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康村地处上杭东南部,下都乡东大门,四面与稔田镇蔡坑村、下都三益、璜溪、新寨相邻,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190米左右,耕地约1000亩,林地3.4万亩,全村总户数286户,10个村民小组,1268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定基点村,下属凹下,蛇形寨背是省定革命基点村。
豪康村是每例富饶的山村,汀江河畔绕村而过,杭峰大道的必经之路,向来为水陆交通要道,现棉花滩库区使原来的汀江变成了每例的龙湖。高耸的梅峰山海拔602米,村口有二株600多年的大榕树一公一母之传说,双榕桥、豪康纪念亭、桂文公亭连成一体,甚为壮观,村东上的金基石、穿天岩等自然景观是日后发展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水稻、毛猪、烤烟、龙湖库区捕鱼是我村的支柱产业,沙田柚、蜜柚、杭梅、绿麻笋是我村的土特产,黄笋干更是远近闻名。豪康村地理位置优越,稔蔡硬化、交通便利、路灯通明,一条溪流自东向西穿过全村直达龙湖(如加整治,还原生态)是加工土特产品投资办厂的好地方。
豪康人民勤劳善良,豪康村历经变迁,1996年的“8.8”洪灾损失巨大,但豪康人民在党和政府及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因祸得福,重新规划重建家园,90%的村民建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部、农民公园已建造使豪康村成了一个集镇式的新农村,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电器普及全村,小汽车已有几十辆。在党的富民政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中国梦潮流中豪康村青年人敢闯敢干走向城市、经商务工、成效巨丰、巨额的经济收入为豪康村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豪康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聪明好学,勤奋上进。解放后就出了2名医学博士,1名水利工程师、博士生、研究生、教授及专家多名,每年上大学的学子均有十名以上,难能可贵的是前几年连续多位学子考上了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同时现就读高中、初中的学生中成绩出类拔萃,定能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才,他们也是豪康人民的骄傲和希望。
豪康村现有村两委6人、组员11人、代表27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3201 | 364000 | 0597 | 查看 豪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益村 |
三益村(原名象蹄坑村)属省定革命据点村,地处上杭县下都乡东南角落的汀江河畔。毗邻龙岩永定,往汀江河下绵延数十公里渺无人烟,距乡政府所在地十五公里,是全乡最边远、边缘的山区小行政村。是刘永生将军、蓝汉华老同志浴血奋战并长期生活居住过的地方。现辖上、下两自然村79户共253人. |
璜溪村 |
璜溪村地处汀江河畔,是国家重点项目棉花滩水电站库区淹没村。位于下都乡的东北部,东与稔田镇相连,北与庐丰乡扶洋村接壤,西与中都镇一水之隔。一条小溪贯穿村中,村居沿溪而建。现有村民178户768人,拥有耕地仅180亩,人均仅2.3分地,林地面积1. 2万亩。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教育家、爱国诗人丘逢甲(1864-1912),是福建上杭中都黄坑(今下都乡璜溪村)丘六十郎第二十一世裔孙。库区建成蓄水后,在璜溪村境内形成1500亩的水面资源。璜溪村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域,结合县政府实施“一村一品”的战略,专门聘请水技专家前来指导,举办水产养殖夜校,对村民进行渔业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的鱼类养殖水平。按照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广使用单箱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网箱养殖,推广使用自动投料机。到目前,由于养殖面积科学规划,璜溪村有40户家庭投资库湾网箱养殖,累计有库湾水产养殖网箱7000平方米,养殖草鱼、鲢鱼、鲤鱼和光鱼四大家鱼;同时,也有近30户从事捕虾生产,库湾养殖业已成为璜溪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也成为璜溪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璜溪村还是上杭黄笋干的主产地之一,所产黄笋干与黄笋片品质优良,远近闻名,同时,也生产有一定产量的绿竹及其加工产品。据统计,全村人均年收入4500元,现有汽车12部,拖拉机6 辆,摩托车150辆,电话160部,手机200部。家家户户有彩电,用自来水。水泥路通道,交通便利。群山环绕,碧波荡漾,风景优美,水产丰富,别致的小屋建在库湾网箱上,自动投料机按时为鱼儿喂料,鱼儿在网箱里欢快地跳跃……这就是上杭县下都乡璜溪村库区水产养殖基地的美丽风景。璜 溪 村 璜溪村地处汀江河畔,是国家重点项目棉花滩水电站库区淹没村。位于下都乡的东北部,东与稔田镇相连,北与庐丰乡扶洋村接壤,西与中都镇一水之隔。一条小溪贯穿村中,村居沿溪而建。现有村民178户768人,拥有耕地仅180亩,人均仅2.3分地,林地面积1. 2万亩。