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东村总人口368人,总户数62户,党员20名,是全乡人口最少的村。耕地面积2248亩,园地面积597亩,林地面积10676亩,收入主要靠农业、林业生产为主,农业有烤烟,产量46450斤,全额收入650400元,竹林收入10万余元,其它外出务工108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2212 | 364000 | 0597 | 查看 园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高丰村 |
高丰村位于陈东乡东南部,地貌类形为高山之中的小丘陵地带,村域面积近9500亩,全村耕地面积775亩,园地面积1015亩,林地7529亩,旅游主干线横跨村2公里。由高斜、乌督坑、瓦子坪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867人,全村男性438人,女性429人;分布于3个自然村共257户,平时在家人口200多人,外出人口653人,主要在厦门、龙岩打工,外出劳务收入为占农民收入的大部分。高丰村低保户共53人。全村共有党员32人,其中女党员4人,平均年龄42岁,村两委班子7人组成,平均年龄38岁。农业主要靠种植烤烟、水稻、“六月红”竽子等,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00元。 |
榕蛟村 |
榕蛟村在陈东乡政府门口,省道“福三线”旁,位于集镇中心。东与陈东村、城东村交界,西于岐岭乡竹联村交界,南与共星村和岐岭乡下山村交界,北与蕉坑村和湖雷镇高石村交界。全村由岭下段、榕树下、蛟塘下、马凹头、革命基点村雨顶坪五个自然村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1350人,466户,党员有43人,劳动力938人,其中外出务工510人。耕地985亩,园地64亩,林地6940亩,其中毛竹林有200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亩。村内山场有石墨矿产资源,有海拔近千米高的自然景色金丰大山嵩庵,历史悠久的凤岗书馆,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烤烟、“六月红”芋子、水果,养殖畜禽、务工、经商及交通运输等收入。 |
城东村 |
城东村地处陈东乡的东部,是龙岩通往广东的省道“福三线”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村土地面较为宽阔、土地肥沃,是全乡人口第二多的村。村内有一座“广圣庙”内有安神,每当初一、十五、每年一度的“四月八”全乡及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来举行庆祝活动,目的是敬宗睦族、和亲爱友,讲忠义诚信,颂善良美德,弘传统文化,扬文明风尚。 城东村人口中姓氏多,有卢、陈、江、林、徐、张、吴,全村由城里、江屋、徐屋、林屋、陈屋,上下坪、瑶下庄等自然村和庙一、庙二、庙三、城一、城二、城三、东方、万一、万二、新兴、东红、上坪、下坪、瑶下14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共有1862人,560户,耕地1059亩,园地897亩,林地2498亩,经济收入主靠外出打工,外出约占劳动力80%,其余劳动力是种植烟叶、水稻田和“六月红”芋子等大户,小部分做小生意的。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
共星村 |
共星村位于陈东乡西面,东靠城东村,北靠榕蛟村,西南两面靠岐岭乡,省道“福三线”由东到西穿村而过,可谓是陈东乡的西大门。 共星村管辖高斜岗、洋尾坪、丁山下、白腊坑、大片、南山下、大陂、水尾江八个自然村。人口姓氏为卢、江、苏、林、谢、许,卢姓占绝大部分。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人口1767人,党员53人,耕地面积1310亩,园地面积2590亩,林地面积7012亩,农业收入主要是红柿出产及柿饼加工,种植”六月红”芋子及烤烟等,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及经商,外出收入为主要来源,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入为7320元。 共星村人杰地灵,有陈东“四大名楼”之称的土方楼余庆楼、光裕楼。余庆楼有200多年历史,清代道光年间出过举人;民国年间出过七个黄埔军校生,期中有少将、团级、营级等军队干部,民国后期还出过永定县长。解放后出过副部长、中科院院士、处长、局长等干部;光裕楼民国年间出过有影响力的军队干部;大陂清代出过漳州府太爷。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出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永定-”领导人卢其中、卢肇西,现在还有副厅级、科局干部等,可谓上人才辈出之地。 随着改革开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不定期又依着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村道交通改善了,全村道路已全面铺上水泥路,村民的生活又更加好了。大家不愁吃穿,新房一座座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汽车也越来越多,全面实现了小康生活。 |
石岭村 |
