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牯乡罗坑头村地处汀、杭、武三县六乡结合部,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省苏维埃主席吴必先烈士的故乡,距羊牯乡集镇10公里处的山村,全村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285户,人口1187人,现有耕地面积745亩,林地22250亩,其中竹林3585亩。我村地理条件差,村财收入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无村财,村民基本靠外出务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
近年来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县扶贫办挂钩我村以来,围绕打造省级生态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效益初显,在大田种植结构调整、竹业产业及生态发展方面,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烤烟生产、竹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呈现。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投资了10余万元建设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是群众生活保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全覆盖,家电下乡、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二、存在问题
1、村债务制约:2008年投资20多万元建设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现虽已投入使用,但仍欠工程款2万元尚未结清。2011年投资10余万元修建村部,仍欠2.5万元。2012年投资20多万元铺设硬化道路,又欠工程款7万多元,仅此三项村里负债10余万元,暂无力支付。
2、还有部分通自然村道路急需硬化,及白头至罗坑头路段,多处塌方和山体滑坡,至今5年未通农用客车,给全村村民带来极大不便。
3、以上拖欠工程总款25.5万元人民币。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1206 | 364000 | 0597 | 查看 罗坑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百丈村 |
百丈村地处长汀、上杭、武平三县交界之地,全村二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183户,938人,党员30人,全村林地面积12800亩,耕地面积400余亩。近几年来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县百丈村受灾最为严重,灾难面前,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工贸新城兴建和谐小区对受灾村民进行安置,其安置我村受灾户119户,全村大部份人在县城工贸新城居住,百丈村现在是全羊牯“离乡政府最远、离县政府近”的村。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社会格局的长期存在,使城市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有诸多的条件,吸引了许多劳动力进城打工,这给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很好的便利,现我村在工业集中区务工人数近300余人,从事餐饮、运输、零售等服务行业人员近百人,极大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但都没有做大做强。 |
百坪村 |
羊牯乡百坪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八公里的偏僻乡村,全村有1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54户,1537人口,有党员32人,女党员5人,预备党员1名,村干部6人,监督委员会3人。 全村有耕地925亩,林地11825亩,其中竹林7800多亩,生态公益林2110亩。我村地理条件恶劣,资源匮乏,村财政收入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无村财,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 |
余家地村 |
羊牯乡余家地位于羊牯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共有3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01户,1100人,拥有耕地面积898亩,林地面积8609亩(其中竹林面积3096来亩)。1个党支部,村两委成员有6名,大专以上2人。现有正式党员35名,村民代表35人。 近年来,余家地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乡党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驻村,并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坚定执行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2、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全村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级计划生育、禁毒、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运转有序。 3、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班子在思想上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政治和行动上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按时召开支部会议和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使党员起到示范作用。 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1、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村委会修订完善村民自治规约。精心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邻里”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农家书屋。书屋已成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的“文化氧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着力加强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容整洁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关键。村两委一班人抓好基础建设,近年来完成通自然村公路硬化6公里,新建垃圾池3个,全村村容整洁,村民家园美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村向着建设文明乡村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积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烤烟产业是促进农民、村财、乡财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之一,在烟草部门引导下,采取规划布局,政策激励,大户扶持等措施,烤烟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种植到规模产业的转变,飞速提升。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成立了专业竹业合作社,实现了竹业集约化管理。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社会治安秩序安定。村两委积极推进平安村建设。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村民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普遍增强,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活动。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总之,余家地村两委将一如既往地与时俱进,勤思善谋,开拓创新,进一步密切配合乡党委政府,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以此次申报县级文明村为契机,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
周家地村 |
羊牯乡周家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的偏僻山村,全村有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35户,662人,有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5人,预备党员1名,有村干部5人,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组成。 全村有耕地424亩,林地666亩,其中竹林面积300多亩,我村地里条件恶劣,资源匮乏,村财收入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无村财,村民基本靠外出务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 一、近年来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市环保局挂钩我村以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主层产业效益初显,在大田种植结构调整,竹业产业及生态发展方面,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投资15万元建设农村人饮水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二、存在问题 1、村债务制约:2008年投资15万元建设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现虽已投入使用,但仍欠工程款3万元尚未结清。 2、家园清洁行动环境整治:由于我村人口分散,夭资大,迫切迫切希望上级能够补助资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3、部分通自然村道路急需硬化,解决当地村民生活生产带来的不便,力求解除当地发展瓶颈。 |