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教育家、爱国诗人丘逢甲(1864-1912),是福建上杭中都黄坑(今下都乡璜溪村)丘六十郎第二十一世裔孙。库区建成蓄水后,在璜溪村境内形成1500亩的水面资源。璜溪村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域,结合县政府实施“一村一品”的战略,专门聘请水技专家前来指导,举办水产养殖夜校,对村民进行渔业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的鱼类养殖水平。按照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广使用单箱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网箱养殖,推广使用自动投料机。到目前,由于养殖面积科学规划,璜溪村有40户家庭投资库湾网箱养殖,累计有库湾水产养殖网箱7000平方米,养殖草鱼、鲢鱼、鲤鱼和光鱼四大家鱼;同时,也有近30户从事捕虾生产,库湾养殖业已成为璜溪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也成为璜溪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璜溪村还是上杭黄笋干的主产地之一,所产黄笋干与黄笋片品质优良,远近闻名,同时,也生产有一定产量的绿竹及其加工产品。据统计,全村人均年收入4500元,现有汽车12部,拖拉机6 辆,摩托车150辆,电话160部,手机200部。家家户户有彩电,用自来水。水泥路通道,交通便利。群山环绕,碧波荡漾,风景优美,水产丰富,别致的小屋建在库湾网箱上,自动投料机按时为鱼儿喂料,鱼儿在网箱里欢快地跳跃……这就是上杭县下都乡璜溪村库区水产养殖基地的美丽风景。 |
豪康村 |
豪康村地处上杭东南部,下都乡东大门,四面与稔田镇蔡坑村、下都三益、璜溪、新寨相邻,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190米左右,耕地约1000亩,林地3.4万亩,全村总户数286户,10个村民小组,1268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定基点村,下属凹下,蛇形寨背是省定革命基点村。 豪康村是每例富饶的山村,汀江河畔绕村而过,杭峰大道的必经之路,向来为水陆交通要道,现棉花滩库区使原来的汀江变成了每例的龙湖。高耸的梅峰山海拔602米,村口有二株600多年的大榕树一公一母之传说,双榕桥、豪康纪念亭、桂文公亭连成一体,甚为壮观,村东上的金基石、穿天岩等自然景观是日后发展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水稻、毛猪、烤烟、龙湖库区捕鱼是我村的支柱产业,沙田柚、蜜柚、杭梅、绿麻笋是我村的土特产,黄笋干更是远近闻名。豪康村地理位置优越,稔蔡硬化、交通便利、路灯通明,一条溪流自东向西穿过全村直达龙湖(如加整治,还原生态)是加工土特产品投资办厂的好地方。 豪康人民勤劳善良,豪康村历经变迁,1996年的“8.8”洪灾损失巨大,但豪康人民在党和政府及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因祸得福,重新规划重建家园,90%的村民建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部、农民公园已建造使豪康村成了一个集镇式的新农村,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电器普及全村,小汽车已有几十辆。在党的富民政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中国梦潮流中豪康村青年人敢闯敢干走向城市、经商务工、成效巨丰、巨额的经济收入为豪康村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豪康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聪明好学,勤奋上进。解放后就出了2名医学博士,1名水利工程师、博士生、研究生、教授及专家多名,每年上大学的学子均有十名以上,难能可贵的是前几年连续多位学子考上了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同时现就读高中、初中的学生中成绩出类拔萃,定能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才,他们也是豪康人民的骄傲和希望。 豪康村现有村两委6人、组员11人、代表27人。 |
新寨村 |
下都乡新寨村地处棉花淮水电站龙湖西畔,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农户数362户,总人口1434人,劳动力858人,已转移劳动力500多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59人,其中女党员12人,耕地面积1078亩,山林面积9696亩,以沙田柚种植、烤烟种植、绿麻竹种植和生猪养殖为支柱产业。近年来,充分利用龙湖湖畔肥沃的土地,种植沙田柚800多亩,绿麻竹种植1000多亩,生猪养殖业也不断发展,现已形成“猪—沼—果”生态农业产业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目前种植烤烟面积300多亩,农业产值约4300万元。村两委班子多年来重视带领村民走科技致富之道,着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村民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广大村民科技养种本领得到很大提升,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2012年村集体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800元,我村被县列为沙田柚“一村一品”专业村。 |
