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上杭县 >> 太拔乡 >> 罗坑村

罗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坑村简介

  罗坑村位于太拔乡西部,距乡镇所在地2公里,同茶地乡的官山村、黄笔村、茶地村交界。四面群山怀抱,中间有一条古老的白沙河流。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143户,588人。全村山林面积有8800亩,耕地面积660亩。
   罗坑村是太拔乡食用菌生产的大村,于1987年开始发展食用菌生产,在这20多年的经验积累中,罗坑人民把食用菌生产当作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全年种植食用菌60万袋左右,产值200万元以上,专销往广东、厦门等地。该产业已经成为全村人民发家致富的好产业。
   罗坑村人民不仅发展了食用菌生产,同时还发展了烤烟生产,全年烤烟生产面积200亩左右,向烟草部门年交售烟叶5万斤左右,产值达33万元。全村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安稳的小康生活。
  罗坑村的黄岩两个自然村是革命基点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3203 364000 0597 查看 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罗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寨背山村

  寨背山村位于海拔1447.2米的茫荡洋山脚下,与大地、上村、鲜水坑村相邻,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山林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村。全村总人口386人,有五个村民小组,90户人家,耕地面积576亩,山林面积3500亩其中毛竹面积3000亩,贫困户数8户,全村党员11人,支委3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其中村委委员会主任1人,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制度健全,有阵地、有活动场所。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村级经济收入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争取上级拨款来维持村级办公和业务支出。   

黄家村

  黄家村海拔650米,是一个距太拔乡政府22公里,与永定县合溪乡交界的偏僻小山村,全村760多人,9个村民小组,28个党员(其中女党员3个)。全村外出劳务400多人,村内常住人口剩下不到200人,多为老人、小孩和妇女。耕地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9000亩,其中竹山6000亩。2010年被评为毛竹“一村一品”专业村。本村收入除外出劳务外,主要是砍伐出售毛竹原料和饲养生猪。本村现有户养200头的养猪专业户7个,生猪存栏2000多头。   村里经济作物少,果树为房前屋后,另有一片50亩的茶叶和一座加工厂。由于地处边远,太拔当地特色地产小米椒、生姜和木薯在该村也很少。因强劳力大多外出,全村较少人种田,主要种植中稻。   

上村村

  上村村位于离太拔乡政府较远的一个村,全程近20公里,车程半个多小时,与永定的合溪乡相邻。全村1223人,共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山林面积5408亩,其中竹林面积3800多亩,耕地1500亩左右。全村有党员36人,(其中女性2人,30岁以下的有7人,60岁以上的有1/3左右)。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村主任既是支委也是村委),贫困户按摸底调查上报30户,其中低保户11户。该村村财没有固定财源,收入主要是政策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不稳定的机遇性收入,农民收入主要靠种中稻烤烟和生姜、小米椒,芋子等经济作物以及外出打工,个别农户还有小规模养猪。   

大地村

  太拔乡大地村位于太拔乡南部,距离集镇约9公里,大地村现有人口1570人,360户,全村劳动力660人,外出打工人数400人,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党员45人,现有耕地面积2030亩,人均1.29亩,山林面积7200亩,人均4.58亩,属山多地少的村庄。目前大部份村民经济收入为种植生姜、小辣椒和外出打工。   

双康村

  双康村距太拔乡政府12公里,林地3300亩、耕地2643.5亩,是典型的丘陵山地面貌。有8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522户村民、其中35户贫困户;有44位党员,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完善,村两委干部4人常年开展工作;2011年村民人均收人5766元。   双康村丘氏为大姓,姓陈、曾、张、肖、杜人口少。农家基本依山而建,地势不平,除村主干道有4米宽的水泥路面外,村小道交通不便,农户山田种植靠肩挑手提。全村泥房多,因外出人口而闲置的“空心房”多,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鲜水坑村

  太拔乡鲜水坑村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茫荡洋大山脚下,东与永定县虎岗乡交界,北与本县溪口乡当丰村比邻,西南分别与本乡张芬村和寨背村相接,是当年张鼎丞、伍洪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省首批革命基点村之一。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   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53户,223人,其中党员12名,贫困户3户8人,拥有耕地面积220亩,山林面积15090多亩,村集体收入约2万元,村民收入主要以种养和外出务工收入。   

梓东村

  梓东村位于太拔乡的东南端,东南方分别与大地村和蓝溪镇岩华村相连,西和蓝溪镇白水村毗邻,北与张芬村、双康村相邻,距乡政府约15公里,共有慕子科、峦东背、科里、大园里、塘头等5个自然村落,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6人,227户。   该村海拔在700-900米之间,耕地面积1500多亩,山林面积1.2万多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度,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土地肥沃,属中、矮丘陵地貌,非常适合茶叶、生姜、小米椒、木薯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张芬村

  张芬村位于太拔乡的东部,西南方分别与院田村、双康村相接,东面与鲜水坑村、大地村毗邻,北部与彩霞村相连,距乡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共有下张芬、北坑里、炳星源等4个较大自然村落,下辖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468户2046人。总的看到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力资源丰富,黄潭河支流儒溪穿村而过,境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张芬水库,水电站两座(张芬水库电站装机800千瓦,湖子坑电站装机300千瓦)。现有山林面积1.8万余亩,其中竹林面积5000多亩。境内原生态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2%,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380—600米之间,属中、矮丘陵地带,土地肥沃,含磷丰富,非常适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当前,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全村共有0党员42名,现任村干部6名,其中支委3名,村委3名。在村党支部的团结带领下,全村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取得长足发展,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11年村财总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放入6425元。   

