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上杭县 >> 古田镇 >> 外洋村

外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外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外洋村简介

  外洋村位于古田集镇规划区北侧,距集镇3公里。全村山林面积4800亩,耕地面积505亩,共有4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63户,286人,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3人)。集镇往连城方向连接319国道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农业种植(蔬菜、水稻)、竹山经营和务工等。村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气候条件独特,十分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是我镇主要的毛竹产区。外洋村森林覆盖率达83.3%,四季长青,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是古田镇规划中的天然森林绿色生态旅游的重要区域。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3106 364000 0597 查看 外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外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外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竹岭村

  竹岭村地处古田集镇北部,距“古田会议”会址约1公里,毗邻古田山庄,由凹头、竹下、岭下、吉口四个自然村组成,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68亩,山林面积11490多亩,283户,人口1044人,全村共有党员46人。   一、区位地理好。我村地处古田集镇北部,距“古田会议”会址约1公里,毗邻古田山庄,适合于各类花卉,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花卉、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新型特色农业。   二、自然景观好。竹岭村毗邻梅花山A级自然保护区,冬无严寒,夏元酷署,气候宜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好。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优美。   四、人文环境好。竹岭村飞檐翘角,青砖黑瓦,白墙朱门的传统客家建筑,风格保存至今,古田老圩建筑保存完好。   

下郭车村

  下郭车村是黄潭河的源头村之一。我村位于古田镇的西部,是镇政府西大门,是上杭的南大门,我村吊钟岩(第七组)自然村与龙岩市新罗区大池交界。古田大道穿村而过,距上杭县城60公里,龙岩市区40公里。龙长高速公路古田互通口1公里,赣龙高速铁路古田站1公里,319国道穿村而过,蛟洋工业开发区铜冶炼3公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19户1075人,山林面积1.3万余亩,竹林面积 1000 亩,耕地面积1089亩。境内年平均气温18.5度,年平均降雨量1780mm,无霜期27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470-570米之间,属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各种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上郭车村

  上郭车村位于古田镇之南,与新罗区大池乡、本县蛟洋乡接壤,距坪埔工业园区约3公里,龙长高速公路出口,古田大道穿村而过,是古田镇南大门。上郭车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53户1007人。拥有耕地面积950亩,山林面积11760亩,大部分村民以在村务农和上班为主。上郭车村有一个较强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抓得扎实,党员普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村村民遵纪守法,治安状况良好,无-,更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计划生育新观念已逐步形成,全村干群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无违犯计划生育现象;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无乱砍滥伐现象。目前,该村已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新农村,村民们对环境状况非常满意。   

模坑村

  模坑村位于上杭县古田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及集贸市场5公里,分上模坑、下模坑两个自然村,是一个四面青山环抱,地势蛋圆状型,海拔630米,地处低纬度亚热带山区,垂直气候明显。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山区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村民聚居地在中部,东片与龙岩新罗区小池镇移炉村、大池镇秀东村相邻。总面积6平方公里,期中耕地面积占1021亩,山地面积1.2万亩,木材储蓄量19多万立方米,竹林储量约100万根,辖管5个村民小组。   改革开发以来,模坑村历届两委班子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基于本村的条件,抓住机遇,引导村民跟上时代步伐,在各个领域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几十年实行科学种田外,大规模种植反季节蔬菜、个体运输、养殖业、外出经商、外出务工、经济作物构成多元化的经营收入,给模坑的村民生活和环境变化注进了活力。村里有摩托车150余部,家庭小轿车13辆,大屏幕彩电100多台,96%以上家庭拥有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200多部,目前龙长高速公路途经本村,村民饮上自来水,有线电视、电信宽带进入本村,农村公路全部硬化、交通、通信信息十分畅通,模坑明天必定更绚丽多彩。   

文元村

  古田镇文元村位于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南侧,距古田集镇3公里。村平均海拔690米,气候宜人,古田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自然、社会条件优越。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201户810人,劳动力425人,党员41人。共有耕地884亩,山林面积11546亩,其中毛竹丰产林3000多亩。种植反季节蔬菜600多亩,目前全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4家洋兰种植基地。2006年文元村先后被龙岩市、福建省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同年6月又被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划为龙岩市古田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实验区试点村和县村庄整理试点村,2012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近年来,文元村突出新农村建设,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明确措施、狠抓落实,社会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荣屋村

