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鄞州区 >> 新明街道

新明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新明街道简介

  新明街道
  2007年7月1日,新明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由江东区委托宁波国家高新区全面管理。东与鄞州区梅墟街道接壤,西至福明路和世纪大道,南起通途路,北以甬江为界,面积约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6万。办事处驻老庙社区。辖老庙社区、朱一社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4平方公里 330212015 315000 -- 查看 新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新明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明珠社区 ·鄞州区旅游·鄞州区特产·鄞州区十大特产·鄞州区十景·鄞州区 0

----

查看 明珠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滨江社区 ·鄞州区旅游·鄞州区特产·鄞州区十大特产·鄞州区十景·鄞州区 0

----

查看 滨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晖社区 ·鄞州区旅游·鄞州区特产·鄞州区十大特产·鄞州区十景·鄞州区 0

----

查看 新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明月社区 ·鄞州区旅游·鄞州区特产·鄞州区十大特产·鄞州区十景·鄞州区 0

----

查看 明月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明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下应街道

  下应街道地处宁波市东南,东邻风景秀丽的东钱湖,南接云龙镇,西连首南街道、中河街道,北靠宁波市东部新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中国沿海大通道穿街道而过,另还有依傍而过的环城东路和环城南路,鄞县大道也穿街道而过,离举世瞩目的东方大港--北仑港仅17公里,离宁波栎社国际机场8公里,宁波铁路东站位于下应街道境内。2008年四月区域调整以后,总区域面积2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5社区,1个居委会,1个渔业社,常住人口29990人,登记外来人口57367人,总人口约87357人。2007年全街道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工业总产值157亿元,财政收入5.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037元。    区划调整后街道拥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66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10家。街道有区50强企业7家,拥有年销售5亿以上企业4家,利税总额4千万以上企业5家,自营出口完成1.7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加工贸易额达1775.7万美元。已有2家公司新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2项国家级火炬计划立项,已获1项市级创新基金,目前已有25项市级新产品立项,专利授权70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2家、区级1家,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已达6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销售32.07亿元。目前,街道有中国驰名商标1只,省名牌产品4只,中国名牌1个,省著名商标2个。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康强电子和天宫庄园2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考核验收。汽车配件、五金机械、针织服装、电子电讯器件、印刷包装、生物制药是下应特色工业经济。    目前,全街道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级小学2所、附小24所、成人学校 1所、幼儿园 15所(包括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中小学生7140人、中小学教师334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98%。全街道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累计参保9548人,享受待遇5387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606人;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27702人;职工工伤保险11812人。  

钟公庙街道

  钟公庙街道位于宁波市鄞州新城区的中心,东邻中河街道,南接首南街道,西隔奉化江与石碶街道相望,北连宁波市江东区,离市中心三江口仅3公里。杭甬高速穿街道而过,环城南路、天童北路、鄞县大道和宁南北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贯穿其中,距宁波栎社机场也仅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   2008年4月,鄞州新城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原钟公庙街道在划出辖区内部分村(社区)后重组,建立了新的钟公庙街道。新街道总区域面积约7.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万人。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型超市、高档酒店、医疗设施一应俱全。街道下辖6个社区、7个行政村和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全街道拥有中小型企业300余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6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   街道辖区是鄞州区商业、文化和居住聚集地。以宁波万达广场为核心的现代商业圈已基本形成,商贸发展氛围日渐浓厚。目前我街道正在全力推进老街改造工程,其中联盛商业广场建设和招商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该工程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商业业态都将成为宁波市商业发展的又一亮点。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城区现代服务业,不断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水平,着力建设宜商宜居的高品质城市街道。   

梅墟街道

  宁波国家高新区梅墟街道,位于宁波市东南,距宁波市区6.5公里,北靠甬江,南临通途路,江南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街道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1.6万余人,流动人口4万。梅墟是一个文明古镇,已具有1900多年的历史。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又称宁波市科技园区)梅墟街道,位于宁波市东南,是宁波市鄞州区一个街道,距宁波市区6.5公里,东离北仑码头18千米,北靠甬江,南临通途路,江南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街道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1.6万余人,流动人口4万。办事处驻梅墟村,辖梅沁、梅墟等3个社区,11个行政村。梅墟是一个文明古镇,已具有1900多年的历史。   宁波国家高新区,由中国科学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拥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的社会和行政、财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驻江南路599号。[2]   -   交通   梅墟街道位于鄞州区东部,西接江东区新明街道,东连北仑区小港街道,南接鄞州区邱隘镇,北隔甬江与镇海区庄市街道相望。   -   沿革   据载,梅墟始于东汉初,南昌尉梅福,系九江寿春人,因反对王莽擅权,弃官隐居至此地,率民众筑塘,保禾苗灭蝗,功绩显著,为后人敬仰,立庙祀之,并以梅姓及当地的集墟而命地,故名梅墟。1992年梅墟镇并入邱隘镇。梅墟工业区于1999年纳入宁波市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03年,从邱隘镇划出钱家、梅墟、大漕、大池、庄前、上王、姜陇、龙山、涂田张、潭头河、徐家洼、方家桥、宝桥金、澳家桥、滕园15个村设立梅墟街道,面积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039人,其中非农人口1726人,辖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地梅墟村。行政村调整后,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梅墟、梅沁;钱家、大漕、大池、庄前、上王、姜陇、龙山、涂田张、方家桥、滕园、宝桥金、澳嘉桥。  

