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永定区 >> 湖山乡 >> 赛华村

赛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赛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赛华村简介

  赛华村位于湖山乡北端,地处下洋镇与湖山乡交界,南与里佳村接壤。距乡政府约8公里,距县城54公里,是湖山乡通往其他乡镇的进出口。
  【村落与居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村1200多人,辖区内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赛华村有两个姓氏,即沈姓和刘姓。沈氏是本村的大姓,人口约占三分之二,由本县堂堡乡迁入;刘氏由广东省大埔县白喉松柏坑迁居至赛华兰林村。村部位于兰林自然村湖洋公路旁。
  【建筑景观】赛华村现有古建筑基本是解放前建造。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基本上为土木结构房屋,大部分是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90年代以后至今建造的为砖混结构的房屋。现已全面开通了往碓下、上斜自然村的水泥公路,从而大大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特产经济】赛华村以农业为主,村民以农、林为生,树木、毛竹的种植与生产是本村的致富项目。随着改革开入的深入,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2205 364000 0597 查看 赛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赛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赛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桂象村

  桂象村位于湖山乡风景秀美的天科、凉伞岽山脚下,两座大山上半部都是国家生态公益保护林。全村1020人,分为二个自然村,其中小象湖520人,分别姓李、姓钟二姓;桂竹里500人,全部为钟姓。共有8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建筑景观] 桂象村李姓从湖坑镇迁入繁衍,至今有600多年。桂竹里钟姓据说是畲族后裔,由于历史原因,已改为汉族。桂象村以前整个行政村内几乎是土楼结构,圆形、方形较多,虽是土楼,但保持土楼特有风格,如能防风、防贼盗、冬暖夏凉的好处,多功能体系,村中有祠堂、古井、民谣、山歌庙会交融出特有魅力。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建筑基本是砖混结构。    [物产与经济]全村农户实施了山泉水的饮水工程,建有沼气池,从而大大改变了该村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全村森林覆盖率占80%,特色有烤烟、生姜、水浸柿,巴戟天等。桂象村是湖山乡较早外出打工的村子,现经济比其他村要发达。   

漳溪村

  漳溪村毗邻湖山乡三来村,西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接壤。全村有上村、下村、坑头、洋竹里、虎石等5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4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山地面积1000多亩。    [村貌与历史人文] 漳溪村有李钟两姓,其中绝大部分为李姓。洋竹里自然村是湖山乡的革命基点村之一。   [建筑景观与物产经济] 漳溪村生态环境优越,有海拔1100余米的“飞天马”高山草场,坑头自然村的野生莲子丛林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六月雪”梨就是坑头村的特产。漳溪村矿产资源丰富,有钼、银、铅锌和石英、甲长石等矿产。   漳溪村农民以农业为主,烤烟和果树是主要经济来源。   

三来村

  三来村是湖山乡集镇所在地。   全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880多人,有410户人家,有三来州、新溪、合溪三个自然村,全村33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村整个地貌是北沿西的弯形的村庄,村周围环山围绕,三个自然村的河流至下洋镇沿江村汇集,有三座小水电站。   

黄坑村

  黄坑村东与平和县芦溪镇山岗村毗邻,南跟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接界,距永定县城75公里。有仰天、黄坑、永罗三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56户,1200多人,   [村风村貌] 自古以来,黄坑村百姓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热情好客。邻里乡亲,互助互爱,兄弟妯娌和睦共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历史人文]黄坑村革命历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时期出现过饶、和、埔“五坎”区的第一任苏维埃主席。   

杨山村

  杨山村东与平和县秀峰乡的龙岭村接壤,一条30米宽的小河九曲十八弯一直向东流,经过十八排到达龙岭村,杨梅乾北走4公里与黄坑村相连,南邻广东省大埔县,从三溪自然村穿过崇山峻岭,风景秀丽的长尾洋5公里到达广东思公坪。全村山林土地总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达1156人、306户,辖区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历史人文]杨山村1949年以前属平和县管辖,旧称福建漳州府平和县、九象乡,杨黄保,与今黄坑村同属一保,国共战争时属二省三县不管地带,直至一九五一年才正式划归永定县管辖,称永定县第十区杨黄乡。杨山村有钟、李二个姓氏,其中杨梅乾等二个自然村姓李、霞山、山前等五个自然村姓钟,杨村中人口钟姓700多人,李姓400多人。   [建筑景观]杨山村现仍有清代古民居、古建筑10多座,景观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的土方楼“下楼”,是集居住,防御于一体的古建筑,该楼土墙厚达一米、楼长36米、宽25米、高三层、90间、楼上每个房间都有枪眼,大门和侧门上方设有防火装置,是典型的炮楼式的古城楼。杨梅乾自然村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学堂,当地俗称“大学”或“大学宫”,该学宫建筑别具一格,除设置十多间教室外,还设有后堂、上堂、中堂、前堂,后堂为居室,上堂为办公室,中堂为审案场所,前堂为村民旁听的地方,完全按照宫府形式设置。前堂天井有古柏、青松、,上堂天井有百合花树,后堂天井有古茶花,桂花树及多种花草,教室外还有翠竹环绕,直至一九七五年杨山小学一直设置在这座学宫里。   

