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长汀县 >> 四都镇 >> 红寮村

红寮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红寮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寮村简介

  红寮村简介
  红寮村是革命基点村,地处四都镇南部约34公里,由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组成,2012年末全村共有人口318人,党员16人,村内拥有耕地510亩,林地2.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5.6千亩,村财固定收入约2.0万元,境内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本村具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近年来,红寮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发展经济同时,红寮村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1109 364000 0597 查看 红寮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寮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红寮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红寮村

  红寮村简介   红寮村是革命基点村,地处四都镇南部约34公里,由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组成,2012年末全村共有人口318人,党员16人,村内拥有耕地510亩,林地2.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5.6千亩,村财固定收入约2.0万元,境内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本村具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近年来,红寮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发展经济同时,红寮村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楼子坝村

  楼子坝村简介   四都镇楼子坝村位于四都镇西部与江西省瑞金市泽覃乡、拔英乡接壤,距县城46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80户,730人,0党员42人。是红军首次入闽第一村,有三个自然村为省定革命基点村。   近年来,楼子坝村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管建并重”的原则,逐步把昔日山高路远、封闭落后的楼子坝村建设成为山清水秀、文明富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溪口村

  溪口村简介   四都镇溪口村是长汀县主要的革命基点村之一,地处长汀县城西北部,东南与古城上蕉交界,西北与楼子坝、江西瑞金交界,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8公里,距离集镇15公里,有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3人353户;全村有耕地面积1435亩,林地面积4.7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000余亩,竹林2.4万亩,境内有3条河道汇总流入陂下水库经濯田进入汀江。溪口村是竹业大村,拥有竹林2.4万亩。溪口村是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爱国将领刘国轩的故乡,也是红军、游击队主要聚集地之一,曾办有兵工厂、制衣厂、制药厂等。   近年来,溪口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支持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不断推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荣坑村

  荣坑村简介   荣坑村地处武夷山脉与江西省瑞金市泽潭乡相邻,位于四都镇北部约22公里,由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人口373人,党员18人。村内拥有耕地面积526亩,林地面积2.1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6万亩,竹林1.4万亩。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为7286元,村财固定收入约为2万元。荣坑村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人居环境舒适。   近年来,荣坑村以“海西应先行、闽西当前锋、长汀走前头、四都争一流、荣坑作典范”为实践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积极引进生态型农业和加工产业,招商引资开发旅游,带动全村农业旅游业全面发展,把荣坑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村。   

上蕉村

  上蕉村简介   上蕉村是四都镇北大门,距四都集镇所在地约3公里,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人口769人,总户数190户,党员32人,村内拥有耕地800亩,林地2.2万亩,村民人均收入7549元,村财固定收入约2.0万元,村经济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发展竹业。该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近年来,上蕉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发展经济同时,上蕉村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确定规划区5个,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筹资50万元铺设长2公里、宽3.5米环村水泥公路,筹资10万元购置文化、娱乐、健身设备,让村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有了场所,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投入200多万元实施烟基、土地整理、高标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渔溪村

  四都镇渔溪村是革命老区,渔溪村依山傍水,集镇北部,距四都集镇3公里,距长汀县城33公里,全村264户、人口1178人,有8个村民小组,村支部党员,51名,全村耕地面积930亩,林地面积249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我村在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班子人员齐抓共管积极努力,绿色村庄创建、环境整治工作、生态村创建取得较大的成就,村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增强,健康理念的得到转变,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新华村

  长汀县四都镇新华村,地处镇东北部,距集镇所在地17公里,属偏远山区。全村有人口786人民,6个自然村,有耕地880亩,林地16000多亩,其中:生态工益林8750亩,村财固定收入约1.5万元。   近年来,新华村始终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净化、绿化、美化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使农村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   

