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坑村位于金砂乡西北部,紧邻省道309线,距金砂集镇800米,距永定县城约7公里,是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新村,2000年从洪山乡迁入。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206户、827人,其中党员20人;现有耕地263亩,森林1600余亩, 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30元。
近年来,五坑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创新机制,打造亮点,着力推进文明和谐库区移民村建设,树立了库区移民村建设的品牌。先后获得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省级文明村、2008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度全省“平安库区”先进村等诸多荣誉,是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市重点示范村、县“六点一片”重点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
在新的起点上,村两委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注重提升、培育典型”的指导方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五坑村建设成为村民富裕、村庄靓丽、村风文明的生态带动型和工业主导型、具有移民特色的文明和谐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2202 | 364000 | 0597 | 查看 五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五坑村 |
五坑村位于金砂乡西北部,紧邻省道309线,距金砂集镇800米,距永定县城约7公里,是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新村,2000年从洪山乡迁入。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206户、827人,其中党员20人;现有耕地263亩,森林1600余亩, 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30元。 近年来,五坑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创新机制,打造亮点,着力推进文明和谐库区移民村建设,树立了库区移民村建设的品牌。先后获得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省级文明村、2008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度全省“平安库区”先进村等诸多荣誉,是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市重点示范村、县“六点一片”重点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 在新的起点上,村两委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注重提升、培育典型”的指导方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五坑村建设成为村民富裕、村庄靓丽、村风文明的生态带动型和工业主导型、具有移民特色的文明和谐新农村。 |
下金村 |
下金村位于金砂乡西南部,是原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赖金华的家乡,东邻城郊乡,南连仙师乡,西接卓坑村,北靠五坑村,耕地面积1400亩,林地面积9000多亩,共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385人,全村有三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71名,建党积极分子5名,预备党员5名,两个专业合作社,2012年村民平均收入8580元,主要靠种植稻谷、烤烟、美蕉、蔬菜及养殖家畜家禽为主要产业。 |
秀山村 |
秀山村东邻赤竹村、上金村,西邻仙师乡书华村、大阜村,南邻卓坑村、仙师乡兰岗村,北邻上杭县严坑村,有土地697公顷,辖区范围包括内村、坑口、石泉三个自然村,户数103户,人口360余人,耕地面积270多亩,山林面积5555亩。 |
西田村 |
西田村位于著名革命老区金砂乡集镇所在地,距离永定县城仅6公里,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解放后首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张鼎丞同志,原南海舰队司令员张元培将军、原国家商业监察局局长张慕尧和全国十大少年英雄张锦辉烈士的家乡。全村面积近4平方公里,辖有6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286户,人口1152人,其中党员53人,五老人员10人(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地下党员、目前健在3人),低保40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32元,村财收入3.8万元。 西田是革命老区村,1928年,在这里举行了震撼八闽的农民武装-,成立了我省第一支红军部队和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先后有62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辖区范围内现存在永定-遗址金谷寺、永定县委成立旧址金砂公学、金砂秘密兵工厂旧址邹公庙以及洋田平民夜校旧址、张鼎丞故居等6处革命旧址,建有永定-陈列馆、张鼎丞纪念馆及张锦辉烈士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始创于1985年的该村传统企业金谷土楼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菜干、蕨菜干、苦菜干、芋杆干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是生产“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永定菜干”历史最悠久的正宗老字号企业、龙岩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该公司“土楼”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11年5月,“永定菜干”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称号,成为我县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央企华润混凝土(永定)有限公司、县委党校新址座落在该村。 |
赤竹村 |
赤竹村位于永定县金砂乡东北部,距县城6公里。全村土地面积共1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万亩。辖14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樟塔、黄土坑、大培里、罗斜坑、半铺里、赤竹凹、黄屋)522户,总人口1981人,村民代表38人,党员人数63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烤烟、六月红、养殖、务工、大米加工等。 |
上金村 |
上金村,原称古木督。迄今有六百余年历史,方圆14平方公里,居住着范、王、余、郑、周、赵、罗、谌等八姓人家。先祖勤劳勇敢,艰辛开垦出“田坎高过屋”的层层梯田一千多亩而驰名省内外。 上金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1927年9月成立0党支部,创立平民夜校。1928年7月,张鼎丞、范炳元等革命先驱在本村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农民武装铁血团,组织了震惊全国的“永定-”,全村有90%的男女青壮年参加了攻打县城的战斗。同年8月闽西临时特委也在上金村成立。1930年10月,在万昌楼创办了列宁学校,1931年冬在背头窠永昌楼设立了工农通讯社,是当年中央苏区联络外界护送干部的重要交通站。-,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曾居住于此。1935年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和0永定县委曾设在本村衰坑窠。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曾在这里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全村有200多人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上金人民仍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直至全国解放,有数百名村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被认定为烈士的有78人。同时涌现出范阳春少将等省、市、县级领导多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