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建瓯市 >> 龙村乡 >> 汴地村

汴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汴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汴地村简介

  汴地村(Bian di Cun)
  区划环境 位于建瓯市北部、龙村乡西南部,东与吴地村陈地元自然村相邻,南连渔村,西邻仰坑村,北接龙村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8.7平方千米;有322户、1225人,下辖沶下、小汴地、江历、沶头四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距乡所在地4千米。因村委会位于小汴地自然村而得名。
  基础设施 2001年末通行政村道路柏油硬化,2004年完成至沶下自然村公路水泥硬化。有水电站3所,装机容量1100千瓦。实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讯网络覆盖达99%。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524亩,人均1.24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14吨,人均1.07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水果和林产品,水果种植面积374亩,产量165吨。林业以毛竹、锥栗为主,毛竹面积4173亩,锥栗面积8045亩。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当年生猪饲养量446头,肉产量33吨,家禽饲养量1693羽。
   2011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26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02.7万元,林业收入326万元,工业14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849元。
   社会事业 2011年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3人,专职教师1名;小学1所,在校学生37人,专职老师3人。村农家书屋一处、藏书1000册,农村文化及农业技术类音像制品10多套;网络农坊一处、有两台电脑供农民上网查询农业知识。村卫生所1个,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636人,参保率达93%。
   名胜古迹 1、小汴地红军林,位于龙村乡小汴地村际头自然村水尾,距离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是当年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领红军官兵和当地村民一起开辟的,是红军在此地休整的练兵场所。2、“老虎坑”生态林,位于龙村乡往小松镇方向七公里处,处于县道小龙线边上,交通便利。总占地面积约一千亩,峡谷落差高达二百米以上。坑内树木茂盛,品种繁多且树龄居高,其中不乏珍贵树种;因鲜有探险者以致杂草丛生;怪石林立的深处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老虎坑”生态林展示的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783203 353000 0599 查看 汴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汴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汴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仰坑村

  仰坑村(Yangkeng Cun)   区划环境 位于建瓯市北部,龙村乡西部。东与龙村村交界,西与黄凌村为邻,南临汴地村,北接龙溪村。全村土地总面积5.37平方千米,232户888人;下设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50千米。坪畲仔自然村系老区自然村。   基础设施 2008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2011年完成至石在、塘后自然村公路硬化。80%完成村内巷道硬化90%,已建成人饮工程3座,受益人口760多人。有线电视覆盖全村,入户率100%。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483亩,林地面积5250亩。仰坑村林区旺盛,物产丰富,盛产木材、毛竹、鲜笋、锥栗、杨梅、山苍籽等。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77万元,其中农业423.5万元,林业33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787元。   社会事业 初小学校一所,在校学生47人,专任教师2人;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村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1人。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户,36人受到救助,全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43人,参保率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75人,参保率62%。   风景名胜 1、天湖塘。位于途经黄凌村的路边上,占地10亩,水深2米多,四周杉木林200亩。2、新娘塘。位于龙村至仰坑3公里处,形成一条直泻的瀑布,落差10米,塘底水深20米,周边生态林100余亩。   

凉墘村

  凉墘村(Liangqian Cun)   区划环境 地处建瓯市北部,东与小松镇上坋自然村交界,南与建阳市小湖镇黄地村、美溪村相连,西与小松镇王上元交界,北面与黄凌村相邻。全村土地总面积13.47平方千米,207户804人,下设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距龙村乡17.5千米,距建瓯市区37千米。   因村落两头处在风口上,天气凉爽,故名凉墘。   基础设施 2008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2012年完成行政村至天堂自然村公路硬化。已建成人饮工程2座,受益人口占70%。电话装机户数171户,电话普及率80%,移动电话入户206户,普及率98%。2005年12月引入闭路电视信号,现有安装户186户,入户率89.4%。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780亩,毛竹林面积3277亩,林地面积17184亩。凉墘村林区茂盛,物产丰富,盛产木材、竹林、鲜笋笋干、锥栗、杨梅、竹荪等。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85万元,其中农业390.5万元,林业3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969元。   社会事业 初小学校一所,在校学生53人,专任教师3人。村卫生所1个,从事医务人员2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70人,参保率99%。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户,人数30人,参加新型养老保险367人,参保率85%。   

