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溪村系龙岩市永定县堂堡乡第三行政村,位于堂堡乡西南部,在秀丽文笔、山清水秀之地,东与湖雷镇溪口村接壤,距县需18公里,西与本乡河坑村山塘里交界,北与本乡村中村外宝溪交接,南与湖雷镇潘坑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2平方公里嵛村人口近600人,辖4个行正村,四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是绿色的小山村,真是山青水秀,具有清新的空气。
[历史人文]宝溪村自以来属永定县管辖,旧称福建省永丰田里堂堡倒水坑(今堂堡乡宝溪村)那之时每年夏天雨季发大水,本村溪水受水的影响溪水有时会倒涌回来(俗称倒水坑)。
[建筑景观]宝溪村坑留有古老土楼民居建筑十余座,土楼民居景观,资源其丰富,村庄建筑起各种土楼城墙可四道八达,便于各类避难和防御。
[物产经济]宝溪村有特色的产业,优质的烤烟,金色的稻子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2208 | 364000 | 0597 | 查看 宝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香溪村 |
香溪村系永定县堂堡乡第二大行政村,位于永定西北部,在风景秀丽的茫荡洋南麓。北与上杭县接壤,西与合溪交界,东与本乡寨下村相连。距县城 20公里。现全村人口2100多人,526户,18个自然村,村民多以沿溪面居。香溪原名上溪,后来文人辈出,把上溪改为香溪,大清雍正五年,上溪重修族部,序说“不得(乡)香大香也,于草为兰香,于木为桂香,于人为书香”,以后改名为香溪,一直沿用至今。 香溪水口景观叫铁扇关门,层岐对锁,工整严密看不见出口,历史官,见此景观,认为香溪必为出人才,有达官贵人之地,必下马驻足前行,本村历史上有入学秀才四十余人,其中举人1名,乃万石楼小组十六世公谢刚正,又一佰祖谢弼(儒学教授),明成化(1479——1485年间)任永定开邑首任教谕,与永定开邑首任知县王环共同编撰了第一部《永定县志》,现谢弼基葬于本村水口公路旁,于大清道光十七年丁西岁仲冬重修,对于谢弼《永定县志》亦有记载。解放前,本村族人年年秋季以猪、羊拜祭。解放后,每逢高考、学子都争相拜祭,估金榜提名。如今考取研究生、博士生的不少,还有1人考取清华大学,对谢弼教谕之学识,古今文人黑客崇拜之至,可见一斑。 该村民房建筑多为方型士楼,较为典型的有万石楼,(现已倒塌),前后三堂占地500平方米,共108间房,十楼高七层。墙基最大处可容2人并肩面眠,现当时气势之宏伟。 该村盛产土纸、笋干。有特色高山茶,天然香菇和大红菇。竹木资源丰富。矿产有黄金和稀土矿等,有丰富的花岗岩石材。但这些矿产资源还未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开发和利用。 |
朱罗村 |
朱罗村在海拔1448米高的茫荡山脚下,是堂堡的最西北部,北靠虎岗乡,南与寨下村相连,东与赛智村相连。海拔平均800多米,有丰富的竹木资源(山林面积达到2000多亩)和铁矿资源。该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330户,1302人。其中革命基点自然村有2个,主要以粮食、烤烟、竹木、畜牧业和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主,是个典型的偏远山区农业村。 朱罗村旧属丰里邑,属三堡乡管辖,张、黄、阙、沈四姓始祖永定县朱罗繁衍,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清朝时期黄姓出了进士黄世仁,为官清廉,声名远播。 朱罗村留有清代古民间建筑二座,村落中有祠堂、民谣、山歌、龙舞、庙会高融出独特的魅力,每年四月都举行迎神活动,祈临一年风调两顺,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裕,和睦相处。 朱罗村有丰富的毛竹森林资源,竹林面积13347亩,木材积蓄量三千立方米,居全乡第一,还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有待于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
赛智村 |
赛智村系龙岩市永定县堂堡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永定县北部,处在秀丽神奇的茫荡洋山脉腹地,东与坎市镇接壤、西与朱罗村相连北靠高陂许佳村、南接三堡村。离巍峨挺秀的茫荡洋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村落总面积4.3平方公里。全村246户,总人口1200多人,其中,阙姓占85%,易姓占15%,辖学堂岐、背头湖、上斜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赛智村原名“青坑村”。阙姓始祖文锦公于明朝仁宗永乐年间由三堡迁移繁衍至今已有700年历史。1931年,革命先驱张鼎丞来我村开展革命活动时,亲身感受到村民尊师重教,耕读家风的淳朴民风,则更名为“赛智村”。 赛智地势北高南低,酷似一把座椅,一条清澈似如玉带的小河迁回村前,南面山峦平滑像似一张案桌,莘莘学了正端坐案前,倾听着时代的召唤,灵秀的山川哺育了赛智人勤劳勇敢、尊师重教、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上朔前清有进士阙文、解元阙昭荣、官至五品将军阙禄兴、永定守城千总阙毓周。