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长汀县 >> 馆前镇 >> 赤坑村

赤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赤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赤坑村简介

  赤坑村地处馆前镇西南部,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组成,户籍人口689人,党员26人。区域面积1.09万亩,山地面积9700亩,耕地面积670亩,林地面积5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为90%,村级道路状况良好,村主道已实现水泥硬化。村主要道路已安装路灯,新建篮球场。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全村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树、松树等林业资源。村民以种植烤烟、红辣椒、蔬菜、米粉加工为主。
  赤坑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的各项政策在该村得到解决的发展和实施,村两委班子建设团结、奋发向上。赤坑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正朝着小康社会不断推进,赤坑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富裕、和谐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1104 364000 0597 查看 赤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赤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赤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材村

  南材村基本情况:南材村位于长汀馆前镇集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8.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020亩,林地面积22050亩(其中竹林面积9100亩),辖内10个村民小组,共238户,总人口1065人,其中五保户1人,低保户24户54人(其中残疾人23人),困难户4户,二女结扎户20户,计划生育对象117户。全村村级公路8.2公里,机耕道水泥硬化路面3.6公里。主要经济来源为烟叶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属于村财薄弱村。本村党支部正式党员共40名,拟转为正式党员3名,积极分子2 名,其中外出党员10人,多年来,因在家党员年纪较大和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等客观原因,被镇党委认定为后进支部。   南材村革命战争时期是宁化县通往连城县的重要交通要道,是红军时期著名的汀东县-主要发起村、指挥地,南材村村民当年为了红军长征的顺利转移和物资运送付出了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代价,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卓越的贡献,2009年被上级部门认定为县级革命基点村!至今革命烈士纪念碑还巍然耸立在村子的中央!党支部还将积极搜集材料向上争取省、市级革命基点村的认定。   

义家村

  馆前镇义家村位于集镇东部,距离集镇12公里,位于本镇南材村、珊坑村、云峰村及童坊镇龙坊村的怀抱之中。全村总户数112户,总共人口556人,2个自然村即中心村和称沟水小组,全村4个村民小组,即一组犁坪组,二组马屋组,三组水口组,四组称沟水组。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建村部一层,占地面积100平方米。2011年新建60平方米村级卫生服务室。   全村耕地面积698亩,其中水田面积596亩,旱地面积102亩,河流面积273亩,山地面积869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082亩,世行贷款造林面积1600亩。   村经济主要来源是种植烤烟。历年来种植450亩左右烤烟、总户值160万左右,另外是中稻、晚稻总计面积约660亩,年产值70万元左右,还有就是我们义家的特色产业,无公害生态蜂蜜养殖年产值300万元。   

云峰村

  云峰村村情概况   我村地处馆前镇东南方最边的革命基点村。东与连城县四堡乡接壤人予与相通、风俗相通;南与北团镇相连,距集镇20公里。辖三个自然村,其中井口自然村距村部3.2公里;石背自然村距村部6.5公里;六个村民小组。全村176户,679人;低保户9户24人;五保户5人;党员21人,其中女党员4人。森林面积1.7万余亩,其中竹林约500亩,面积正在逐平增加、果树面积300余亩,耕地面积1250亩。   村民以种植烤烟为支柱产业,每年种植烤烟和水稻面积分别为650亩和850亩,产值约32万元;每年约有340多劳动力输出至全国各地,从事经商、餐饮和务工。为村民的收入注入了新的活力。果业主要以种植板栗、芙蓉李和杨梅为主。养殖业:有三户环保型生猪养殖场以初具规模;鱼、鸭和蜜蜂养殖也在陆续发展。   我村林地和抛荒地发展空间大,可种毛竹、茶叶、果类、绿化树、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目前,近切需要的是技术、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是全体村民的梦想。   

