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长汀县 >> 濯田镇 >> 园当村

园当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园当村谷歌卫星地图)


园当村简介

  园当村地处集镇南部,距濯田集镇7.5公里,东与美溪隔河相望,南与美西毗邻,西至横田石硖,北街本镇刘坑头村,汀江自东至南环村而过。东西长、南北宽2公里,海拔250米,比美西村略高,土地总面积28496亩,耕地面积910亩,有水田710亩,未利用地512亩,水域面积508亩。2012年村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186户,总人口957人,其中女性463人,全村劳动力553人,全村共有党员49名,2012年底人均纯收入6897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1108 364000 0597 查看 园当村谷歌卫星地图

园当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园当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横田村

  横田村位于集镇西南9公里处,村部所在地的自然村叫横田岗,地理位置适中,因此取名为横田村,整个村分为多个自然村,包括沙塘坝、横田岗、石峡村、大坪村、胡岭等等,东与山田相连,西至红山大塘下为界,南至武平石子岭,北和本镇安仁村相连,南北距离约6公里,全村244户,总人口1258人,土地总面积18066亩,其中山地13266亩,耕地1202亩,水田1185亩,以林、钟、王等为主姓氏居民。整个村多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村居沿溪流而建。其中以温泉和白水寨瀑布而闻名村内外。  

水头村

  水头村位于长汀县濯田镇北面,全村土地总面积36860亩,林地28470亩,耕地1631亩,海拔382米,总人口1500多。水头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名人荟萃,历史悠久,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村口有俗称为“狮象把水口”的两座山峦穿插环抱,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过。远眺整个村庄云雾盘绕、古树林立,令人陶醉留连。沿溪两岸杨柳婆娑,绿树环绕,钟灵毓秀。穿行在弯弯曲曲的村道上,数十幢明清古民居分布两边,连成一片。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九厅十八井”的“司马第”,有“赖氏宗庙”龙山祠,有三幢两横,清代立有石桅杆的古居“桅杆下”,光绪年间厦门胡里山炮台管带,后擢升为“武显大夫”的炮台将军赖启明故居履化祠,还有积庆祠、衡石祠、大宾祠等。“司马第”,为目前全镇占地面积最宽,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龙山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厅堂宽大,另有配厅,青砖瓦面,石板铺阶,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蔚为壮观,与“司马第”同时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段上村

  段上村位于集镇西北,东南与长巫村相连,北与升平村接壤,西与四都镇圭田村相邻全村辖5个自然村,共6个村民小组,278户,1321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5215,其中山地11126亩,耕地1321亩,水田992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553元。  

升平村

  升平村地处濯田集镇北部腹地,村辖区有八个自然村,东起马义凹,南接长巫村,西邻段上,北与水头同睦山场接壤,海拔350米。2013年,全村8个村民小组,526户,2290人,土地总面积19433,林地面积17161亩,耕地面积2272亩,人均纯收入6955元。这里天蓝水清,物产丰富,文化多彩。升平二月二的“保苗节”是当地很有名的地方节日,原是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一种醮事,节日的内容丰富,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近年来,升平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与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长巫村

  长巫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198户,总836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7523余元。土地总面积15384亩,其中林地12751亩,耕地819亩,全村共有党员27名。  

左拔村

  坐落在长汀县以南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山村叫左拔,这里四面群山环抱,处处青山绿水,人人和谐安康。左拔辖5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4198亩,其中山林面积11132亩,耕地面积1760亩,这片土地上繁延生息着1336个兄弟姐妹,现有党员41人。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以濯田镇环境优美乡镇以及生态镇建设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昂首阔步地走在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前沿。  

丰口村

  丰口村原名丰厚村,与集镇隔河相望,建国后,随着汉字的简化,人们未经批准就擅自把“厚”改写成“口”,久而久之,丰口就成了名正言顺的村名沿用至今,该村离集镇所在地1公里,海拔270米,东至扁栋山,南连濯田河,西与李湖下接壤,北和长巫村交界,全村4个自然村,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201户1132人,土地总面积9788亩,其中山地7084亩,耕地910亩,水田790亩,丰口坝在土地部门的申报下,列为省级重点开发试点。丰口村近年来依托地理位置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水利道路,开展土地平整,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扶持,开展小流域治理,修建防洪大堤,发展特色产业,开发性治理水土流失,去年,在镇村的努力下,争取到了龙岩福润农业有限公司蓝莓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到该村,这将对丰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李湖村