近追黄埔军校军训处主任阙泮葵(杏生)、曾任永定县参议院秘书、南靖县长阙上南和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38位红军烈士。当代更是人才济济,国家太阳能研究所总干事、上海交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阙雄才,国家重点企业中石化广州总公司副总经理阙国登,永定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阙如聪,在国内水电架设中享有权威的工程师阙耀登,以及在染织行业颇有建树、并获国家专利权的阙根林,还拥有自恢复高考以来的近进位大中专毕业的知识大军,正发挥才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各自的事业中卓有成就。 赛智名胜古迹从多,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朝建筑风貌的天后宫,与著名西陂天后宫相媲美,名山“泰莲山”,山灵水秀,四方游客逐年递增。常年香烟,还拥有百年以上土楼群五座,建筑结构独特,“青溪亭”中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手迹,更为令人神往的还有当年苏维埃政府设立的兵工厂遗址。 赛智村交通便捷,一条新铺就的水泥路像一条苍龙盘旋于村落之间,通往本县重要集镇坎市公路已开通,大大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若有兴致游览于山间石砌小道,四周古木参天,是座巨大的天然氧吧,别有一番情趣。 赛智是块物华天宝之地,储藏有丰富的煤、铁、石墨、绿辉岩等矿产,正待开发。 团结奋进的赛智村,正像一只腾飞的雄鹰,展翅翱翔于时代崛起的蓝天,又像一位慈蔼的母亲,等待学子归来,共谋发展,同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三堡村 |
三堡村系龙岩市永定县堂堡乡第二大行政村,位于永定县北部,在秀丽的茫荡洋山鹿部,东与均市秀山毗邻,西与香溪相靠,北与赛智、寨下相连,南邻村嘌距乡所在地3.3公里,村落面积6.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670多人,398户,辖群丰、凹下、红星三个片,16个村民小组。 巍巍茫荡洋,倾垂千峦苍翠,万壑泉流,滋养三堡十里方圆数百年文明,“尊师重教,乐育英才”是优良传统,前清时期阙溪创办奎文馆,阙敬松创办横经馆,为三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阙诒流是台湾东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捐资800多万元,在征得大众桑梓的同意后,拆掉三个宗祠宇祠,让出风水宝地建起三堡中学。三座祠堂合建为一,现祠宇巍峨,兴教育才,两全其美。因此,阙诒流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褒奖,授予金质牌匾。 三堡是块风水宝地。“七星伴月堡庄内,鹈鹕饮水马山前。”鞍山下,拱桥边,古阁新景相辉映,钟灵毓秀,哺育着八方代代英贤!公王亭更是一处独特的自然风景,有美好的传说:“公王亭似一位仙人,百年樟树树称横卧,仙人牵着一匹骏马(马鞍山)水口拱桥是疆绳,守候在三堡的出口处,急待主人跃马扬鞭奔前程。如今的公王亭的圣地,香火盛旺。叹曰:樟叶遮 日,神烟 升“。美丽的中学、小学,是诗的神韵,是画的意境,是一曲天工造化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美妙旋律! 三堡,又称马山靠,前清时属丰田里,一九四九年设三堡政府,一九五一年改为三堡公社,七二年与堂堡公社合并,三堡村多为阙姓占97%。始祖弁公于元朝仁宗延估元年(公元1314年)从太平里高坑移居马山背,定居繁衍,至今793年。其余为陈姓占3%。三堡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往今来,有精忠报国、戎马一生的红军第八团团长阙树槐烈士;有热心教育先后捐建三堡小学、湖雷中心小学、增瑞小学的德龙;有在“铌酸锂单晶光纤生成和色”研究上取得国际水平并获“中国十大跨世纪青年人才”称号的阙文修;有兄弟留美博士导师阙梅登、阙球登…….。 三堡村现有清代古建长——奎文馆一座,又称奎文书馆,历史上纳儒林雅士施教育,招八方童子习经,书香鼎盛,誉远百里,经历数百载,几度维修,保留古典风貌。横经馆座落溪背(现已拆除)是三堡历史上一所有名的学堂。数百年墨彩文风四溢,科弟榜前有许多话美谈传至今。 三堡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上万亩林地,上万亩竹林,产竹量大,年产土纸几万片。茫荡洋的天然苦笋是食用笋之珍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要种植水稻,地瓜、烤烟、木薯、高梁。三堡高梁酒在继承传统的酿酒工艺中不 断更新,一支独秀,闻名全县,为酒中之珍品。 |
河坑村 |
