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大同镇草坪村地处汀州古城北角,腾飞经济开发区境内,距离长汀火车站三公里左右,以莲花水库紧紧相连,有草坪铁矿之称,东侧莲花河,南侧腾飞工业园区,西侧龙陂河,北侧环山,地执优越,交通便捷,自然地势地貌。村民委员会一个,三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165人,党41人,发展对象2人,积极分子2人,一二残疾人9人,低保户10户,五保户3户,贫困农户24户,山地面积2564亩,剩余耕地105亩。
自2003年以来我村被县政府列入为城市开发区之一,2004年以来响应政府号召征用我村千余亩土地建设厂房,支持企业生产,自然形成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挤挤该村,本村的劳动力,由过去劳动力外出转为劳动力返乡支持企业生产,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新形农民。村内矹化水泥路面,夜间路灯明亮,干净自来水饮用,环境优美整洁,住房条件大大改善高楼林立,“治山治水”向生态文明乡村接近,人们生产生活日益提高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村民医疗有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新农村建设焕然一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1101 | 364000 | 0597 | 查看 草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寨村 |
大同镇南寨村地处长汀县城南部,南屏山麓,汀江河旁,319国道及汀四公路在我村通过,交通便利,属城乡结合部,东北与汀州镇营背社区相邻,西南与策 武镇陈坊村交界,西北与大同镇罗坊村隔岸相望,本村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56户,人口1136人,村组干部10人,0党员54人,村民代表27人。耕地已基本被国家征用,现南山岽背不家耕地约200亩,鱼塘55亩,山林面积4000余亩。 我村风景优美,是天然旅游胜地,主要景区 有接引寺、朝斗岩、电视台、客家母亲缘。 本村主要特产有豆腐干、纯糯米酒、特色小吃甚多。 村两委干部带头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建设和谐新农村,为防范于未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小额财产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参保。 我村注重党支部班子建设, 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在群众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扬党员干部带头艇,取信于民。 考入大学的村民,实行奖励制度。60周岁以上老人春节发放慰问金,家庭经济困难户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给予补助金。 我村耕地已基本被征用,今村民主要以商业、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面发展使我村人均收入上了一新台阶。 |
高坑村 |
高坑村位于大同镇东南部,东与新桥镇塘背村为界,南与策武镇李田村相连,西与黄屋村接壤,北与师福村相邻,全村由高坑、罗地、曾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共七个村民小组,316户,总人口1238人,党员47人,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代表28人,村域面积达699.5公顷,耕地面积729亩(其中水田685亩)林地面积7500亩,村财收入6万元,中心村距县城3.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近郊山区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各项事业也有长足进步,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其它以种植水稻、烟叶、蔬菜为经济作物,农民纯收入7000元。本村计生情况共有“双查”对象140人人(其中查环99人,查孕41人)计生困难户2户,五保户3人,低保23人,无房户13户,危房户59户,为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两委曾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解决此事,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要求建设新农村规划,解决现有无房户、危房户集中安置,请求上级党委政府支持,把我村建设更加美丽山村,让村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
黄屋村 |
黄屋村系龙岩市长汀县大同镇城郊,距汀州城1.5公里,东与师福毗邻,南与大同高坑、策武乡李田村毗邻、北与汀江河为界,省洋万线(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乘二路公交车到黄屋站点,全村人口1886人,438户,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屋村的村风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条条村道都已铺上了水泥路,全村4/5人口都安装了自来水,家家户户有电话、闭路电视,现在摩托车600多部,农用车30多部,装载机8部,小车40多部,空气无污染,垃圾专人清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长汀八景—通济岩瀑布建筑景观,寺庙二座。 黄屋村现保留着古老居民客家建设10多处,有巫氏字祠、许氏宗祠、董氏、罗氏宗祠、唐氏宗祠、丘氏宗祠、曾氏宗祠,每逢节日庙会交融,有着独特的客家魅力,现有大部分村民盖起了当代3-4层的高楼,村道整洁,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村东、南紧靠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通济岩水库及待开发的通济岩瀑布风景区。 