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镇浮蔡村地处龙岩市新罗区东南面,是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的重要核心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纵有国道319线、漳龙高速公路、横有龙钢公路。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675户1913人,外来人口5000人,党员82人。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以温泉产业为主的集体经济,继续发挥与龙麟集团村企共建的优势,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增进村民福祉,着力打造“幸福浮蔡”。做到在创先中发展、在关注民生中聚民心,在精神文明共建中提高村民素质,在平安创建维护稳定中促进了社会和谐,推进全村的各项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由破旧的小村部正逐步建设成为亮丽的五层新办公楼。我村先后被评为 “市文明村”、“市生态村”、“市先进村(居)妇代会”“区先进基层党支部"、 “区农村综合典型示范村"、“区信用村”,目前正争创“省级文明村”;2011年全村村财收入1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736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02006 | 364000 | 0597 | 查看 浮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坑村 |
马坑村位于曹溪镇西南部,在漳龙高速公路、国道319线旁,距市区14公里,是革命基点村。全村88户,总人口249人,外来人口有200人。现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全村总面积2.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森林面积1.85万亩。资源十分丰富,蕴含有铁矿、石灰石、黄土等多种资源,是一个大有潜力的可挖之地。 马坑村充分发挥资源、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极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200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200万元,村财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积极创办了马坑水泥厂、太保林水泥厂、马坑福利水泥厂、纸业公司、机压锡厂等10余家企业,境内有马坑矿业公司、马坑钢铁厂、建材太保林石灰石矿等多家省、市、区企业,为马坑村民就业、劳动力出路奠定了基础,全村60%的村民在企业上班,增加了村民收入。一业带百业,饮食、运输等行业全面被带动。 马坑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落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村建设整洁有序,水电路等公益设施进一步完善,家家户户通电、通水、通路,户户有闭路电视,家电、空调基本普及,现有私家小车20多部。重视文教卫生事业,每年对学校捐献10000多元,并对考入重点学校、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实行奖励;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识强,农村合作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
水塘村 |
水塘村座落于天马山下,离龙岩中心城市只有1公里,紧连龙岩人民广场和漳龙高速公路龙岩站出口处,是中心城市南移的主要建成区。319国道和龙岩大道两条交通干线从东西两面挨村而过,拟建的莲南路横穿全村。人口居住集中,全村分4个村民小组,共有269户、808人,流动人口1000多人。现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9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为1101.8亩,其中林地面积85.1亩,耕地253.11亩。近十年被征用耕地167.16亩,失地人口100多人,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28亩。随着龙岩中心城市的南移,水塘村的地理优势日趋呈现,吸引众多商家前来投资兴业。2003年,村财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5元。 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土地等优势,以曹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曹溪水塘瓷砖市场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材专业市场已具规模。以晟龙房地产开发为主体的房地产开发业也正在蓬勃发展,水塘综合商住楼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天马山庄正在兴建。水塘村已成为人们居家置业的胜地。 |
西洋村 |
西洋村地处城郊,位于新罗区西南部,东连龙岩大道,南毗东肖镇,西邻坪尾村,北挨龙岩人民广场,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显现,是龙岩城区上高速公路重要之道,是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有农户478户,总人口1384人,7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8人)。土地总面积1877.3亩,其中林地604亩,耕地394亩。近年来,龙岩大道、龙腾路、龙岩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纷纷落户西洋,征地200多亩,现人均耕地为0.4亩。 近年来,西洋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村财收入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80元。在耕地限有的情况下,调优农业结构,家家种上韭菜,成为新罗区韭菜第一村;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在龙岩大道两旁发展了汽车城、酒店等商贸业,拉动村经济发展。利用山地,开发了规范、规模的公墓区,增加村财收入。 西洋村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龙岩大道、龙腾路两旁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商贸业、运输业的发展步伐,尽快与龙岩城经济交融,形成经济繁荣区。 |
坪尾村 |
坪尾村位于新罗区曹溪镇西南面,距市区2公里,是龙岩中心城市南移的重要建设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龙漳高速公路、龙腾路贯穿全村南北,龙岩体育公园落户于此。 全村3个小组,共有农户258户,人口707人。现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2人。总面积2361.3亩,林地面积1358亩,耕地面积388亩,现人均耕地0.237亩。该村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煤矿业,现证件齐全的煤窑有3家。用土地租赁的形式,引进了水泥制品厂、沙发厂等企业。2003年,村财收入51.56万元。重视为民办实事,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家家拥有电视、电话、摩托车,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64元。 工作思路:一是多渠道融资,安装自来水;二是利用闲置地和自用地,引资开发项目。 |
