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长汀县 >> 童坊镇 >> 葛坪村

葛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葛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葛坪村简介

  葛坪村位于童坊镇偏西北方向,距镇所在地16公里,东邻本镇彭坊村,西北连新桥、馆前镇,有5个村民小组,118户,565人,山林面积5450亩,耕地面积628亩,葛坪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以农作物种植为主,重点是烤烟产业,现有40%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为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1105 364000 0597 查看 葛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葛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葛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举河村

  举河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263户1258人,其中男676人,女582人,劳动力558人,共有党员32人,其中预备党员5人,耕地面积689亩,山地面积9400亩。   

青潭村

  青潭村全村有四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人口1468人,居住在汀江河源头两岸,耕地面积1001亩,山林面积9878亩,共有党员55人,分四个党小组。主要经济作物以水稻、烤烟为主,烤烟450余亩,疏菜100余亩。   

童坊村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是唐宋时期开基的千年客家古村,距离长汀县城35公里,是童坊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闽、粤、赣三省客家发展地,是老一辈革命家,原-总理办公室主任,原0中央-部副部长-总理研究会会长童小鹏同志的故乡,是革命时期的革命老基点村。全村由一个行政村和刘坑自然村组成:下设22个村民小组,一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一个村委会,96个党员,8个村两委干部,总人口3568人,辖区人口800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2438亩,林地面积1660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356亩,烤烟面积80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烤烟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在镇党委、人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的水电、路、烟区工程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彻底改变,人们的文化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今后,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按照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既定思路,总结以往经验狠抓机遇,团结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用好用活人力资源,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各种项目落村实施,争取各仁人志士,外出乡贤的大力支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富裕的新童坊而努力奋斗。   

胡岭村

  胡岭村位于童坊集镇东南方位,距政府0.5公里,总人口1556人,386户,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668亩,现村党支部有党员57人,女性党员7人,男性党员50人,60岁以上老人216人,11个村民小组长,村班子成员6人。在发展农业效益化的同时,现如今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农业种植水稻,烤烟为主,外出村民80%分布在广东深圳经商,部分外出人员以砖厂烧砖为业,近年来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基本实现路面硬化,道路亮化,环境美化,用水洁净和电视通讯网络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现今的胡岭村,房屋整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良好景象。  

长春村

  长春村距县城40公里,距镇10公里,自原水泥厂直入,南北直通2公里的一条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一条4.5米的水泥路直通黄坊村的穷山区。分布5个自然村,全村318户,1294人,耕地面积疏散在东西两边半山排上,1035亩,竹林800亩。全村耕地大部份是山排田,对村民耕作的水利、桥梁、路道及为复杂,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铺设了部分水泥路及沟圳,至今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对村民耕作带来极大不便。全村民收益靠耕地种植烤烟及水稻生产为主,部份劳动力外流入厂,务工解决生活。  

黄坊村

  黄坊村位于长汀县东南部,南与本镇长春村相邻东与连城县罗坊乡接壤,地与南山镇廖坊村相邻,村距县城55公里,距镇15公里,海拔600米以上,全村人口1431人,304户,二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1129亩,山地面积26000亩,经济收入种植烤烟和外出务工为主。   我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彻底改变,目前正在经济筹备资金在本村主道两边安装路灯,改变村貌方便村貌出行。   

禾生村

  禾生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早在1933年扩时我村当时才200多人口,就有22人参加红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现在全村705人,156户,居住在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全村党员36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   