黄凌村

  黄凌村(Huangling Cun)    区划环境地处建瓯市北部。东与龙溪相邻,南连仰坑村,西邻凉墘村,北接建阳市漳墩镇下墘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2.44平方千米;有231户、823人;下设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城区42千米。因村委会位于黄凌自然村而得名。    基础设施 2008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476,人均1.79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89吨,人均1.08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林产品和水果,当年水果种植面积85亩,产量41吨;林产品产量610吨,其中锥栗产量451吨,竹笋干151吨。    社会事业 初小学校一所,在校学生43人,专职教师2人;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14人,老师1人。有村卫生所1个,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7户,人数35人,计生优生补助16户,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新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95%。   

龙溪村

  龙溪村(Longxi Cun)   区划环境 位于建瓯北部,处于建瓯、建阳和政和三县市交界处。东与擎天岩村,南与下杉溪村,西与黄凌村,北与建阳市漳墩镇上墘村、下墘村相邻。全村土地总面积21.9平方千米,480户1756人,下设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52千米。系革命老区村。   基础设施 2008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2007年行政村至天堂山自然村公路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30%,已建成人饮工程2座,老年活动中心6处,受益人口1400多人。   龙溪村林区旺盛,物产丰富,盛产木材、毛竹、鲜笋、锥栗、杨梅、食用菌等。   社会事业 有初小学校一所,专任教师2人,在校学生28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有村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73%。   风土人情 双牛山龙津道观位于至龙溪、后洋、天堂山三个自然村的交叉路口(即下杉溪村至龙溪村的路边),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有三清以天王殿、天王殿、三门等,全由香客集资建成。每年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七月初七等举办盛大的庙会,四方香客云集,香火鼎盛。   名胜古迹 龙溪峡谷大瀑布:在龙溪村公路沿线的一个丛林茂密的大峡谷里,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宽约五米、落差达百米的大瀑布。   

擎天岩村

  擎天岩村位于建瓯市龙村乡北部,地处建阳市、政和县、松溪县(三县市)交界处,有建瓯市四大天柱之一的擎天岩顶峰,主峰海拔1222.9米。距乡镇所在地11公里,距城区56公里。辖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465人口,670户。是龙村乡人口岁最多的行政村。    自然资源:全村土地面积27076亩。其中:林地面积15741亩,森林覆盖率71.7%,毛竹林面积8332亩,锥栗面积6909亩,茶叶面积2080亩,耕地面积3250亩,人均耕地面积(水田)1.3亩,海拔774米,年平均气温14.9C,年降水量1710毫米。具有独特的高山云雾气候,适宜种植高山云雾茶,反季节蔬菜等农作物。    经济建设:擎天岩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35万元,其中,农业收1292.8万元,占总收入的51%,林业收入684.5万元,占总收入的27%,畜牧业收入380.2万元,占总收入的1.5%,其它产业收入519.6万元,占总收入的20.5%,人均收入7915元。    文化教育:擎天岩村有一所完小,校园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683平方米,现有教师8名,在校学生203人,其中幼儿班学生51人,寄宿生16人。    建筑景观:擎天岩村有龙池一座,建于宗至和间(公元1054年—公元1056年)建筑面积5966.25平方米。寺内有三宝殿、祖师殿、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于1992年12月5日经县府综字[303号]文件批准开放。   我村大汴地自然村有古建筑周氏祠堂一座,建于清代末年,建筑面积561.8平方米。祠内雕刻美观,特别是雕龙雕凤尤为精致。    特产特色:擎天岩村有“竹、榛、菌”三大支柱产业;有高山云雾茶,缓季节蔬菜两大特色产业;有矿厂资源花岗岩、龙珠泉天然矿泉水;红豆杉、水杉、楮树等千年古树群。   

梨坪村

  梨坪村(Liping Cun)    区划环境 地处建瓯市北部,位于建瓯市、建阳市和政和县三县交界处。东与政和、川石,南与小东游、大历,西与擎天岩,北与建阳,海拔717米。全村土地总面积39.6平方千米,430户1700人,下设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55千米。梨坪、洋后自然村均为老区基点村。   基础设施 2006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70%,已建成人饮工程2座,受益人口1600多人。2012年建成农贸市场一座,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2801亩,林地面积45663亩。梨坪村林区旺盛,盛产木材、竹林、鲜笋、锥栗、杨梅、香菇等。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1元,其中农业650.1万元,林业52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   社会事业 有完全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70人,专职教师7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有村卫生所1个,从事医务人员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8%,新型养老保险88%。   风土人情 每年清明节,学校和乡团委会组织青年、学生前往张扬秀(1909.3-1934.11)烈士墓祭拜。   名胜古迹 梨坪生态林位于村东北方向,占地10417亩,山中有红菇、山菇、野兔、野猪等山珍野味,生态资源充足。   