  李湖位于集镇西2.5公里,东连坝尾,南连山田,西邻长高、北壤丰口,着落于濯田河上游,从卷垅桥至下李湖形成U形大弯道间,东、南、西三面临溪,河水环绕,是喻为湖,海拔高度276米,全村土地总面积7353亩,其中山地面积5370亩,耕地面积1151亩,水田面积949亩,水域面积451亩,辖13个村民小组,339户1589人。   

街上村

  街上村地处濯田集镇,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集市上街、中街、新街,尚义街一部及溪背,寒婆寨,围子哩等街市地段和自然村组成,故称街上村。东与东山接壤,南与巷头、下洋村为界,西与坝尾、丰口村毗邻,北连左拔潭河。2013年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393户,总人口1897人。土地总面积2786亩,耕地1059亩,其中水田1023亩,山地面积为1714亩,全部属有林地带。濯田河穿村而过,构成一道集商贸、手工业、农业为一体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发展当地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仁村

  安仁村位于本镇西部,离集镇7.5公里,濯田河穿村而过,村口不远处千工陂万亩灌区工程就建于此。一潭碧水,环抱村庄,民居、桃李、青山倒映,好一派江南水乡美景。全村有四个自然村,分布沿河两岸。东与山田村接壤,南连红山乡胡岭村,西近四都坪埔村,北接李湖村山场为界,2012年,全村10个村民小组,310户,1387人,有山地13223亩,耕地面积1405亩,水田1313亩。  

寨头村

  寨头村地处集镇北部边缘,距集镇15公里,古时,因村南边有一石寨,坑水流经磜面,一泻而下,形成瀑布。它东与河田镇湖屋磜接壤,南连刘坑村、升平上衫村,西接同睦村,北和策武镇羊坑交界,海拔395米,全村有8个自然界村,全村205户,899人,土地总面积12281亩,耕地1100亩,其中水田1000亩。人均纯收入7055元。  

龙田村

  龙田村位于濯田集镇西部,距集镇所在地15公里,属高山泳湖,周围是山,中为盆地,海拔高度800米,龙田东接横田,南与武平湘店石子岭村接壤,西和武平县高园地位界,北与红山乡童上村毗邻。龙田全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269户,总1187人, 2013年人均纯收入7535余元。土地总面积15037亩,其中林地13921亩,耕地1116亩,全村共有党员24名。  

山田村

  山田村地处集镇西南2.5公里。东临刘坑头,南接园当肖坑,西连横田,北壤下洋、上庙。海拔282米。2013年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计234户,1242人。土地总面积11973亩。其中山地面积9536亩;耕地面积1051亩,水田面积844亩;水域面积87亩。村内最终民居于明代中叶,距今近500年历史。居民前林木茂盛,曾有集镇下王王姓、邱姓等人先后在此建设山橑,垦植农田。时人以集镇相对而名,称之为“山田”,意为近山之田,相沿至今。  

巷头村

  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巷头村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以南35公里处,东以濯田河为界,西靠下洋村,南接湖头村,北傍街上村,是濯田镇集镇六村之一。随着集镇建设往东南方向扩张延伸,该村的地理位置日益甚佳。村部位于濯田新街与濯横公路交汇处,处在集镇重要路段。全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320户,总1428人,人均纯收入6258元。土地总面积2845亩,其中林地1985亩,耕地860亩,年末实有劳动力625人。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烟草、水稻、槟榔芋、山尖椒及劳务输出。巷头村是濯田镇的烤烟种植大村,种植烤烟面积500多亩,总产值100多万元。全村有低保户 25户65人,五保户3户3人,烈军属2户,五老户2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4名,常年在家党员有30余名,党员帮扶贫困户3户。在濯田这块红色的沃土上,当年这里有毛主席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壮笔,有何叔衡“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型”的英烈;如今在举国上下学习“长汀经验”的同时,我村借助长汀县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强劲东风,正全力打造一个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巷头!  