  荣屋村位于古田镇南部,古田会议址正对面,距古田集镇500米。全村四个村民小组,525户,863人,有党员43人,村两委干部6人。地形较平坦,沿古田大道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有耕地面积935亩,森林面积6565亩(其中竹林1500亩)。   近年来得到了上级政府关心支持,我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建村部一座,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全村70%村民已住上砖混结构新房,95%以上农户用上自来水、液化气、电能等消耗能源,装上用上电话手机,生活垃圾定期专人清理,养殖场无害化处理,执行人畜分离,大部分村民室内安装冲水式卫生间,环境卫生有明显改善,村务实行公开民主管理。   全村主要收入来源种植水稻、养殖业、运输业、外出务工、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种反季节蔬菜和嫁接“百利”西红柿,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目前已发展轮种500亩,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100%村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村两委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正、公开、公平做好村级各项工作,抓住机遇,强化工作落实,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着作用,激活民资多渠道发展经济项目,使村民富起来,做实实在在“惠民工程”,使全村都来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赖坊村

  赖坊村位于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旁,是毛泽东的光辉文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古田协成店所在地。赖坊村是集镇周边村,交通便利,距离高速公路只有5分钟车程。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421户,1342人。党支部设3个党小组,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11人,村两委干部6人,上级下派一名第-支部书记和一名大学生村官。现有耕地1223亩,山林面积11570亩。赖坊村先后多次被市、县、镇授予“先进村”、“文明村”,被省授予“敬老模范村”,党支部连续四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两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五四团支部”,福建省计生协会授予“全省村计划生育协会双创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被列为龙岩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上洋村

  古田镇上洋村位于“古田会议址”东南约500米处,村境内人口分布密集,是古田镇东南片农贸产品集散地。现有村民小组5个,156户628人,有耕地面积712亩,山林面积4231亩,竹山面积900亩。山林主要以竹木为主;耕地相对集中。农户主要经营反季节蔬菜,大棚蔬菜,高山茶叶,现有民营企业“古田星火茶厂”。“成翅书院”(即现在古田中心小学)座落村中,古田会议旧址至“协成店”道路穿村而过,形成红色旅游线路。游客服务中心、红军戏台的建设为上洋村旅游文化交通构建了新的平台。   

五龙村

  古田镇五龙村位于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东侧,彩眉岭山下,由五甲、邓家坊、白莲塘、黄龙口、大坪五个自然村组成,面积18.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45亩,山林面积29000多亩,291户,总人口1161人。全村共有党员49人。五龙村是远近闻名的沉缸酒和五龙酒饼的发祥地,盛产五龙酒、五龙酒饼、五龙茶等特产。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主线,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在“创”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托古田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观光农业,五龙村大力发展生态型农家乐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过去村容村貌差;环境卫生管理不规范;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缺乏第三产业。而现在一排排新房整齐有序,户户屋内整洁明亮,全村道路干净、宽畅,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的现象,村居环境优美整洁;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五龙村按照“观赏性、科普性、参与性、趣味性”要求规划开发特色农业产业旅游观光资源,发展以农民家庭为接待点,充分利用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及农民生活等有利资源,以体验客家生活为特色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现共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点19家,计划发展到30家;在发展农业方面,五龙村种植反季节蔬菜500亩,种植台湾肥姜1300亩,毛竹3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生姜种植示范村;在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6万元新装了80多盏路灯,投资160万元铺设了村主道水泥路面和3公里的自行车赛道,投资15万元新建标准化渠道和修复了水圳,投资1万元新建了6个垃圾池,聘请卫生保洁员进行每天保洁,初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投资10万元兴建体育健身场所,民俗文化广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800元,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五龙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家乐旅游,引导广大群众向富裕型小康迈进,使之成为上杭红土地上的一个亮点。   