珊坑村

  长汀县馆前镇珊坑村位于汀东村东部,毗邻连城、清流、宁化三县交界、离镇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276户,1163人,辖11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全村地域约20平方公里,有林地2.36万亩,耕地1886亩。   珊坑村土地肥沃,碧野粮丰是我县、乡主要产粮区和烤烟基地之一,机耕便利,干亩良田成片。粮食主要生产无公害优质常规杂交大米,打造“马老七”手工米粉种植基地。烤烟主要生产。历年来种植翠碧一呈品种远均1400—1500亩之间,曾被省公司立项为“好中选优”和“通仙生态”有机烟示范基地,其中有机烟项目300亩。全村认真落实各环节生产技术,烟叶长势呈现良好状态,符合通仙生态有机烟种植技术要求,多次得到省、市烟草有关领导好评和充分肯定。   珊坑村山青林茂,物产丰富,以高地、黄坑、赤坑、黄泥栋、园哩坑等山林连成林地,森林覆盖率达100%,其中阔叶林、毛竹林占多数,每年5—8月期间阔叶林内生长野生红菇近千斤,自产明笋干近万斤,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我村农民一项经济收入。   珊坑村祖传工艺于米粉发源地“马老七”手工米粉,已成为远山农业绿色食品进入福州、泉州、晋江、石狮、厦门等市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村有300人在外地经商务工,其中中华老字号马老七手工米粉店面上百年店铺,解决我村外出就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珊坑村也是红土地老区村之一。我村曾有李光耀、丘和啟等人参加工农红军,现在的珊坑村政通仁和。全村拥有姓氏马、丘、肖、李、王诸姓人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团结一心、奋发向上、阔步前进在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大道上。   

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长汀县最东部,与宁化、清流县交界的偏远山区,属革命基点村。全村有山地2.5万亩,耕地1000亩,人口836人,7个小组。   东庄村布局是五个自然村相距五华里分散居住。此地人杰地灵,大型的青砖建筑屋、一栋连一栋,室厅调龙画虎,八字门前文武-,石柱木杆高耸,碑文记载清晰。1931年这里成为红色苏维埃乡政府,威震四方。红军主力北上后,赤卫队遭到-一个团的兵力围剿,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以失败告终,尚存的弹洞残壁就是历史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庄村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无法发展。1981年山田承包至户,勤劳的东庄人民在历任的村干部带领下,经过30年的造林、垦复竹林、护林防火,如今东庄村2.5万亩森林资源位居长汀县前茅,特别是2008年、2010年市林委、省林业厅的扶持下,40公里竹山道基本完成,竹林垦复和施竹肥料完成。目前东庄村的毛竹长得又高又大,是竹商的-货,部分高价销往沿海。成为东庄村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另外,东庄村每年500担的烟叶,100万斤烟后稻和其他经济作物也是东庄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今天的东庄村生态平衡,风调雨顺,红菇鲜艳夺目,名贵中药,奇花异草,琳琅满目,一年四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村民办起了养蜂协会,已发展30户人,养蜂(中蜂)600群,为村民创收70多万元。   

陈莲村

  长汀县馆前镇陈莲村距县城50公里,集镇20公里的边远山村,与宁化县、清流县相邻。全村有河流两条,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户数287户,人口1326人,党员32人,村干部5人,土地面积11995亩,耕地面积1949亩,林地面积11417亩,其中竹林面积173亩,残疾人数共26人,其中一级6人,二级3人,三级13人,四级3人。低保户18户,51人,其中一类6人,二类13人,三类32人。五保户3人,本村以种植水稻。烤烟为主你,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村财薄弱,现有90平方米的村部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  

小洋村

  小洋村位于有名的长汀县馆前镇东阳山寺庙和原福建省红旗厂北侧山脚下。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距镇政府集市5.5公里,距205省道2公里。东与本镇东庄、陈莲两行政村相连,我村主要道路也是通往两村年度主要道路,农村公交车每天往返二程。南与本镇南材村相隔。西是通往省道(即本镇严坊村)。北与三明地区宁化县曹坊乡滑石、黄坊两行政村相邻。   全村分布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1080余人,总面积25515亩,其中耕地1328亩,山林2397亩,其中毛竹林5000余亩。村委干部6人,党员28人,建有村部,有数码电视、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所辖范围8公里主要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已铺3公里水泥道路至有关小组,自然村有灌溉农田中小型水库一座、山塘一口,发电站一座,有养殖豪猪、果子狸基地。机砖厂(与严坊村相邻处)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烤烟生产、毛竹产业、米粉加工、水稻种植、劳力外出经商、打工等收入。电话‘手机’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农用车已基本覆盖各家各户。陈旧危房已逐步重建,有50余农户已到集市、县城等地建、购房居住。人人都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医疗保障,社会保险参保率大90%以上,全村已有130余6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社会保险,人数逐年增加。   全村人民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基础上,以饱满热情,勇于探索,谋求发展。如今家家建新屋、小车开进家,一个安定和谐、勤劳智慧的小洋人民正朝着小康社会迈进。   