下洋村

  下洋村地处濯田集镇,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305户,总人口1398人,党员41人。全村区域面积11608亩,有耕地面积808亩,林地面积9710亩。下洋村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漫步在下洋深巷,仿佛回到古时,走出深巷又只见千亩农田,现代化机械在田间穿梭,处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庙村

  上庙村地处濯田集镇所在地,全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268户,总1270人, 人均纯收入5755余元。土地总面积5487亩,其中林地4650亩,耕地837亩,全村共有党员30名。上庙村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  

中坊村

  中坊村原名中王村,地处濯田集镇所在地,东接街上,南连上庙村,西北与坝尾村为届,海拔269米,2000年,土地总面积2626亩,其中,山地1699亩,耕地965亩,水田895亩,村民委员会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267户,总人口1156人,人均纯收入7100元。  

坝尾村

  坝尾村地处集镇所在地西面,因开基时濯田集镇原是一片荒坝河滩,坝尾坐落在河坝的尾部,故取名坝尾。坝尾东接街上村,南连中坊村,西靠李湖村,北与丰口村隔河相望。全村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10户,总人口1322人,男女比例0.9:1.1,总劳动力644人,土地总面积2004亩,耕地918亩,2012年人均收入6880元。  

长高村

  长高村位于濯田西部边缘地带,离集镇约10公里许。东与本镇李湖、丰口村接壤,南与安仁隔河相望,西近四都坪埔,北越山通往圭田,长高村由长岭、小高岭老村和新村三个自然村组成。长岭原名“上归湖”,因进村山路漫长,蜿蜒曲折,外村人多称此地为“长岭”,久而久之,他的原名便被“长岭”所取代,长岭村民均姓刘,其祖先从武平湘湖迁至此处开基就,至今已传一十八代,小高岭住民为钟王两姓,后王姓住户另建新村,于是有新村和老村之分,新村住民为王姓,老村住民为钟姓。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27户,638人。土地总面积14433亩,其中山地12181亩,耕地754亩,水田7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6125元。   

梅迳村

  这里宁静悠远,这里水明山秀,这里漫山翠绿,这里鸟语花香。梅迳村,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山村。梅迳村位于长汀县濯田镇东部边缘,东与涂坊丘坑为界,南邻本镇长兰,西接路潭,北与刘坊交汇,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310户1389人。全村拥有林地18005余亩,属林业大村,森林植被保护良好。全村共有耕地1001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槟榔屿等,2012年人均纯收入7211。梅迳是我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何叔衡烈士的殉难地和我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被捕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塍背村

  塍背村原名大垅村,因地处乎形山的横岗北,横岗从远处看似田塍,故在苏维埃政府时期,更名为塍背塅,村境东接三洲镇竹园村,南临连湖,西连东山,北靠潭河,海拔266米,2012年,村辖塍背塅、鸭子地和唐背乾三个自然村,共242户,1355人,分4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3802,其中山地2185亩,耕地691亩,有水田665。塍背原本也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村,近年来,村里十分重视水土流失治理这项工作,通过几年的治理,现在山更清、水更绿了,多家媒体到塍背采访水土治理经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定。  

连湖村

  连湖村,蓝、邓两性开基处,周围都是水湖、土墩,相传有9湖18墩,连成一簇形似莲花,得名连湖,该村位于集镇东南面4公里,海拔266米,东与南安村相连,南面和陈屋村山场接壤,西连湖头村,北邻塍背村,村里有7个自然村,2012年,全村15个村民小组,550户,2488人,劳动力1255人,土地总面积11558亩,其中山地7295亩,耕地2304亩,水田2174亩,先后获得过县市先进基层党支部的光荣称号。在濯田镇连湖村东的邓氏宗祠内,至今仍珍藏有一块明代镇江知府邓梅波官匾。该匾长约2.5米,宽约70厘米,底色暗红,条框镶边,悬挂厅梁,-“庶绩咸熙”四个鎏金大字,左右两边直书有“戊申年江苏省都察院副都御史张敬夫授镇江知府邓梅波为……”等字样。官匾从明初珍藏至今近六百年,保存完好无损,字迹仍清晰可辨。据该镇连湖村《邓氏族谱》记载,邓梅波系我县四都镇羊古岭村邓氏开基始祖邓什甫第八代裔孙。元代至元年间,邓氏一部沿河南下,分迁至濯田连湖定居。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邓梅波擢升为江苏镇江知府,在任期间,洞察民情,为官清正,深受上峰赏识,百姓爱戴。明宜德三年戊申年(1428年),江苏省都察院副都御史张敬夫为其特立牌匾一块,文曰:“庶绩咸熙”。  