物资经济: 黄屋村有着30多年的种植无公害蔬菜、禾笋、药薯、葱、蒜、茄子、西红柿、芹菜、芋子、包菜、小白菜、萝卜等,无公害养殖鱼、草鱼、鲤鱼的历史,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黄屋村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辖区内有一所汀师附小分校(原黄屋小学),有二座小二型水库(通济岩、沙毛坵)、殡管所、县老年公寓、福建观音桥水资源勘测局、西河服饰、雅阁服饰、大同卫生院、大同法院、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县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新天地购物广场、汀江明珠开发小区等。由于土地被征用,我村186户村民成为失地农民,富余劳力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解决我村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提高村民收入和村级经济实体,已建成一座村实地农民科普文化培训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引导村民发展第三产:竹制品加工、经商、餐饮、养殖(猪、鸡),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
荣丰村 |
荣丰村地处大同镇北端,距镇政府11公里,有四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是个贫困山区村,全村213户,792人,其中男392人,女400人,劳动力495人,耕地面积335亩,山地面积7894亩,党员34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村民代表25人,现任村干部7人,五保户1户,低保户9户,31人,-8人,烈属4户,我村以种、养殖业为主。 |
翠峰村 |
翠峰村位于长汀县城东北10公里,东邻新桥镇,右接庵杰乡,西与铁长乡毗邻,南与本镇东埔村相连。一条连接县道汀铁线从村口至“八宝山”峰顶全长11公里的村主干道贯通全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538户2195人,1561个劳动力。有耕地1316亩,林地17120亩。 |
东街村 |
大同镇东街村地处汀江河畔,距城2公里,属平原村,全村分为十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610户2347人。耕地面积1113亩,其中旱地263亩,播种面积1060亩,其中早稻面积500亩,晚稻350亩,其它经济作物210亩,林地面积1359亩,人均收入8000余元。 一、全村劳动力1656人,其中男劳力780人,女劳力876人,外出务工经商300多人,大部份劳力从事务工、经商及建筑、种植、养殖。 二、村内有小学一所(全年制、卫生所3所、新农合参保率100%。 三、村范围内1.2平方公里,村道基本铺上水泥,村建立了环境卫生其中聘请保洁员3人,对全村的垃圾进行每天清理。 四、成立防洪、抗旱森林防火领导小组: 组长:曾璇 副组长:林小平 成员:曾木火、林有宝、林斯钧、钟燕海、曾庆芳、黄玉华、胡基华 |
计升村 |
长汀县大同镇计升村地处城郊,距县城3公里,是个没有山地的平原村。全村辖区有7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345户1311人,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16人),村两委干部5人,国土面积1362.9亩,耕地面积697亩,全村村民主要靠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蔬菜为主,2012年农业总产值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170元,村财收8万元。 |
李岭村 |
大同镇李岭村位于城效东部,距县城4公里,南临汀铁公路,北依莲花水库,东与大埔村相连,西与红卫村、草坪村为邻,交战公路从村中贯穿而过,交通便利。 全村总人口2121人,总户数529户,八个村民小组,有山地1560亩,原有耕地面积1193亩(其中山坡地及荒地200亩不在耕地面积内),近年来被国家征用水田765亩,实际只剩余水田428亩。 全村有劳动力1615人,外出务工385人,在本县内入厂务工275人,本县内搞工程建筑、运输经商等共有456人,在家务农种烟、种蔬菜等有499人,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60元,村财收入达12.5万元,全村拥有水泥路面6.5公里、公墓2座,村部办公楼365平方米。 |
草坪村 |
长汀县大同镇草坪村地处汀州古城北角,腾飞经济开发区境内,距离长汀火车站三公里左右,以莲花水库紧紧相连,有草坪铁矿之称,东侧莲花河,南侧腾飞工业园区,西侧龙陂河,北侧环山,地执优越,交通便捷,自然地势地貌。村民委员会一个,三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165人,党41人,发展对象2人,积极分子2人,一二残疾人9人,低保户10户,五保户3户,贫困农户24户,山地面积2564亩,剩余耕地105亩。 自2003年以来我村被县政府列入为城市开发区之一,2004年以来响应政府号召征用我村千余亩土地建设厂房,支持企业生产,自然形成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挤挤该村,本村的劳动力,由过去劳动力外出转为劳动力返乡支持企业生产,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新形农民。村内矹化水泥路面,夜间路灯明亮,干净自来水饮用,环境优美整洁,住房条件大大改善高楼林立,“治山治水”向生态文明乡村接近,人们生产生活日益提高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村民医疗有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新农村建设焕然一新。 |
红湖村 |
大同镇红湖村距县城3公里,属城郊村,本村人口808人,211户,6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4人),党小组4个,村两委干部7人(罗斌、周文斌、张胜澄、刘邦恭、巫木生、李美莲、郑孝源)。耕地面积613余亩,山地总面积13317亩,2011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084万元,人均纯收入6647元,村财收入23。 我村从2003年开始就设立了清洁卫生队伍,由张胜清、黄泽茂2名保洁员负责漕运全村的生活垃圾,每位同的工资是800元,2009年至今改造U型槽水渠500米,新建蓄水陂头壹座,水泥路面重修500米。我村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全村种植优优质蔬菜300亩,有30多户种植蔬菜大户,每户种植5-10亩,每户收入5-10万元。2010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工作第三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湖村紧紧抓住镇党委、政府创建“生态乡镇”的契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然乡村的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先行先试。我村离厂区较近,近几年入厂务工人数达到80多人,为全地经济发展起了主导作用。我村围绕三个文明建设这一主线,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瓣思路,村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印黄村 |