苏家坡村

  苏家坡村基本情况上杭县古田镇苏家坡村位于新罗、上杭的交界处,是0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所在地,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苏家坡村是古田镇唯一的畲族行政村(雷姓),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26户448人,收入来源以种养、运输业、务工、办企业等。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65亩,山林面积5705亩。1929年10月,0闽西特委从上杭城关迁至苏家坡村,毛泽东和贺子珍也随同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在这里一边养病,一边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闽西特委的工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并在树槐堂后厅创办了一所“平民小学”,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40多天。村中保存了0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我党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旧址“鸿玉堂”和当年毛泽东同志休养、读书的圳背岩“主席洞”等革命遗址文物。   

八甲村

  八甲村地处古田镇集镇中心地带,是红四军政治部、司令部及福建省干部教育基地所在地,全村分11个村民小组,420户1570人,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54人。全村总面积7.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029亩,耕地面积14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经商、务工等。境内年平均气温17.5度,年平均降雨量1980mm,无霜期27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570-770米之间,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各种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大源村

  大源村是古田镇唯一的革命基点村,地处古田镇东北角,与连城交界,全村山林面积15000余亩,其中一半是毛竹林,耕地223亩,现有65户,258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初由著名的“红色三兄弟”中的官敖、官近玖牵头组织成立了农会,并与当时闽西地下党负责人张鼎丞、邓子恢取得了联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该村一大批革命分子加入游击队,参加了永定-和蛟洋-,官近玖和官近侃两兄弟还分别以0汀连县委和红军士兵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由于大源村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30年农历五月初三,大源村遭到反动武装1000多人的残酷血洗,全村193人中被枪杀92人,烧毁房屋42户,幸存群众逃往新泉等地,大源村一度成了无人村。在革命战争年代,大源村共有33名革命战士牺牲在战场上。1941年,在该村群众自发为革命烈士垒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公墓,张鼎丞同志亲笔题词“但愿子孙相继起,能和先烈共流芳”。1952年,大源村被上杭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基点村”。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展以来,大源村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自身,艰苦奋斗,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2001年,时任省委书记的陈明义同志亲自到大源革命基点村调研工作,并指示有关部门给予大源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大力支持。2007年10月27日,党的-代表,中央候补委员,龙岩市雷春美市长亲临该村宣讲党的-精神,这是对该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激励,我们决心在党的-精神指导下,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愤图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金湖村

  金湖村位于古田镇西北部,海拔870米,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农业户54户,农业188人。党员16名(其中妇女党员2名),村两委干部共5人,村民代表23名,计生“双查”对象26对。   金湖村有耕地面积448亩,林地面积7000余亩(其中竹木面积5400亩,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产业(其中森宝鸡场6处,年出栏森宝鸡30余万只)。   

