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珊瑚村是珊瑚乡集镇所在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6户2594人,其中党员72名。现有山林面积1.3万余亩,耕地面积2070亩。该村有富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围屋。
下珊瑚村 总劳动力1678人。
下珊瑚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2009年7月即启动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分步实施卫生公共厕所、生活污水氧化池及配套排污管网、垃圾池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并形成了长久的工作机制,将建成区环卫全日保洁实行市场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积极做好集镇市场的规划管理,做好农贸市场划区、摊点划位、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努力消除村庄“脏、乱、差”现象,力求实现村庄环境整洁美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来着重做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河沟池塘治理,村庄绿化、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程,大力推广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弘扬生态文化。全村目前已经建成4个农业节水灌溉区,发展烤烟、蔬菜、优质稻、槟榔芋等农产品规模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12年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村”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3212 | 364000 | 0597 | 查看 下珊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彩坑村 |
珊瑚乡彩坑村位于汀江河畔,是金山电站主要移民村,金山电站水库蓄水形成彩坑村库湾300多亩,使彩坑村形成独特的水乡特色。现有山林面积7000余亩,竹林面积1000 亩,耕地面积340亩,山水环绕,湖光山色,使这里成为上杭县发展生态休闲、水上娱乐“农家乐”旅游项目的最佳选点,目前已经列入规划。总劳动力534人。 彩坑村现有4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98户925人,其中党员47名,其中近640人因金山电站建设移民到上杭县城区长住,全村党员47名。境内年平均气温18度,年平均降雨量2160mm,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竹木、果茶、花卉,蔬菜、水稻等生长。自然风景优美,境内汀江河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四处环山,水源质量极佳,山泉水可直接饮用,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彩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乡情、村情,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列入全村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福建省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在两年的创建工作中,彩坑村组织领导到位、科学制定规划、努力宣传造势、创新工作制度、抓重点求实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生态彩坑”创建带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双赢”,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肯定,2012年10月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村”称号。 |
下坑村 |
下坑村位于珊瑚乡东南部,客家母亲河汀江贯村而过,这里群山连绵、林木葱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上杭城区新水源所在地,承载着城区10万市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下坑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 户953人,全村共有山林面积7380亩,竹林面积3000 亩。 下坑村 总劳动力634人。 近年来,下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把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与新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创建,下坑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优化。下坑村自然村分散,交通基础较差,通过各级努力,近年来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10多公里,部分主要村道安装路灯,村民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大力实施人饮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全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所有村民用上自来水。大力实施绿色村庄建设,主要存到绿化列入家园美化规划,每年组织实施;鼓励开展农家庭院绿化美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36.7%。通过“一池三改”工程,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100%家禽家畜实行圈养,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6%,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家园的清洁,带来的是群众舒心畅快的生活,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100%。 |
下珊瑚村 |
下珊瑚村是珊瑚乡集镇所在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6户2594人,其中党员72名。现有山林面积1.3万余亩,耕地面积2070亩。该村有富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围屋。 下珊瑚村 总劳动力1678人。 下珊瑚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2009年7月即启动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分步实施卫生公共厕所、生活污水氧化池及配套排污管网、垃圾池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并形成了长久的工作机制,将建成区环卫全日保洁实行市场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积极做好集镇市场的规划管理,做好农贸市场划区、摊点划位、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努力消除村庄“脏、乱、差”现象,力求实现村庄环境整洁美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来着重做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河沟池塘治理,村庄绿化、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程,大力推广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弘扬生态文化。全村目前已经建成4个农业节水灌溉区,发展烤烟、蔬菜、优质稻、槟榔芋等农产品规模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12年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村”称号。 |
上珊瑚村 |
上珊瑚村地处珊瑚乡西北部,是珊瑚乡南、北溪的源头村,现有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705户2628人,其中党员82名。全村有山林面积15580亩,竹林面积3000 亩,耕地面积2505亩。 上珊瑚村 总劳动力1695人。 |
华竹村 |
华竹村是珊瑚乡一个纯少数民族村,也是省级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建设的重点扶持村之一。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 户875人,其中党员44名。现有山林面积8.5万余亩,竹林面积 150 亩,耕地面积75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47元,村财总收入15万元。境内年平均气温18.5度,山地海拔在470-570米之间,属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各种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食茶、油茶、油桐等生长,著名的圆通山坐落我村,既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旅游景点,也是知名绿色农产品圆通茶的主要生产基地。 近年来,华竹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立足当地的特色资源,突出抓好生态经济建设,发展食茶、油茶种植2000多亩,积极宣传圆通茶的商业品牌,积极策划圆通山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招商项目,吸引外商投资,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2012年被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省级生态村”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