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新罗区 >> 白沙镇 >> 吕凤村

吕凤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吕凤村谷歌卫星地图)


吕凤村简介

  吕凤村简介
   吕凤村位于白沙镇北部约45公里,与漳平市赤水镇相邻,也是新罗区白沙镇最边缘村庄。面积59.62平方公里,辖有5个自然村,116户450人。近几年来山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尤其是隔头自然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用水断源,自然灾害给村民生活和生产均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解决村民生活问题,改造村民居住条件,村相继召开十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建房分配形式、财务和施工管理、主建材核定和招标方案,通过集体所有权土地置换,集资建设吕凤造福工程新村。工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用地面积8220.4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854.6㎡,总建筑面积14139.3平方米,容积率1.68,绿地率30.2%,建筑密度33.9%,按规范化要求建设7幢116套公寓式住宅、新村部、老人活动中心,农民之家及各配套组织办公室。总工程造价:2360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02103 364000 0597 查看 吕凤村谷歌卫星地图

吕凤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吕凤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洋西村

  洋西村简介   白沙镇洋西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东部,距集镇8公里处,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3人,拥有耕地面积600亩,山林面积2.5亩,是林区之一。村财0.2万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毛竹、及养猪业,人均收入约5800元。   2005年4月以来,该村陆续发生多起滑坡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民房开裂倒塌,下陷、水源枯竭,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11月经省121地质大队实地勘查确定:洋西村属于地灾区而且治理难度极大、费用极高,建议全村整体搬迁。新罗区政府及白沙镇政府安排二期造福工程整村搬迁到白沙村建新村。   为了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村决定在白沙村增乾置换用地50亩,为灾民集资建设洋西造福新村,总工程造价:3000万元,计划安置房106套,多层(六层)公寓式住房3幢,高层(十二层)公寓式住房1幢,其中:17号楼24套为特贫困户住房,每户面积88平方米。在建房结构、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帮助。分二期安置,第一期106户,其他户在二期,做到整村搬迁。   洋西村造福工程, 在上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2012年10月份展开准备工作,征地、设计、立项等工作在办理,争取在2015年5月前完工。   

南卓村

  南卓村位于白沙镇政府所在地西部2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44公里,毗邻白沙水库风景区,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是白沙集镇后花园和饮用水源重要保护区域。   【全村概况】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96户1045人,常住人口720人,党员40人;耕地1050亩,山林2.5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6万亩,竹林8000多亩,茶园800多亩,现有茶叶制作加工厂6家、毛竹加工厂1家。主要资源、主要产业:村财政收入主要为煤炭资源费、水资源费等收入;是全区著名的水稻制种基地;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种田、茶叶加工、养殖业、竹业是全村经济主导产业。   【工作品牌】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新罗区第二届‘十大魅力乡村’”、“五好基础组织”、“农商行信用村”等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将南卓村定位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村庄整理试点村,今年被列为新罗区“美丽乡村”。   【方向目标】该村抓住被市、区-部列为“双百一创”试点的机遇,按照“立足南卓,发展农业生产及农家乐经营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龙头,突出农民增收,规划布局农民新村建设。该村围绕“整理两侧,中心开花”的部署进行村庄整治,完成2.6万㎡外墙粉刷及6000多㎡居民区内猪圈、空心房拆除;建设集办公服务、文化娱乐、村情介绍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对300米河道进行整治,解决50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完成5公里道路硬化、路灯架设和行道树种植;建设了农民公园,搭建休闲凉亭,铺设1000多米木栈道,并配套室外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加强了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今年,该村将重点围绕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小(I)型水库、农田洋尾路、饮水工程、新村建设等项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南卓村山美、水美的生态资源环境,努力将南卓打造成集垂钓休闲、度假旅游、宜游宜业宜居于一体的“山水休闲旅游”美丽乡村。   