月山村 |
月山村位于新罗区西南部,毗邻东肖镇洋潭村,距城3公里。交通便利,国道319线,省道福三线、漳龙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月山村是革命基点村,著名革命烈士原红八团团长邱金声同志就诞生于此。全村共有485户1601人,分上、下月山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61名(其中女党员13名),镇人大代表5名,村民代表35名。全村总面积12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0亩,近10年被征用土地3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375亩。2003年,村财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曾先后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村经济稳步发展。月山是“龙岩花生”的发源地。月山村积极发展花生产业,建立了近100亩的花生基地,花生加工厂10多家,加工出系列的花生产品,月山花生驰名遐迩。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建立花卉基地30余亩,前来观花、购花人员络绎不绝。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土地租赁、店面出租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境内有龙岩液压有限公司、龙岩钢窗厂、龙岩煤炭车队、月山高炮基地、税务局等省、市、区企事业单位。 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电网改造已完成,家家户户拥有摩托车、彩电、电话,私人小车进入部分家庭,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安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月山女子龙舟队连年在市、区“七匹狼杯”比赛中名列前茅。 月山村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人才等优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众多人员前来投资经商。汽配市场和花卉市场两个项目正在筹建中。 |
浮蔡村 |
曹溪镇浮蔡村地处龙岩市新罗区东南面,是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的重要核心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纵有国道319线、漳龙高速公路、横有龙钢公路。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675户1913人,外来人口5000人,党员82人。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以温泉产业为主的集体经济,继续发挥与龙麟集团村企共建的优势,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增进村民福祉,着力打造“幸福浮蔡”。做到在创先中发展、在关注民生中聚民心,在精神文明共建中提高村民素质,在平安创建维护稳定中促进了社会和谐,推进全村的各项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由破旧的小村部正逐步建设成为亮丽的五层新办公楼。我村先后被评为 “市文明村”、“市生态村”、“市先进村(居)妇代会”“区先进基层党支部"、 “区农村综合典型示范村"、“区信用村”,目前正争创“省级文明村”;2011年全村村财收入1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736元。 |
坑头村 |
坑头村位于闽西新罗区南大门,是革命基点村。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城5公里,国道319线、漳龙高速公路贯穿全村。全村共有110户,人口386人,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4491亩,其中林地2754亩,耕地180亩。国道两边延线共有外来大小企业10多家,集体经济收入靠发展第三产业、场地出租等收入约30余万。全村用上自来水,电网改造已达98%,道路硬化0.8公里,通信设施已达99%,私家小车已有7部,低保人员有2人,全村人均收入5700多元。 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班子成员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团妇兵各1人。党员数16名,党员年龄构成:30岁以下2人,30-60岁11人,60岁以上3人。 村经济发展思路:要发挥优势,积极引进项目,广开门路创办企业;以党支部为核心,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重视教育,注重公益事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努力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抓好计生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稳定。 |
下寮村 |
下寮村地处城郊,是曹溪镇政府的驻地,是曹溪的集镇中心。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国道319线、龙岩大道贯穿全村南北,将要开发的天马西路(老街道)贯穿全村东西。人员居住集中,全村8个村民小组,有376户1125人,流动人口2100人。现有党员39人,其中女党员8人。全村总面积1046亩,历年被征地面积291亩,仅剩耕地286亩,人均面积仅有0.2亩,是人多地少的平原村。全村经济蓬勃发展,2003年,村财收入12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50元。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综合典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下寮村紧紧抓住城市南移的机会,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安营扎寨”,晟龙、金鹏、大唐、厦鑫等知名房地产公司开发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鹏花园、建材市场、瑞景花园,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建材、花卉、汽配等专业批发市场,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现辖区内有大小工商企业600多家,就业人员1万余人。境内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卫生局培训中心、检察院、国安局、中学、银行、邮电所、卫生院和区林产化工厂、富华石材厂等众多的省、市、区、镇企事业单位,使下寮村开展横向联系和获得智力支持具有得天独厚之利。近年来,随着全村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国道319线下寮路段成为一条繁华经济商贸带,成为曹溪镇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创“五好家庭”、“卫生之家”、“十星级文明家庭”等活动深入开展,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文明新风吹拂全村。新村建设初见规模,家家户户通电、通水、通路、通闭路电视,电脑、小轿车逐步进入家庭。 下寮村将以更加优惠的投资环境,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活跃市场,繁荣曹溪,富裕百姓。 |