陈屋村

  陈屋村位于长汀县濯田镇境内汀江与濯田河汇合处的沿江小平原上。古时因其建村历史悠久,村庄规模大,主姓人口多而取名。有史以来,以姓氏命名的村在全市各地为数不多。据宋汀州府志《临汀志》载,唐大顺年间(公元890—891年),陈屋就已始建龙安寺院,至今长达1100多年历史。据当地史志及姓氏族谱记载,陈屋客家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年代较早。相传历史以来曾住过陈、黄、邓、段、邱、黎、何、马、李、戴、严、赖、王等10多种姓氏居民。人口鼎盛时期,居户多达上千。历经千年沧桑,由于主姓陈氏人口剧增,现只居住少量的邱、黎、段姓及主姓陈氏居民外,其余各姓居民早已陆续外迁。至今,村内大片农田地底仍深埋着为数不少的断垣残墙基石。陈屋村历来民风古朴,人才辈出,崇尚文化,尊师重教成风。明清年间,全村学子获取举人以上功名者达数十人之多。明末清初,村内黎氏兄弟士弘与士毅博学能文,投拜宁化名师李元仲门下。后考取功名,士弘升任常州知府及山西布政使参政等官。在任期间,执法严厉,锄豪强,纠贪贿,卓有政声。士弘之子致远,于清康熙四十八年金榜题名高中进士,雍正年间,官至大理寺卿及吏部侍郎。陈屋村水系畅通,航运发达,舟船可直通上杭及广粤一带;土地肥沃,沿河两岸良田千亩,传统农业发达;人口聚居,现存古居多为明清所建,清一色青砖瓦房,厅堂结构,建筑考究,古香古朴,宽敞明亮,而且大部分至今保存完好。清康熙年间,朝廷为褒奖黎士弘在山西为官期间,六次亲临现场治理黄河有功,曾赐“黄麻六金”御匾一块,现已毁于“文革”期间。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陈屋村居民外迁甚多,但至今居住人口仍达1500多人。  

路潭村

  路潭村地处濯田河与汀江交汇处下游。村民散居在汀江南北两岸的五个自然村。村境东临水口,南靠上塘,西北以陈屋山场为界。2012年全村有181户,1001人,分为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5707亩,其中山地3576亩,耕地773亩,水田77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  

南安村

  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南安村位于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以南40公里处,位于濯田河下游,东接水口,南靠路潭,西临陈屋,北以三洲镇竹园头村为界,海拔260米。县道654穿村而过,距离厦蓉高速河田入口18公里,距离赣龙铁路河田车站20公里,水路走濯田河沿汀江可达上杭、梅州等地,交通十分便捷。2011年,全村20个村民小组,共有756户,总3316人。土地总面积11692亩,其中林地6616亩,耕地1818亩,水田1648亩,水域面积732亩,年末实有劳动力1988人。近年来,南安村在镇党委、政府的争取领导下,依靠现代烟草农业,现代养殖业、渔业,农户的收入不断增加,因南安村耕地集中,且十分平坦,依托现代烟草农业建立了上海中华烟草品牌示范基地,种植烤烟800多亩,年产200多万元,依靠河流分支较多的优势,发展渔业养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100多万元。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建立的“沐春生态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并以“猪—沼—果”的形式对养殖粪便进行综合利用,成为濯田治理水土流失的标杆。同时村两委以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五要工程”、“三三法”等,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身清白,团结带领全村人民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该村先后被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文明村、茶果先进村、妇代工作先进村、村民自治达标村等殊荣。在濯田这块红色的沃土上,当年这里有毛主席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壮笔,有何叔衡“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型”的英烈;如今在举国上下学习“长汀经验”的同时,我村借助长汀县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强劲东风,正全力打造一个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南安!  