岩下村

  岩下村位于白沙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部三公里处,平均海拔高度250米左右,共辖四个村民小组,138户,总人口512人,含0党员40名。耕地面积446亩,林地面积6500多亩,是我区水稻制种和烤烟基地之一,又是革命据点村。   岩下村是原来南卓村所属的其中一个自然村,于1990年申请经上级批准成立为独立行政村,自成立二十多年来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主要是由原来的交通闭塞,地处偏僻的小山村,变成现在交通发达和各方面发展迅速的明珠村。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岩下村靠科技进步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科学编制村发展规划,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教育、村务管理等内容;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乡村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为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农村而努力。例如大力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建立了多元化的经济产业结构,目前有煤矿资源、工业开发区、竹器加工厂及产业化杨梅生产基地等,村民主要以水稻制种和种植西瓜、烤烟、蔬菜及花生等经济作物为支柱产业,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村财收入也在逐年增长。2011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已达7500元,较上年增长了10%,全村就业人员占到劳动力总数8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100%,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008年我村被省列入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在上级领导和部门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4497平方米的新村安置公寓,可安置全村138户512人,自2010年7月交付村民使用至今,已有120多户经过装修搬入新居,其他安置户也在逐渐装修中,预计2012年底前大部分村民能搬入新居享受城市化的生活。    去年7月份已建成占地1.1亩,建筑面积725平方米,内设党员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农民书屋、便民卫生所、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等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村两委和小组长成立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办,将社区楼院、楼宇、路段划分为6个部分,采取定人、定责、定岗,包片区责任制。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办内设有综治联防站,制定了门卫制度,有专职保安人员6人,社区24小时有社区专职保安员进行轮流定点值班和巡逻,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装有公安技防设施和摄像头;设有保洁站,聘请3名社区保洁员,居民住宅区道路、河流、沟塘实现了日常保洁,长效管理;设有社保站,建立帮扶机制,对辖区内房屋租赁、售房、下岗待业、流动人口、家政服务、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情况深入了解,纵横联动,方便排隐患、解矛盾。去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0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5起;组织义诊、发放药物3次;医疗补助3起;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残疾人以及五保户老人,年发放慰问金、救济金5400元;对社区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进行职业介绍5人,组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1人次。目前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11月开办了为期5天的“阳光工程”种养植培训班,聘请了10名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功底过硬的专家利用晚上时间为农民授课,培训学员200余位。村级综合服务场所既促进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完善,又切实解决村党支部、村委会“有阵地办事”,“方便群众办事”的实际问题,使阵地真正成为教育培训党员、群众,传播致富信息和先进文化的阵地和“窗口”。   为了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全线更换自来水总管道并建立500米标准化水利灌溉渠道、200m3的化粪池以及300m3的净化池实现了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去年底6000m2的新村路面全面整体硬化完成。目前入村主干道已拓宽至7米,村内支路、环路拓路至5米,入户道路按2.5~3米铺设水泥路,保证大部分住户能达到小车入户。同时社区还不惜加大投入,建好技防监控室、在村内主次干道安装了65盏太阳能路灯以方便农民夜间出行,保障行人安全。多次开展以“打造平安社区,共建文明家园”为主题的平安文明社区创建宣传活动;强化防范,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提高村民防范意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调解得了,处理得好。   未来一年,岩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将继续团结、重干,实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带领全村人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构建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村庄、新机制和新农民的“六新”农村。   

大科村

  大科村位于612县道旁,离镇政府7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38公里,村内风景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   【全村概况】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90户365人,常住人口300人,党员30人;耕地560亩,山林900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000万亩,竹林4000多亩。主要资源、主要产业: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种田、养殖、竹业是全村经济主导产业。   【方向目标】今年该村将重点围绕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农田洋尾卢、饮水工程、新村建设等项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大科山美,水美的生态资源环境,努力将大科打造成宜游宜业宜居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罗坪村

  白沙镇罗坪村位于白沙镇西部山区,距白沙镇10公里,共有“上寨”、“下寨”两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61户,总人口518人,其中单元27位。   现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人,在职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2人,其他公务员5人。   全村总面积1900多亩,森林覆盖率92%以上,其中竹林面积均占总面积近百分之六十,耕地面积500多亩,多梯田,主要支柱产业均以毛竹为重。罗坪村水资源丰富,电力由国家电网直供,在2009年实现了全程村道硬化。   

营岐村

  白沙镇营岐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西南部,距集镇13公里处,全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25人,拥有耕地面积560亩,山里面积9500亩,是区煤矿产业基地之一。村财主要靠煤炭承包费收入约十二万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种植烤烟、花生、毛竹、及养猪业,人均收入约5800元。   2005年4月以来,该村陆续发生多起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造成村道塌陷中断,民房开裂倒塌,下陷、水源枯竭,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7年10月经省121地质大队实地勘查确定:营岐村属于地灾区而且治理难度极大、费用极高,建议全村整体搬迁。新罗区政府定为2009—2010年的重点搬迁对象。   为了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村决定在白沙村溪西沿岸置换用地24.3亩,为灾民集资建设营岐造福新村,总工程造价:4150万元,计划安置房277套,沿河店铺55间,二个综合超市,多层(六层)公寓式住房6幢,高层(十六层)公寓式住房1幢,其中:E幢48套为特贫困户住房,每户面积66平方米。在建房结构、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帮助。做到整村搬迁,“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   营岐村造福工程, 在上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2008年4月份展开准备工作,2008年7月进入工程三通一平前期实施,2011年8月分房,现村民已陆续搬入新居。   