吴地村

  上杭县古田镇吴地村位于古田镇北侧,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麓,离古田集镇7公里,是一个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古村落,平均海拔900多米,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自然、社会条件优越。全村行政区域25.6平方公里,现有三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92户1051人,其中劳动力711人,党员36人。共有耕地1832亩,山林面积52100余亩,其中毛竹丰产林2万多亩。目前村里成立了上杭县古田华润希望小镇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具有人文历史悠久、自然生态优美、区位优势突出、气候环境宜人、民风敦厚朴实,具备旅游开发价值和前景。   一、人文历史悠久。吴地村在唐末宋初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自宋中叶之后逐渐兴盛,几经战乱而不衰。现村中尚存自龙岩通往长汀的宋明古石道、白眉山书院、八字岭百岁牌坊和贞节坊、邹公庙、张家祠、南谷堂、清至道生佛张清朗出生祖屋、马头山寺、宁化庵、四大真仙寺、水尾庵、八闽张氏开基祖、张五郎公墓、邹文四郎公墓、千年青石狮、古青砖窟址等等。有红军后方医院、红军住房(南谷堂、公民馆)、-总司令作报告的司令台、-总司令住房(寅山申房)等红色旅游遗址。产生过清嘉庆年间浙江湖州总兵张治安、清道光年间的至道生佛张清郎,清末福建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桃生、老红军张梅辉、抗战名将张子波等名人名宦。是一个人文积淀浓厚的村庄。   二、自然生态优美。吴地村位于梅花山南麓,现有14316亩山林划入梅花山保护区境内,自然植被保持完好,村中有千年以上的柳杉、红豆杉、楠木、栲木、山枣树近千株,吴地村尾、上头山、大吴地三树墩、自眉山、溪背山、三坑口、金鸡石等地尚存连片的阔叶林原始林。有南方红豆杉、柳杉、红阔楠、猴欢喜、福建山樱花、福建柏、山含笑、山石柳等珍贵树木;有观音竹、石竹、龟背竹、金竹、水竹、黄竹等50多种竹子;有金线莲、蛇参、鹿行草、还魂草、灵芝等近千种中草药。是九龙江、闽江之源,溪水清可见底,生长有大鲵、红须坝鱼、石斑鱼、鳜鱼、虎纹蛙等。境内有马头山湖、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洋、梅花山大坝湖、大洋、小洋、狮子岩坑、桃坪等高山湖泊和草甸。有梅花鹿、野山羊、云豹、黑熊、眼镜王蛇、蟒蛇、五步蛇、飞狐、猕猴、九节狸、果子狸、白鹇、鸳鸯、五色鸟等珍禽异兽。可以说吴地村是古田镇境内生态最完好的村庄。   三、气候环境宜人。吴地村处在季风性亚热带气候带,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7-19℃之间,雨量适中,是夏季避暑和冬季避寒的理想区域。   四、区位优势突出。吴地村处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部边缘是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自然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吴地村介于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区和中国虎园、红豆杉生态园之间,是连接两大景区的过渡带。一旦开发建设成新景区,将可以成为两大景区的补充,形成旅游带,避免走回头旅游路线。   五、民风敦厚朴实。吴地村是客家人聚居地,主要客家姓氏有张、邹、廖、官等,村民以耕作持家,民风质朴,村民厚道,待人和善,敬祖爱客,勤劳善良。位于吴村九龙江源头边的马头山寺是远近闻名的古寺,村民信仰佛教,每年举行的走古事活动,规模盛大。观音大士和至道生佛诞辰日,更是四方善男信女云集,盛况空前。   

外洋村

  外洋村位于古田集镇规划区北侧,距集镇3公里。全村山林面积4800亩,耕地面积505亩,共有4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63户,286人,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3人)。集镇往连城方向连接319国道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农业种植(蔬菜、水稻)、竹山经营和务工等。村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气候条件独特,十分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是我镇主要的毛竹产区。外洋村森林覆盖率达83.3%,四季长青,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是古田镇规划中的天然森林绿色生态旅游的重要区域。   

新生村

  新生村位于古田镇西北部,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脚下,全村总面积12.2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定坑、中心坝、桥头、营上、尤鱼坝、营背上组、营背下组),245户人家,986人,设立一个党支部,有党员40人。设立一个村民委员会。村两委干部5人。新生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全村林地属黄色土壤,适宜竹木生长;村里农田年日照时数4135小时,平均气温19.2C,温和湿润,雨水充沛,适宜种植烤烟及反季节蔬菜。勤劳的石笋人在这一方青山秀水养育下,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一、耕地   全村拥有耕地面积985亩,每年生产烤烟、水稻。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种植调整为各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如种植状元豆、生姜等反季节蔬菜。   二、林地   石笋村四面环山,有丰富的林木、竹林资源,山林面积18390亩,其中生竹林面积3250亩,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4550亩。2008年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   三、劳动就业   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近年来,第三产业,运输业、养殖业也有所发展,85%的村民盖起了新房。   四、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完成村部改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健身场所,全村70%的道路已硬化,安装路灯35盏。2012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建设,2013年在松树坝建设一座农民公园,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赤坑村