大同镇印黄村地处城郊,距离镇政府1公里,全村人口1417人,男702人,女715人,劳动力1025人,孕龄妇女双查对象160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分为上下俩个自然村,1,2,3组为山岸大自然村;4,5,6组黄田背。2003年我村农田作为工业建设用地全部被政府征用开发,现只有山地50亩左右,林地1745。近年来村民主要收入靠从事其他行业(土建、经商、服务业等)及进入工业区务工,广大村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坚信在新一届二委班子成员带领下,一点能把印黄村建设成文明、进步、富裕的小康村。 |
师福村 |
师福村地处城郊5公里,省道205线,交通战备公路穿村而过,全村人口4058人,1052户,21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132个党员。有山地11089亩,耕地1635亩,其中水田1142亩,旱地463亩,每年种植烤烟1260亩,蔬菜450亩,全村主要经济收入烤烟,年产值560万元,其次是蔬菜及畜牧业,全村养殖家禽79450只,生猪1830头,水面养殖200亩,提供高品鱼255吨。村财收入20.6万元,人均收入6812元。全村农业收入1107万元,林业收入13万元,渔业收入330万元,牧业收入821万元,工业收入218万元。 全村当年出生47人,其中一孩33人,二孩14人,初婚人数37人,育龄妇女1180人,已婚妇女907人,当年落实四术63例。 去年至今又进行了张屋塘住宅小区建设,人饮工程建设,由于冬旱无水,开挖了机井保证了村民的人饮用水,村道建设四通八达,路灯建设到了每个自然村。社会治安稳定,师福人们过着安康幸福的生活。 |
南里村 |
南里村位于大同镇的南部,距长汀县城1.5公里,县城的南大门,属城乡结合部,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三一九国道穿村而过,全村全程约3公里,现居住人口1980多人,400多户,其中本村户籍常住人口306户,1456人,外来流动人口及外籍人口常住本村100多户,5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690多亩,其中水田430亩,旱地257亩,山林地面积8000多亩。 我村虽处于城乡结合部,全村外来北京经商人员达100多户,300多人,年总收入达400多万元,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为南里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村庄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个体运输户50多户,年收入100多万元,草莓种植户30多户,年纯收入达60多万元,个体养殖户10户,年纯收入40多万元。 我村地处交通便利的319国道旁,自2000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家企业落实南里村,县土产公司烟花爆竹仓库、平安加油站、裕隆液化汽站、县物资局0仓库、泰源水上乐园、祥云竹制品厂、美欧食品有限公司,他们的落户为我村的经济收入、交通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我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花卉基地和草莓基地是我村的一道特色产业,近年来村两委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制定生态林维护村规民约,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植被保护良好,使我村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我村将按“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我村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的生态村而努力。 |
天邻村 |
大同镇天邻村,地处大同镇西北部约15公里,由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组成,区域面积1.98万亩,林地面积1.8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3.9%,竹林面积8300亩,国家生态林7738亩,2012年全村共有人口543人,134亩,党员27人,人均收入8103元,村财固定收入5.5万元,主要盛产毛竹、笋干,我村境内森林植被保护良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全县闻名的小山村。 |
新庄村 |
新庄村位于长汀县城南郊,距县城3.5公里,临工贸新城2.5公里,全村分许屋、罗屋、董屋、槐滩四大块,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59户618人。全村耕地面积330亩,山地面积3848亩。村两委干部7人(含大学生村官1人),党员35人。 村民主要以种植大棚蔬菜、养殖、务工,经商、运输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体村民利用本村的区位优势引资兴办了针织配件厂和水泥预制厂,这两个厂共解决本村劳动力100人左右,与此同时,新庄村大力推广绿色果蔬种植,大棚种植蔬菜20多亩,年产值约90万元,全村山上种果170多亩。组建了新庄村养殖协会,年养殖河田鸡、白番鸭1.5万羽,产值80余万元,每年出栏生猪500余头产值达100余万元,全村建设沼气池81口,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263元。 在物质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村两委也将加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日常重要工作议程。在村建立了农民文化书屋,添置了种植养殖、医疗、保健、文化、法律、计划生育等书籍1200余册。县广电局、县计生局还为全村二女扎户免费安装无线数字接收机,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
红星村 |