严坊村

  长汀县馆前镇严坊村位于县东北部,与宁化县曹坊乡毗邻,距县城25公里,距馆前镇2公里,占地东西宽约7.5公里你,南北宽约2公里,境内海拔580米。全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310户1309人,有耕地面积1681亩,山地面积2万亩,居住主要姓氏有严、沈、汤、邹四姓。   严坊村土地肥沃,碧野粮丰,是重要产粮区和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省道洋万线道贯全村,沿省道4亩良田连成一体,机耕便利,在严坊村恩坊自然村建省有烤烟房危房,以种植水稻、烤烟为主导,兼营松、杉、主等;米粉加工,村内山青水秀,有严坊,县坊,河定水质良好是闽江源头。森林覆盖面积率达95%以上。   严坊村境内有尚待开发旅游名山东阳山(东阳大海),距中心村6公里,海拔900米,是佛教圣地,正在开发东阳山公路,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建设。东阳山山恋叠嶂,石壁陡峭,传说典故很多,有“招兵锣,退兵鼓”“天子把”“三仙下棋”等、有石燕岩,七层岩,剩下厅等岩洞,东阳山中龙寺大雄宝殿是各方游客的信士朝拜的场所。   严坊村百年来人才辈出,也是革命基点村之一,从第一次土地革命至今,有无数严坊子弟参军为国,有列士20多人。现有研究生2人,大专以上学历40多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人。严坊人民正以崭新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坪埔村

  长汀县馆前镇坪埔村地处武夷山脉的云霄山下,与三明市宁化县治平、曹坊乡毗邻,距集镇6公里,2011年末全村人口298户1348人,党员43人。全村共有9个自然小组,耕地面积2156亩,山林面积21000多亩,其中竹林1000多亩。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为7353元,村财固定收入约为2万元。村内有闻名的长汀八大名山之一的云霄山(海拔1170米)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央视电视剧《红色摇篮》拍摄景点之一的“沈家大院”。坪埔村森林植被保护良好,风景秀丽,自然气候条件好,是馆前集镇的饮用水源重点保护区域。   近年来,坪埔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建立生态旅游村”为实践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坪埔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2008年9月起,全村实施袋装垃圾并每天有专人专车运往集镇垃圾填埋场,同时全村完成改厕92.3%。筹集180余万元完成2.8公里的村道建设:投入20多万元,完成村部修缮;投资22万元,安装了56盏路灯。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后,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到处是绿意,处处是风景的独特景观。   

马坪村

  长汀县馆前镇马坪村位于馆前镇西北部,距离集镇2.3公里,离县城28公里,与本县新桥镇三坑口以及三明市宁化县曹坊乡根竹村交界,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纯客家村落,全村总人口658人,157户,下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其中两人为交叉任职,0党员31名,预备党员2名,全村地域面积5.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4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6亩,山林总面积780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马坪村是三明市宁化县通往长汀的古驿道必经之路,古时由宁化运往汀州的物资,都要经过曹坊的根竹、馆前的马坪、新桥的三坑口等地来往运行,来往古驿道的官商经常在此地溜马休闲,所以马坪村又名“溜马坪”。同时,马坪村又是“革命基点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坪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至今锈迹斑斑的墙面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和漫画,见证着马坪村当年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   多年以来,马坪村以基础设施为龙头,立足产业促发展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宣传发动,多措并举引导村民实行多元化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逐步形成了以烤烟、无公害蔬菜种植、油茶种植等一系列产业体系,村民收入不断提高,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150元。   马坪村大力发展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物质文明的提升,有力地推进了村民需求向精神文明建设转化,精神文明建设形势一片良好。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达75%,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覆盖,完成了全村的人饮水工程,建成了篮球场、健身场、农家书屋等一系列村民活动场所,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2009年以来,先后被县级评为“县级文明村”“计划生育合格村”、“先进妇代会”,2012年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不能停步。马坪村将继续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生态村建设为契机,打造美丽乡村,结合村内实际,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推动全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   

赤坑村

  赤坑村地处馆前镇西南部,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组成,户籍人口689人,党员26人。区域面积1.09万亩,山地面积9700亩,耕地面积670亩,林地面积5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为90%,村级道路状况良好,村主道已实现水泥硬化。村主要道路已安装路灯,新建篮球场。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全村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树、松树等林业资源。村民以种植烤烟、红辣椒、蔬菜、米粉加工为主。   赤坑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的各项政策在该村得到解决的发展和实施,村两委班子建设团结、奋发向上。赤坑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正朝着小康社会不断推进,赤坑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富裕、和谐发展。   