中河街道

  中河街道地处宁波市南郊,东邻下应街道,南接首南街道,西连钟公庙街道,北与宁波市江东区接壤,离市中心三江口只有5公里。杭甬高速公路穿街道而过,天童北路、钱湖北路、沧海路、嵩江路、四明路和鄞县大道呈三纵三横贯穿境内,鄞州汽车总站也坐落与此,交通区位甚为优越;街道内河道纵横,平畴如茵,景色秀丽,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中塘河、前塘河和大小洋江组成了街道三大水系。   2008年4月,经省、市人民0批准,以钟公庙街道划出的宋诏桥、黄泥桥2个村及宋诏桥、飞虹等9个社区与下应街道划出的蔡家漕、孙马、潘一3个村,东裕、东城2个社区地域范围,合并组建中河街道。街道总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10.4万余人,其中常驻户口3.9万人,是鄞州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街道之一。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 2800余家,其中学校6所,幼儿园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街道下辖15个社区、3个行政村、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其中省级文明社区4个(彩虹社区、东裕社区、飞虹社区、宋诏桥社区),市级文明社区6个(汪董社区、凤凰社区、桑菊社区、剑桥社区、兴裕社区、东湖社区),汪董社区和东湖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街道辖区是鄞州区商业、文化、金融、居住聚集地。新江厦鄞州商城、旺角休闲文化中心、何邦商务大厦、奥力赛大厦、名汇国际、麒麟大厦等一大批商贸、商务区荟萃于此;鄞州第二人民医院、鄞州新华书店等群众公益性单位也在此落户;雅戈尔、奥克斯、金地、宁兴、华泰等10余家房地产进驻开发建设,“东湖花园”、“华泰剑桥”、“盛世天城”等精品楼盘已交付使用或正开盘动工。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打造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幽雅、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街道为目标,解放思想、团结务实、狠抓机遇、苦干实干,力争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区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年轻的中河将向现代化和谐新街道昂首迈进。   

首南街道

  首南街道位于宁波市鄞州新城区的核心地段,东邻下应街道,南接姜山镇,西至奉化江,北靠鄞县大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天童路、宁姜公路、钱湖路、鄞县大道、鄞州大道等主要道路贯通其中,甬新河、奉化江、九曲河等主要河道贯穿境内,距宁波栎社机场仅15分钟车程。辖区总面积26.8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5个社区、1个高教园区,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9万人,暂住人口8.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约11100亩,全街道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626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4家;现代服务业企业100余家(不含个体工商户)。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亿元,财政总收入5.33亿元。   街道辖区内公共服务便利。在以区0大楼为中心的占地0.8平方公里的行政中心,集中了十几个区党政群团机关,体育馆、图书馆、主题公园、明州医院等文体场所,公益单位一应俱全;现代化“大学城”——街道东部高教园区面积达4.37平方公里,内有诺丁汉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7所,在校师生约7.1万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万科、金地、中海、荣安、雅戈尔等国内外一批著名房地产企业竞相进驻,目前已建成住宅400万平方米,在建150万平方米,形成了金色水岸、格兰春天、都市丽湾、中海雍荣等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住宅区。   街道拥有目前宁波在建最大的中央商务集聚区,宁波的“曼哈顿”—南部商务区,总规划用地36.6公顷,是宁波市委市0实施“中提升”战略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块,也是鄞州提升城市建设档次品味,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发展平台。南部商务区以总部经济、国际贸易、科技创意、服务外包为重点发展方向,日后将逐步成长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外向型经济服务基地、重要的研发基地和外包产业集聚基地,成为宁波市最具活力的高端商务经济集聚区。目前总投资50多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也已开始动工兴建。入驻南部商务区的企业均经过严格筛选,近50家企业均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是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品牌的集合。整个商务区建成以后预计将有4万以上白领入住办公,带来人才、资金、信息的大量集聚,成为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群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形象和城市品位。   下一步,首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全力以赴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实施退二进三、强二延三工作,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并通过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和服务,积极推动街道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继续打造集行政、金融、商贸、文教和居住于一体的都市功能区,努力创建新鄞州的和谐新城区。   