官坑村 |
羊牯乡官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属偏僻山村,全村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62人,1682人,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3名,有村干部8人,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组成。 全村有耕地986亩,林地11626亩,其中竹林面积5600亩,生态公益林2682亩,我村地理条件恶劣,资源匮乏,村财收支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无村财,村民基本靠外出务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市环保局挂钩我村以来,围绕打造省级生态村建设,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效益初显,在大田种植结构调整,竹业产业的生态旅游业方面,改变了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形成了烤烟生产、竹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呈现。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投资20余万元建设农村人饮水工程 80余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善,投资160万元铺设硬化了8公里通村道路,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是围绕民生发展,群众生活保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全覆盖,家电下乡、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学生得到大力资助,各种应急预案得到不断完善,群众生活保障得到极大加强。 二、存在问题 1、省级生态村建设资金缺乏。近年来,根据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建设生态休闲旅游之乡,结合生态村创建家园清洁行动,环境整治,我村开展了植绿护绿活动及环境卫生整治,2012年已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但是这项工作时间久,耗资大,仅靠村民集资还远远不够,迫切希望上级能够补助一定资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全村生态村建设。 2、部分通自然村道路急需硬化。我村树、竹资源丰富,但地处偏僻,出行非常困难,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现全村倾尽全力解决这些自然村的道路硬化问题,力求解除当地发展瓶颈,但缺口资金巨大,无力解决。 |
罗坑头村 |
羊牯乡罗坑头村地处汀、杭、武三县六乡结合部,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省苏维埃主席吴必先烈士的故乡,距羊牯乡集镇10公里处的山村,全村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285户,人口1187人,现有耕地面积745亩,林地22250亩,其中竹林3585亩。我村地理条件差,村财收入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无村财,村民基本靠外出务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 近年来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县扶贫办挂钩我村以来,围绕打造省级生态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效益初显,在大田种植结构调整、竹业产业及生态发展方面,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烤烟生产、竹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呈现。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投资了10余万元建设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是群众生活保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全覆盖,家电下乡、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二、存在问题 1、村债务制约:2008年投资20多万元建设农村人饮水安全工程,现虽已投入使用,但仍欠工程款2万元尚未结清。2011年投资10余万元修建村部,仍欠2.5万元。2012年投资20多万元铺设硬化道路,又欠工程款7万多元,仅此三项村里负债10余万元,暂无力支付。 2、还有部分通自然村道路急需硬化,及白头至罗坑头路段,多处塌方和山体滑坡,至今5年未通农用客车,给全村村民带来极大不便。 3、以上拖欠工程总款25.5万元人民币。 |
吉坑村 |
羊牯乡吉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的偏僻小山村,全村有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95户,385人,有党员15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人,有村干部5人,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 全村有耕地175亩,林地11680亩,其中竹林面积4320亩,生态公益林1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我村地理条件恶劣,村财收入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无村财,村民基本靠外出务工为生,生活较为困难。 一、近几年来的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效益明显,竹业产业,改变了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形式。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投资10余万元改建我村人饮水工程,投资30余万元加宽铺设硬化5公里通村道路,投资10余万元建设我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是围绕民生发展,群众生活保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全覆盖,家电下乡、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得到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保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我村竹木资源丰富,人均30亩林地,但地处偏僻,出行非常困难,仅靠肩挑手提把资源从深山里弄出来。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村两委发动全村力求解除当地发展瓶颈,但出口资金巨大,无力解决。 2、我村地处偏僻,劳务外出较多,留守老人,孩子多,土地耕种不能全面耕种。 3、我村森林植被保护良好,但野猪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一大危害,致使大部分良田无法耕种,有耕种,但科粒无收。 |
白头村 |
羊牯乡白头村地处乡政府东北部,东邻吉坑村,南与对畔、羊牯村相连,西毗官坑村,北随罗坑头村紧密相依,距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276户,1052人,均分布在汀江两岸5个自然村(白头、庵门口、涂坑背、庙背、吉坝),面积约7.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85亩,其中水田552亩,有林地9875亩,其中竹林面积约280亩,现有村两委成员7名(含聘请人员、协管员)组成,党支部正式党员36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乡人大代表5名,村民代表27名。 原白头小学于2007年撤并羊牯中心校,现无教师也无学生上课。 |
对畔村 |
对畔村位于长汀、上杭、武平三县交界处,全村共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94户,847人,拥有耕地面积281 亩,森林面积9665亩,全村拥有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1人,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为7158元。 全村主要发挥竹业资源优势,靠山吃山,科技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重大作用,没有推广某一项符合本地特色的农业技术,基本保持原始的耕作方式,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
羊牯村 |
羊牯乡羊牯村位于长汀县南部,汀江下游河畔,是长汀、上杭、武平三县六乡结合部,离县城约80公里,地处羊牯乡集镇,是羊牯乡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有9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居住230户,人口1077人,全村有党员34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拥有耕地面积675亩,林地12670亩,其中竹林面积2620亩,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5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24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