  赤坑村位于上杭县西北部,与本县蛟洋镇、连城县庙前镇相邻,距古田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离319国道3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上村、中村、下村和水口),10个村民小组,284户,总人口1048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050亩,山林面积4636亩。赤坑村是古田镇的一个较边远的行政村,自然条件较差,全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相对比较贫困。赤坑村人多地少,全村60%的劳动力均为外出务工经商,从事农耕的人员不多,留在村里搞种养植的专业户很少。近年来,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完成了3公里村主道,中村至上村1.6公里,上洋到神坛岭1公里的水泥硬化拓宽,完成了上村、中村、下村和水口的人饮工程,目前全村已用上了自来水。村主干道和居住较集中地安装了路灯120盏,解决了村里夜间行路难的问题。   

苎园村

  苎园村位于古田镇西北部,系上杭县北大门,与连城县庙前镇接壤,属西山下片5个村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319国道、龙赣铁路贯穿而过,并在我村小竹里设有火车站。全村共有336户,1323人,人均耕地面积近1亩,山林面积大,以毛竹林、杉木林为主。   苎园村大部份村民居住在319国道边,一条苎园溪流径而过,这里水源充足,丰富的水资源、肥沃且较平坦的土地、优越的农耕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养育着村民,长期以农业经济和经营竹业为主,近几年,我村大力兴办加工企业,现有30余家各类加工厂。农业除水稻外,还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现80%的村民拥有新房子、新托车。彩电、电话等拥有率达98%,家庭轿车32部。   现我村为实现苎园工业开发区的建设,积极做好优化服务,解放思想,完善村风文明,更好的为苎园的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苎园村资源丰富,村风文明,交通便利,欢迎各界人士到我村指导、投资。   

石笋村

  石笋村位于古田镇西北部,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脚下,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小坑炉、梨子坪、上石笋、中石笋、岩下、下石笋、内员丁背、外员丁背、高济坑、龙丰岩),292户人家,1212人,设立一个党支部,有党员34人。设立一个村民委员会。村两委干部8人。石笋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全村林地属黄色土壤,适宜竹木生长;村里的农田属山田。勤劳的石笋人在这一方青山秀水养育下,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一、耕地   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792亩,水耕地主产稻谷、蔬菜。农户饲养猪、狗、兔、鸡、鸭等禽畜。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种植调整为各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如种植状元豆、生姜等反季节蔬菜。   二、林地   石笋村四面环山,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山林面积28263亩,其中生竹林面积10000余亩,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3357亩,生态林5536亩。2008年落实了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石笋村是丰富的毛竹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竹笋、毛竹等,靠山、吃山、养山、护山成为群众的出发点,房前屋后种植石笋,绿色银行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三、劳动就业   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近年来,第三产业,运输业、养殖业也有所发展,80%的村民盖起了新房。   四、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建成新村部,2010年12月建成老年活动中心, 2012年全面完成10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作和农村电网改造建设,5个自然村安装路灯128盏,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洋稠村

  古田镇洋稠村地处古田镇西北部,西北与连城县庙前镇相接壤,东连大源村,西南与石笋村直接,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16户,679人,其中劳动力460人,拥有林地面积1万7千多亩,其中毛竹林面积7千多亩,生态林面积7千多亩。耕地面积790多亩,人均1.2亩。洋稠村平均海拔600-700米,毛竹资源丰富,年出产毛竹3万余根。2007年列为市“一村一品”工程的市级竹业发展重点村。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正在开采的有铁矿、锰矿、铅锌矿等。大源溪自东向西流经我村,梯级开必的电站5座,西山下至大源的乡村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   

溪背村

  古田镇溪背村位于古田镇西南方位,地处龙岩市与上杭县的交界处,是龙岩往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古田镇人民政府的必经之地。溪背村紧邻古田大道,距上杭县城60公里,龙岩市区50公里,龙长高速公路郭车互通口6公里,其对外交通较便利。是古田镇的政治、商贸及文化中心。   溪背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82户共1029人,其中0党员52名。溪背村地形较复杂,村内少量农田及河滩地较为平整,古田溪流经该村,村庄的东侧为山林。现有山林面积1.0万余亩,竹林面积2000亩,耕地面积约为528亩。    近年来,溪背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工作,遵循“标本兼治、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着力打造“生态溪背、实力溪背”,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双赢”,探索出一条“生态立村、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外洋村特产大全




外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