红星村地处长汀县城乡结合部,属城中村,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共有442户1634人,党员82人。村干部7名,大学生村官1名。2006年、2009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09年至今连续3年评为镇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11年被评为全市计生工作十佳基层自治组织,2011年6月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几年来我村为支持全县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84%的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众多,村两委鼓励村民“洗脚上岸”,大力发展二、三产业,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8843元。引进了一家外商投资兴办“台慧体育用品公司”,进一步拓宽本村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解决本村“4050”农民就业问题;2005年村集资股份制办村级企业,解决了本村大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充分利用红星村蔬菜种植协会的平台,组织协会骨干成员带动部分失地农民分别到大同镇翠峰村、光明村、东埔村及策武乡的德联村承包耕地200多亩,发展蔬菜种植业;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年终村两委从村财支出三十多万元用于发放全村60岁以上每人每月50元老年人养老补助,及全村残疾人、家庭单亲18岁以下少年、儿童享受村每月50元补助的民生工程。 |
新民村 |
新民村地处城郊,全村面积1596亩,耕地有9753亩,耕地面积300亩,果园500亩,共有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1618人,全村54名党员(女党员7人)村两委干部5人,197双查对象107名会员,经济发展一组为发展养河田鸡、番鸭为主,2-4组以种植蔬菜为主、5-9由于耕地被征,以务工、经商为主,10-11组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果园300多亩。辖区内有两条河流,即西门河及龙陂河,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一处,即新民水库和上游的上水寨水库。 |
七里村 |
七里村位于长汀县城西郊;距县政府3.5公里,故取名七里村。共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60户987人,全村共有党员38人,党小组3个,村民代表28人,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耕地面积604亩,主要种植无公害蔬菜、烤烟为主导产业;林地面积2392亩,主要种植杉、松木等;果园300亩主要种植李、奈等水果。2009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10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我村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319 道、赣龙铁路贯穿全村,距相西客站2公里,长汀火车站3公里。 我村从2006年开始就成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队伍,由李九连、廖玉珍2名保洁员负责清运全生活垃圾,全村还安装了50盏路灯,2009年以来我村维修水圳1100米,村内铺水泥路面1.5公里。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七里村紧紧抓住镇党委、政府创建“生态乡镇”的契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然乡村的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先行先试,围绕三个文明建设这一主线,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思路,为解决村民住房困难问题,村两委向上级申请并通过批准规划了49户住宅小区(富贵小区),村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利星村 |
利星村距县城5公里,为城郊村,村域面积达1164公顷,国道319线贯穿我村,全村共有214户,总人口822人,辖8个村小组,7个自然村,党员35人,村两委干部5人,耕地面积421亩,林地面积10792亩。全年以竹业产业,粗加工为主导产业,种植槟榔芋、栽培香菇、花卉为特色产业,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95元,村 财收入14万元。 近年来,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科学制定村庄发展。完成村部修缮,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我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牛岭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遗址(现命名为牛岭风景区),近年来,经地方人士逐步修缮,建有大型的五路财神殿、罗公祖师殿、天后宫、观音亭、钟、彭楼等,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来往旅游观光的人士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量不少于3万多人次,为我村今后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村已基本形成了走旅游产业为主的的路线。 |
光明村 |
大同镇光明村离县城6.5公里,属半山区村,全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8个村民代表,52个党员,3个党小组,人口1210人。全地耕地总面积为16.9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7350亩,其中竹林面积5.5千亩。 我村的经济主导产业有食用菌生产、烤烟种植、槟榔芋和蔬菜种植、劳务输出。境内有河流三条、桥樑20座。 |
建明村 |