小吉村

¡¡¡¡Ð¡¼ª´åµØ´¦°×ɳÕòÄÏ´óÃÅ£¬¾àÁúÑÒÖÐÐijÇÇø40¹«ÀÊÇÁúÑãÁų́¡°11•8¡±»úе²úÒµÔ°µÄÖØÒª×é³É²¿·Ö£¬½ôÁÚÆÎÓÀ¸ßËÙËÕÛ໥ͨ£¬¹æ»®ÖеÄÁúÑã¿ìËÙͨµÀ°×ɳ¶ÎÑØ´å¶ø¹ý£¬ ¡¡¡¡¡¾È«´å¸Å¿ö¡¿È«´å¹²ÓÐ10¸ö´åÃñС×飬375»§1300ÈË£¬µ³Ô±36ÈË£»´åÓòÃæ»ý20ƽ·½¹«À¸ûµØ1800Ķ£¬É½ÁÖ7500Ķ£¬É­ÁÖ¸²¸ÇÂÊ90%¡£Ö÷Òª×ÊÔ´¡¢Ö÷Òª²úÒµ£ºÒÀÍÐË«ÓÀ¸ßËÙ°×ɳÁ¬½ÓÏߵȽ»Í¨±ãÀûÌõ¼þ¼°¹¤ÒµÔ°ÇøµÄ·¢Õ¹ÓÅÊÆ£¬´øÀ´ÉÌÒµÆõ»ú£¬Òý½øÆóÒµÂä»§£¬´ø¶¯¡°Å©¼ÒÀÖ¡±·¢Õ¹£¬ÔÚ¹®¹Ì´«Í³Ë®µ¾ÖÆÖÖ»ùµØºÍÁ¼ÖÖ´¢±¸»ùµØ»ù´¡ÉÏ£¬Òý½ø´óÅïÖÖÖ²ºÍÂÌɫũҵµÈÐÂÐÍũҵ²úÒµµÄ·¢Õ¹£¬¼Ó¿ìÐÂÐÍũҵ²úÒµ½á¹¹×ªÐͲ½·¥£»¼Ó¿ì´åÃñ¾­¼ÃµÄ·¢Õ¹£»ÓÐÀûÓÚÅ©´åÊ£ÓàÀͶ¯Á¦µÄ×ªÒÆ£¬´Ù½ø¸÷Ïî¾­¼Ã·¢Õ¹¡£2012ÄêÅ©ÃñÈ˾ù´¿ÊÕÈë8960Ôª¡£ ¡¡¡¡¡¾¹¤×÷Æ·ÅÆ¡¿Ð¡¼ª´å°´ÕÕ¡°Ö§²¿Ç¿¡¢²úÒµÐË¡¢Ïç´åÃÀ¡¢Ãñ·çºÃ¡¢Å©Ãñ¸»¡±µÄ·¢Õ¹Ë¼Â·£¬ÒÔ°×ɳС³ÇÕò¡¢¡°11•8¡±»úе²úÒµÔ°½¨ÉèΪÆõ»ú£¬½áºÏÔ츣¹¤³ÌºÍ´åׯÕûÀí£¬¿ªÕ¹¡°É½¡¢Ë®¡¢Ìï¡¢ÁÖ¡¢Â·¡±×ÛºÏÕûÖΣ¬ÔÚ½¨Éèģʽ¡¢×ʽð³ï´ëµÈ·½Ãæ½øÐдóµ¨Êµ¼ù£¬Á¦ÕùÐγɡ°Ò»ºÓÇåË®£¬Á½°¶Ãñ¾Ó£¬Ê÷ÂÌ»¨ºì¡±µÄÃÀÀö·çò£¬µ½2015Ä꽨Éè³ÉΪÓë°×ɳÁų́²úÒµÔ°ÏàÅäÌ×µÄÉú̬Ð͹¤Ã³ÐÂÅ©´å¡£ ¡¡¡¡¡¾·½ÏòÄ¿±ê¡¿2012Äê9Ô±»ÊÐί¡¢ÊÐÕþ¸®ÁÐΪÁúÑÒÊÐÊ×Åú8¸ö¡°ÈýÅ©¡±×ÛºÏʾ·¶µãÖ®Ò»£¬½ñÄê±»ÁÐΪÁúÑÒÊкÍÐÂÂÞÇø¡°ÃÀÀöÏç´å¡±¡£ ¡¡¡¡Ð¡¼ª¡°ÃÀÀöÏç´å¡±½¨ÉèÖ÷ҪʵÐС°Ò»Í¬²½¡¢Èý»ú¹¹¡¢Áùͳһ¡±½¨Éè»úÖÆ£¬±£Ö¤Á˹«Æ½¡¢¹«Õý¡¢¹«¿ª£¬³ä·Öµ÷¶¯¡¢±£»¤´åÃñ²ÎÓëÃÀÀöÏç´å½¨ÉèµÄ»ý¼«ÐÔ¡£¡°Ò»Í¬²½¡±£ºÖ¸Ð´彨ÉèÓë¾É´å¸ÄÔìͬ²½Íƽø£¬Í¨¹ý¾ÉÕ¬Á¢Ãæ¸ÄÔìÓëд彨ÖþÐγÉÒ»¸öͳһÕûÌå£¬ÌØ±ð±£Áô¾ßÓÐÀúÊ·¼ÛÖµµÄÀϽ¨Öþ£¬±£»¤´«Í³ÎÄ»¯¡£¡°Èý»ú¹¹¡±£ºÖ¸Ð´彨ÉèÁ쵼С×é¡¢ÏîÄ¿¹¤×÷×éºÍÀíÊ»áÈý¸öÖ°ÄÜ»ú¹¹¸÷˾ÆäÖ°£¬¸÷¸ºÆäÔ𣬴ÓÕþ¸®Òýµ¼¡¢ÏîĿʵʩ¡¢ÃñÖ÷¼à¶½µÈÈý¸ö²ãÃæ£¬±£ÕÏд彨Éè¹ý³ÌÑô¹â͸Ã÷¡¢¿ìËÙ¸ßЧ¡£¡°Áùͳһ¡±£ºÖ¸ÊµÐС°Í³Ò»¹æ»®¡¢Í³Ò»Õ÷µØ¡¢Í³Ò»Éè¼Æ¡¢Í³Ò»±¨Åú¡¢Í³Ò»½¨É衢ͳһÅäÌס±µÄ¡°Áùͳһ¡±Ä£Ê½£¬²¢ÊµÐÐÏȸ¶Ç®ÏȳéÇ©ÏÈÑ¡·¿ºÍסд塢²ð¾É·¿¡¢ÍËÕ¬»¹¸ûͬ²½½øÐеİ취¡£Ö÷Òª°üº¬£ºÒ»ÆÚͶ×Ê3500ÍòÔª¡¢½¨ÖþÃæ»ý3.36Íò©OµÄ80´±ÌïÔ°·ç¸ñ±ðÊûʽ°²Ö÷¿£¬¿É°²ÖôåÃñ124»§£»¶þÆÚͶ×Ê1200ÍòÔª¡¢½¨ÖþÃæ»ý1.2Íò©OµÄ4´±¹«Ô¢Ê½°²Ö÷¿£¬¿É°²ÖôåÃñ96»§£»ÊµÊ©Í¶×Ê1020ÍòÔªµÄ¾É´å¸ÄÔì¡¢´åµÀ½¨Éè¡¢»·¾³ÕûÖΡ¢Å©Ãñ»î¶¯ÖÐÐÄ¡¢Å©Ãñ¹«Ô°µÈ»ù´¡ÅäÌ×ÉèÊ©¡£ ¡¡¡¡[¸ÐÐ»ÍøÓÑ"Ò°ÔÆ¶É¸ßɽ"·ÖÏí´ËÄÚÈ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渡头村