堂堡乡河坑村地处堂堡的西北部,东临村中村,西接合溪,南与村中相连,北靠三堡,辖区面积21.5平方公里,距离堂堡乡政府约1.5公里,有780户,现有人口2860人,21个村民小组,劳动力1500人,耕地面积1101亩,林地面积7214亩,是以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村。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达523万元,比增2.1%,其中农业总产值230万元,比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3548元,比增1.8%,村财收入2万元,全村固定资产980万元。 |
村中村 |
村中村地处堂堡乡集镇所在地,是堂堡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而得名“村中”。全村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设20个村民小组,有500多户2200余人。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村民主要以粮食、烤烟、地瓜、芋子等种植为主,近年来,服务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
宝溪村 |
宝溪村系龙岩市永定县堂堡乡第三行政村,位于堂堡乡西南部,在秀丽文笔、山清水秀之地,东与湖雷镇溪口村接壤,距县需18公里,西与本乡河坑村山塘里交界,北与本乡村中村外宝溪交接,南与湖雷镇潘坑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2平方公里嵛村人口近600人,辖4个行正村,四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是绿色的小山村,真是山青水秀,具有清新的空气。 [历史人文]宝溪村自以来属永定县管辖,旧称福建省永丰田里堂堡倒水坑(今堂堡乡宝溪村)那之时每年夏天雨季发大水,本村溪水受水的影响溪水有时会倒涌回来(俗称倒水坑)。 [建筑景观]宝溪村坑留有古老土楼民居建筑十余座,土楼民居景观,资源其丰富,村庄建筑起各种土楼城墙可四道八达,便于各类避难和防御。 [物产经济]宝溪村有特色的产业,优质的烤烟,金色的稻子等。 |
下村村 |
堂堡乡下村村因地处堂堡乡下方而得名下村,道路路面硬化交通便利,是堂堡乡与合溪乡的必经之路,也是堂堡乡南大门,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东靠蛟塘村、西与宝溪村相连,南与湖雷镇溪口村毗邻。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共有478户,1833人,村民代表37人,劳动力有1280人。总耕地面积926亩,林地面积4808亩;村设党支部,村两委成员7人,村支委3人,现有0正式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12人,男党员36人.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2名。下村村支柱产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烤烟、林果和养殖为主,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228元,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逐渐走向奔小康之路。 |
蛟塘村 |
蛟塘村位于堂堡与坎市的交界处,是堂堡乡较小的自然村庄,总面积为4.44平方公里,被分为6个自然小组,全村有92户人、总人口344人,耕地面积为0.31平方公里,蛟塘村被青山围绕,空气清晰,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人文居住的好地方。 蛟塘村与香溪村、朱罗村、赛智村、三堡村、河坑村、村中村、宝溪村、下村村、寨下村相邻。 |
寨下村 |
堂堡乡寨下村位于永定县北部,与上杭县的稔田镇、太拨乡相邻,地处闽西名山茫荡洋山麓。水泥公路直通永定县城只25公里;距龙岩市区仅30余公里,交通便利。是全乡占地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有10平方公里。全村303户,1248人,;辖10个村民小组。 全村山林面积16969亩,竹林面积4863亩,是全县规模最大、竹质最好的竹林基地,年产土纸几万片。竹资源非常丰富,当地盛产的竹席、竹碗、竹雕等制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外商亲呢;鲜笋罐头、笋干、冬笋是城市、乡村各大餐馆酒店必不可少的上乘山珍。 本村所辖西坑、禾仓角两个基点村,是当年闽西红色政权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五十年代,该村农民就具有先进的思想觉悟,积极参加当时夜校学习并效果显著,被上有誉为雷打不动的“铁民校”,受到国务院表彰。 位于本村北部的茫荡洋大山,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群山重叠,气势雄伟/有百丈寨的三级瀑布,壮观迷人;还有传说的仙人种下的大片“倒插竹”;山中现存的“风车口”、“棋盘石”、“仙人洞”、“草洋”、“竹子洋”等奇特景观,让游人流连忘返。民间文艺丰富,舞狮、舞龙、走故事、划船灯等各具特色。 当地水资源丰富,现有水电站两座,装机容量840千瓦,年发电量200万千瓦。还蕴藏着大量的铁、煤、金、铜……..等待开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