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位于长汀县西大门,古城镇集镇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长汀县城22公里,西与江西瑞金市毗邻20公里。交通便利,赣龙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穿村而过。2012年总人口3210人,798户,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96个党员(其中正式党员92人,预备党员4人,女党员18人),老年人口60周岁以上431人(其中女性216人),五保户9人,低保户116人,二女户62户。土地总面积16380亩(耕地面积1709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林地面积12932亩;其他1739亩)。村干部7人(其中女性2人)。经村名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5人,主任王炳钦,委员谢光宗、彭德海、刘尧贤、李积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1102 | 364000 | 0597 | 查看 古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青山村 |
古城镇青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距集镇7公里,离长汀县城14公里,319国道、赣龙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群山环抱,村内有远近闻名景色秀丽的梅花山东风景区。 青山村辖8个村民小组,266户,人口1119人,党员44人。土地总面积25674亩,其中林地面积23041亩(竹山面积12871亩),耕地面积仅有798亩。四个典型的山区村,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以出产毛竹为主,同时盛产冬笋,红菇等名优特产。 竹业是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开展党群共富活动,规划创建了“青山村党群共富竹业产业区”。现全村共有丰产竹林面积近7000亩,中等规模竹制品加工厂3家,年竹业总产值达900多万元,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6390元。 |
古城村 |
古城村位于长汀县西大门,古城镇集镇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长汀县城22公里,西与江西瑞金市毗邻20公里。交通便利,赣龙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穿村而过。2012年总人口3210人,798户,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96个党员(其中正式党员92人,预备党员4人,女党员18人),老年人口60周岁以上431人(其中女性216人),五保户9人,低保户116人,二女户62户。土地总面积16380亩(耕地面积1709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林地面积12932亩;其他1739亩)。村干部7人(其中女性2人)。经村名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5人,主任王炳钦,委员谢光宗、彭德海、刘尧贤、李积才。 |
元坑村 |
长汀县古城镇元坑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与江西省瑞金市泽覃乡山水相连,是当年毛泽覃烈士和汀瑞游击队战斗活动的主要地区。全村共178户,总人口885人,9个村民小组,30名党员,其中女党员4名。总耕地面积1275亩,海拔高度350米,与长汀县城关持平。历史上以农业种植业种粮为主,是古城镇产粮大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也是一个老区贫困村,全村共有烈士30余名。 全村全半劳力525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400余人,占全村劳力70%—80%,大部分为青、中年;在家劳力100余人,大部分为45岁以上中老年人和部分妇女、儿童等半劳力。广大村民形象地比喻为““五四”主力打工忙,“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留家乡”。外出劳力90%在厦门进厂上班为主。 全村共有大小自然村18个,共有谢、胡、廖、曹、王、邓、李、兰、伍、周10个姓氏。 全村30名党员中外出党员8 名。 2013年全村种植烤烟400亩,再生稻500亩,槟榔芋200亩。 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6250元。由于本村地处边远山区,一无土地售让,二无村企生产,三无林木销售,除上级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和部分烟税返村外无其他村财收入,2012年村财收入不足3万元。 |
苦竹村 |
长汀县古城镇苦竹村地处古城镇西南部,东与下增村,西与井头村交界,南与长塅村接壤。距集镇2.5公里,全部村道铺设了水泥路面,交通便利,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有两条高压输送电网,3台100千伏民用变压器,是一个通水、通电、通路,村庄整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宜居宜人的小山村。 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19户,总人口为713人,党员数30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两委干部5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83元。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烤烟、水果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耕地面积915亩,山地面积8875亩。耕地主要种植优质稻、烤烟、槟榔芋等,山地主要种植油奈、油茶、板栗、毛竹等。全村现有果园面积700多亩,人均达1亩,外出务工170多人。 近年来,苦竹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建立生态旅游村”为实践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苦竹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后,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到处是绿意,处处是风景的独特景观。 |
长塅村 |
长塅村位于古城镇西南部,地处闽赣交界处,距离镇5.5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145户,总人口619人。有5个省定革命基点村,全村有耕地面积615亩,林地2.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12万亩。长塅村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汀瑞游击队的主要战斗和活动地点,是彭胜标将军等革命先辈英勇战斗过的地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至今还较完整的保存着当时汀瑞游击队练兵场、红军湖等革命旧址。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开展创建“党群共富产业,推动全民大创业”活动,大力发展山上抓竹业,下田抓烤烟等主导产业,牢牢牵紧发展这个“牛鼻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通村公路全面硬化,饮用水工程已通过5个村民小组,村做组织活动场所,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于2012年通过对废弃小学进行改造使用,修建篮球场一个,建立农民文化书屋、医疗室,使广大村民文化、健康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我村地处偏远,村级财力有限,村民收入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村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还望上级各部门加大对革命老区大力支持。 |