  渡头村简介   【区位特点】我村位于白沙镇南东边,203县道对面,距龙岩中心城区50公里的一个小丘陵村庄,村内风景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   【全村概况】全村有耕地886亩,辖区6个村民小组,886人,村民以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3800元,村财年收入4万元,是个较贫困的行政村。   【方向目标】今年该村将重点搞好村内饮水工程和大桥维修工程,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和花生生产基地。   

官洋村

  官洋村简介   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地处白沙镇东部,距白沙集镇5公里,是白沙镇的第三大村。全村有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为1636人,党员有52人,其中女党员16人。全村总面积13605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花生、蔬菜和甘蔗等农作物。耕地面积1602亩,林地面积12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257元。辖区内有4个机砖厂、2个竹器厂、2个沙场、1个耐火厂。   

田坑村

  田坑村简介   【区位特点】白沙镇田坑村地处新罗区白沙镇东部山区,612县道旁,距离白沙镇5公里,离龙岩中心城区47公里。村内风景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   【区位特点】现有五个村民小组,140户645人,全村土地面积15000亩,耕地面积300亩,山林面积9500亩,其中毛竹林500亩,油茶山面积4700亩。主要资源主要产业: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种田,养殖,烟草,果树是全村经济主导产业。   【方向目标】今年该村将重点围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道路交通建设、饮水工程、新村建设等项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山美、水美的生态资源环境,努力将田坑村打造成宜游宜业宜居一体的美丽乡村。   

营边村

  营边村简介   [区位特点]营边村位于白沙镇政府所在地东南方7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50公里,该村地处捷步营大溪边,故得名营边,聚落呈依山面水,长条形分布,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是白沙镇第二大行政村.   [全村概况]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653户2259人,常住人口1028人,党员57人,耕地面积1792亩,山林1.2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970亩,茶园600多亩,现有制作加工厂2家,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茶业.养殖业.种田是全村经济主导产业.   [方向目标]该村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龙头,突出农民增收,规划布局新村建设.建设集办公服务场所,安装150盏路灯,加强了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今年,该村将重点围绕沿河路.饮水工程.大桥改造.新村建设等项目开展建设,充分利用营边村地理位置和美好生态环境,努力将营边打造成宜游宜业宜居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营头村

  营头村简介   【区位特点】我村位于白沙镇东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龙岩中心城区50公里,村内风景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无村财年收入,是个较贫困的行政村   【全村概况】全村有耕地200亩,只有2个村民小组,33户,132人,村民以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3150元,其中山林8500多亩,全村农民以农业为主,经济以种养业和外出打工收入。   【方向目标】今年该村将重点搞好村内饮水工程,努力开展生态农业,保护好生态资源环境,打造营头生态宜居乡村。   

黄坂村

  黄坂村简介   黄坂村位于612县道新罗区与漳平交界处,距市区60公里,是我新罗区区的东大门,全村有146户,536人,现有耕地面积370亩,森林面积6800多亩,生态林1500多亩。全村人均收入达7500元,村财收入28万元。   1995年以前,该村是个贫困村,村财十分薄弱,年年靠上级扶贫。1998年下半年,省道福三线改道穿村而过,黄坂村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农民人均收入达3800元,村财收入20万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400多万元。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福三线的贯通,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愿望日益增强,我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拆旧建新,1999年组织群众兴建黄坂新村,新村总用地面积19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08平方米,建筑密度28.8%,容积率0.68,绿地率45%,采取多户联建方式,内有球场、中心广场、花园、家具房、科普惠农宣传栏、公共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黄坂新村被列为省级第一批农民新村示范点。   

产坑村

  产坑村简介   白沙镇产坑村地处新罗、漳平交界处,距离白沙镇14公里。现有村民189户685人,境内峰峦叠嶂,景色秀美,人文典故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古时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驿站。全村土地面积12350亩,耕地面积810亩,山林面积9000亩,其中毛竹林120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650万元,村财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   近年来,产坑村以抓好精神文明工作和省级扶贫村为契机,抓好班子的自身建设,塑造高效、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坚持以建设“五个好”为目标,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从大局着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该村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村支书、村主任亲自负责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充实配备环保监察人员,千方百计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财务上的支持。从2009年至今,产坑村多方筹集资金,投资40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老人活动之家”、“农民书屋”、“标准蓝球场”等项目给产坑人带来了全新的精神文化食粮,投资6万元硬化将村内道路,投资5万元按装了村里的路灯,并在全村   开展封山育林、村容村貌整治、禁止在村域内上工业项目等手段,用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表明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整治及保护环境的决心,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也大大增强了,自觉地参与到“家园清洁”和创建“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的实际行动中。2010年被新罗区委文明办评为新罗区第十一届(2007-2009年度)文明村,从而在‘绿、亮、美’上做的更加完善。   

白沙村

  白沙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集镇所在地,由白沙溪东、溪西、热水、后隔、秋竹坪五个自然村组成。村中具有丰富的水利、林业、煤炭等资源,还有竹器厂、机砖厂等小型企业。全村总户数1107户,总人口3810人,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数69人,其中女党员8人,村民代表58人。   全村土地面积集体时2300亩,国家单位征用、福三线公路用地、白沙水库库区和移民用地以及白沙小城镇建设用地等建设用地1200余亩,现有耕地面积不足1100亩。山林地面积19711亩。全村主要街道基本硬化(小路小巷除外),基本饮用自来水,但因白沙自来水源少,存在缺水现象,有待解决。   目前,白沙小城镇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白沙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白沙溪东“三旧”改造项目作为白沙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4.2亿元,占地300亩,涉迁645户近2000人,是龙岩市最大的乡镇“三旧”改造项目,建成后将包括九龙江源头主题文化公园、农贸市场、游客接待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汽车站、中心幼儿园等公用建筑,是一个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宜居城镇综合体。截止目前,31幢安置房27幢已封顶;完成集镇3.4公里主干道改造,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钢结构施工,力争今年安置房全面竣工,实现部分安置户顺利回迁,着力打造低碳生态示范小区。   