潘火街道

  潘火街道是鄞州区连接宁波东部新城、江东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交汇中心,东至邱隘、东钱湖,南至鄞县大道,西至甬台温高速、中河街道交界,北至江东,境内有高速宁波东出口,规划轻轨一号线、四号线穿境而过,有“甬东门户”之称。辖区面积14.25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1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2.3万人,流动人口5.3万人。2014年,潘火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89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0.83亿元,同比增长4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同比增长2.8%。在2014年度全区科学发展竞赛中列城市型街道第一,获得目标管理考核城市型街道优胜奖。   区域经济实力强劲,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5.3亿元,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1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993元。博格华纳、中哲等2家企业入选区“大力神鼎”,圣龙、高发等2家企业入选区“大力鼎”,12家企业入选区“双五十”企业,年销售超十亿、超亿元的企业分别达6家、37家,以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电子电器、时尚品牌服装、创意产业、研发孵化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型,博格华纳、中哲集团、圣龙集团、欧琳集团、康强电子等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优化调整,原潘火片区和投创中心的控规,做精做靓王家弄、东莺等七大区块和“新都心”板块规划方案,东方丽都、德培小学、潘火中学等民生实事工程按节点推进;全力推进扫尾拔钉,王家弄等重要拆迁区块清零成绩显著;“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凤起北路1标段、金和路建成通车,百宁街、宁和路等道路建设正加速推进。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推动发展成果向民生倾斜,不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金桥邻里商业中心顺利开张营业;恒达高方圆商业广场按计划招商;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金桥幼儿园、风格璟院幼儿园正式开办,宜家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殷家花园东侧、福明高架桥下、东莺东侧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附近居民停车难问题;推出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和品牌文化活动,探索社团服务型、活动运作型、投资建设型三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做法。   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公安—城管联动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城管黄金眼等载体,构建城市治理大格局初步形成。社区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网格化管理网络在多方努力下逐步健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清爽行动、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重点工作有效推进。  

百丈街道

  百丈街道   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6.01万人。办事处驻虹桥巷14号。辖10个社区。   【社区及居委会地址】 潜龙社区(彩虹桥巷66号)、中山社区(华泰街119号)、七塔社区(铸坊巷29号)、舟孟社区(宁舟巷43号)、演武社区(华严街169弄66号)、划船社区(荷花路1号)、宁舟社区(百丈南路69弄2号102室)、华严社区(彩虹南路58弄9-1号)、后塘社区(五河桥巷59号/65号)、朱雀社区(朱雀新村83号)。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坐落江东繁华地段,下辖后塘、朱雀、七塔、宁舟、舟孟、演武、华严、潜龙、中山、划船10个社区,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现有户数26320户,人口62011人。百丈街道积极弘扬“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百丈人文精神,锐意进取,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文明社区建设成绩瞩目,创建了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个,省级文明社区4个,10个社区全部达到市级文明社区标准。近两年来,街道、社区各项工作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有22项。一、经济发展局面喜人。街道坚持发展是第一执政要务的观念,利用区域优势,积极实施“服务立区”战略,抓住高楼商贸资源,确立了  

东胜街道

  东胜街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三江口东岸,东以中兴路为界,西至江东北路三江口沿岸,南以中山东路为界与百丈街道相邻,北至惊驾路与明楼街道为伴,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东胜街道办事处驻曙光北路12弄29号。辖:张斌、庆安、史家、曙光、大河、泰和、樱花、戎家、王家。街道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双拥模范街道,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荣获了省科普街道、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省"八五"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单位、市社区建设先进街道、市科普工作先进街道等荣誉称号。   沿革编辑   街道成立于1956年1月。1996年,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史家、东胜、荷池、大河、杏阳、张东、聚金、王家、前戎、戎家、银杏、木行、东郊、三官、工人新村、曙光一村、曙光二村、曙光三村、曙光四村、泥堰、铁锚、史家二村、古讲堂23个居委会。   2002年,省、市政府批准划入原东郊乡的东升、戎家2个行政村(当年暂不实施)。新的东胜街道行政区域东起中兴路,北至惊驾路,南至中山东路,西临甬江,面积2平方千米,辖王家、曙光、史家、庆安、大河、戎家、泰和、张斌、樱花9个社区和东升、戎家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万人。办事处驻东郊路123弄9号。   【邮编】315040【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30204002:~001 111王家社区 ~002 111曙光社区 ~003 111史家社区 ~004 111庆安社区 ~005 111大河社区 ~006 111戎家社区 ~007 111泰和社区 ~008 111张斌社区 ~009 111樱花社区   【社区及居委会地址】王家社区(曙光北路12弄75号107室)、曙光社区(史家巷155号)、史家社区(史家巷20号)、庆安社区(银杏巷20号)、大河社区(中山东路367巷2号101C座)、戎家社区(惊驾路222号)、泰和社区(泰和家园3号109室)、张斌社区(贤良巷30号)、樱花社区(东郊路123弄9号)。  