下增村 |
下增村位于古南公路段。东至青山、梁坑村,北至古城集镇,全村有五个村小组,149户,586人。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实践-理论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会议精神。把发展竹业作为我村重点工作来抓,新办了二个竹制品加工厂,增加了本村竹农的经济效益,解决了部分村民的闲散劳力,使我村村民的经济有了稳步发展。铺设了“增罗“公路水泥路面2.6公里及各小组村道。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改变了我村的面貌,为加快繁荣我村经济、招商引资、发展种养业等产品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村新建了二个自来水池及七个垃圾池并且专门安排了人员管理,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环境卫生也得到了美化,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
中都村 |
古城镇中都村位于古城镇集镇区,是镇政府所在地,赣龙铁路、319国道,赣龙铁路扩能工程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管辖10个村民小组,526户,1631人。全村地域面积约5.3平方公里,有耕地1051.82亩,林地5682亩,森林覆盖率为80.67%。村党总支1个,支部1个,共有党员59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2人。村财固定收入约4.5万元。辖区森林植被保护良好,街道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中都村以种植烤烟、优质水稻、蔬菜、生姜、槟榔芋,为经济收入来源,人均收入为6382 元,逐步进入小康水平。 |
黄泥坪村 |
黄泥坪村坐落于长汀县古城镇东北角,全村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分布13个自然村。下设13个村民小组,党员45人,村民代表26人,现有已硬化村主干道1条,全长15公里、沙石干道1条,5公里、主要河流一条全长15公里,小型水库一座。2013年立项待建紫金坑大型人饮、浇灌水库一座。全村林地面积31000亩,耕地面积582亩。现有265户人家,总人口1035人。其中男510人,女525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740人,乡村从业人员总数614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320人,全村低保户25户,34人、五保户4户4人。全村已通电话和家庭用电,并可接收-。2013年新建村部一座,建筑总面积240平方米,总造价30万左右。全村全年总收入414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村经济组织除政府转移支付补助外无其他正常收入,无村办企业。 |
丁黄村 |
丁黄村基本情况 丁黄村地处古城全镇最为边远的一个行政村,与四都、策武毗邻,距集镇25公里,县城24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288户,1048人,分布于6个自然村即:丁屋岭、岭背、石工寨、大黄田、芒斜。现有耕地918亩,林地2.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六千多亩、油茶面积两百多亩。 丁黄村有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26人,劳务输出268人。全村养殖业主要有:生猪养殖10户、河田鸡养殖3户、小规模养牛2户。种植业主要有:烤烟、优质稻、山药、槟榔芋、生姜、辣椒等蔬菜种植。通讯网络全面覆盖,交通便利,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引导外出创业青年回村投资搞好经济发展。同时利用山上种植,发展林下经济,扩大河田鸡养殖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竹业产业。根据我村山高雾大的有利条件,发展茶叶、油茶生产。今年种植油茶100多亩。逐年把不成规模茶山逐步完善更新,现年产油量3千斤,可增收24万多元,茶油具有保肝、去火、消炎的功效,是我村唯一打开市场的好产品,是一项投资理想的好项目。 丁黄村民风淳朴,勤劳厚道、和谐,社会治安好,山高水清,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旅游投资理想的选择地。 |
梁坑村 |
长汀县古城梁坑村地处闽赣边界,是革命基点村,全村264户1112人,耕地仅602亩。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村干部、热心公益事业人士、拆迁户代表等组成的新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新村建设的运作和实施,村两委只负责监督和指导,做到拆旧建新“五统一”,即统一制定拆迁方案、统一评定房屋补偿和用地标准、统一规划设计房屋样式、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建设附属工程,不占用一寸耕地。 |
马头山村 |
马头山村位于镇东南方,距离集镇16公里,我村属高海拔边远山区村,平均海拔620多米,全村人口155户,636人,分散居住在5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266亩,林地面积1.6万亩,其中毛竹林地1.2万亩。我村村民收入以毛竹及外出务工为主。目前以修通村公路12.8公里,贯通7个自然村,尚有4个自然村只有简易便道,通讯方面,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有固定电话,还有4个自然村手机讯号都很差,几乎无讯号。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08年以来,冻雨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导致毛竹林受到极大的影响,致使村民收入逐年减少,使我村一直属于贫困村。 我村由于贫困,村民居住的房屋,百分之90,基本上都是建于80年代的土坯房。我村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2人。 |
南岩村 |
南岩村基本情况 古城镇南岩村位于古城镇南部,距县城22公里,距古城集镇19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含1个省级革命基点村),共293户、1307人,有党员43人,其中女党员4人。现有耕地1410亩、山地面积2.7万亩,其中竹林4500亩,造林地4200亩。我村属典型农业村,村民收入以种植烤烟、淮山和养殖河田鸡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 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镇党委“创党建品牌、兴四大产业、建和谐古城”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民生两大经济,积极开展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强化党建工作抓手,解放思想,创先争优,砥砺奋进,推动我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努力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强化党建抓手,推动科学发展。以开展“创党群共富产业区,推动全民大创业”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山上养鸡,山下种植淮山,推进“一村一品”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科学划分为淮山产业区、河田鸡产业区,要求80%以上的党员参与产业区建设,党员示范户每户帮扶3户群众,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协会互动、帮扶促动,引导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发展致富。