新畲村

  新畲村距童坊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南连林田村,东连禾生村,北连胡岭村,西山背靠童坊的刘坑村,村中有南山至馆前公路沿线路段,地处山区,村中一条小河,人户大部份居住在二边山脚下,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村民得到改革发展成果,生活质量提高,住房有很大的改观,现基本建成了环村道路,桥桥通路,路路通人户,通田,全面通电通信通水通路。这一切都是上级党和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得来的结果,全村干部党员带领村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全村总土地面积9388亩,其中林地面积7443亩,非林地面积1110亩,原耕地面积835亩,分布在庙前坑、黄田坑、芦坑、娘坑、白水碌和远坑,八山一水一分地。   全村190户人家,858口人,其中男性419人,女性439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青壮年外出做工,经商的一半以上。   三个自然村(寮屋、小学边奄门口、村中)   五个村民小组:上村、中村、枧下、下村、寮屋组   

林田村

  林田村位于童坊镇西南角,距政府所在地五公里,东连本镇黄坊村,南与横坑、举林村毗邻,西与河田半坑村相接。耕地1550亩,山林18800亩,其中公益林1720亩,毛竹5200余亩。县道南馆公路贯通全村。茜坑自然村水泥路延伸致汀州名山赤峰嶂,上村寮公岭田间水泥路直通长汀佛教分点辛堂山。   全村现有438户,1663人,分为12个村民小组,分别为:楼下、门前、天丁、进士、新屋、墓下、坝哩、茶排、桥头、湾哩、茜上、茜下。   林田村党支部有党员47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分为4个党小组,分别为上村、中村、下村,茜坑党小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林田钟灵毓秀的山水培育出林田人民的拼搏精神。在党的培育下,林田村有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7人,科级干部2,工程师4人,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外出东莞、深圳办厂、经商、务工988人,其中有10户已办起了一定规模的工厂,30余人已办各类公司、商店、饭店。   留守在家的妇女、老年人每年种植烤烟300余亩,水稻1000余亩,垦复竹林2000余亩,转包他人经营竹林3000余亩,兴办了三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近千头。   由于历史自然形成林田村水破村心,按迷信说法,水破村心,各分一半,人心涣散。为改变这一自然缺陷,朴实善良的林田人民,已建成长18米,宽3米的水口桥,近年来,全村已兴建石拱、水泥桥28座,形成了心连心、户连户,群山叠翠,小桥流水的生动画面。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为建成和谐、富裕、文明、整洁的新林田而奋斗。   

横坑村

  横坑村村民小组五个,(自然村3个),耕地总面积406亩,其中水田200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206亩,农作物面积300亩,现有人口830人,其中常住人口175户828人,外来人口2人,现有住房175户700间,低保、五保、优抚对象、革命五老、残疾人等困难家庭60户。境内溪2条,桥10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家,山林总面积10965亩,其中竹面积6750亩。   

赖屋村

  赖屋村位于童坊镇西部是镇的第一从大门距离县城35公里,离集镇6公里,是边远的龟岭高山,山区海拔400多米自然灾害较预繁,是一个地宽人敬的村。   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庄,432户,总人口1973人,总有耕地面积2003亩,有森林地20009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790亩,村两委班长6人,全半劳力700余人,总党员人数51人,4个党小组,其中你党员6人,中专、大专、文化党员16人,初中文化15人,小学文化20人。   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经验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水稻占60%,烤烟占30%其他作物占10%,畜牧业个别户民办小型养殖场。   农民收入、村人多地少,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坑龙山排田,多受旱田,种植风险大,靠天下雨,无水源灌溉,无厂无场劳力多数外出务工,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劳务型收入,但前在外长期务工人员中有无技术、靠重体力劳动挣钱。农民除教育、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生活产资料、饲料和基础设施材料物资,结余少,只能度过日子。   基础设施进度滞后,村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和建房的随意性,村庄布局座落分散,村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综合防灾能力弱,村村通道路没有完善,农田基本建设滞后。   经济发展缓慢,村长期以来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格局,无工业,林业和高牧不发达,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经济发展中,农民增收靠农业传统产业一直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灾害频繁,产量低,而在除农业效益低无法机耕。   