五丰村 |
五丰村位于下都乡东南部,地处棉电库区汀江河中下游的西岸中,是下都乡的重点移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该村有5个自然村,396户1554人,17个村民小组,移民人口有505人,有耕地面积1300亩,山林面积12521亩,库湾综合养殖场285亩。全村有党员59人,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群众收入基本上靠种养为主,一是种植烤烟收入,全村种植烤烟750亩,产量23万斤,产值230万元,占人均收入的22%,二是生猪养殖收入,生猪存栏6800头,出栏1.1万头,产值1762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3%,这两项是群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85%。其次是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等收入,有279人外出务工经商,主要集中在厦门、广东两地。该村有贫困户25户,基本上都是因残疾、伤病、孩子就读缺少劳动力等原因造成的。全村2012年社会总产值实现24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500元。村集体经济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收入,2008年成立了“五丰村经济发展协会”,现已筹集资金21万元,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带给农户发展生产,运作规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 目前已新建了设施配套较为齐全的一流村部综合办公大楼,投资110万元,占地22平方米,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功能设置较为齐全,是全乡最好、设施最齐的一个村部。该村农民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建有农民休闲公园、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老年人活动是每天开放,每天都有中老年人来看书报、健身、弹琴、娱乐、打球等,社会较为安定稳定,人民群众生活较为平稳,近几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近年该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路灯、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得到完善。 |
吉安村 |
吉安村是少数民族村,位于下都乡中部,是集镇、乡政府所在村。全村由五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2133人,其中有党员80名,是下都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村耕地面积1860亩,山林面积1.1万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发展种植、养殖业。粮、烟、猪、果是本村当地的主要产业,除水稻种植业的传统产业外,每年种植烤烟700亩左右,饲养生猪年出栏约1.3万头,种植沙田柚、蜜柚、杭梅等水果面积2200余亩,其中沙田柚面积近1000亩。每年出产沙田柚约1200吨,所产沙田柚果质甜脆爽口,是著名“下都沙田柚”主产区之一。 |
佛坑村 |
佛坑村位于下都乡西南部约5公里处,东与吉安、五丰村毗邻,南面仙水岽山峦与永定洪山乡泮境、尚贤村分界,西面西湖寨山峦与和睦、砂睦村交界,北面开天门与象栏村接壤。是个地少山多的村落。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10户453人,辖区总面积8300余亩,其中耕地520亩,山林面积7800多亩。 佛坑村山青水秀,土肥地美,山上茂林修竹。西面的西湖寨,海拔669米,是保护完好的国家级生态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栖息着多种野生保护动物。佛坑村于2007年实施道路硬化后,极大地优化了投资环境,当年就引进外商投资种植速生丰产林1000多亩。在引进投资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的山林优势,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特色水果产业。2007年全村种植特色水果350亩,2008年再次扩大种植规模,新增种植600亩特色水果,被县农业局评为“特色水果专业村”。 佛坑村还拥有丰富的优质瓷土矿(高岭土)可供开采,具有很好的投资前景,早在清朝年间,佛坑碗厂就闻名于周边地区(上杭县志有记载)。佛坑村前有座“天后宫”,村尾有“公王”坛,在“公王”坛前有一对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的石狮,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
象栏村 |