复兴村

  长汀县馆前镇复兴村位于武夷山南段东支馆前地段,与新桥镇刘坊村鸳鸯村接壤。全村409户,1659人,0党员62人,村民代表35人,辖上严屋、下严屋、水口背等十个村民小组,有山地13.5万亩,林地1.39万亩,耕地1625亩。村内四千多米水泥路纵横交错,村道绿树成荫,与省道洋万线相接,距县城24公里乡镇所在地3公里,交通便捷。60余盏照明路灯横贯全村。   复兴,土地肥沃,碧野粮丰,是我县主要产粮区和烤烟基地之一。机耕便利,沿省道 洋万线而过千亩良田连成一片。历史上“上七十、下八十”大坵(即上坵田土地面积七十担、下坵田土地面积八十担)曾传为方圆百里的佳话。全村水利资源丰富、军容三百一十三万立方米的“英雄水”,使千亩良田得以旱涝保收、年年丰产高产。   复兴,山青林茂,是长汀重点林区和松脂基地,以巫徐二坑、骨柴背连黄家斜等山林连成林地一万三千九百亩,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林木储量12.5万立方米。大雪岭、伯公坳千亩丰产竹林,年产毛竹6万余根。   复兴,也是红土地革命基点村之一,从第一次土地革命至今有三百五十余人参军卫国,有严仕鉴等41人为国捐躯,严景毅同志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太行,解放后曾任中央监察委员会驻-监察员、中央专案组第三办公室处长、-党组纪检稽查组组长。   复兴,“重教兴学”、本村曾筹资15万元新建复兴小学、学校成为县农村重点小学和县“文明学校”、县“绿色学校”,全村有大、中专各类技术176人才人,遍及各条战线。   复兴,物产赶写。与贡品“花园粉”相媲美的“雪峰、汀龙米粉”远近驰名,现已成为“远山农业绿色食品”进入福州、广州、北京 等市场。随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全村现有劳动力1100劳力中,已有600余人洗脚上岸,在北京、广东、厦门等大中小城市务工经商。他们为建设美丽家园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近三年来全村新建住宅85幢,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今日复兴,政通人和。村连续六届被评为县“文明村”。近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龙岩市五个好党支部”和县“先进党支部”,复兴人民正在党的惠民政策的鼓舞下,沿着党的-指引航向,团结一心,意气风发,阔步前进在建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道上。   

汀东村

  汀东村系馆前镇集镇所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23户,3063人。全村共有林地面积29500亩,耕地面积3312亩。全村共有劳力1990人,男性1052人,女性938人,党员103人。其中外出经商务工约980人。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水稻为主。同时大力发展手工米粉加工、特种养殖及油茶产业。2013年我村种植烤烟2200余亩,油茶1000余亩。   二、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为便利村民夜间出行,我村投资3万元解决了主要路段的路灯建设;为改善教育事业,解决交通拥挤状况,便利学生上下学,我村已投资约19万元将现有道路进行扩大至6米。为改善我村办公环境,对新村部进行加固加层,解决了我村村民会议及党员大会无场地召开的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资金缺口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特别是农田、河堤受2010年6月11日特大洪灾的影响大部分未修复。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程度低,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   3、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4、村集体经济薄弱,只有财政转移支付壹万柒仟元,烟税返还贰万多元,其他收入叁万伍仟元。村内公共事业发展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   

黄湖村

  长汀县馆前镇黄湖畲族村是长汀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地处海拔850米的高山地带你,位于闽西长汀县馆前镇庵杰乡、新桥镇及三明市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的交界处距馆前集镇11.6公里,全村共有人口480人,96户。辖三个村民小组,拥有山地面积1200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8000亩,耕地面积115亩,旱地60亩,是一个山多、田少、人口少的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村。   黄湖畲族村历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发扬少数民族人民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解决了我村户户通电、电话。通路:马坪至我村全长9.6公里的水泥路硬化工程;通水:80%的户解决了自来水,开通了林区公路30余公里,村部建设得到完善,解决了村两委班子的办公场所。教育、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卫生医疗所的建立,解决了村民以往看病就医难,保障了村民的生命安全。   由于我村林业生产发展不平衡,茶果较少,竹林管理经营粗放,没有加工企业,村民市场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我适应能力差,给村民财源带来不利影响。为使我村经济得到发展,村两委研究就利用我村毛竹林资源优劣,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毛竹垦度,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使我村林业生产保持持续发展。   


赤坑村特产大全




赤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