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新罗区 >> 东肖街道 >> 曲潭村

曲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曲潭村谷歌卫星地图)


曲潭村简介

  曲潭村位于东肖街道西北部,距离中心城市约4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共222户785人,现有耕地面积100亩,拥有千亩生态林,2006年以来,龙岩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需要征地,全村郊区、农村向城市化建设转化,农改商增加农民收入。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从种养业已逐步转化。2012年村财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02007 364000 0597 查看 曲潭村谷歌卫星地图

曲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曲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洋潭村

  洋潭村,隶属龙岩市东肖街道管辖,位于街道北部,与曹溪街道西洋村毗邻,距离龙岩城区4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由25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农业户1321户,农业人口3199人。全村共拥有耕地153多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5名,其中,女党员20名。近年来,洋潭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全面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曲潭村

  曲潭村位于东肖街道西北部,距离中心城市约4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共222户785人,现有耕地面积100亩,拥有千亩生态林,2006年以来,龙岩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需要征地,全村郊区、农村向城市化建设转化,农改商增加农民收入。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从种养业已逐步转化。2012年村财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   

连圣村

  连圣村位于东肖街道西部,与龙岩学院毗邻,距离龙岩城区6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农业户265户,农业人口706人。全村总面积3320多亩,拥有耕地230多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6名。辖区内现有个体私营企业一家,作为综典型示范村,近年来,连圣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全面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村财收入达7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9624元,村级固定资产近1300万元,流动资金100多万元。   

盂头村

  盂头村位于东肖街道东部,龙岩学院南部,是革命基点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6人,162户,党员31名,耕地面积276亩,林地面积834亩。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实际,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溪连村

  溪连村位于东肖街道中部,位居龙岩学院南侧,全村710户、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9人,50名党员;耕地面积560余亩,林地面积1006余亩;公办幼儿园一所,集体固定资产总值200多万元,集体资金积累200万元,村年财政总收入20多万元。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体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重民生谋发展创特色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菜园村

  菜园村是东肖镇街道所和集镇所在地,是新罗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间。全村共辖17个村民小组,589户,总人口1790人,拥有耕地268多亩,林地1700多亩。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支委4人、村委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0名,其中女党员27名。近年来,菜园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全面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隔顶村

  隔顶村位于东肖街道的南部,全村人口680余人,耕地面积346亩。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268户,林地750多亩。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9名。村民主要靠种养业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三年来,隔顶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理理论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众志成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前,隔顶村的经济发展势头是一年更比一年好。2011年村财收入80万元,人均纯收入9500元,初步实现了村富民富。   

邦山村

  邦山村位于省道福三线旁,是革命基点村,全村总人口392人,总户数120户,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21人。近年来,我村能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和经济指标的同时,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使我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多次被镇评为先进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环卫工作先进村,区政府也授予的“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   

东堀村

  东堀村位于东肖街道东南部,距离中心城市约14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由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组成,共144户488人,现有耕地面积560亩,拥有万亩生态公益林、东肖森林公园及东肖水库等丰富生态资源。2005年,龙岩市人民政府将东肖水库确定为中心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现东南洋水厂供应龙岩学院、龙岩经济开发区及东肖部分居民约6万人生活饮用水源均来自于东肖水库。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养殖业,主要种植粮食、蔬菜、茶叶等,并有部分村民经营农家乐等;2011年村财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325元。   

邓厝村

  邓厝村是一个革命基点村,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该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奇迈山下,位于东肖街道东部,南与龙泉村相邻,西与东肖街道相接,北与盂头村、龙岩学院相连,方圆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100人,共有7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510亩,山林面积2500亩;支部共有党员26人。2011年,该村实现村财总收入17.89万元,人均纯收入9482元。   近年来,邓厝村党支部、村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支部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探索施行“党支部+项目+农户”模式,依托土地流转运作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鼓励和引导村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扶持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建设大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示范片,加快发展花卉栽培、蔬菜种植等产业,摸索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同时,该村依托红色文化背景,主动打造“红色生育品牌”,突出创建和谐新家庭主题,建成了“和谐家园”小公园,建立新家庭文化屋,成为全区红色生育文化示范典型。   

龙泉村

  龙泉村位于龙岩龙岩八景之一“奇迈览光”琼寨山下,与邓厝、联邦、东堀等村相邻,全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人口2261人,党员42人,耕地面积1528亩,山林面积3400多亩,今后三年龙泉村将紧紧围绕“城市花园.魅力龙泉”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活力龙泉、森林龙泉、文化龙泉、民生龙泉,全面提升我村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村总产值和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村财翻两番以上,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安定团结、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联邦村

  联邦村位于东肖街道东南部,距离市区约1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934亩,林地面积2850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5户1365人,共有党员38人。2011年,全村农业生产总值达2630.5万元,村财总收入1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长期以来,联邦村民以花卉种植、蔬菜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企业和矿产资源,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联邦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发展意识、争先意识和服务意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建设农村“一村一品”工程为着力点,以推广农业“五新”为支撑,积极引导村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拓宽销售市场。2007年,联邦村与龙岩梅花山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建设400亩梅花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推行“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生产区域集中连片、完善生产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走特色产业、规模经营发展道路,以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业生产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新农村、新家庭、新农民”建设。   

湖洋寨村

  湖洋寨村位于东肖镇西北部,龙腾南路西侧,紧邻龙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新罗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全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5户,总人口456人,拥有耕地280多亩,林地860 多亩。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7 名。近年来,湖洋寨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全面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后田村

  后田村位于东肖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是闽西人民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亩,山地面积7421亩,林地面积6155亩,森林覆盖率85%,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计286户1031人(其中党员29人)。2007年全村财政收入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6元。   后田村是龙岩著名的革命基点村。1928年3月4日,东肖暴发了威震闽西的后田工农武装-,创造了“五个第一”,即打响了福建省武装--反动派第一枪;建立了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在此建立的0后田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农民党支部;培养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党员和第一个农村女党员;在土地革命中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成为“土地革命之先声”。   后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后田人民发扬革命传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2001年完成后田-馆广场水泥硬化886平方米;2002年完成自来水管道改造2.5公里,完成村部广场水泥硬化916平方米;2001—2006年共完成村道硬化3.96公里;2002—2006年共完成标准化渠道5.07公里;2004年成立后田村老人协会,完成停车场水泥硬化425平方米;2006年完成李厝桥水毁修复改造工程;2007年完成后田门楼工程和人民广场建设。   后田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要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必须选准一条适应本村村情的发展路子。后田人民在充分调整、分析优劣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种养植业。2007年,全村粮食播种面积约580亩,总产24.94吨;蔬菜种植面积约300多亩,总产420吨;花生种植面积60亩,总产25.2吨;生猪存栏1.3万头,年出栏2万多头,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后田村品牌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后田人民充分继承和发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永不言败、不怕牺牲、为民谋利”的革命传统,参考上杭古田品牌运作模式,全面开展“学古田、做后田,创品牌、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修缮后田-馆,兴建后田-陈列馆,制作“土地革命之先声”大型背景标语,完善后田-馆广场建设,成功举办后田-80周年暨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70周年纪念活动,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逐步建立后田红色品牌。   

肖坑村

  东肖镇肖坑村全村3个村民小组,人口480人,110户。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肖坑村以创建文明村镇为目标,把村镇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曲潭村特产大全




曲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