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村位于蛟洋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蛟洋村)29公里,与连城县庙前镇丰涂村交界,是该村比较边远的一个行政村。有山林面积12700多亩(竹山3000多亩),耕地620亩,有二个自然村(王、赖二姓),7个村小组,共有153户,总人口723人,二女扎7户,烈属1户,贫困户37户(低保户11户41人),党员20名,村两委干部6人(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3109 | 364000 | 0597 | 查看 坪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丰年村 |
丰年村地处蛟洋镇西南片,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与贵竹、华家、秋竹村相邻。现有山林面积4629亩,耕地面积680亩。全村有4个自然村:袁小坪、高乾、郭屋、大福,有村氏小组6个,168户,658人,其中另姓380多人,四大姓:华、袁、郭、李。支部党员2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45岁以下党员6人,女党员1人;村氏代表25人。 山上主要经济作物竹林2000多亩,耕地主要种植烤烟、蔬菜、稻谷,其中种植烤烟135亩。村集体收入主要是烟税返村每年1万多元。村氏收入主要靠种养、外出打工(40岁以下基本外出打工),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 |
蛟洋村 |
(一)蛟洋村地处蛟洋集镇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3300多人,41个村民小组,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五维片、前洋片、石庄片、平洋片),村两委干部共有11名;现有98名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离退休干部有50名。 (二)十年来,蛟洋村先后历经龙赣铁路、319国道、龙长高速、工业区开发等项目的征地,全村耕地基本被征用,山林面积所剩不多,截止目前,全村剩余山地面积36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2776亩。 (三)经济状况。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较少,主要靠村委6间店面、街道上的7个水果摊、一座电站、市场摊位等,年可收入约40余万元。 (四)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有生猪养殖(存栏超过2000头的养殖户有26户)肉鸡养殖(规模化养殖场2座)反季节蔬菜种植(200多亩)。另外有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三产业,其中从事家庭旅馆业的有10户;从事餐饮业的有30户;搞运输业的有65户。 |
塘厦村 |
(一)地理位置。塘厦村位于上杭县蛟洋镇中部,东临蛟洋村,南靠下道湖村,西接丘坊村,北与东乾村毗邻;属高寒山区地带,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省道308线穿境而过,厦蓉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交通便利。 (二)村部、人口情况及耕地、林地情况。塘厦村下设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828人,贫困户56户,党员60人。耕地面积2000亩,山林面积1万亩。 (三)村及村民收入情况。塘厦村集体年均收入约2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000余元。 |
丘坊村 |
蛟洋镇丘坊村是原蛟洋镇政府所在地,省道308线贯穿其中,离蛟城高速公路蛟洋出口500米左右,道路交通极其方便。其东南面与塘厦村相连,北面有秋竹村,西面有苏康村,拥有林地19000多亩,耕地2000多亩。丘坊村共有两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36户,2222人,党员57人,丘坊村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含交叉任职)。近年来,丘坊积极引入种菜大户,引导村民加快土地流转。在土地不抛荒的情况下,积极引导村民在工业园区或外出打工,村民打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引入外来投资者建设丘坊农贸市场,成为我县第一个村级建设农贸市场的村。丘坊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配备有垃圾车和清洁工,丘坊村还是新三农服务中心的示范村。依靠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凭借全体村民的勤劳努力,丘坊村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前进。 |
华家村 |
华家村位于蛟洋镇西南部,距蛟洋镇政府10公里,省道308线贯穿之中。全村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有耕地2427亩,林地16757亩,现有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483户,1900余人。其中大坪自然村雷姓50余户,200余人。全村平均海拔680米,平均气温18度,属闽西高寒地带。 全村有党员52人,贫困户数30多户,村两委班子10人,村民人均收入6400元,村财收入60余万元。 |
再兴村 |
再兴村位于蛟洋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340多户,1478人,低保户20多户,山林面积16000多亩,耕地面积1500亩,有两家矿产探矿公司在村里探矿,据说有铜矿、钼矿。 民风比较淳朴,有较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每年有“犁春牛”节目,舞狮、武术表演、十番音乐等,乡民走动娱乐较多。农村基础工作好,计划生育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合格村,新农保、新农合参加人数均在90%以上,走访的群众对农村的政策比较了解,可见,村两委工作扎实,农村政策宣传贯彻执行比较到位。 村民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主要收入靠:一是山林毛竹加工收入;二是外出打工收入;三是一些农产品收入;四是部分养殖收入。其中外出打工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
中村村 |
中村村位于上杭县蛟洋镇西北部,交通较为不便。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378户,总人口1603人,党员49人(其中女党员7人),离退休干部19人,贫困户26户。全村耕地面积960亩,其中毛竹林1.12万亩。从省道距村部11公里。2004年就已经铺设了水泥路面,距镇政府21公里。村两委由书记、主任委员和4个支委、4个村委(其中2名女委员)组成,结构较年轻。 |
坪上村 |
坪上村位于蛟洋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蛟洋村)29公里,与连城县庙前镇丰涂村交界,是该村比较边远的一个行政村。有山林面积12700多亩(竹山3000多亩),耕地620亩,有二个自然村(王、赖二姓),7个村小组,共有153户,总人口723人,二女扎7户,烈属1户,贫困户37户(低保户11户41人),党员20名,村两委干部6人(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人) |
邹坑村 |
