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镇海区 >> 九龙湖镇

九龙湖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九龙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九龙湖镇简介

  九龙湖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河川平原,北同慈溪鼎雁门岭间隔,又与宁波江北区庄桥镇为邻,与澥浦镇、骆驼街道接壤,面积65.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耕地面积为2.92万亩,总人口为2.49万。
  河头又名河头市,古名鸿落河头。北宋之末,已有故明外录事参军徐仲孙之五世后裔从奉化迁移来此,徐本籍徽州,以喻为鸿雁播迁之隐此定居;亦可释为河之源头,以其受众山之水汇而成川,通达于外河,故名。
  河头乡于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解放,定名为西河乡人民政府,办公地址选择在田顾村后洋房,下辖十二个行政村。一九五零年十月划分成两个小乡,即河头乡人民政府和西顾乡人民政府。一九五六年河头、西顾乡又合并为一个乡仍定名为西河乡人民政府,划归镇海县骆驼区领导。一九五八年十月人民公社化时期,骆驼区改称骆驼公社,西河乡划分为两个管理区:河头管理区和西河管理区。一九六一年八月西河、河头两个管理区又合并为西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六二年四月西河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了便于领导分成两个公社,即河头公社和西河公社。一九六七年三月“四清”结束,“0”期间,西河、河头仍合并为一个公社。一九六八年六月改称河头公社革命委员会,到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又改为河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八三年十月,根据上级要求实行政社分设,正式定名河头乡人民政府,2001年9月份以后改为九龙湖镇。
  【一方名村—长胜村】
  长胜村村民委员会,在九龙湖镇政府西侧约1公里处,华家山南麓,十字路水库大坝之首,驻地长桥头。辖长桥头、周家巷、田央沈、尚家、茅岭、杨家岭下、美松蛟七个自然村。240户613人,均系汉族,有耕田445亩,主种水稻,兼营花卉,因种栽普遍,有花卉村之名。山地2400亩,有松木、毛竹、柑桔、茶叶等山林经济作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49万人 65.3平方公里 330211101 315000 0574 查看 九龙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九龙湖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中心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中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宏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长宏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经堂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西经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汶溪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汶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思源社区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思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河头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夹岙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杜夹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河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西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顾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田顾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龙湖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九龙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杨陈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田杨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石村 ·镇海区旅游·镇海区特产·镇海区十大特产·镇海区十景·镇海区 0

----

查看 长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九龙湖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招宝山街道

   招宝山街道位于镇海区东部沿海,甬江口北岸,东起外游山,南沿甬江,隔江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小港镇相望,与蛟川街道接壤,北濒灰鳖洋,至七里屿与舟山市金塘乡交界。东南北三面环水,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人口6.23万。招宝山街道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距市中心约18公里。辖:城东、胜利路、总浦桥、后大街、蛟川、顺隆、西门、白龙、古塘、张鉴碶。   镇海区招宝山街道   -   历史由来   招宝山街道由原城关镇划分而来。城关古称浃口,别名蛟川,泛称镇海,秦汉时属句章东境,处东海岬角。军政建置始于南北朝,据《南齐书》载,武帝永明四年(486)已置浃口戍,驻永军。唐元和四年(809)设望海镇,置镇将。乾宁四年(897)钱据吴越时,更望海镇为静海镇,始建泥城。后梁开平三年(909)在此置望海县治,未已改定海县。城厢区划,宋时属清泉乡上湖里。嘉定八年(1215)编为19坊城区市。明时为东管乡清泉里,下辖4街22巷,清初仍属东管乡,城廓分为东、南、西、北四隅,巷弄袭明制,是时设有小南门、大南门、小西门、鼓楼前四市。民国19年(1930)改建乡镇制后,属第一区,设南熏、镇远、清川、向辰东、向辰西、横街、上字、梓荫、鼓楼、朝宗、武宁等11镇。23年(1934)后属东管区办事处,并为南熏、向辰、朝宗、武宁四镇,下设保甲。29年(1940)7月武宁镇遭日本侵略军焚毁,镇废。35年(1946)析朝宗镇,分别并为南熏镇、向辰镇。是年10月南熏、向辰合并称蛟川镇,下辖13保,195甲。1949年5月26日解放,9月声名为城关镇。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改称城关区,2月复称城关镇,由县直辖。1958年10月后,镇海县划入宁波市,设城关镇人民公社,1959年7月改镇海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称镇海镇,1963年初县市分治,为城关镇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复称城关镇,1985年10月,镇海县建制撤销,划分为镇海、北仑二区,城关镇仍镇海区政府所在地。1992年5月,原城关镇、俞范镇、临江乡合并为新城关镇,现改为招宝山街道。   -   旅游特色   招宝山因为“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又名候涛山。又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 故又称鳌柱山。其他处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改称招宝山,寓“招财进宝”之意。招宝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多少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招宝山山势峻险,景色秀丽。主要景点有“鳌柱插天”、“千帆破浪”、“蜃楼现幻”、“山楼观旭”、“龙洞出云”、“梵台秋月”、“棋子枰”、“半山亭”等。  