通过建立产业区,成立河田鸡养殖协会和淮山种植农民合作社,我村实现规模化种植无公害生态种植淮山380亩,河田鸡年出栏28万羽,帮助村民增收增效。 二、突出民生优先,建设和谐新村。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家园美化、人饮水安全建设,累计投入89.2万实现了通自然村道路全面硬化,通过争取投资60.5万元修建水渠3500米,投入8.6万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投入28.5万改善人饮水工程,较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贯彻落实各级支农惠农政策。去年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98%,实现重点人群参保全覆盖。三是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洗脚上岸”,全村260人在县内企业务工,实现了“门前就业”。四是结合“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镇村干部走村入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征求建议意见 8 件,同时按照市委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安排,市银监会挂钩帮扶我村,相信在挂钩单位的指导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南岩。 |
杨梅溪村 |
长汀县古城镇杨梅溪村地处闽赣交界处。东北与策武接壤、西与江西瑞金兰田交界,南与四都交界,是古城镇最偏西的一个行政村。全村6个自然村、152户、719人,有耕地面积582亩,山林面积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党员38人,村二委干部6人,2012年全村工农总产值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3元。 我村经济以烤烟、淮山、养殖、竹林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村两委坚持科学决策,科学引导,广大村民以生态经济为目标,因地制宜,依据地块的性质有一定规模地发展农业产业,以烤烟生产为龙头,以淮山种植、生猪养殖和河田鸡养殖及竹林生产为辅助,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立体产业。几年来淮山种植成为我村的新亮点,新兴的生猪养殖大户近10家,河田鸡养殖大户4家,成为知名品牌—长汀河田鸡的典型养殖基地,年产10多万羽,为省内外客家美食提供需求,新发展竹林面积2000多亩,大大提升了我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村民逐步走向富裕之路,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新村建设呈现新的势头,广大村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村道硬化逐步完成,大力推广沼气池的建设,努力推进农村厕改工作,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同时我村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引进烟基工程100多万元,改造水渠,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经过近几年努力创建及整治,该村实现了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人民水平显著提高。 杨梅溪村村部地址:江屋栗子坪 联系电话 13959082685 |
黄陂村 |
黄陂村地处长汀县古城镇东南部、东部与策武镇李城村交界。离县城18公里,工贸新城6公里,距镇政府22公里。全村主线总长达9公里,交战公路、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是红军入闽第一仗—长岭寨战斗战前动员大会所在地。被长汀县定为县级革命基点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71户、728人。现有耕地761亩,山地面积1.9万亩,其中竹林面积0.9万亩。主导产业有竹业产业、花卉种植、河田鸡养殖、烤烟、无公害蔬菜种植等。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50 万元,其中竹业产值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8元。 近年来,黄陂村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竹业生产、林下经济及无公害种植业。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和谐安定、生态环境优美、全村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蓬勃向上的美丽景象。 |
元口村 |
元口村地处长汀县城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23公里,共辖6个自然村,有254户,1085人,党员36人,低保户34户,现有耕地面积1110亩,林地面积2.5万亩(其中竹山1.05万亩)。全村通讯网络全面覆盖,交通便利,全村15.2公里公路已全部水泥硬化。我村主要产业有竹业、烤烟、河田鸡养殖业、优质稻、竹荪等产业。 元口村有竹山1万多亩,毛竹资源丰富,毗邻的几个村也是毛竹大村,是竹制品加工企业的理想之地;烤烟产业也是我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历年来产业都能达到年产1300担左右,位居全镇之首;河田鸡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现有专业大户4户,小户15户,年出笼6万羽,是河田鸡养殖基地之一;竹荪产业是元口村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我村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竹荪种植,以及淮山、辣椒、生姜等生态作物的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元口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发展投资的理想选择地。 |
溜下村 |
溜下村地处古南公路沿线,全村6个村民小组,124户,人口546人。劳力人数297人,全村耕地面积383亩,竹林面积1.5万余亩,设支部1个,3个党小组,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3人。 近年来,我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农业、竹业,开展技术培训,大大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一是推广新品种,大力发展农业,引进优质品种,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二是抓好农村种植经济作物;三是抓技术培训,发展竹制品加工及推广务工人员进城务工,另外鼓励村里青年人外出学技术,学特长,拓宽就业渠道,为使村民掌握一技就业技能。全村专业农村剩余劳动力112人,每年打工收入超过300万元以上。 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带领全村28名党员学习党的-精神,开展了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帮扶活动,做到有章办事,保障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转。 几年来,本村“两委”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产,为开创溜下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