举林村

  举林村概况:   1、人口:(1)总人口1229人,258户,(2)计生人口:1268人,341户。   2、自然公布: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   3、土地、山栋:(1)土地面积564.1亩(2)山林面积:8256亩,其中造林(杉木)3620余亩,垦复竹林3856亩(包括自留山竹垦复)。   4、资源情况:稀土矿、铜、铁矿、青板石等资源。   

葛坪村

  葛坪村位于童坊镇偏西北方向,距镇所在地16公里,东邻本镇彭坊村,西北连新桥、馆前镇,有5个村民小组,118户,565人,山林面积5450亩,耕地面积628亩,葛坪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以农作物种植为主,重点是烤烟产业,现有40%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为业。   

马罗村

  马罗村位于童坊镇与连城县北团镇的交界处,全村共有172户,761人,耕地面积902亩,党员20名,2012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目前,该村以水稻、畜牧、竹业生产为主导产业。   一、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以水稻、竹业为主,畜牧为辅的农业生产体系,修建通产水泥路1272米,现在全村通水泥路覆盖率达92%。   3、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马罗村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鼓励和支持村民多用电,很好地中护了森林资源,并每年开展评选党员“致富能手”、“和谐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劳动,全体村民的文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山区无自流灌渠系统,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线电视没有进村入户。   2、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不高。   3、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息娱乐场所。   4、村容村貌不够完善,环境卫生差,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地点和处理设施。   

肖岭村

  童坊镇肖岭村,位于长汀县童坊镇和连城北团交界处,东连城大张村,男虎麻栋,北大张村横排自然村,西童坊镇下坑村,距童坊镇政府13公里,离县城50公里,海拔750,最高仙水塘1400米,现有635人,现有住户129户,分6个村小组,杨家自然村一个专业合作社村民居住分散,现有耕地面积700亩,山林面积1500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3000亩,经济收入主要种植水稻毛竹收入。   肖岭是我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村庄,有天然景观仙水塘,干种红豆沙,直径3米,高100米,古桥一座,梯田干亩,平场气温25度,是天然的避暑圣地。为建设社会新农村,全面实现“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双桥村

  双桥村属长汀县童坊镇北部的一个被列为贫困的村庄之一。全村人口498人,土地面积596亩,山林面积5671亩,我村均以农业为主,但土地贫脊,山高路陡,灌溉困难,给农民带来许多不便,经济一度带后,由于经济不发达给民众的生产生活,交通等带来极大影响。我村尚无村财收入,连村部也无法建造,办公场所、会议、活动场所均无着落。   

下坑村

  童坊镇下坑村地处童坊东北部,距集镇5.5公里,全村1107人,分为10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1446亩,山林面积19600亩,其中竹林面积200亩,全村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大学生党员3人,村两委班子6人。(村支委3人,村委班子3人)全村经济以烤烟为主,每年种植1200多亩,烟叶收购3000多担,其次是养殖,涌现了不少的养猪、养鸡、养鸭专业户。   

大埔村

  童坊镇大埔村位于长汀县东部,在风景秀丽的龙床寨、平原山景区的东南面,本村也是著名的龙泉寺所在地,清澈见底的童坊河自西向东从村中流过。东与下坑村接壤,西与刘陈村交界,距长汀县城37公里,北连彭坊、葛坪,南邻双桥、童坊,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且处于南馆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现全村人口1098人,249户,辖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0正式党员36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耕地面积1092亩,山林面积7982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08亩,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烤烟生产,外出务工为主。   

刘陈村

  童坊镇刘陈村,系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下辖第四大行政村,由:陈、李、童、邓、邱、曾、赖等七姓人氏组成,于1989年9月与原大埔村拆村成立,位于长汀县东部,在风光秀丽的龙床寨风景区南面,清澈见底的童坊河自西向东从村中部流过。东与大埔村接壤,西与赖屋村交界,距长汀县城36公里,北连彭坊、葛坪,南邻双桥、青潭,距镇政府所在地6.5公里。一沿河南畔的村级水泥路连接汀连公路与南馆公里,交通便利。村落面积约6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526人,368户,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0正式党员37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耕地面积1332亩,山林面积8009亩,其中生态林面积3403亩,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烤烟生产,外出务工为主。   