象湖村

  象湖村位于永定县湖山乡东南部,村庄座落在天科岽、凉伞岽山脚下。象湖地处两省三县交界,东南与平和县秀峰乡、芦溪镇接壤,西南与广东大埔毗邻,北接湖山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0多公里,村落面积7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085人,289户,共有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36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7名。我村有一所寄宿制完校,全校师生120余人。我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大力发展烤烟、蔬菜种植,建有烤烟基地。近年来,我村在湖山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确定创建市级生态村以来,我村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深入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在全村形成了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创建声势,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有力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村实现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5%,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90%,无害化处理率80%,生活污水处理率70%,无工业污染源排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6%,农膜回收率85%,清洁能源普及率91.3%。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桂坪村

  桂坪村东与本乡黄坑村和平和县芦溪镇接壤,西邻本乡里佳村,与县城距离为64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400多人,辖区内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桂坪村是全乡姓氏最多的行政村,全村有唐、李、游、陈、曾、谢等六姓氏,唐姓由广大埔茶阳迁入;李姓由本县湖坑镇迁入;游姓由平和县秀锋乡迁入;陈姓由平和县芦溪镇迁入;曾姓由本县下洋镇迁入。   【建筑景观】桂坪村现有古建筑基本上是解放前建造。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民居中,基本上为土木结构房屋,大部分是方形土楼,90年代以后至今建造的为砖混结构的房屋。其中山下自然村有一座大土圆楼,直径72米,共占地面积4.3亩,为4层两圈建筑,外层每层有48间, 2005年,上坪自然村村民自发筹措12万元在上坪水口的石拱桥上建造凉亭(平安亭),亭顶用琉璃瓦镶嵌,两条大龙盘旋而上,为桂坪村最壮观的建筑。   【特产经济】桂坪村以农业为主,村民以农、林为生,烤烟、红柿种植是本村短、平、快的致富项目。村中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经探明村中遍存锡、稀土等矿,但还未开采。   

里佳村

  里佳村位于湖山乡北端,北与赛华村接壤,西以漳州平和县芦溪镇山岗村接壤。距乡政府约7公里,距县城55公里。   【村落与居民】辖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村1300多人,全村人口集中在一个行政村里,有 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里佳村只有一个姓氏,即沈姓,由本县堂堡乡迁入。里佳村是湖山乡最大的革命据点村,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里佳村涌现了许多的革命先烈,是福建省军区炮兵司令员沈仲文的家乡。   【建筑景观】里佳村现有古建筑基本是解放前建造,最古老的有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交椅状土楼。其中,村口的妈祖庙是永定县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民居中,基本上为土木结构房屋,大部分是方形土楼,90年代以后至今建造的为砖混结构的房屋。   【特产经济】里佳村以农业为主,村民以农、林为生,树木、毛竹和巴戟天的种植与生产是本村的致富项目。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   

赛华村

  赛华村位于湖山乡北端,地处下洋镇与湖山乡交界,南与里佳村接壤。距乡政府约8公里,距县城54公里,是湖山乡通往其他乡镇的进出口。   【村落与居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村1200多人,辖区内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赛华村有两个姓氏,即沈姓和刘姓。沈氏是本村的大姓,人口约占三分之二,由本县堂堡乡迁入;刘氏由广东省大埔县白喉松柏坑迁居至赛华兰林村。村部位于兰林自然村湖洋公路旁。   【建筑景观】赛华村现有古建筑基本是解放前建造。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基本上为土木结构房屋,大部分是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90年代以后至今建造的为砖混结构的房屋。现已全面开通了往碓下、上斜自然村的水泥公路,从而大大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特产经济】赛华村以农业为主,村民以农、林为生,树木、毛竹的种植与生产是本村的致富项目。随着改革开入的深入,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   


赛华村特产大全




赛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