同仁村

  同仁村为四都镇集镇所在地,距长汀县城36公里,全村人口806户,3537人,共5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131人,5个党小组。村两委共有干部8人,村务监督委员3人。    全村区域面积2.9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2万亩,耕地2420亩。村民主要从事以种植烤烟、槟榔芋、水稻为主的种、养殖业。下弯桥至水口桥农田1630亩,今年种植烤烟1260多亩,是龙岩市烤烟种植示范点。    同仁村是著名革命老区、革命基点村,保存有0福建省委旧址、福建省军区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军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兵工厂、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及0兆征县委、县苏旧址等多种红色革命遗址。    近年来,同仁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机遇,实施了一批民生项目,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    ①、筹资19.5万元建设一幢200平方米三层村部及农民之家;    ②、筹资20余万元购置文化、娱乐、健身设备,村部建有篮球场,与此同时,村里成立了腰鼓队、船灯队,计划今年内成立同仁村乐队;    ③、投资75万元,对鱼子寨18条水渠、8条田间道路实施修复;    ④、投资155万元,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⑤、投资120多万元新建凹背至山坑的大桥,投资10余万元实施凹背430米路面硬化;    ⑥、投资兴建同仁生态小区,规划小区分两期建造,一期概算投资1500万,计划入住共105户;    ⑦、投资700多万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项目,对同仁村1392亩农田进行平整,使得“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达到机械化耕作的要求;    ⑧、在村部附近建设同心公园,占地6.3亩,公园内种有18个村特色树种、红豆杉、樱花和社会个人捐种树种等;    ⑨、投资1700多万新建下弯桥至水口桥生态防洪堤3公里多,现已正在施工建设,建成后拥有防洪、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    ⑩、对集镇菜市场周边损坏道路重新铺设水泥路300多米,目下已经完成路基清理外运工作。    村两委根据土地的地理状况,实施高标准农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500多亩,扩大种粮面积,提高粮食产量。通过长汀县2012年度高标准基本烟田整理项目,对田间道路总长2800多米实施路面硬化,完成4000多米水渠浇灌;同时,投资60多万元修建防洪堤。    目前,村两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法,以承包租赁的方式,落实林权责任制,开展绿化造林。几年来共绿化造林2000多亩,其中油茶林200多亩,果树林100多亩。    同仁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级生态村,长汀县第十一届“文明村”、“平安家庭”示范村、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巾帼示范村”、长汀县2011年 “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坪埔村

  坪埔村地处四都、红山、濯田、三个乡镇的结合部,四都镇的东南方,距镇政府约14公里,全村83户,386人,党员23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女党员1 人),二个小组,全村总面积18030亩,村地面积16737亩,其中生态林4436亩。耕地面积407亩(其中水田310亩,旱地97亩),烤烟面积105亩。村庄上游是坪埔电站,下游是双溪电站,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坪埔村粮食作物普遍两熟,常年可保证农用车、拖拉机等车辆正常行驶,交通较为便捷;农户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照明及农业用电能正常保障;电视及广播覆盖率双双达100%;通讯网络覆盖全村;该村有群众活动场所和党团员活动室,可正常开展文娱乐活动,行政村设有村级卫生室,常规病情可就地医治;村民意识较好。   

谢坊村

  谢坊村简介   谢坊村是革命基点村,地处四都镇西部约12公里,由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组成,2012年末全村共有人口1146人,党员46人,村内拥有耕地1136亩,林地2.3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3千亩,村财固定收入约2.5万元,境内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本村具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近年来,谢坊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发展经济同时,谢坊村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上湖村

  上湖村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四都镇与红山乡交界处。上湖村距离四都镇集镇所在地35公里,地处偏僻边远。   上湖村共分两个自然村:上湖、乌泥(两个村民小组)。村部所在地是上湖,全村人口73户366人,村党支部有党员16人,其中女党员1人,共有1个党小组。村两委干部共有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其中主任1人。   上湖村全村耕地面积26000亩,耕地403亩,林地21200亩。村民主要从事养殖业、水稻种植、竹业生产等。   上湖村是革命基本点,全村两个自然村都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家家户户开通自来水人饮工程。两个自然村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上湖村两委做到了为民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示范村”荣誉称号,被评为绿色生态村。   