彭坊村

  彭坊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550人。有正式党员49名(男39名、女10名),预备党员2名,支委3名,村委5名。耕地面积1439亩(已种烤烟1368亩),山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村庄坐落于童坊镇北部,由南向北一字走向,闽江源流把村庄分割成东西两岸,南馆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种养殖业的天然宝地,更是建设生态旅游的美丽乡村之一。   彭坊村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坊刻〔凿〕纸龙灯”,现正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汀县“十全十美”生态旅游景点——龙藏寨旅游景区;千年古寺——平原山广福院,千年古树——“菩萨树”,闹元宵习俗等自然人文文化。   现有千年古街长150米,有38座古房屋,古石桥,吊脚楼,以及红光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大店哩等。   在大革命时期〔1927年〕,彭坊穷苦农民在革命先辈王仰颜同志的领导下,举起革命红旗开始了革命斗争,并于同年7月建立了“红光区”。从彭坊建立“红光区”到全国解放,一个只有千余户的苏区村庄共有300多人为革命牺牲。   二十世纪60年代,彭坊还曾是人民公社所在地,到1965年才撤并成童坊乡。近年来,在改革春风吹拂下,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大力发展多种产业,主导产业种植烤烟、香菇,不但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水平,同时正不断进行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红明村

  童坊镇红明村位于童坊镇东北方,邻本镇彭坊村、龙坊村、馆前镇汀东片南材村,原与彭坊同村,1976年拆村为彭坊村、红明村,全村1142人,11个村民小组,33个党员,山林面积2158亩,耕地面积1089.16亩,有仙花山(观音寺)、龙溪寺、清云山三座寺庙,我村劳动力以种粮食,烤烟和种植食用菌为主导产业,一部分头脑灵活,视野阔的劳动力外出经商,剩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在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村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日新月异,2011年占地90平方的村部办公场所顺利建成,村风民风良好,2006年已被评为县级文明村,现已申报市级文明村。   

龙坊村

  童坊镇龙坊村位于长汀县汀东东部,东与连城县北团镇大张村交界,南与本镇下坑村交界,西与本镇红明村交界,北与本县的馆前镇义家村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42公里。   全村共有九个村民小组,分别居住在刘屋、井下、村中心、黄泥坵、大坪山等五个自然村,共302户,总人口1262人,其中男性651人,女性611人,五保户4户,低保户32户,耕地面积1406亩,森林面积13842亩,已有龙福寺庙一座,风景优雅,有石金鸡,石拱门,八仙潭等自然风景,奇石可观,鬼斧神工,还有风景秀丽的“龙下峡”9200米的峡谷,山美、水美,龙门石山更美,可算是闽西一绝的风景游览区,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烤烟,香菇,养殖等。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基本住上了新楼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田间道路,水路已基本水泥硬化。张坑引水工程前期工程已完成,大多项目得到很好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拔哩村

  童坊镇拔哩村,位于长汀县童坊镇和南山镇交界处,距童坊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南山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离县城50多公里,东与南山镇廖坊村交界,南与南山镇朱坊村交界,西与本村天子地自然村,北与童坊镇横坑村交界,海拔600多米,现有住户128户人口,655多人,分6个村民小组,主要住在拔哩、天子地、香坪、狮子口等地。现有耕地面积486亩,山林面积1.3万亩,其中竹林面积2450亩,经济收入主要靠经营毛竹收入。   解放初期,我村因竹木资源丰富一度享有“金拔哩”的美称,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的水、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彻底改变,在“精耕毛竹山,重振金拔哩”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拔哩人民正狠抓机遇,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拔哩”又向我们走来了!为建设社会新农村,全面实现“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葛坪村特产大全




葛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