象栏村基本情况 象栏村(原名象牙坑)位临下都乡西北部,距离乡所在地3公里,东临吉安村,南接佛坑村,西倚砂睦村,北靠中都镇瑞香村,与广东洋山村毗邻,地处东经116°25’57.85",北纬24°49’48.25",海拨274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610毫米,无霜期330天,山地海拔在210-380米之间,最高燕子岩海拔高度为490米,属南亚热带,中、矮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适宜,雨量充沛,无工业污染源,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各种绿化树种苗木、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等生长。村民目前收入主要靠种植沙田柚、种烟、种绿麻竹及养猪和外出务工。全村辖8个村民组,205户,840人。农业人口789人,耕地面积960亩,山场面积1万余亩,其中种植沙田柚1300亩,投产面积达800亩,产值达260万元,是下都沙田柚无公害食品重点基地,也是沙田柚种植专业村。村内富含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英石、稀土、黄金、辉绿岩等,目前尚未开发利用。象栏村为陈氏八十七世七郎公开基发源地,后裔遍及广东省的梅州市、翁源县、英德县等,广西区的钦洲、北海、阳朔等地,还有江西、台湾,本省的福州、长汀、三明等地,七郎公墓地至今保存完好。热忱欢迎陈氏七郎公宗亲前来寻根问祖、兴村助教;同时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与我们一道携手把象栏村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新农村。 |
砂睦村 |
砂睦村: 名特优产品:下都沙田柚、砂睦手工团籽茶。 劳动人情况:全村拥有劳动力1160人,转移输出劳动力550人,待转移劳动力200人。 砂睦村是下都乡第二大行政村,距离县城46公里,距乡政府6公里,东与本乡的佛坑村、象栏村相接,西与保安村及广东蕉岭南寨镇的洋山村毗邻,南与和睦村接壤,北连中都镇的瑞香村,省际公路(稔田—南寨)穿境而过。全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辖联星、五星、新明星、群星四大片,12个村民小组438户1838人,村党支部有党员56人,村两委干部6人,离退休干部16人,外出干部95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12人。全村耕地面积1700余亩,山林面积2.3万亩。村庄地形两溪流汇合呈y字型,村民沿双溪两岸居住,有石拱桥、平板桥25座,砂睦村有“桥村”之美誉。村名原为砂埔村,建国后更名为砂睦村并沿用至今。 历年来,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养为主。村两委根据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引导村民发展多种经营,推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经济型支柱产业。自2007年以来,每年种植烤烟1000多亩,向国家交售烟叶30万斤以上,占全乡收购烟叶总量的25%,居下都各村之首,烟农经济收入可观;全村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260户并配建沼气池,节约能源利用沼气作燃料322户;种植沙田柚500余亩,被县人民政府评为“特色水果种植专业村”;全村改厕258户,村庄道路全部硬化,村容村貌大大改观。辖区有石英石等矿产资源,天然土特产有红菇、杂菇、奇兰茶、梅占茶等,“砂睦团子茶”闻名于周边县市,倍受爱好者青睐。 砂睦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致富,诚信守信,2003年以来连续被上级审验定为“信用村”。砂睦村由于毗邻广东,边贸经济交往频繁,被外地人称为“小香港”.目前,正按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十六字”方针要求,为建设美丽新砂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
和睦村 |
和睦村位于下都乡西南部,与广东松源镇、永定洪山乡毗邻,距乡政府10公里。四面环山,一条小溪村中而过,溪水清澈、小鱼繁多。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94亩,山林面积9960亩。村民全部居住在一个自然村,2012年底全村共有98户,总人口413人,2012年人均年收入8345元。 和睦村 全村总劳动力188 人;外出就业88 人;待转移劳动力30 人 和睦村属小型自然村,山多人少,外出务工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生活来源主要靠山林和种养,留在村的劳力以种养为主,种植烤烟、水稻和果树、养殖方面主要以发展规模化、生态养殖生猪。满山都郁郁葱葱。是一个可观的“绿色银行”。和睦人安分守己,勤劳勇敢,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
保安村 |
下都乡保安村位于下都最西边,与广东省梅州市的蕉岭县、本省龙岩市的武平县接壤,省际公路(稔田—南寨)穿境而过,是闽粤两省边际前沿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90户398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5人,村两委干部4人,耕地面积283亩,山林面积4800多亩,主要天然土特产有闻名周边地区的红菇、杂菇等。 保安村全村劳动力为198人,外出劳动力转移68人,待转移30人 村民主要经济收入历来以种养为主,大田种植以种植烤烟、水稻为主,山上以种植沙田柚为主,养殖以生猪为重点,全村65%的农户都养有一定规模的生猪,曾被龙岩市政府认定为市级生猪养殖专业村。 保安村人勤劳淳朴,诚信守信,从2003年以来连续10年被县政府审验认定为信用村。目前,全村村民正以高昂的姿态,朝着“和谐新农场村,美丽宝安村”的目标迈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