彩霞村

  彩霞村现有14户低保户,5户五保户,落实贫困人口76人,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338元,村财总收入2万余元。现有3名支委和3名村委,村部依托原小学改建,场所有限。近年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儒溪茶叶有限公司在羊排岽种植茶叶500余亩,国家级槐猪扩繁场落户洋坑,每年出栏槐猪5000余头。该村集体收入较少,主要由水电站资源股分红和山林租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三块组成,共计2万余元,村民中青年人以外出务工为主, 主要分布于龙岩、厦门两地,在家农民以从事种养殖为多,主要种植水稻以及木薯、地瓜、玉米、西瓜、小米椒等,由于受农副产品价格因素的影响,收入波动较大。2010年结合灾后重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标准统一规划建设了新洋小区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户25户,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全村田间道路建设较为落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缺少相对应资金进行修缮,无法满足现有的种植发展要求,成为限制该村农业发展的一道屏障。   全村计生、综治、党建等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有序的开展实施,现有计生对象130户,其中查环103人,查孕27人,但由于年青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双查到位率较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村两委干部必须加快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迎头赶上,把村计生工作水平提升到的新的高度。   

大坑村

  大坑村位于太拔南片,属交通不便半山区,距太拔乡集镇4公里。全村11个村民小组,238户936人,贫困户22户,442 个劳动力,其中270个外出劳务人员;村两委干部5名,党员30名。拥有耕地面积912亩,山林面积2835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359元,村财收入37388元。全村以种养业为主,收入居全乡中等水平。大坑村生态环境保持不错,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善良。   

院田村

  院田村位于太拔乡东南方。全村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7亩,山林面积5000余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分充足、环境优美。全村共4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556户、2117人,2011年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3000元。党员60人,目前贫困户尚有32户。在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抓住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利时机,围绕农民增收,做好村级经济这篇文章。一是以“一村一品”茶产业为龙头,大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拓宽了入村大道和村环路路面硬化,重建了村南水泥平板桥。三是为确保村民能饮用安全用水,完善了人饮工程后期“生化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观。   

太拔村

  太拔村位于上杭县东南部太拔乡政府所在地,全村567户2490人,有贫困户40户,下辖古溪、朱良、太和康3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蓝池公路穿村而过,黄潭河由东向西贯穿该村进入蓝溪镇,沿河两岸村民生活起居劳作于此。该村有生态林7000余亩,有耕地4000余亩,以水稻田居多,全村新开发生态茶园1400余亩。近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下,党支部不断壮大,全村共有党员81名,8个党小组,近年来发展新党员10余名,“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挥,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集体收入约年10万元,村民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年平均收入5760元。   

罗坑村

  罗坑村位于太拔乡西部,距乡镇所在地2公里,同茶地乡的官山村、黄笔村、茶地村交界。四面群山怀抱,中间有一条古老的白沙河流。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143户,588人。全村山林面积有8800亩,耕地面积660亩。    罗坑村是太拔乡食用菌生产的大村,于1987年开始发展食用菌生产,在这20多年的经验积累中,罗坑人民把食用菌生产当作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全年种植食用菌60万袋左右,产值200万元以上,专销往广东、厦门等地。该产业已经成为全村人民发家致富的好产业。    罗坑村人民不仅发展了食用菌生产,同时还发展了烤烟生产,全年烤烟生产面积200亩左右,向烟草部门年交售烟叶5万斤左右,产值达33万元。全村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安稳的小康生活。   罗坑村的黄岩两个自然村是革命基点村   

田增村

  田增村距乡政府所在地仅2.5公里,田增村有7个村民小组,同时也是7个自然村,分别是田龙里、河东、增坑、胜前、胜丰、斗谷坪、围里。全村共191户,747人,党员33人(正式党员31人,男党员25人,女党员6人,预备党员有2人)。其中低保户11户33人,计生双查对象92人,目前双查到位人数69人,二女扎户13户,未扎的对象有2户,这2户对象都在村里。全村有丘、杜、李、傅、吕、罗、肖、江、范9个姓氏,和睦相处。其中傅姓祖地的一世祖祠堂在此;赖姓一世祖赖伯公的墓地也在此,每年吸引着众多后裔前来朝拜。   全村有山林面积1120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309亩,毛竹林800多亩。从前年开始,引入安溪茶业商人黄永福前来村里租赁村民林地种植“铁观音”茶780亩,还在开垦种植的有300多亩,茶叶加工厂设施、厂房等正在建造之中。茶山租赁期限为30年,每亩每年租金40元,先预付5年的租金,村民普遍乐意接受。村民农闲时,上茶山做工,每天50元的工资,那些中老年妇女做得其乐融融。   耕地面积约人均一亩,共710亩耕地,粮食植补面积1141亩。周围虽有高山,但一层层、一排排的梯田因水的灌溉无法保证,而没法种植烤烟,只能种植水稻和地瓜等作物。村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着生猪,其中养殖生猪存栏50只以上的,全村有14户。茶山、竹山、种植、养殖、出外务工是田增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崇厦村

  崇厦村位于太拔乡的东北部,东北方分别与溪口乡的当丰、大丰村相连,西南方与本乡田增、鲜水坑村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土地总面积1.3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64亩,山林面积1.06万亩,竹林面积36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52户,总人口642人,属太拔乡仅有的两个畲族少数民族村之一。   全村自然环境优美,地处青山绿水的环抱、黄潭河支流穿村两过,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有水电站两座,总装机容量1100千瓦。原生态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6%。年平均气温20度,平均降雨量1780mm,无霜期28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海拔在470-570米之间,属中矮丘陵,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果树,花卉、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罗坑村特产大全




罗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