崎濑村 |
崎濑村位于曹溪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319国道贯穿上、下崎濑、石水坑村庄,是老区革命基点村,也是已故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夫人陈兰同志的家乡。全村有李家山、陈坑、上崎濑、下崎濑、石水坑、小娘坑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221户,人口715人。现有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3人。全村总面积3.26万亩,林地面积近3万亩,耕地736亩,人均耕地约1.1亩。 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较大,东与石粉村的卢田底、黄洋村山场相邻,南与适中莒州村、马坑村山场相邻,西与东肖镇、坑头村山场相邻,北与王庄村、东山村山界相邻。矿产资源丰富,蕴含有铁矿、石灰石、煤炭等资源。 以土地租赁形式,引进了天宇第一水泥厂、得顺加油站、联运加油站,选矿场等多家企业,增加村财收入。境内有马坑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等市、区企业。2003年村财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 崎濑村将充分利用山林、水资源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景点;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 |
科桃村 |
科桃村位于曹溪镇东部,与铁山镇白岩前村相邻,离龙岩市中心19公里,是一个边远的山区村,也是革命基点村。由毛桃坑、长圳洋、科松林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95户353人。现有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7人。2003年,村财收入2.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8元。全村总面积8783亩,其中耕地217亩,人均耕地0.6亩。森林资源丰富,林地9500亩,其中毛竹2200亩。用电为转供电,电价昂贵。生态环境好,森林茂盛,无污染,空气新鲜宜人,旅游开发潜力极大。土壤肥沃、海拔高,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适宜种高山茶、水果、反季节蔬菜,有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交通不便,村里仅有一条18公里的简易山路,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大部分村民都纷纷搬至曹溪镇各村安家落户,遍布10余个村。 科桃村将齐心协力抓好科白公路建设,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 |
石粉村 |
曹溪镇石粉村位于中心城市规划区南面,背靠天马山、莲花山,紧邻319国道,省道围禾线、莲庄路、莲南路、东环路多条道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我村是革命基点村,由上盂、下盂、芦田底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党员106名,村民代表77人,有12个村民小组901户2700多人,流动人口1万多人;现有人均耕地不足0.1亩,林地4567亩。近年来,莲东安居保障房、东山人居板块等众多城市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本村,给本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夯实党建基础,建章立制,同时以服务中心城市征迁为主线,树立城市经营新理念,努力打造“和谐征迁共赢发展”的品牌。 |
董邦村 |
董邦村位于曹溪镇东南部,距集镇中心3公里,属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平原村,是革命基点村。全村188户,567人,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 5人。全村总面积3100亩,其中耕地440亩,林地1285亩,人均耕地0.9亩。 董邦村按照建核心、抓中心、聚民心的工作思路,群策群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开始走上小康之路。2003年,村财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25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建立了多片的水稻、花生、蔬菜新品种示范片,依靠科技增农收入。企业不断壮大,办好水泥厂、机砖厂、龙圆铸造厂,引进了江顺水电站、闽西丰力粉碎机械有限公司、董邦家具厂等多家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董邦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
东山村 |
东山村位于新罗区曹溪镇东部,是革命基点村。交通方便,省道围禾线、东山路贯穿全境。村分上下东山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53户、460人。全村总面积7852亩,其中林地5620亩,耕地367亩,人均耕地0.6亩。境内企业众多,有春驰、华龙、闽辉、福龙水泥厂和卓鹰锰铁有限公司、水泥编织袋厂,多数村民进入企业上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本村处于征地拆迁中。 |
中甲村 |
中甲村位于曹溪东方20公里,分下隔、鲜邦、中甲、十二华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64户、601人。全村总面积2.53万亩,山地面积2.27万亩,耕地面积778亩。境内有铁矿、锰矿、铅锌矿等资源,有流动人口约100人。村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150人,从事养殖业的约有60人,矿山开采的有40人,其它产业约有60人。 村经济与社会事业情况:2003年村财收入6.67万元,主要来源于矿山管理费、企业管理费等。境内企业主要有铁矿一个、选矿场二个、采石场一个等私营企业。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5668元。全村有简易的饮水工程,有简单的闭路电视,电网改造已完成,实现了城乡同价。村道一部分已硬化,但中甲至十二华小组的道路还十分难行,急需硬化。 中甲村党支部状况:共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年龄60岁以上的有8人,30-60岁的有17人,30岁以下的有2人。 村经济发展思路: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二是发展高山种茶业;三是适当发展养殖业。 |
黄洋村 |