蛟川街道

  蛟川街道位于镇海城西郊,东与招宝山街道相接,北濒灰鳖洋,西连澥浦镇、骆驼街道、庄市街道,南临甬江,2001年9月由原城关镇分离出来,2006年9月与浙江省镇海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辖区总面积36.8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6个社区(其中3个为大工程企业社区),常住人口4.04万,外来务工人员8万余人。辖区内交通便利,宁镇路、镇骆路贯穿整个区域,驻有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镇海发电厂、中国石化第三建筑公司、金甬腈纶有限公司等全国特大型企业和各部、省、市属重点工程项目。依靠交通便捷和众多大单位及城区扩大的优势,蛟川街道已成为镇海经济增长、城区延伸的重要板块和为大工程服务、营造生态环境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蛟川街道按照“依托大工程、促进大开发、融入大城市、建设大蛟川”的工作思路,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城市化建设为主旋律,以两大行政区块整合为动力,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不断夯实“实力蛟川”的各项基础,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亿元,财政可用收入2.56亿元,区域内年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有284家,外商企业达160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区三分之一强,在各镇乡街道排名第一;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百千”工程、“清洁美化家园行动”的深入开展,使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卫生意识得到切实提高;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改革卓有成效,棉丰村成为镇海区首家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村,其经验在街道其他村得到推广;各村通过发展以菜场、商业房、集居房为主的三产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辖下社区均打造各自特色品牌:临江社区以服务型社区为特色,俞范社区以文体型社区为特色,后施社区以创建环境整治型社区为特色;街道文体事业发达,有各类文艺队伍20余支,还有镇海区首支外来人口文艺队伍“新中官路人文艺队”;总投资1400万元的蛟川中心幼儿园可容纳18个班级,园内设施均按五星级幼儿园的标准配备,新落成的蛟川中心学校是镇海区规模最大、硬件设施一流的小学,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精品文化工程“蛟川走书”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进入2009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蛟川街道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已拉开帷幕:舟山跨海大桥、绕城高速、明州大桥,一条条交通要道将进一步拉近蛟川与周边地区的距离;北欧工业园区研发中心将成为推进蛟川工业发展的“智囊”;俞范商业一条街、维思大酒店和传化物流中心大楼地段将成为蛟川的商贸中心;蛟川农业生态园是集农业生产、展示、采摘、研究、休闲观光、旅游住宿、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大型都市现代型农业综合功能区,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农家乐趣;风景九园、古塘丽景、银凤晓月,丰颐家园,一个个风景优美的居住小区拔地而起……,一个集科研、商贸、旅游、居住多功能于一体的新蛟川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望明天,蛟川街道将继续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民生事业为己任,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努力,为大镇海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蛟川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   联系电话 86306806 86306865   办事处地址:镇海区镇宁东路818号金锚楼   

骆驼街道

  调整后的骆驼街道辖区范围为:东至新建贵驷街道边界,南至庄市街道及江北区边界,西至九龙湖镇边界,北至澥浦镇边界。面积30.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106人,外来人口48421人,下辖5个社区(中街、南一、静远、盛家、莲晴),13个行政村(东邑、金华、团桥、尚志、骆兴、敬德、清水湖、董家畈、联勤、金东、余三、骆驼、朝阳)。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区辖5个街道2个镇。  

庄市街道

  庄市街道   辖:庄市、陈倪路2个社区;汤家、庄市、勤勇、曙光、永旺、光明、联兴、汉塘、钟包、万市徐10个村委会。   

贵驷街道

  新建贵驷街道辖区范围为:东至蛟川街道边界,南至庄市街道边界,西至调整后骆驼街道边界,北至澥浦镇边界。面积16.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82人,外来人口14329人,下辖1个社区(贵驷),7个行政村(兴丰、妙胜寺、东钱、贵驷、里洞桥、-、沙河)。  