明楼街道

  明楼街道,全称: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地处甬江东侧,东起中兴路,南接惊驾路,西北至甬江,内含天伦广场、宁波市体育游泳中心及正在开发建设中的集聚区之一——“宁波东外滩”临江文化创意园区。下辖10个社区,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现辖区共有居民60910人,其中常住人口5万多人,进城务工人员近1万人。下辖明-区、明南社区、明北社区、常青藤社区、朝晖社区、徐家社区、徐戎社区、东海社区、惊驾社区、林家社区10个社区。 【社区及居委会地址】 林家社区(柴家漕132号)、惊驾社区(惊驾路15弄9号)、东海社区(民安路181弄29号)、徐戎社区(徐戎188弄19号)、明北社区(朝晖路341号)、明南社区(华中街67弄8号)、明-区(吉庆路36号)、徐家社区(徐戎三村56号)、朝晖社区(朝晖路181弄25号)、常青藤社区(常青藤会所)。  

白鹤街道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   白鹤街道位于宁波市江东区南部,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孔雀、黄鹂、丹凤、镇安、王隘、白鹤、贺丞、丹顶鹤、紫鹃、周宿渡、日月星辰1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7.8万人,是一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街道。辖区内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齐全,三产服务业发达,门类齐全,教育设施配套,医疗保障功能完备。街道还建有强大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内社会风尚良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白鹤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0提出的“人文社区”工程的战略思路,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全面发展社区各项事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社区建设得到不断推进,干部公仆意识不断增强,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和浙江省评为全国民政全优街道和省社区服务先进街道。在社区建设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社区建设必须立足于人,服务于人,坚持以人为本,以关爱人、服务人、教 育人、凝聚人为核心内容。 【社区及居委会地址】 丹顶鹤社区(白鹤二村149幢前)、丹凤社区(丹凤三村45号)、紫鹃社区(紫鹃路56号)、白鹤社区(白鹤新村156号)、黄鹂社区(黄鹂新村65号)、周宿渡社区(宋家巷79号)、孔雀社区(南演武街175弄11号)、王隘社区(王隘二村28号)、镇安社区(四眼碶街49弄10号104室)、贺丞社区(南镇安街5号)、日月星辰社区(桃源街233-3F)。   

东柳街道

  东柳街道建于1997年1月,是宁波市新兴的居住区,地处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的前沿,驱车向东30分钟即可到达我国深水良港北仑港,向南15分钟即可抵达浙东第一大湖泊东钱湖,西面滨临宁波最繁华的三江口,往北约30公里便是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街道区域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约占江东区总面积的1/3,常住人口约6万,约占江东区总人口的1/5。街道辖区内主要道路有中兴路、百丈东路、桑田路、宁穿路、福明路、兴宁路、通途路等,街道辖区内红叶大酒店、向阳渔港   太古城店、市公管处、杉杉西服公司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好阳光、华宏国际等商务楼宇。    街道下辖东柳坊、华光城、中兴、太古城、幸福苑、锦苑、华侨城、园丁、安居、月季、东海花园11个全部实现物业化管理的社区。   