黄洋村位于龙岩中心城市东南方,距集镇中心23公里,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革命基点村。分黄田、洋坑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103户、503人。全村有23个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总面积1.84万亩,其中林地1.66万亩,耕地656亩。境内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现有采矿工80余人。黄洋村先后被授予“全市五好党支部”、“全区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黄洋村村民抓住机遇,勤劳致富。黄洋村民风淳朴、厚实,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创造财富。2003年村财收入5.7万元,村民收入5721元。结合本村海拔高、温差大、土壤肥沃的特点,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90年代后期,全村已形成以西红柿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并积极拓展外地种菜市场,全村共23户“农老板”在新罗区适中、小池、江山、龙门及上杭古田等地承包700多亩耕地种植,每年收入100多万元,并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利用山区水质好、水温低的特点,积极引进村外资金发展特种养殖,创办了淡水鱼养殖场和石蛙养殖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矿山开发和车辆运输业,全村现有45部汽车、6辆铲车。 黄洋村积极为群众办好事,有简易的饮水工程和闭路电视设施,电网改造和道路硬化已顺利完成,投资170多万元铺设了鲜邦至颜祠6.5公里的水泥路面。洋坑新村自1998年开始建设,不占一分耕地,不用政府一分钱,采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入住新村有22户,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今后主要抓好:一是引进外资,兴办旅游度假休闲山庄;二是发展茶业;三是发展与旅游农业相配套的竹木业;四是兴办小水电。 |
经杨村 |
经杨村地处曹溪镇与漳平永福镇交界,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是革命基点村,距城22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村,143户529人。在1992年为支持省重点工程龙岩三德建材有限公司建设,于1996年两个小组迁至平原片曹溪村矮松林建新村,83户392人成为城镇居民。全村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总面积2.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6亩,林地面积1.59万亩。具有丰富石灰石、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为大三德水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因支持三德水泥建材公司建设,2/3村民迁至新村,失去了土地,成为居民。针对这种情况,经杨村努力想办法,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2003年,村财收入29.42万元,村民收入6030元。利用办公楼和周边闲置地,引资办厂,引进了荣华、濠江制衣厂和香瑞食品加工厂,为村民解决50个劳动力,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充分发挥三德征用土地补偿资金的最大作用,投资340万元在曹溪农副市场购买8间466.6平方米的旺铺,现已出租,每年可为村财增收15万元。承包三德建材公司包装工段,为村妇女解决就业问题,村财也因此增收20万元。经杨村民积极外出经商、打工,有10余人劳务输出,20余人外出经商,10余户经营运输业,现有大车25部。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被评为“省级文明精品村”。积极开展以培养“四有”新型农民为主题的群众性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了“四带头、四不准”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及创“十星级文明标兵户”、“五好家庭”、“好媳妇”、“致富能手”等一系列活动,树立新思想,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新村按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建设,交通便利,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美观大方,成为一个花园式现代农民新村。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全村安定稳定。 |
黄坑村 |
黄坑村位于曹溪镇东部,距集镇中心7公里,是一个山区村,也是一个革命基点村。全村44户、158人,党员17人(其中女党员3人),总面积1.28万亩,耕地面积253亩,林地面积1.2万亩。交通便利,一条7公里的水泥道路直通村庄。矿产资源丰富,出名的黄坑煤矿企业在黄坑村境内。村民勤劳致富,发展养猪业、林业、蔬菜业和运输业,部分村-合办矿,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铺设6公里水泥路面,完成了农网改造,开通了有线电视,建立了移动、联通、电信通讯网络。 黄坑村的发展思路:一是科学合理规划,发展养殖业;二是利用山区气候、土壤优势,发展竹业,种植反季节蔬菜;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合法开采石灰石、煤炭资源。 |
王庄村 |
王庄村位于曹溪镇东南部,属半山区村,是革命基点村。交通便利,319国道由东南向西北穿过村境。村辖4个村民小组,仅1个自然村。全村共196户,人口697人,流动人口约60人。现有党员24名,其中女党员4人。全村土地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200亩,耕地面积412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近十年,大三德水泥厂、319国道拓宽等项目征用耕地130亩。辖区内表层煤已采完,深层煤尚未挖掘开采。 2003年,村财收入11万元,主要靠土地租赁收入。境内企业有大三德水泥厂、春驰煤矸石发电厂、可盛调味品厂、王庄加油站、友城预混饲料加工厂。2003年村民人均收入5460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耕种、汽车运输业、餐饮业、养殖业和进企业、厂矿就业。 王庄村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村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村96%以上户数已安装上电话,通信网络进一步完善,村民共持有手机300余部,拥有小车13部。 党建概况:全村现有党员23人,党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2人;30-60岁13人;60岁以上年龄8人。 王庄村将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利用村未开发的山坡地,积极引进项目,发展第二、三产业,建立王庄工贸小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