澥浦镇

  澥浦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端,南距宁波市区23公里,招宝山街道14公里。东临东海灰鳖洋,隔水与金塘岛相望。北越大平岭与慈溪龙山镇接壤,与蛟川街道、骆驼街道交界,西与九龙湖镇毗邻。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海中有澥浦山(泥螺山)、巴子山、棋盘山、走马堂四岛礁。镇政府现驻觉渡村。辖1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人口3.42万。澥浦镇西面依山,东北傍海,地属姚江水系的浅海沉积平原和四明山余脉的低丘地带。山丘平均高度在100米左右,岩基主要是凝灰岩和流纹岩。土壤由海积和湖泊河泊淤积而成。   澥浦镇是甬北重镇,浙东水陆交通要隘,329国道和慈镇运河贯通南北。区乡级公路便道四通八达。澥浦大河和澥浦大闸配套。   澥浦系古老渔镇,公元809年建望海镇,公元909年改镇为望海县,后又改称定海县,公元1077年澥浦称澥浦镇。1930年,澥浦建置为镇,1958年10月澥浦镇为骆驼公社属下管理区,1961年10月澥浦管理区和觉渡管理区合并,建立觉渡人民公社,1985年3月改觉渡乡建置为澥浦镇。   澥浦镇以古泄洪道澥浦得名。澥浦又称西河,起源于横溪香山,蜿蜓十余里,经叫天港、乱涨蓬港,过永年大桥至澥浦闸(今月洞下)注入东海。其浦在清康熙年部淤塞。明《宁波府简要志》载:“澥浦,即古渤澥,西有昆仑山,东有渤澥岛,外大海,旧有镇”。   【一方名村——郑家村】   郑家村(十七房郑家):位于澥浦南1公里,择山之西南面,共有居民407户,1009人,其中非农88人,村由郑姓世居,系郑氏十七房故名,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记》载:“郑氏始祖靖侯,宋南渡迁居灵绪乡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后繁衍成望族。至清朝,子孙中仕商颇盛,故村中多古第建筑。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善于种植蔬菜,现全村有企业13家,1998年销售达1541.27万元。.  

九龙湖镇

  九龙湖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河川平原,北同慈溪鼎雁门岭间隔,又与宁波江北区庄桥镇为邻,与澥浦镇、骆驼街道接壤,面积65.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耕地面积为2.92万亩,总人口为2.49万。   河头又名河头市,古名鸿落河头。北宋之末,已有故明外录事参军徐仲孙之五世后裔从奉化迁移来此,徐本籍徽州,以喻为鸿雁播迁之隐此定居;亦可释为河之源头,以其受众山之水汇而成川,通达于外河,故名。   河头乡于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解放,定名为西河乡人民政府,办公地址选择在田顾村后洋房,下辖十二个行政村。一九五零年十月划分成两个小乡,即河头乡人民政府和西顾乡人民政府。一九五六年河头、西顾乡又合并为一个乡仍定名为西河乡人民政府,划归镇海县骆驼区领导。一九五八年十月人民公社化时期,骆驼区改称骆驼公社,西河乡划分为两个管理区:河头管理区和西河管理区。一九六一年八月西河、河头两个管理区又合并为西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六二年四月西河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了便于领导分成两个公社,即河头公社和西河公社。一九六七年三月“四清”结束,“0”期间,西河、河头仍合并为一个公社。一九六八年六月改称河头公社革命委员会,到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又改为河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八三年十月,根据上级要求实行政社分设,正式定名河头乡人民政府,2001年9月份以后改为九龙湖镇。   【一方名村—长胜村】   长胜村村民委员会,在九龙湖镇政府西侧约1公里处,华家山南麓,十字路水库大坝之首,驻地长桥头。辖长桥头、周家巷、田央沈、尚家、茅岭、杨家岭下、美松蛟七个自然村。240户613人,均系汉族,有耕田445亩,主种水稻,兼营花卉,因种栽普遍,有花卉村之名。山地2400亩,有松木、毛竹、柑桔、茶叶等山林经济作物。.  


九龙湖镇特产大全




九龙湖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