邹坑村共有845人,5个自然村,6个姓氏(张、马、吕等)。非常有意思的是,“邹坑村不姓邹”,全村没有一个人姓邹。 邹坑村相邻达理村、华佳村,主要农林产品有:水稻、烤烟、杉木、竹子、球牙甘蓝、洋芋、秋葵、土豆、莲藕、通菜、紫色包心菜等。村内有膨润土、钼、石墨等矿物资源(稀土亦有)。据说,前几年有人开展了钼矿资源的勘测,但后面没有跟进,未显成效。 邹坑村是个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区,区内耕地少、林地多,居民房屋大多傍山而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邹坑村民风淳朴,极少发生偷盗、打架现象。邹坑村交通比较不便。如前所说,从华佳村入村道路小而弯,且是断头路,开车无法直接通往相邻的白砂镇军桥村。也就是说,机动车只能通往华佳至图道。 邹坑村山清水秀,民间和谐。村内现有80岁以上老人10多个,算得上是个长寿村。 |
小和村 |
蛟洋镇小和村是革命基奠村,共10个村民小组,178户,总人口723人,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5人),预备党员2人,离退休干部5人。全村耕地面积792亩,山林面积1.76万亩,其中毛竹林0.68万亩。 |
苏康村 |
苏康村有农村劳动力546人,外出打工329人,其他从业人员42人。全村耕地面积1036亩,林木5989亩,人平均年纯收入6412元。 |
桃源村 |
上杭县蛟洋镇桃源村地处蛟洋镇北部,国道319线穿村而过,距上杭县城46公里,离龙岩市区45公里,龙长高速公路蛟洋互通口2公里,蛟城高速公路互通口5公里。境内年平均气温18.5度,年平均降雨时1780mm,无霜期27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600—700米之间,属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各种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等生长。境内丰图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水源质量极佳,山泉水可直接饮用。村内环境优美,建有新村公园,绿化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该村有山林面积4596亩,竹林面积1100亩,耕地面积359亩。有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79户321人,贫困户数4户,党员11人。 |
贵竹村 |
贵竹村位于双髻山脚下,是省属革命基点村,分贵竹和郎星两个自然村。全村有人口625人,143户,耕地468亩,山林9000余亩(其中竹林6000余亩),全村有党员28人,两委班子6人,班子成员结构较年轻,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
秋竹村 |
秋竹村地处双髻山下,距308省道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该村东临现在开发的蛟洋经济循环工业开发区,南靠本镇的贵竹村,西连丰年村,北临丘坊村,全村总人口860人,有秋竹、营上、外洋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22户(其中贫困户15户),全村共有党员24人,村民组织健全, 秋竹村是蛟洋工业集中区,坪埔经济循环区规划组团区域,前景为工业发展用地村范围,蛟城高速公路经过该村4公里,规划设计在该村营上自然村预留互通口,目前还处于待开发地,属典型的种养传统村。 |
梅坝村 |
(一)蛟洋镇梅坝村原有6个自然村,分别是田螺杭、马赖寨、张彭岗、罗屋、连塘、上马坑和下马坑等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12户。2011年末人口为813人。有村民代表25人,党员33人(其中2名预备党员),女性党员5人,45周岁以下党员12人,支委3人,村委5人,聘任村干1人(文书)。 (二)2008年以来,由于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及其下游产品项目的实施建设,先后有马赖寨43户,张彭岗53户,近400人被移民搬迁。分别安置在坪埔安置小区(84户)和蛟洋安置小区(12户),安置户中目前仍有15户在建和未建安置房。此外,罗屋、连塘也于2011年底开始征用搬迁。目前有部分开始新建安置房,下马坑村民小组也于2012年4月开始动员搬迁征用。 |
下道湖村 |
下道湖村有4个村民小组,358人,耕地面积约600亩,林地面积约3000亩,党员23人。 下道湖历经龙长高速、金山黄金冶炼厂建设、龙氟化工厂建设、20万吨铜冶炼项目建设、蛟城高速公路等5次征地。其村座落在坪埔循环经济园区几个工厂之间。 |
崇头村 |
崇头村地处319国道旁,辖上崇头、下崇头、东山三个自然村,平均海拔650米,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48户,844人(其中男性公民443人,女性公民401人),劳动力465个(其中男性246人,女性219人),劳动力中外出务工有200个,从事经商50余人,耕地面积580亩,林地面积9260亩,其中毛竹林3000亩,连片苦竹林300亩。村民主要依靠种粮、养殖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 |
东乾村 |
东乾村位于蛟洋镇中部,东南部与塘厦村交界,西与达理村相邻,北与陈坊村毗邻。该村上、下东乾2个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180户,人口595人,其中男312人、女283人,耕地面积644亩,山林面积6944亩,贫困户数31户,党员30人,村两委有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2人,村财收入少,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生态林补助,上级拨款为主,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养殖及种植、种菜收入为主。 |
陈坊村 |
陈坊村村处蛟洋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530余亩,山林面积340余亩。全村为一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386人,99户,6个村民小组,贫困户4户,正式党员14人,预备党员1人。 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以及外出务工收入,收入情况相对稳定,全村90%的农户近几年均盖有新房。 |
杨梅坑村 |
杨梅坑村位于蛟洋镇西北角,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须经过古田镇赤康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各自然村分布较散;共142户(贫困户12户)487人(20岁以下占20%、20~60岁占50%、60岁以上占30%);耕地总面积425亩(有部分耕地因龙长高速建设成了干枯旱地)林地4600余亩(国家和省级生态林1100余亩、竹木混杂林1000余亩、疏林地500余亩、成林地2000余亩);党员20人(女性3人)。 |
文都村 |
文都村位于蛟洋镇西北部,东临苏康村、南靠华家村、西接邹坑村、北邻再兴村。村四周群山环绕,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基本整洁,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一条4.5米水泥路面村道直通华家村与省道308线相连。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刘斜、小塘下、老文都),14个村民小组,216户,935人,党员36人。现有土地面积10149亩,其中耕地1240亩,竹林6894亩,森林资源较丰富,属闽西高寒山区,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全年雨量充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