东郊街道

  东郊街道地处宁波市区东部,毗邻杭甬高速入口处,下辖仇毕、宁丰2个社区和惊驾、徐家、戎家、甬升、东升、宁东、宁舟、宁江、矮柳、宁丰、仇毕1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3008人,在册流动人口13200人。   东郊街道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居民富裕,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0余亿元。2008年全街道实现GDP19.56亿元,实现三税收入3.72亿元,实现村(社)可用资金1.94亿元,村(社)净资产价值17.86亿元。   东郊街道前身为东郊乡,1956年6月由原惊驾、王隘两乡合并而来。原东郊乡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和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廿强乡镇”,1999年、2000、2001年被评为宁波市“五十强乡镇”且名列首位。   21世纪初,江东区开始以“村改居、股份制改革、旧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改革。2001年8月,东郊乡宁东村、宁舟村、宁江村被江东区定为“撤村并居”试点单位;2001年12月6日,东郊乡宁东村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宁东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2002年3月,经宁波市人民0批准,撤销原东郊乡,设立东郊街道办事处。此后,东郊街道城市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2004年10月全面完成村改居改革,6330多名农民全部农转非,9个行政村通过撤村并居撤销行政村编制,原村民根据现居住地就近划入其他城区街道,2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建立城市社区。2005年11月全面完成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共产生股东12014人,总股额154299.18万元,人均股值12.84万元,个人最高持股(全额股)达到37.67万元。2008年,11家股份经济合作社享受股份的人口数为12014人,全额股股东全年最高分红收入达330000元。随着宁波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2003年以来街道旧村改造速度和规模不断增长,至今已经拆迁原农村房屋约30.83万平方米,已经安置约3000套新房。同时根据市、区政策,2004年街道的广大股东又加入了全区统筹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切实解决了广大被征地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通过城市化三项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原东郊乡广大农民在身份上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城市居民,在生活上住进了配套完善的城市商品房,在生计上变成了持股分红的“农民股东”,同时享有一定的养老、医疗保障,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东郊街道紧紧抓住宁波市城市东扩和江东区大力推进城市化改革的机遇,优化整合利用资源,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2008年我街道实现GDP19.56亿元,同比增长13.3%;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继续优化,2008年实现一产增加值0.21亿元,占1.07%,二产增加值8.8亿元,占44.99%,三产增加值10.55亿元,占53.94%。实现工业产值42.35亿元,同比增长10.17%;利润方面,全街道共实现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1.12%,其中工业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8.88%,第三产业实现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6.15%;全年实现三税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8.3%;全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8年,全街道共引进大小内资企业62家,总注册资本为2.72亿元(含增资),其中引进市外内资1.37亿元。全年,街道合同利用外资237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19万美元。   东郊街道工业经济基础雄厚,以韵升集团、东力传动为代表的工业企业成为街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街道现有各类工业单位 30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3家。近年来,东郊街道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以专业市场、宾馆餐饮和商品零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已发展成为街道经济的重要支柱,涌现了诸如现代建筑装潢市场、甬新家私商城、五交化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四星级开元大酒店、新舟宾馆,三星级蓬莱大酒店以及东方明珠石浦大酒店等餐饮宾馆企业和以家乐福超市、欧尚超市、仇毕汽车销售中心等为代表的商品零售业。   东郊街道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许多重点项目完成立项并动工建设。2005年街道建立了项目储备制度和楼宇工程计划,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开发面积达67万平方米,一大批诸如上东国际、东方商务中心、现代商城、富邦广场等重点项目都在此计划内。2006年初,区委、区0又提出了建设五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其中东郊街道涉及了四个服务区的开发。今年,为贯彻实施全区“服务强区”战略,壮大发展实力,街道开展实施“五五项目联动计划”,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对徐家综合楼、富邦广场、滨江国际广场(一期)、东方商务中心、大世界汽车装饰市场等五个即将交付使用或销售的项目,要做好“定点定人定时”跟进服务。积极开展新项目的调研和资源潜力的挖掘,重点规划曙光综合楼项目、戎家综合楼项目、东升工业区项目、滨江国际广场(二期)项目、宁舟都市工业区项目等五大后续项目。力争开工一批、规划一批,为街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中心城区的建设为东郊街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对街道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东郊街道必将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辉煌!   