石岭村位于陈东乡镇所在地西北方向(西与湖雷镇,北与抚市镇相邻),距离集镇中心8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25户,共计759人。其中:党员29人,劳动力521人(外出打工350人)。全村处于高山,竹林地带,海拔650米,耕地面积642亩,人均0.81亩,园地面积855亩,林地面积共计6627亩,人均9.05亩,其中毛竹林面积3820亩,人均5.03亩。村民主要依靠竹林、养殖、务工等收入。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政领导下,在林业及各部门的关心照顾下,我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成片竹林劈草深翻土施肥,长出茂密的竹子,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生活不断提高,据统计,全村有农用车3部,小车46部,摩托车185部,成年人95%配带手机,26户安装固定电话,7个自然村安装了简易式路灯。 |
蕉坑村 |
蕉坑村位于金丰大山脚下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个风景秀丽,民风朴实,住着勤劳善良的卢氏族人,全村有726人,党员23名,分布在9个村民小组,村道是74年开通的陈草公路,现是平整的水泥路面,有一个文体广场,一个村部,耕地515亩,园地703亩,林地7023亩。随着30年来的改革开放,约有300人进城务工经商,外出劳务为主要收入,在家的主要靠养猪和种植,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交通方便,距陈东的“福三线”只有二公里,“双永”高速从村里穿梭而过,交通及通讯发达,呈现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气象。 |
园东村 |
园东村总人口368人,总户数62户,党员20名,是全乡人口最少的村。耕地面积2248亩,园地面积597亩,林地面积10676亩,收入主要靠农业、林业生产为主,农业有烤烟,产量46450斤,全额收入650400元,竹林收入10万余元,其它外出务工108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 |
古龙村 |
古龙村辖古通、龙舌、西瓜斜、大水坝。人口姓氏为苏、卢、官,苏姓占绝大部分,苏姓始姐渊源于古竹。解放前与瑶厦并为古瑶保,辖属古竹乡。体制变更也曾属辖岐岭乡,岐岭公社,陈东公社。现辖属陈东乡古龙村。 至2011年底,全村有1634人,党员58人,1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75亩,山林面积1690亩,生态林4480亩,竹林8500亩,经济林7000亩,年产5000担甜柿,农民人均收入6500元,可谓是山清水秀绿色山庄。 古龙小学建于13代吕氏婆太,距今有300余年。村里重视教育事业,从上世纪至今已有大、中、小学教师200多名,有“教师之村”誉称。村民居土楼为主,顺德楼、垂裕楼、宅阳楼、南级楼、严属一楼已有150—200年之久。可作观赏旅游的土楼。 近年来依着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道路交通改善了,龙舌有1.5公里长的水泥路,古通有2公里长的水泥路,均可行驶汽车,连结福三线省道,通往广东、龙岩。村民不愁吃不愁穿,正逐步走上小康生活。 热心乡贤资助下,兴建了新的古龙小学,联欣教学楼,戏台、球场等活动场地,还有刚竣工的村口景区。 |
岩太村 |
岩太村,地处高原山区,海拔1000余米,西傍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东临金丰第一高山——奇石山。村内群山巍峨起伏,紫气缭绕,高山环抱,遍野青翠,山间多磐石,村民背石而居,客家话古称岩背,或又有人形容是最具人间仙境景色之山村。由岩太和革命基点村大岐两个自然村组成。据村内镇龙塔古铸钟载述,村里原有十八姓氏,解放后统归于林姓,与另一林姓村庄——土楼王子振成楼所在的湖杭镇洪坑村系血脉兄弟村,至今两村仍沿袭传统节日相隔一天以敬上亲的优良习俗。村内现有450余户,1570余人,党员33名。拥有耕地1630亩,园地451亩,林地8155亩,其中竹林4000亩。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水稻和培垦毛竹林,大部份劳动力都外出,外出劳务及经商为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农民年均纯收入为7200元。 在居民建筑方面,岩太村拥有全县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土楼群,土楼方圆各异,相拥于山岭间,六于梯田环抱之中,错落有致,石阶路嵌于其中纵横发达,相映成趣。在世遗土楼中,可谓别具一格,极有生态美学观,变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的体现,素有布达拉宫式土楼之称。村内有大大小小土楼三十余座,其中圆楼六座,福盛楼还是全县最大的土圆楼——直径达84米。优美的自然景观点缀下的神奇岩太土楼群,是旅游休闲、摄影创造、避暑消夏、农家乐的首选地,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
陈东村 |
陈东村东临古龙村,南临高丰村,西临榕蛟村,北临园东村,是陈东乡乡镇所在地和集镇地,319省道“福三线”从村中经过,有采善堂的药饼厂闻名全国的发源地,集镇每逄农历四、九为五天一日的墟天。村由上村片和桥东片二片,陂头甲、任背、洋竹下、桥河队、洋湖坑、三塘下、半接楼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组成为陈东村。全村有人口2395人,530户,党员数63人,拥有耕地1286亩,园地850亩,林地5855亩,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水稻、烤烟轮作,大部份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外出劳务收入也是为本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农民平均收入为75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