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下村系南平市建瓯市顺阳乡行政村。位于建瓯市东部经溪东等地。村委会驻地际下。距市区50公里,离乡所在地15公里。际下村辖际下、山后、下村、上楼等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59户,常住人口937人,村所在地海拔265米,年平均气温18.1℃,村土地总面积31566亩,其中:林业用地18152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124亩),毛竹林面积5692亩,锥栗面积3120亩,耕地(水田)面积1026亩,柑橘及杂果面积1136亩,属采育场经营的林地面积7150亩。2005年与2006年的洪灾,唤醒村民转变思路,树立了新的“靠山吃山”观,即把吃山养山结合起来,人养山、山养人、山养水,维护完整的生态系统,让青山常绿,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783200 | 353000 | 0599 | 查看 际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后房村 |
后房村(Houfang Cun) 区划环境 地处建瓯市东部,东邻东游镇河岭村、盛地村;南与屏南长路下乡岭头村及玉山镇长田村相邻;西临顺阳乡石呈村;北与顺阳乡际下村接壤。全村总面积64823亩;有358户、1201人;下设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部所在地后房村,距建瓯市区50千米。 传说原来后房村前面有十八个村,周围都是房屋,再前面有一个龙井,有一年水淹没了十八个村庄,后房村本村水淹不着,故前人就把该村叫后房村。 基础设施 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30千米,全部硬化。有线电话用户率100%,固定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村。共有大小水坝6处,引水水渠5千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饮用水。小水电站1座。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2244亩,人均1.87亩,以种植水稻、玉米、西瓜、蔬菜为主,林业用地62579,其中毛竹林、柑桔和锥栗面积15600亩。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178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30万元,农业总产值12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36元。 社会事业 2011年村部有幼儿园,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村卫生所1个,乡村医生2名,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新农保参保率达99%以上。 |
际下村 |
际下村系南平市建瓯市顺阳乡行政村。位于建瓯市东部经溪东等地。村委会驻地际下。距市区50公里,离乡所在地15公里。际下村辖际下、山后、下村、上楼等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59户,常住人口937人,村所在地海拔265米,年平均气温18.1℃,村土地总面积31566亩,其中:林业用地18152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124亩),毛竹林面积5692亩,锥栗面积3120亩,耕地(水田)面积1026亩,柑橘及杂果面积1136亩,属采育场经营的林地面积7150亩。2005年与2006年的洪灾,唤醒村民转变思路,树立了新的“靠山吃山”观,即把吃山养山结合起来,人养山、山养人、山养水,维护完整的生态系统,让青山常绿,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 |
江墩村 |
江墩村地处建瓯市北部,属山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190米。现有林墩,江墩,荔常,石州,上郝,赤口,重历,北斗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633户,2094人口,人均8946元。土地面积53539亩,森林覆盖率为81%;全村现有锥栗3200亩,毛竹林7600亩,柑桔2600亩,用材林2万多亩,10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300亩优质矮脚乌龙茶生产基地,现已成为我村六大支柱产业。辖区范围内鸳鸯湖两岸青山环绕,环境幽雅,纯净的山涧溪流注入湖中,湖水清澈,泛舟湖上,碧波万顷,青天倒映,人游湖中,如在画里,是良好绿色美丽居住环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江墩村矮脚乌龙茶系岩茶品系,属村集体的美丽茶园,面积300亩,江墩岩茶产于建瓯市顺阳乡海拔1886米的九仙山脉,茶树常年在云雾中生长,无任何污染,土壤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元素,属正宗绿色食品,在一九九九年北苑贡茶评比中获特等级,二零零零年荣获建瓯市名茶奖。常饮九仙雾茶能降血压、血脂,美容健身,益寿延年。 |
石呈村 |
石呈村(Shiceng Cun) 区划环境 地处建瓯市顺阳乡东部,东邻江墩村际下村,南与玉山镇上房村、洋后水库、炉前工区及后房村相邻,西接玉山镇上房村定墩自然村,北邻吴林村。全村总面积125.4平方千米;有328 户、1015人;下设 个自然村, 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48千米。 村内有一条河,河中有一个石坑,坑内石岩怀抱,像一口圆铁锅,因四面石头环绕,故取名叫石呈。 基础设施 村内通往各自然村公路达15千米,顺阳至石呈8千米路面已硬化,石呈至际头8千米及石呈至上房村界3千米,是沙泥路。有线电话入户率100%,天翼、移动、联通移动电话覆盖全村,共用宽带机房4个,移动机站5座。有8座小水坝,引水渠8千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饮用水引水渠。广播电视有线闭路电视覆盖率100%。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633亩,人均1.6亩;可利用林地面积29044亩,其中溪东场经营区1295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74吨,人均76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蔬菜、板栗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当年饲养生猪量275头,年末存栏225头,羊饲养量105只,年末存栏95只,家禽年饲养量3880只。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154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8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林业收入3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63元。 社会事业 2011年有村级幼儿园1所,在园儿童12人,专职教师1人。有文化活动中心1处,礼堂1座,年放映电影12场次,观众达2500多人次,图书室1间,存书3956余册,管理人员1人。有健身场1处,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村人数35%以上。 卫生所1个,门诊部1个,床位2张,专业卫生人员3人,其中执业乡医2人。2011年末共有“三无”户11户、11人,低保户16户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8%以上。 |