樟坑村

  樟坑村简介   【区位特点】樟坑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政府所在地北部15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56公里,地处白沙水库风景区内,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是白沙镇生态旅游的好去处。2006年为建设白沙水库、樟坑一、二组村民410多人移至白沙溪西温泉安置点,部分人员安排在龙岩东宫下移民安置小区,村部在白沙温泉安置点建设一幢6层大楼,集办公服务、文化娱乐、村情介绍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   【全村概况】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即樟坑、址头)3个村民小组,180户630人,常住人口480人,党员25人;耕地面积320亩,山林面积2985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9700亩,竹林3000多亩,茶园100多亩,水电站3座,果园1000亩,其中新罗区桔佳园果林场种植芦柑及特早熟温州蜜柑700亩。该场于2009年“吉佳源”牌芦柑荣获中国绿色志食品标志。   【主要资源与主要产业】村财政主要与水资源费等收入;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业、运输业及外出务工为主,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毛竹业是全村经济主导产业。   【工作情况】村级组织长期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龙头,突出农民增收,规划布局农民小康建设。近年来解决了址头小组4公里的水泥道路硬化及170亩的农田灌溉用水,去年建设樟坑移民码头及果林场、茶园生产道路的路面铺设。今年完善温泉安置点6000多㎡的外墙统一装修及路灯绿化等工程   【方向目标】按照“立足樟坑,发展农业生产及农家乐经营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樟坑村库弯山美、水美的生态资源环境,努力将樟坑打造成集垂钓休闲、度假旅游、宜游宜业宜民于一体的“山水休闲旅游”美丽乡村。   

吕凤村

  吕凤村简介    吕凤村位于白沙镇北部约45公里,与漳平市赤水镇相邻,也是新罗区白沙镇最边缘村庄。面积59.62平方公里,辖有5个自然村,116户450人。近几年来山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尤其是隔头自然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用水断源,自然灾害给村民生活和生产均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解决村民生活问题,改造村民居住条件,村相继召开十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建房分配形式、财务和施工管理、主建材核定和招标方案,通过集体所有权土地置换,集资建设吕凤造福工程新村。工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用地面积8220.4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854.6㎡,总建筑面积14139.3平方米,容积率1.68,绿地率30.2%,建筑密度33.9%,按规范化要求建设7幢116套公寓式住宅、新村部、老人活动中心,农民之家及各配套组织办公室。总工程造价:2360万元。   

陈地村

  陈地村简介   陈地村成立于一九九五年五月份,原系孔党村第三组,陈地村地处四县交界连城、永安、漳平的边缘小山村,总人口153人,其中男79人、女74人(0党员14人,村民代表23人)山林总面积壹万捌仟多亩,其中吕凤果育场伍仟多亩,竹林面积叁仟多亩,耕地面积329亩,旱地面积42亩;距最近的集镇卫生院42公里。   

孔党村

  孔党村简介   孔党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政府驻地西北方165公里处。相传从前正德君在此避难,躲在一棵古树洞内,免于遭难,正德君称此地为孟党,后改为孔党,故得名。聚落依山分布,有矿产资源。解放前称陈地保,孔党村。1950年属小溪乡,1952年属陈地乡,1958年先后为小溪管理区孔党大队、小溪公社孔党大队,1966年并入白沙公社。1984年为白沙乡孔党村委会,1996年为白沙镇孔党村委会。   

珍坑村

  珍坑村简介   珍坑村位于白沙镇政府所在地北部32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76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05户,329人口,常住人口123人,耕地面积463亩,山林面积1.6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6080亩,竹林8560亩。   

吕洋村

  吕洋村基本情况   吕洋村位于白沙镇的西北面,东面孔党村、珍坑村,西接营斗村、南邻小溪村,北与赖源乡接壤,库边路是村庄通往白沙镇的唯一通道。   吕洋村是南方比较典型的山地河谷地貌,全村低山连绵,海拔高度在450—600米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水资源丰富,吕洋溪双村庄西面由西北向东南穿村而过,吕洋溪属于万安溪八大支流之一。   全村农田面积320亩,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全村森林面积8000多亩,树种丰富,包括马尾松、杉树、毛竹等。吕洋有上洋、下洋两个自然村,总共47户145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主要是村地广人稀,农、林资源丰富人均农田大约两亩,全村移动、电信信号全覆盖。   