小东游村

  小东游村(Xiaodongyou Cun)   区划环境地处建瓯市北部,东与川石乡垱洋村交界,南与吴地村相邻,西与大历村连接,北与梨坪坪交界。全村土地总面积14.2平方千米,122户489人,下设2个自然村,有2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54千米。   因为村位于东游的上游而命名,村委会所在地里村。   红军游击队陈牯佬(陈贵芳)部在村里驻扎过并建立根据地,系老区基点村。   基础设施2008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已建成人饮工程1座,建有一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360千瓦,通讯覆盖全村,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普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关缆覆盖全村,全村受益。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753亩,林地面积16458亩。小东游村林区旺盛,物产丰富,盛产木材、毛竹、鲜笋、锥栗、杨梅等。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02万元,其中农业209万元,林业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64元。   社会事业 有初小学校一所,在校学生20人,专任教师 1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有村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47%。   风土人情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村民们都会举办妈祖节,抬着妈祖神像绕村走一趟,祈求保佑来年平安幸福。   

大历村

  大历村(Dali Cun)   区划环境地处建瓯市北部,东于吴地村、小东游村交界,南邻龙村村,北与梨坪、新村,西与下杉溪村接壤。下设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距龙村乡所在地4千米,距建瓯市区46.5千米。   原与下杉溪村同村,由于毛竹多取名毛竹场,后来和下杉溪村分开,取名大历村。系革命老区村。   基础设施2008年完成通全村公路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60%,2012年已建成人饮工程2座,受益人口700多人。全村通广播电视。   大历村林区旺盛,山青水秀,空气清鲜,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木材,竹林、鲜笋、锥栗、杨梅、香菇等。   社会事业有小学初小一所,学生43人,教师2人,村内配备篮球场、健身设施一处。村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8%,新型养老保险参合率58%。   风土人情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村民们都会举办五谷仙节,祈求保佑,平安幸福。   

吴地村

  吴地村(Wudi Cun)   区划环境 地处建瓯市北部,东与东峰镇交界,南与小东游村相邻,西与大历村相邻,北距乡政府5公里,海拔650米,全村土地总面积31.99平方千米,417户1592人,下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48千米。系革命老区村,陈地元自然村系老区基点村。   基础设施 2005年完成到行政村所在地公路硬化,2006年完成佘元至吴地洋自然村的公路硬化;通村通组道路80%硬化。投入52万元新建老年活动中心4个,装备彩电、音响等。配备保洁员4名,添置卫生设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经济建设 林地面积26582亩,锥栗面积5858亩,毛竹林面积5638亩,耕地面积2747亩,主要以林业粮食生产为主,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146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18.3万元,林业收入399.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993元。   社会事业 现有初小学校1所,教师4人,学生52人;民办幼儿园1所,教师2人,学生28人;卫生服务所2个,从事医务人员6人。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69%。   风土人情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村民都会举办陈孙都督节,抬着陈孙都督神像绕村走一趟,祈求保佑村民平安幸福。行政村所在地一座建于1992年72平方米的基督教福音堂,每两月举行一次活动,参加人数20余人(本村基督徒8人)。   名胜古迹 1、天际塘水库。天际塘水库位于龙村乡吴地村东北方向海拔840m的高山盆地,系小(二)型水库。距龙村乡10km,建于1976年,于1977年投入运行,水库水发源于两条山沟水,长达1.5km。水库坝高18m,坝顶长度41m,宽度6m,为均匀土质坝。库容量22万m3,集雨面积0.5km2,渠道全长5km,灌溉面积500亩。水质清澈,山林之中,风景迷人。2、陈地元生态林、瀑布。位于吴地村陈地元自然村往龙村乡方向的溪流之滨,密布岸堤两侧,顺河势南北绵延六公里左右。林内冬暖夏凉、春华秋实、古树婆娑、碧草如茵、峡谷内水流淅淅、鱼儿尽欢、怪石林立、峡谷两侧瀑布尽挂(大小瀑布共十三处,其中最大的一处落差近六十米,瀑布在三十米处分为三条贴壁直下仿佛仙女的披肩花),经过茂密的丛林和水雾过滤后的空气清新异常,是一个集养生、观光、休闲、考察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下杉溪村