水口村

  水口村地处长汀县西南部,位于汀江与濯田河两河交汇口,故名“水口”。水口村是著名的闽西革命老区基点村,1929年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次入闽开辟闽西革0据地就途经水口村汀江古渡口,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豪迈诗词。水口村距离长汀县城约45公里,与濯田、三洲、宣城、涂坊四个集镇距离均约10公里,县道及通乡镇公路在此汇集,地理位置中心,交通条件便利。全村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82户、1880多人,耕地约780亩、山地3300多亩,是典型山多地少的闽西山区农村,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水口村设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各1所,每逢农历四、九为水口圩日,人口相对集中,街市繁华热闹,民风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水口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成为濯田集镇东片中心”的发展思路,立足“三农”实情,抓经济、促发展,村级组织日趋健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逐步改观,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河东村

  河东村与水口村隔河相望,村境东连刘坊,南靠梅迳,西临水口,北街刘坊,海拔258米,土地总面积4634亩,其中山地3330亩,耕地395亩,有水田385亩,三十年代初,河东街子上曾设过圩场,每逢三、八日为圩天,当时河东街营业较大的商店有“三益”“鸿兴”商店,街道现在仍保留,后因水口的地理位置优势,1935年后停圩,2012年,村委会辖七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全村215户,1125人。  

羊赤村

  羊赤是濯田镇最北面的一个行政村,村落分散,人口稀少,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距离集镇20公里,海拔525米,程屋栋与古城镇交界处有座雁子樟979米高,属镇最高峰。2012年,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10户,544人,土地总面积15939亩,其中山地13434亩,耕地面积1004亩,其中水田900亩。  

永巫村

  永巫村位于濯田镇东部,距集镇所在地15公里,汀江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东与涂坊镇交界,西靠南安村,南连河东村,北王三洲戴坊村,交通十分便利,县道651就从村口通过,离315国道20公里,离厦蓉高速(G76)19公里。辖巫坊、车田尾、义家庄、-地、道堂下五个自然村。海拔高度259米,土地总面积20680亩,其中山地16276亩,耕地1462亩,水田1362亩,水域面积1421亩,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2012年底,全村511户,总人口2677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烤烟种植,槟榔芋种植和水上经济,近年来,永巫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为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县、镇多方努力,一座长140多米、宽8.5米的跨江大桥动工兴建,计划总投入资金470多万元,工期一年,建成之后对全村的环境美化,对生产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发挥巨大作用。  

同睦村

  同睦村,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据载,同睦村原名“丁坑窝”。公元926年,汀州刺史钟翱为避战乱,毅然辞官,率领全家大小沿汀江而下,来到天空岽下(即丁坑窝),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静幽,觉得是块风水宝地,喜不自禁,决定在此隐居,当即赋诗一首:“汀南丁坑好风光,造得庐栏胜过州;祝愿子孙代代旺,留传誉名播千秋。”钟翱领家人建房筑舍,垦荒造田,并将地名改为同睦坑,意图是希望后代子孙同谋发展,和睦相处,钟翱是自然而然成为同睦村的一世祖了。同睦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163户,576人,现村常住人口约98人,距离县城30公里,距离濯田集镇18公里。村民的房子沿着山势高高底底地分布在山谷里,四面是郁郁葱葱的高山,树木浓阴。一条小溪从山上泻下来,在村中深吟浅唱,跳跃奔腾,又带着山里人的汗水和欢笑,注入汀江,流向外面的世界。据《长汀县志·循吏传》记载,钟全慕任汀州刺史期间,率领军民披荆斩棘,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时有陈、云、傅三位部将对他忠心耿耿,大力协助他保境安民,共创大业。后来,三位部将又奉闽王之命,出征琉球,大战沙场而壮烈牺牲。钟全慕闻讯痛心疾首,为纪念三位将军,特给他们塑神像,设神位,供家人世代奉祀。钟翱隐居同睦村时,继承祖父的遗愿,在村中建起三将公王庙,并立下规定,每年农历四月初十至十二,为三将公王的纪念日,全村人在此庆典、祭拜。此俗一直沿袭至今,世世代代庙里香火不断。从前,有一条古驿道把同睦村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驿道虽岖崎不平,但上能通长汀县城,下能往濯田,再往武平、上杭……时有车马经过,但朝廷有令,经过同睦村的人都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钟翱的尊重,并分别在村中四处立了四块下马碑,警示过往客人遵守。如今时过境迁,世事天翻地覆地变化,除了一块在造路时损坏,其他三块却仍然屹立,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村子不大,从村头走到村尾,大约一公里多。村民往来常要跨越小溪,于是,小溪上就架起了桥,说桥,其实就是一块大石板,全村这样的石板一共18块。令人惊异的是,一个小小的村寨,竟然有36口池塘。小径绕着池塘转,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口池塘,波光粼粼,让人感到山不转水转;水里映着兰天白云和青山绿树,天和地在这里似乎溶在一起了。人在村里走,又好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水乡。据传,村里的18块石板,块块有来历;36口塘,塘塘有典故,令人浮想联翩。更令人神往的是村中那棵桂花树。这是一棵古树,长于何年何月,谁也说不上来。但人们喜欢它婆娑的姿态,远看像三棵树扭在一起跳交谊舞,近看本是同根生,从树兜开始独立生枝长叶,迎接阳光和风雨,都长得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因此,许多美女都乐意站在树下,摆出各种妩媚的姿势,跟它一起留影,图的就是它那美好的形象作陪衬。要是到了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香气馥郁,真让人神清气爽。香气又随着秋风飘散开来,全村都一片芬芳……同睦村是个美丽的山村,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如今的同睦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靠山吃山了,很多人都飞出了山门,到外面闯荡,图谋更大的发展;现在的村道成了水泥大道,通上了汽车,特别是205省道正从村边经过,同睦村跟外面的世界更紧密地连在一起。通过生态村的创建,这个古老的山村正提醒世人—在忙碌工作之余,别忘了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上塘村