半岭村

  半岭村基本情况      半岭村距白沙镇政府有15公里,与漳平市南洋镇交界。全村总人口750人,耕地总面积360亩,山场总面积1万亩(其中:油茶林面积有4500亩,公益林面积有4387亩,竹林面积1000亩)。海拔有500-600米,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组成一个行政村。   

小溪村

  小溪村简介   小溪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西北处,全村人口1859人,总户数449户,有10个村小组,散居在9个自然村内。全村森林面积4.18万亩,耕地1239亩。由于地处亚热带,九龙江上游,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我省著名的林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小溪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目前村有煤矿、木材加工、电力等多种民营企业。由于群策群力,广大村民收入年年递增,村财也逐年增涨。2005年农民年人均收入7536远,村财突破百万元,达125.3万元,实现了小康水平。   2002年,省重点工程万安溪二级水电站(白沙水电站)开发建设,小溪村被列入重点移民村。按照省、市、区移民指挥部的安排,移民安置点分市区东宫下,有村移民192户,856人,白沙镇移民点236户,1053人。2005年2月19日,白沙集镇安置地顺利动工。这项工程聘请区城乡规划局、区移民局工程技术人员联合组织规划设计,新村标准经省建设厅审定,被列入我省第八批新村建设示范点,也是我省第一个移民新村示范点。新村境内由原2车道的福三线拓宽改造为四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宽40米,成为白沙集镇新的商业街。新村住宅每单元占地90平方米,人均住房达60平方米,同时每户都有28平方米的车库。房前屋后都有绿地。整个移民新村为骑楼斜屋面的中式风格,临街大楼的底层全部为农家店面,整齐统一,美观大方,引人注目。村部大楼高7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中心、农民之家、民兵之家、文化活动中心、老人协会、青年培训基地等活动阵地,做到了文化学习与休闲娱乐并举,有力地推进了小溪村精神文明建设。2006年3月村移民全部搬迁完毕。2006年7月,小溪村成立了新一届的两委班子,他们秉承历届老班子的优良传统,紧紧地抓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机遇,确立了“工业立村、三产富家”农、工、商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思路,带领群众开始新的创业。现建有以出口为主年产值8500万元的合资木制品厂一家。 依托白沙水库面积大(其中库容面积1.89亿立方米、库面面积8.3平方公里)的地理资源优势,努力开发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畜牧、渔业养殖等为一体的水库湖面综合开发项目,已形成达到出具规模。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小溪村将在今后的三年内实现村财年收入达1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一个崭新的和谐的小溪村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罗畲村

  罗畲村简介   一、区位   罗畲村位于白沙镇中东部,东南邻田坑村,临接洋西、大盂村,南接白沙村。距离白沙集镇5公里,距离龙岩城区约45公里。   二、自然条件   罗畲村地势属丘陵地带格局,环境自然空气良好,年平均气温23°C,属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三、资源条件   罗畲村行政区域面积29568亩,全村林地面积26703亩,其中:(竹山面积8000亩,耕地面积1391亩,园地面积145亩),适合毛竹和林木生长发展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瓜果、花生等农作物,适宜养殖生猪、牛、羊、鸡等禽畜牧业发展。   四、行政村布局结构   罗畲村辖区内有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约365人,人口1392人,其中外出人口约723人,基本无外来人口。村委会基层组织为村两委基层组织为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46名。   五、公共服务设施   现为村委会办公楼1幢,小学学校1幢,代表性宗祠2处,寺庙1处。   六、道路交通和公用工程设施   1、行政村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白洋公路一条4.5M宽的水泥道路,其余道路均为自然村道。   2、人饮水利灌溉:主要来源于小溪流,村民自然打井和山涧里引用山泉水。   3、电力电信:由国家电网白沙镇供电所电网供电,已完成电网改造,现实户户通电。电视收视均使用村村通卫星转播信号。电话普及率100%,移动、电信、联通信号覆盖全村。   七、自然与人文   罗畲村以山体、水系、林木、田园、村庄等构成自然生态系统单元,形成了生态最基本的良性循环、自然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无烟尘、噪音及垃圾污染,各种环境质量指标达到人居生活优质标准。乡风淳朴,村民勤劳朴实,文明和谐,具备自然与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村村