福明街道

  福明街道   位于宁波城区东部,北临甬江,南接鄞洲区。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1.89万人。办事处驻姚隘路1035号。【沿革】2002年3月18日正式撤销福明乡设立福明街道。   【社区及居委会地址】 福明家园西区社区(民安路715弄19幢2F)、明一社区(通途路58号)、江南社区(江东北路386号)、南余社区(中兴北路21号)、余隘社区(江东北路366弄9号)、前洋畈社区(姚隘路948弄1号)、戚隘桥社区(民安路)、傅家谗(去言加土)社区(科技园区五环大厦对面)、张隘社区(宁穿路边)、柳隘社区(原柳隘村内)、松下社区(原松下腾隘自然村)、七里垫社区(汽车东站对面)、史魏家社区(原福明乡0旁)、陆家社区(原陆家村)、老庙社区(江南公路旁)。   福明街道原为宁波市江东区福明乡人民0,归宁波市江东区管辖,为适应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推进,按照区委区0提出的“一化三改”的发展目标,我们于 2002年3月18日正式撤乡建街,成立了宁波市江东区人民0福明街道办事处。   街道位于宁波城区东部,北临甬江,南接鄞县,向东通往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北仑港及大榭岛等地。街道内路网健全,交通便捷,江南公路、通途路、329国道(宁穿路)、中山东路及百丈东路横穿全境,世纪大道、中兴路、福明路纵贯整个街道,形成了“三纵五横”的交通路网。   健全党建体系   街道党员咨询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机制、凸现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如福明家园等安置小区在内的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工作实现了“三拓展”(向无职党员拓展、向流动党员拓展、向两新组织拓展)、“三学习”(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点题学习)、“三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学习服务中心、休闲娱乐中心 )的格局。针对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了以“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居务公开”等三公开为主的廉洁工程示范点的建设工作,突出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运用分类管理法引导不同类型社区不断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如明一社区实行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管理,江南社区在党员中开展“一联五组”活动,老庙社区支部接待日制度,以及党员议案提议制,福明家园社区的 “党员一人一岗”、和“党员奉献日”等活动载体等,都进一步加强了街道社区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发展服务型经济   “东扩”和“中提升”战略的实施使福明进入了发展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明显。按照东部新城开发建设部署,通过对现有的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分析,确定以国际会展中心在内的国际贸易平台为载体, 培育会展经济;以后西河中信泰富、新天地商务楼、万达置业、新达置业等为载体,大力培育楼宇经济;以华东物流大厦、鸿远国际运输等为载体,拓展现代物流业;以威尼斯水城、雷迪森大酒店、世纪东方等项目动工建设为起点,使我街道在高档餐饮娱乐服务业有所突破。   2007年我街道实现GDP 12.12亿元,同比增长12.2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07亿元,同比增长15.79%,占街道GDP的57.57%。2007年,街道共引进各类项目152个,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 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   推进东部新城建设   福明作为全区推进拆迁工作的主战场,承担着较大数量的拆迁任务和较大重要的工作责任。为切实理顺配合、参与新城开发建设的工作体制,提升工作效能,街道建立了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街道领导包干责任制,制定了重点办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强化上下沟通、协调力度,营造群策群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合力。   协调社会各项事业   把在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中总结出的“四点钟精神”,贯彻于社会各项事业。街道按照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要求,着眼于城乡深入融合,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福明家园社区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以陆嘉社区和新源社区为基点,以新建的-城社区、碧城社区和新城社区为试点,着力以社会事业发展带动社区建设,积极  

新明街道

  新明街道   2007年7月1日,新明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由江东区委托宁波国家高新区全面管理。东与鄞州区梅墟街道接壤,西至福明路和世纪大道,南起通途路,北以甬江为界,面积约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6万。办事处驻老庙社区。辖老庙社区、朱一社区。  

曕岐镇

  瞻岐镇位于鄞州东部,地处鄞州区与北仑区的交界,距宁波约35公里。瞻岐背靠福泉山,面临象山港,东邻北仑区,西毗东钱湖,镇域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27000人,拥有耕地2.2万亩,山林4.5万亩,海涂5800亩。位于镇城西的大嵩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700余年;源自梅溪的20多公里长的大嵩江由西向东流经辖区,长达1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横贯全境,境内环境秀美,物产丰富,素有“小吴江”之称。镇内交通发达,穿咸公路、沿海中线横贯全境,宝瞻公路直通宁波,处于宁波半小时交通圈内。.  

咸祥镇

  咸祥古称嵩南(位于大嵩之南)。元、明间,外来移民利用海涂高阜处煮盐,因名盐场。至清嘉庆年间,正式更名为咸祥。咸祥镇于1986年被批准设立建制镇,是当时的大嵩区区公所驻地。1992年撤扩并时,咸祥镇合并了球山乡,同时也撤掉了大嵩区。目前,咸祥镇是鄞州区20个建制镇之一。东濒象山港,北倚福泉山,东南与象山县隔港想望,西南与奉化市接壤,东北经沿海大通道与北仑相连,西北与浙江省第一大淡水湖(东钱湖)仅有18公里路程。镇域面积64.54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2个村级公司、1个居委会。全镇常住人口30564人,外来人口3212人。镇内林特、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耕地3万亩,山林3万亩,浅海海涂3万亩。.  