吴林村 |
吴林村地处建瓯市东部,距县城48公里。西于与东峰镇大际村为邻,北通玉山镇上房村,交通便利。 吴林村辖吴墩、林下、生元、山昌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63户,总人口1316人,村所在地海拔170米,年平均气温18.7℃,全村总面积18585亩,其中:耕地面积1635亩,林地面积8064亩(生态林面积1544亩),毛竹林面积2653亩,锥栗面积1230亩,茶果面积850亩,设施农业大棚230亩。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各种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如:柑橘、锥栗、竹孙、毛竹、笋干等,尤其盛产柑桔、锥栗、竹笋、无公害蔬菜。 环境质量为:全村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无黑烟区覆盖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境内主要河流地表水质均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乡村区域环境噪声也达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社会经济概况:全村2012工农业生产总值1351万元,村财收入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631元。 |
溪东村 |
溪东村系建瓯市幸福农村“五村联创”示范点之一。 溪东村位于建瓯市东面,距市区45公里,是顺阳乡集镇所在地。总面积40.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鲁历、前屯、长下林、溪东、溪西、际上洋、下洋坪、暗村、箬溪9个自然村,共19个村民小组1212 户,3968人口,村党支部拥有党员119名;其中水田面积5050亩,林地面积46370亩,主产水稻、木材及毛竹,茶果等。2011年来,溪东村紧紧围绕幸福农村建设“富裕、美丽、和谐、文明、满意”的方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幸福农村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增收。根据“富裕农村”创建目标要求,把创建重点放在突破农民增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强乡为目标,以大田种植和竹木经济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业扶持,加强招商引资,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创建“幸福农村”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总投资72万元,建成了一座近140亩的东方红山农民公园,篮球场、健身路径、凉亭、石凳、公厕、绿化等设施齐全;投资83万元建造江滨路,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溪西旧村118幢、下洋坪旧村52幢及溪西洋26幢,通过整体设计规划全部封顶装修并入住;顺阳里二排、三排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并有8户新建户已破土动工,12户封顶,16户入住;先后筹集资金110多万元新建鲁历、红村农贸市场,对箬溪、下洋坪、前屯、鲁历的人饮工程进行改造;溪东旧村水泥路面重新修整;投资170多万元,对鲁历至下洋坪5公里的水渠进行改造,千亩农田得以有效灌溉。 三是提升农民素质,建设和谐溪东。计划新建一批网络农坊、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倡导生育文明新风,提升农村人口整体文明水平。 四是美化乡村环境,保障村民健康。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强乡的总体目标,自2006年以来,通过积极宣传、引导,采取政府补贴、厂家让利的形式,全村1212户,已有760多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同时投资20余万元,安装了25盏太阳能路灯,方便行人出行的同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村”;在下洋坪、溪东、鲁历建造了垃圾收集室及污水处理池;建成了溪东、鲁历三座公厕;依托乡卫生院、村卫生所每年对我村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80%的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发现慢性病人纳入专项跟踪管理,使村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夯实基层基础,奋力创先争优。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抓学习,转作风,通过党员亮身份,作承诺,设岗定责,强化监督促作为;认真实践驻村为民促和谐“三个一”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做到组织领导、工作人员“两到位”,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服务流程“三明确”,且全部公开上墙,使民主决策有充分的制度保证;通过建立解民忧制度,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村民需求,及时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安定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创建“幸福农村”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