琉璃村

  琉璃村是著名革命基点村,位于闽赣两省交界的归龙山峡谷中,海拨600多米,风景秀丽,风景迷人。全村共有72户312多人,粮田368亩,森林面积17237万多亩,其中毛竹山林6700多亩,是一个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产业。也是高山蔬菜种植的好基地  

下坪村

  下坪村简介   长汀县四都镇下坪村与江西市瑞金市毗邻,全村有四个自然村,即下坪、旗古、洞口、丰田划分为四个村民小组,89户,404人,有耕地556亩,林地面积1.1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0.1万亩,造林面积0.65万亩,劳动力296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06人。下坪村是长汀县著名的红色革命基点村,主要盛产毛竹,村民以种养殖、种植为主。下坪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竹海连绵、风景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羊古岭村

  羊古岭村地处四都镇西南3公里,南邻濯田,西邻四都圭田、下坪,全村1610人,386户,土地面积1910亩,森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97%。人均纯收入6680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400元,全村经济以烤烟生产和劳务输出为主。    目前村委班子共5人。其中,支委3人,分别是:支部书记黄登海,委员邓瑞桂、黄进德;村委会2人,分别为主任邓通顺,委员廖梅兰。   

圭田村

  圭田村简介   圭田村位于四都镇南部,距离集镇5公里,是通往省级旅游风景区——归龙山的必经之路。全村下辖河东、河西两个片三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5户,1060人。2010年被列为第三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帮扶单位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龙岩学院。   近年来,圭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践行“-”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认真践行“-”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2011年1月省派挂职书记到村任职以后,圭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烟基、移民、农综等各种项目的相继实施,极大的改善了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村民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汤屋村

  汤屋村简介   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地处四都镇西南部,距集镇18公里,全村共有4各自然村155户,总人口642人,党员2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30亩,林地面积13692亩,其中竹林面积200亩。汤屋村是长汀县著名的红色革命基点村,主要盛产毛竹,村民以种养殖、种植为主,村域范围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竹海连绵、风景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汤屋村始终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书记关于水土流失治理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净化、绿化、美化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使农村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   

小金村

  小金村简介   四都镇小金村地处于四都的西南部约24公里,与红山乡、江西的瑞金交界,是革命基点村,有3个自然村,全村91户,总人口418人,党员22人,村内拥有耕地548多亩,林地1.57万亩,其中省级圭龙山自然保护区4000多亩,村财固定收入约1.5万元,本村辖区青山碧水,古树葱葱,环境优美,神奇的归龙山就坐落在我村。   近年来,小金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发展经济同时,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红都村

  红都隶属长汀县四都镇,距集镇所在地1公里,位居梅溪河两岸。东毗濯田镇水头村,南邻羊古岭村,西依同仁田塅与同仁村一目之遥,北以同仁塅为界与渔溪村相望; 海拔高度360米,连接汀红公路交通便利,区域面积6.33平方公里,,林地9966亩,非林地面积2211亩,耕地面积1171亩,现有人口1064人、236户,辖7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红都村是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是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龙岩市第九、十届文明村,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治安良好。   【历史人文】红都村是革命老区,是红军入闽第一站;红都旧称下赖,1959年以前是四都集镇所在地,是四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赖保存有毛泽东住所旧址俗称“协和店”和中央苏维埃红色后备军区后勤医院旧址。革命烈士唐义贞在下赖坝被捕遇难;为纪念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先辈遗志,红都小学于1987年被上级命名为“义贞小学”,陆定一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列为青少年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建筑风景】梅溪河两岸风光秀美,红都桥于2010年重建,横跨梅溪河与同仁村大路相通,站在桥上观景使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在四都中学旧址(义贞小学)旁有棵千年古樟树,枝叶茂密郁郁葱葱为红都一大景观。村中老人活动中心“公王亭”气势雄伟,周围景树丛立,令人赏心悦目。   【物产经济】红都以种植业为主,素有“米仓”之称。烤烟、槟榔芋大面积种植,建有万亩油茶示范基地,新兴养殖业篷勃发展、百业兴旺。   


红寮村特产大全




红寮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