  上塘村地处濯田集镇所在地东南部,距集镇16公里,行政村由上地坪及塘角溪两个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得名,该村东和长兰仙人嶂接壤,西至美溪村,南与羊牯乡罗坑头交界,北与路潭村相接,本县涂坊河穿村而过,水资源极为丰富,全村有四个自然村,2012年,全村201户,1215人,辖8个村民小组,海拔253米,全村土地总面积14881亩,其中山地12133亩,耕地849亩,水田815亩。  

美溪村

  美溪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26户,总135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3950余元。土地总面积12755亩,其中林地11850亩,耕地905亩,全村共有党员27名。  

美西村

  美溪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26户,总135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3950余元。土地总面积12755亩,其中林地11850亩,耕地905亩,全村共有党员27名。  

长兰村

  长兰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205户,总1173人, 2010年人均纯收入6123余元。土地总面积22357亩,其中林地19850亩,耕地860亩,全村共有党员27名。长兰村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村广大贫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农民武装-,建立了红色政权。该村是长汀县著名烈士张赤男的家乡。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成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0长汀临时县委改为0长汀县委。书记为段奋夫,张赤男等为县委委员。同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红旗跃过汀江”,点燃了长汀人民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6月初,遵照张赤男指示打入长桥团防局当兵的张日升、张日华背了一支步枪出来,准备-。25日,张赤男在高坪召集农会骨干开会,具体部署了-事宜,成立了-队。26日清晨,-队在张赤男带领下,包围了土豪劣绅家,活捉了土豪陈马三,把他的肥猪杀了;打开谷仓,把谷分给穷人。高坪-后,-队迅速扩大到300多人。7月1日,-队300多人开到长兰村,在长兰村秘密农会配合下,杀了张瑞华等7家土豪的猪,没收了张先桃子等人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7月3日,土豪张怀廷、张怀杨、张季昌勾结水口马洪兴匪部100多人包围长兰村,-队员赖占发牺牲,赖海发负伤。-队0少,只好边打边撤。匪军攻入长兰村后大肆掠夺,并抢去耕牛18头。-队转移到罗坑活动。中旬,-队得知长桥团防局长刘瑞书在“牛路里”张士龙家住宿,就包围了张家,冲了进去,刘瑞书爬到楼棚上躲藏,但还是被-队抓了出来,当场缴枪1支。-队把刘瑞书带到糖梨凹,责令他把所有的0交出来。刘瑞书为保住狗命,把存放在家中的7支步枪交了出来。接着张赤男带领-队300多人,包围了邻村梅迳村,开展梅迳-,梅迳村周围10个自然村的农民热烈响应-,打土豪分财产,还当场处决了两名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宣成区的中畲、下畲、寨背、溪源、丘坑、迳口、张屋铺等自然村也在张赤男领导下举行-并取得成功。不久,各村都成立农民协会(后改为乡苏)、农会成立后即领导农民分田。至8月,宣成区苏成立,主席曹清新。接着又成立0宣成区委,书记张良河。张赤男烈士简介:张赤男(1906~1932),福建长汀县长兰村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当宣传员。1927年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校政治大队学习。2月加入中国0。1929年3月被选为0长汀县委委员。7月出席0闽西“一大”,被选为0闽西特委委员。12月出席古田会议。1930年春任闽西红军第三路军总指挥,3月任红九军五团团长,5月任红十二军二纵队纵队长,6月任红四军三纵政委。10月任红四军十二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1年11月任红四军十一师政委。1932年2月攻打赣南新城时,为掩护战士壮烈牺牲。张赤男烈士牺牲后,1932年11月10日他所在家乡宣成区人民为纪念他,将宣成区改为赤男区。宣成区苏维埃政府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1959年,为缅怀烈士,宣成建立张赤男烈士纪念碑,1981年肖克来汀视察为纪念碑题写碑文。张赤男牺牲时,年仅26岁。红四军主要领导人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主席对杨成武说:“你们闽西老百姓真好。张赤男是个非常好的同志。”-赞扬他是“一个很实在、扎扎实实的好政委。”长兰村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村有张赤男等烈士36名。    综上所述,长兰村在土地革命时期举行过农民-,成立了红色政权,又是著名烈士张赤男家乡,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又多,在长汀地方党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湖头村