  下杉溪村(Xiashanxi Cun)    区划环境 位于龙村乡北部。东与大历村接壤,南连龙村,西邻龙溪村,北接擎天岩村,村民委员会设于下杉溪村。全村土地总面积20.7平方千米;有338户、1315人;下辖上杉溪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系革命老区村。距龙村乡所在地2千米。    村庄位于三条小溪交汇流经处,故有三溪后“三”与“杉”谐音,又称杉溪。   基础设施 2005年完成通行政村4.5米宽的水泥硬化路4.5千米。全村拥有两轮摩托车303辆,三轮摩托车45辆。已建成人饮工程3处,受益人口1279人,全面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问题。拥有移动手机用户805户,覆盖率达65%。有线电视用户338户,入户率达100%。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960亩,人均1.53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2011年生产粮食174吨,人均136公斤。林业以毛竹、竹笋、杉木、锥栗为主。有林地面积9410亩,2011年毛竹蓄积量达70万根,竹笋年采收量410万斤;锥栗28万斤,木村蓄积量4100平方米。村内已建成两处清水罐头场,年加工鲜笋约2000吨,生产总值达600万元。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136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77.5万元,林业收入520.3万元,工业收入1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728元。   社会事业 小学为初小,专任教师3人,在学校生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家书屋一处,藏书1000册。有村卫生所一所,乡村医生3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74%。   名胜古迹兴隆宝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文革期间被毁。现有的庙是20世纪80年代后群众自发募捐,在原址上建立起来的。新建的庙内一牌匾-“圭峰岩吕蒙公王庙堂”(俗称吕蒙将军祠),除供奉彩塑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像外,还供奉玉帝、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太保、大奶等54尊金身佛像。   风土人情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兴隆宝殿庙会,村民便组织三到四户人家来做东,主持庙会的各项杂务,聘请地方戏班,大唱三天三夜,全村家家户户则宴请远近亲朋好友或能沾亲带故的到家中聚会喝酒、聊天、交友等。   

汴地村

  汴地村(Bian di Cun)   区划环境 位于建瓯市北部、龙村乡西南部,东与吴地村陈地元自然村相邻,南连渔村,西邻仰坑村,北接龙村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8.7平方千米;有322户、1225人,下辖沶下、小汴地、江历、沶头四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距乡所在地4千米。因村委会位于小汴地自然村而得名。   基础设施 2001年末通行政村道路柏油硬化,2004年完成至沶下自然村公路水泥硬化。有水电站3所,装机容量1100千瓦。实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讯网络覆盖达99%。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524亩,人均1.24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14吨,人均1.07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水果和林产品,水果种植面积374亩,产量165吨。林业以毛竹、锥栗为主,毛竹面积4173亩,锥栗面积8045亩。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当年生猪饲养量446头,肉产量33吨,家禽饲养量1693羽。    2011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26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02.7万元,林业收入326万元,工业14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849元。    社会事业 2011年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3人,专职教师1名;小学1所,在校学生37人,专职老师3人。村农家书屋一处、藏书1000册,农村文化及农业技术类音像制品10多套;网络农坊一处、有两台电脑供农民上网查询农业知识。村卫生所1个,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636人,参保率达93%。    名胜古迹 1、小汴地红军林,位于龙村乡小汴地村际头自然村水尾,距离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是当年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领红军官兵和当地村民一起开辟的,是红军在此地休整的练兵场所。2、“老虎坑”生态林,位于龙村乡往小松镇方向七公里处,处于县道小龙线边上,交通便利。总占地面积约一千亩,峡谷落差高达二百米以上。坑内树木茂盛,品种繁多且树龄居高,其中不乏珍贵树种;因鲜有探险者以致杂草丛生;怪石林立的深处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老虎坑”生态林展示的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龙村村

  龙村村(Longcun Cun)   区划环境 地处建瓯市北部,是龙村乡的集镇所在地,东与吴地村,南与汴地村,西与仰坑村小汴地,北与下杉溪、大历村相邻。海拔510米。全村土地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有443户、1757人;下设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距建瓯市区44千米。原村内河道弯曲象条龙故取名龙村。   基础设施 2006年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70%,已建成人饮工程4座,受益人口1500多人,广播电视入户率98%。   经济建设 耕地面积1680亩,林地面积11545亩。龙村村林区旺盛,物产丰富,盛产木材、毛竹、鲜笋、锥栗、杨梅、香菇等。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81万元,其中农业720.5万元,林业3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32元。   社会事业 有中心小学一所,现在校学生513人,专任教师32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有村卫生所2个,医务人员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59%。   风土人情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西林寺庙会,举行元宵节“祥龙家家送福”的舞龙活动。   


汴地村特产大全




汴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