  内村村简介   我村因处地很“内僻”故得名为内村,聚落呈依山西水分布,原属宁洋县管理辖,解放前全村人口不足70人,在-苛政下,内村农民苦难深重,对-的反动统治,贫困农民早就深积着愤恨的怒火,1934年春红九团连队进入了宁洋三区(旧称减达社)开展如为如茶的革命斗争,建立了由方方同志为首沙田特区,红九团团部设在苏益田,1934年7月份红九团长吴胜率军进驻邹家山发动群众级长郑世昌带领全营武装来到我村,红九团的到来给我村农民心中对-的愤恨,立即喷发并形成了熊熊的革命烈火。我村一举有好几名青年参加游击队,民兵,如廖克明、廖明灶、廖金土等人,他们在二营营长郑世昌直接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斗争,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工作队教导员老陈领导下成立了农会进行土改贫困农民分了田地,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956年划归龙岩县小溪区邹山内村大队,1957年撤区开乡后属罗山公社内村大队。1964年属邹山大队内村生产队。1984年至1993年属白沙公社邹山村委会,内村生产队,1933年预计邹山分开,成立内村村委会,1966年为白沙镇内村村委会,全村83户,300多人。距白沙镇23公里。   

苏一田村

  苏一田村简介   苏一田村位于白沙镇北部,海拔600多米,全村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6人,山林面积2万2千亩,其中毛竹林有4千余亩,耕地面积532亩。   

邹山村

  邹山村简介   【区位特点】邹山村位于白沙镇东北部,距集镇22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66公里,与漳平市赤水镇毗邻,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是我区毛竹基地之一。   【全村概况】我村属于革命老区村,三十年代不少前辈参加了革命,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而宝贵的生命。至今到现在该村还生活着“五老”人员、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及老游击队员。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68户687人,党员29人;耕地面积1142亩,山林2586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480亩,竹林700余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及外出务工为主,种田、养殖业、竹业是全村经济主导产业。   【方向目标】今年我村将重点搞自来水饮水工程,拟建邹山至内村道路硬化建设;总之,以党支部为中心,努力开展生态农业,保护好生态资源环境,利用我村资源创建邹山小康而美丽乡村。   

高洋村

  高洋村简介   高洋村地处白沙镇东北部,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山林面积21946亩,耕地面积749亩,5个村民小组,134户,558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0人,其中妇女党员2人,积极分子1人,支委4人。村班子6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大专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3人,初中文化程度2人。   

大盂村

  大盂村简介   白沙镇大盂村位于龙岩市的东北部,白沙镇的中东部,东与南洋镇长接壤,西接洋西村,南邻罗畲村,北接高洋村。村域总面积大约1300公顷,截止2013年,全村人口为608人,大盂村距白沙镇12公里。   大盂村全村包括4个自然村,分别是中盂仑、大盂顶、包楼厝、小东溪、中盂仑是大盂村委会所在地。   大盂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平均在19.8度,最高的七月气温27.2度,最冷的一月气温10.4度,无霜期10个月,多年平均雨量1518.2mm。   大盂村地形地貌复杂,村域范围内没有大面积的平坦地,梯田成为村庄特色的景观,全村农田面积854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花木、林木苗,全村还保留3大面积原始生态公益林面积8000多亩,全村还保留3大面积原始生态林,树种丰富。   大盂村水能资源丰富,全村有两处小型水电站,到全村有两处小型水电站,到仅能供应本村的生活,灌溉用水,还是邻村的重要水源地。   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以水稻、茶叶、油茶的种植为主,部分外出打工收入。   

郭畲村

  郭畲村简介   【区位特点】郭畲村位于612县道旁,离镇政府7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36公里,村内风景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   【全村概况】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58户1147人,常住人口600人;耕地850亩,山林17342万亩。主要资源、主要产业:全村农民收入以种养、种植、竹山业、部分商业、运输业。   

营斗村

  营斗村简介   白沙镇营斗村属白沙水库移民村,原行政村地处新罗、连城交界处,距离白沙镇30多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景色秀美,有八个自然小组,其中扁岭坑、石门潭、马家山是革命基点村。   2006年4月为配合白沙水库建设石门潭、水口、前邦洋、营斗四小组约600多人移民至东宫下和白沙田洋厝居住,其余四小组仍在原营斗村境内居住,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移民开发项目一等奖。现有从农民328户1300多人,以农业、林业生产为主要收入。全村土地面积约53100多亩,耕地面积1150亩,山林面积51850亩,其中毛竹林10000多亩。   


吕凤村特产大全




吕凤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