  湖头村,位于集镇南门。离集镇所在地2.5公里,海拔274米,东接连湖邓坊自然村,南连刘坑头村,西近巷头村,北与东山村为界,湖头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311户,总1268人, 2010年人均纯收入6123余元。土地总面积17357亩,其中林地12960亩,耕地890亩,全村共有党员35名。  

东山村

  从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沿205省道向南走38公里,映入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汀县濯田镇东山村,654县道、205省道在此交汇,南通武平、北上长汀,距厦蓉高速河田入口、赣龙铁路河田车站26公里,道路交通十分便利,距濯田集镇1公里,地理优势十分明显。东山村有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286人、492户。土地总面积13721亩,林地面积11438亩,耕地面积2283亩,2012年,东山村依靠现代烟草农业、槟榔芋种植、劳务输出、个体经营等实现人均纯收入6760元,村财收入8万元。   

刘坑村

  刘坑村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南部,距离濯田集镇12公里,是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的祖籍发源地, 刘坑村有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298户,总人口1238人,土地总面积14050亩,其中林地面积11980,耕地面积2070亩,2013年全村以种植烤烟、槟榔芋和劳务输出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人均收入7098元。近年来,刘坑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于2011年着手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实施人饮工程,全面封山育林,开展环境整治,硬化道路、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园当村

  园当村地处集镇南部,距濯田集镇7.5公里,东与美溪隔河相望,南与美西毗邻,西至横田石硖,北街本镇刘坑头村,汀江自东至南环村而过。东西长、南北宽2公里,海拔250米,比美西村略高,土地总面积28496亩,耕地面积910亩,有水田710亩,未利用地512亩,水域面积508亩。2012年村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186户,总人口957人,其中女性463人,全村劳动力553人,全村共有党员49名,2012年底人均纯收入6897元。  

刘坊村

  刘坊村距濯田集镇10.5公里,与永巫、河东村相邻,2012年全村235户,1287人,共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6594亩,其中山地15114亩,耕地625亩,水田468亩,刘坊村有一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并被朝廷授予“司马第”的范氏古民居。该古居为厅堂式砖木三合土建筑结构,三栋两摆一空坪,空坪外围为莲花鱼池,总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据记载,范氏古民居于清代嘉庆年间由刘坊村富户范有书所建,距今近200年。古民居雕龙画凤,彩画鱼虫花鸟;条石门盘,大门顶立有鳌鱼一对,栩栩如生;门框镌刻石联两副,门面顶石镌刻有“拱岚叠翠”四个苍劲有力大字,门槛及天井全为花岗岩条石,大门两边设计古钱门窗,象征财通四海,屋瓦滴水全为寿字图案,意为寿比南山;整宅砖块铺地,飞檐翘角,古香古色,蔚为壮观。下厅梁上至今仍悬挂一块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立的“司马第”木质牌匾。司马第牌匾长约2米,宽约70厘米,暗红底色,黑字镶边,字迹工整,苍劲有力。匾额右上方书有“钦命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级十二次瑞为”,左下角书有“咸丰十年十月吉旦州司马明 立”等字样,匾中书有“司马第”三个大字。该匾珍存至今己达151年,仍完好无损(如图)。据民间有关史料介绍,时刘坊村富户范有书,热心公益事业,为朝廷捐纳钱粮为民间赈灾救助,当地州府表奏朝廷,特赐“司马第”封号,以示褒扬。  


园当村特产大全




园当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