塘溪镇

  塘溪镇地处鄞州东南,东邻咸祥镇,南毗奉化市,西连横溪镇,北枕东钱湖,距宁波市30公里,隔象山港与象山县遥遥相望。全镇区域面积94.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6898人,外来人口14321人,耕地16000亩,山林71700亩。71省道由北向东穿境而过,境内群山环抱,山水秀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著名生物学家童弟周、书法泰斗沙孟海、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油画家沙耆等一批中外闻名的学都都孕育于此。这里又是早期浙东农-动的发源地之一;大革命时期广州起义牺牲的沙文求烈士,建国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沙文汉等一批爱国志士都诞生在这里。塘溪民营经济较为发达。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3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920元。经济发展的活力稳步增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快中趋好,传统产业优势巩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有新发展,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有色金属、汽车配件、办公用品、五金工具、针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六大工业产业体系。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强化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和百家园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了近1.6万亩的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科技化进程不断推进,有1.5万亩无公害竹笋产地和900亩无公害南美白对虾产地得到宁波市绿色农产品委员会认定通过。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镇村面貌日新月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镇上下围绕加快建设“工业强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和谐新镇”四大目标,大力实施“双优”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开创三个文明建设新局面。【历史沿革】塘溪镇原为塘溪乡,1992年5月撤区并乡,原塘溪乡、管江乡、赤堇乡合并,成立塘溪乡,1995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东钱湖镇

  东钱湖镇位于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稠密、交通网络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浙东旅游网络的中心节点;到达宁波市区和栎社机场分别为10分钟车程,进入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同三线高速公路仅需10分钟;当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宁波将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镇内有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   东 东钱湖镇钱湖镇位于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稠密、交通网络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浙东旅游网络的中心节点;到达宁波市区和栎社机场分别为10分钟车程,进入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同三线高速公路仅需10分钟;当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宁波将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镇内有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   -   基本概况   东钱湖 东钱湖镇镇地处浙江鄞州东南,距宁波市区 7.8公里,驱车15分钟可到市区,15分钟到栎社机场,25分钟到北仑港,5分钟进入沪杭甬高速公路。镇区域总面积为134平方公里,有人口44782人。镇域内东钱湖是浙江省第一大淡水湖泊,湖区面积19.89平方公里。以东钱湖为中心的95.6平方公里的东钱湖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也是宁波市的“后乐园”。东钱湖自古便是浙东著名风景胜地,自然出水风光与人文名胜古迹相映生辉。这里山环水抱,青山明秀质朴,湖水碧波万顷,阡陌人家依山缘湖而居,水廓山村,粉墙黛瓦,烟波渔舟,呈现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经历代开拓、整治,现有陶公钓矶、霞屿锁岚、殷湾渔火、启新高尔夫球场、沙孟海书学院等胜景。  

东吴镇

  鄞州区东吴镇地处宁波市东郊,距甬城20公里,自东吴出发约20分钟可到达鄞州中心区。西南与东钱湖风景区相邻,北与北仑铁路、沿海大通道“同三线”相通,鄞州大道、宝瞻公路穿镇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镇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7万余人。镇内有驰名中外的东南佛国天童寺,融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天童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三溪浦水库,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鄞州区第一个宁波市生态示范镇。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36 %;财政收入9884万元,增长56%;经济指标综合排名全区第12位。围绕建设“实力型经济、生态型环境、稳定型社会”的新东吴的总体目标,该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已形成以机械电梯、冶金铸造、针织服装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拥有欣达集团、日月集团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二家,市百家重点企业二家,草原皇服饰为国家免检产品。位于鄞州大道两侧占地2.4平方公里的镇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企业梯队群体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充分体现。东吴镇是个典型的半山区乡镇,山水资源丰富。全镇现有耕地1.3万亩,山林7.2万亩。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香椿、银杏、水蜜桃等绿色农产品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盛产的茶叶、柑橘等水果风味独特,特别是小白早桔以个小味甜而声名远扬。该镇的“太白云雾”茶在2004年鄞州区第三届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银奖,“天童龙井”茶获优质奖。金龙竹木业公司为该镇第一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该企业利用本地的松木优势,专业生产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年生产力达12000立方米以上。该镇还积极利用现有的良好生态资源,开发生态农业项目,投资410万元的国家级万亩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已完工,通过万亩山林封山育林、建立种子种亩基地、改造林相、治理溪滩等,加快了该镇营建生态型城镇的步伐。.  