大同镇建明村地处汀西闽赣交界,是边远贫困山区村,全村山林面积11000亩,其中竹林7500亩,耕地面积220亩,总人口625人,分布于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0党员31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计划生育协会会员62人,协会理事5人,设有3个计生协会小组。该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山川秀丽,森林覆盖率达95%,山中拥有穿山甲、果子貍、猫头鹰、野鸡等十几种珍稀禽兽和优抚红菇,盛产毛竹、冬笋,村民多为土木住房,居住分菜民风淳朴,以各家习俗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经济来源主要以竹产业、家庭养殖、劳务输出。2012年人均纯收入 元,近年来,该村竹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道路交通得以改善,社会治安稳定,人们思想素质和生活水平提高,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全村群众继续发扬坚苦朴素作风,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争取早日实现“造福工程”搬迁,走出大山,融入城镇化生活的愿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
新峰村 |
大同镇新峰地位于城西与江西省交界的边远山区村,距离县城十六公里,辖8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182户,总人口762人,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2人),村两委干部5人,山林面积21000多亩,其中竹林面积18100多亩,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上学就医极为艰难,群众生活困难。为了从根本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在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完成村部修缮。原有林地流转给经营大户生产,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
郑坊村 |
郑坊村位于大同镇西北部,距县城7公里,属于半山区村。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310户,总人口1223人。全村有耕地面积818亩,山地面积17000余亩,其中竹林面积1050亩。 我村虽地处于半山区,但由于距县城较近,全村劳动力中外出从事务工、经商的人占总劳动力约占65%,长年在村务农的约占35%左右。在乡从事烤烟种植和蔬菜为我村主要产业,近20年来,我村每年种植烤烟500余亩以上,年收购烤烟千担以上。年种植蔬菜350亩以上,产值180万元以上,秋种反季荷兰豆,是我村近年发展的特色蔬菜产业,其产品80%销往江西等外省市场。 交通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2004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努力下,全村所有自然村路面都铺上了水泥路,昔日行路难的状况得到根本解决,与此同时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争取烟草、水保、水利等部门支持85%的水利设施得到新建或重建,近5年来投入用于新建或修复水利设施的资金超过260万元以上,农业“造天吃饭”的状况基本不存在了。近年来村里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植被保护完好,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改善。我村将按“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扎实推新农村建设,为使我村变成一个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山村而努力。 |
七古村 |
七古村位于大同镇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12公里,由李坑寨、禾尚坪、七古树下三个自然村组成,四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2人),党小组2个,村财收入1.7万元,现有172户688人,耕地面积232亩,山地面积6800多亩。由于地处深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上学就医极为艰难,群众生活困难。为了从根本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镇党委、政府于2009年启动该村造福工程,在同乐小区建设新村,搬迁李坑寨、禾尚坪二个自然村117户472人。如今,该村有231人在城区经商务工,原有耕地和林地流转给经营大户生产,村民的生活发巨大的变化,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
正平村 |
正平村地处长汀北部山区,与江西省瑞金市、石城县接壤,位于二省三县交界处,海拔680米,是相县城饮用水源的源头之一。全村5个村民小组,156户609人,劳动力380人,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6人),二个党小组。村财收入靠上级拨付转移支付1.7万元。耕地280亩,林地面积15000多亩,其中竹林面积8200亩。2010年,该村通过造福工程整村搬迁至同乐小区,目前,全村进入安踏、长诚等企业和在城区经商务工的人员有310人,原有耕地流转承包给龙岩顶好农业守全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反季节蔬菜、竹林承包给经营大户生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东关村 |
东关村系龙岩长汀县大同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汀县东南一隅,客家母亲河—汀江与汀江支流龙陂河汇流处的西岸,是大同镇政府所在地,东关村地处城郊,属城乡结合部,全村原有1200多亩耕地,自2004年已全部被政府征用,已名副其实的是有“民”无“农”村,全村人普遍经商做小生意和务工为主,全村共有337户1213人,7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5人,党员7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团员60人,村委现有固定资产占地430平方村部综合大楼一座。砖混结构三层,底层店面8间,主在经济收入是出租村部楼层和店面的租金收入。汞在村有一支流传百年的舞龙灯文艺队,每逢节日和县委、县府的文艺活动都积极踊跃的参加,丰富了长汀人民和文化生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