯村

  溪屯村位于东游镇的东南侧,溪屯溪畔,东际公路穿村而过,距东游集镇11公里。村北有叶士琳古墓等文物古迹。全村土地面积10.1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8899亩,耕地面积1720亩。7个村民小组428户,1528人,人均收入约8000元。主导产业为烤烟、甜玉米、芋子、锥栗、毛竹等。  

上范村

  上范村位于东游镇中部,距集镇7公里,辖区面积18.0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059亩,耕地面积3140亩。现有上范、钱山、上洋3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户数905户,人口3368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蔬菜、柑桔、茶叶、锥栗、毛竹、烟叶种植和外出务工经商,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210 元。2009年被列为南平市新农村建设中心村,2013年被列为建瓯市7个创建幸福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之一。    近年来,上范村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以环境优美宜居、农民增收致富、民生保障有力、乡风文明和谐、体制机制健全等为突破口,努力把上范建设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村庄秀美。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完成2010年—2020年的村庄总体规划修编。加大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资金1200多万元,先后完成上范至东游、钱山及上洋自然村4000米道路硬化,村主干道人行道、排水排污管道、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水冲式公厕、农贸市场建设,步行桥改造、老年活动中心扩建,钱山、上洋两个自然村人饮工程等。投资150多万元的河边农民休闲公园和110多万元的幼儿园项目正在建设中。结合农民休闲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征求建房户代表意见及经村民代表讨论,拟以统规统建的形式规划兴建30幢具有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农民别墅。同时,在上洋自然村后山,利用村庄风水林整理规划建设“森林公园”,利用钱山自然村边的溪屯溪冲刷地规划建设“湿地公园”。通过村庄的规划建设,实现房屋建设有序、外观协调,体现上范特色。目前全村共建钢混结构楼房300多幢,占村民住房数的三分之二。   环境优美。积极开展以“六清六改”为重点的村庄环境“脏、乱、差”整治,建立健全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农户环境卫生考评制度等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垃圾“门前三包”、垃圾袋装,做到垃圾定点投放。采取“月初评、季小评、年终总评”的方式,按标准评出“卫生清洁星级户”,对在环境卫生评比中表现突出的,村里每年拿出5万多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表彰。对卫生保洁较差的农户采取说服教育、村干部帮促等形式来落实卫生保洁任务。在群众共同参与的同时,村里成立由4名专职人员组成的保洁队伍,每天上门收集垃圾一次,保证各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实施“四绿”工程,实现村庄绿化美化。   生活甜美。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狠抓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完成电灌站及引水渠改造工程建设,实现有效灌溉农田2000多亩;实行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595亩,可实现净增耕地面积61亩。加大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目前,村里已与部分村民达成土地流转意向,在村边规划1000亩的优良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用地,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达到村集体、农民和公司互盈的目的,最终实现村强、民富。因地制宜地开展养殖、种植、餐饮等适合农民就业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加大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力度,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80人。以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投资128万元完成村级文化中心建设,大众文体活动蔚然成风。在今年“七一”群众文艺晚会上,村民在当天就踊跃捐资20多万元用于农民公园建设。   社会和美。以强化村级基层组织战斗力为目标,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大力推行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积极推进“168”党建工作机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六要群众工作法”、农村社会管理“1+3”模式等制度的落实。重要工作事项和财务项目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实现村务、财务、事务及时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张屯村

  张屯村海拔135米,土地面积12.27平方公里,折合市亩18405亩,林业用地面积13533亩,耕地面积2061亩。有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户数474 户,人口数1766人,其中男927人,女839人。   

党口村

  党口村距东游集镇5公里,海拔130米,共有土地面积14.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94亩,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23户,1881人。   

渡潭村

  渡潭村总人口1466人,总户数396户,耕地面积1600亩,山地2万多亩,其中生态林七千多亩,板栗五千多亩,毛竹林五百多亩,油桃三百多亩。  

云头村

  东游镇云头村距集镇2公里,海拔145米,土地面积3.35平方公里,折合5025亩。有林业用地面积3428亩,耕地面积910亩。我村辖5个村民小组,254户,总人口1000人。农业以玉米、蔬菜种植为主。   

张墩村

  张墩村座落在东游西北角4公里处,全村有两个自然村(浪下、桃源)8个村民小组,有513户,2235人口,1678个劳动力人数。耕地面积2707亩,林地面积12676亩,(自由山2317亩、毛竹林1852亩、经济林4877亩、生态林837亩)。主导产业为粮食、茶叶、蔬菜、柑桔、锥栗、用材林等。 近年来,张墩村紧紧围绕“美丽、富裕、文明、和谐、满意”的“五村联创”的活动要求,结合实际,以夯实基础设施为突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幸福农村建设。   


河岭村特产大全




河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