五乡镇

  鄞州区五乡镇位于宁波市东郊,距市中心10公里,距素有“东方鹿特丹”之称的宁波北仑港15公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近在咫尺,隔杭州湾与上海市邻海相望。329 国道、通途路横穿境内,交通便捷,是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和宁波市“廿强镇”、鄞州“五强镇”之一。2005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6.5亿元,比上年增25%,工业总产值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31。4%,农业产值1.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4元。五乡镇素以“鱼米之乡”闻名,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27800人,下辖19个行政村,1个渔业村和2个居民会。境内山明水秀,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早在2200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当宁波的三江口还是一片滩涂时,此地已崛起一座以贸易为特点的古鄮县县治,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和远近闻名的宝幢老街、育王寺更增添了古镇的魅力。改革开放以来,五乡镇逐渐确立了以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以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工程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浮现了以机械制造、轻纺织造、电子电器、塑料化工和印刷包装五大“五乡品牌”,工业经济保持在高位上持续增长、稳步攀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五乡镇积极创建文明乡镇,早在1995年我镇通过了第一批市级文明单位的评选,2006年,再次通过了市级文明城镇的验收,在省级生态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创建省级文明城镇,完成全体五乡人民的共同心愿——创建“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明城镇”。根据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深化文明镇村创建活动,提高镇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文明素质。主要措施是开展文明镇创建活动。五乡镇制定了《创建文明镇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对照《浙江省创建文明城镇试行方法》,划分了工作责任,各办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创建工作网络。二是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五乡镇制定了《文明村(单位)创建奖励制度》,明确对评上区级文明村(单位)的各奖3000元,评上市级文明村(单位)的奖5000元等等,激励各村各单位争先创优,如今,我镇已有省级文明村两个,明伦村和四安村;市级文明村四个,分别是明伦村、四安村、宝同村和联合村,市级文明单位五乡工商所一家,区级文明村(单位)23家。.  

邱隘镇

  在邱隘镇0北0.1公里,有横泾小三房1个自然村。1961年,居住邱隘的18户渔民,从浦跟渔业队分出,独立成立邱隘渔业队,后改渔业大队,渔业生产合作社,社址在横泾小三房;1999年,社址搬迁至镇0北人民北路。合作社有水面养殖面积390亩,以养殖淡水鱼为主,年产各类鱼约120吨。横泾小三房位于镇0西南1公里。宋代始,已有人定居。最早为陈姓,自嘉兴迁入,后陈族依第三户居住得名。村民主姓高、王。上世纪30年代,从绍兴昌安门外则水牌迁入分居在邱隘一带,以河为家,后于1956年居横泾小三房、潘家桥等地。.  

云龙镇

  云龙镇是一个平原乡镇,地处宁波市鄞州区东南,东接宁波市后花园——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北距宁波市区12公里,镇域面积4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53万亩,常住人口25160人,外来人口35875人,下辖17个行政村、一个居民会、一个渔业队。我镇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乡镇,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7亿元,同比增长 19.2 %;财政收入达到2.1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上交国家税收1.79亿元,同比增长25.2%;工业总产值达到50.92亿元,同比增长32.3 %;销售收入达到49.5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达到4.62亿元,同比增长49.5%; 农业总收入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多种经营收入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45元,同比增长11.3%。目前名列全国千强镇综合实力排名第309位,浙江省百强镇排名第95位,宁波市20强镇综合实力排名第17位,全区综合实力排名第10位。.  

横溪镇

  横溪镇位于鄞州区南翼,镶嵌于鄞东平原与金峨山麓之间,属山区半山区,距宁波市区22公里,东邻东钱湖,南毗奉化市,西接姜山镇,北枕云龙镇,有“鄞南福地,灵秀横溪”之美誉,亦是鄞州的五大建制镇之一。据《鄞县通志》记载:因有溪横亘镇上,故得其名。镇域面积87.5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在册人口27205人,外来人口12237人。2005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9.7亿元,一产产值1.004亿元、二产38.47亿元、三产1.05亿元,镇财政总收入1.3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税收)1.0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17元。近年来,获得市级以上荣誉有: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宁波市卫生镇、宁波市双拥模范镇、宁波市综治工作先进镇、宁波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镇。.  

姜山镇

  姜山镇位于宁波市南郊,鄞州新城区南侧,距市区仅 9.2公里,南与奉化县毗邻,北连钟公庙镇,东靠云龙镇、横溪镇,西接石契镇,奉化江流经镇域西侧。到宁波国际机场、宁波火车站的距离均在12公里以内,“同三”高速公路在镇建成区西侧设有出入口,驶上高速公路、离深水良港北仑港也只有30分钟车程。现有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万人,辖有55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1个渔业社和4个居委会。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1亿元,实现社会总产出15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9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9336元。我镇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百强镇第26位、全市第五。.  


新明街道特产大全




新明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