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村位于岩前镇政府西北角山区所在地,是岩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后花园。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23户432人,党员29人。全村共有耕地677亩,人均耕地1.58亩,全村山林面积9999亩。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35.2万元,村财年收入约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60元。主要农产品:桃子、柿子、大豆、李子、茶、杨梅、红菌等;村内的企业:杨梅茶叶基地、甜橙产业基地。
境内杨梅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村内有棵5人才能合抱的古枫树,几百年的大枫树、野生八月桂百余株、野生杨梅数百棵,还拥有几十米宽、数十米高的流水石,雨季自然形成瀑布奇观,胜为壮观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4102 | 364000 | 0597 | 查看 杨梅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宁洋村 |
宁洋村位于岩前镇北部,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又是岩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重点山区村,地处岩前、十方象洞三个乡镇结合部。全村有葫芦桥和洋背岭两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78户2355人,党员70人。全村共有耕地1114亩,人均耕地0.43亩,全村山林面积17865亩。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797.7万元,村财年收入约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34元。主要农制品:水稻、烤烟、仙草、玉米、大豆、甜桔、毛竹等;村内资源:煤炭、石灰石、钼矿、锰矿;村内企业:村级自来水厂、龙潭一、二级电站两座、宁洋机砖厂、大坪机砖厂、县国有矿企宁洋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新洲林业发展公司青菜迳林场、镇政府小坑水库在村境内。 我村位于岩前、十方、象洞三人乡镇的结合部,人流、物流相对集聚,周邻有和安村、洋坑村、三河村与象洞乡中段村、沾阳村接壤,交通便利,石灰石、煤炭、钼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文、信息交流广泛活跃。 地处山区,居住依山傍水,人饮水天然安全。宁洋受益于205国道,近两年,村两委优化村居布局,立项建设三块住宅小区,集约用地,新建住宅60幢。同时,2008年迄今持续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净化、绿化工作,逐片逐户推进,实行门前“三包”,垃圾处理井然有序,村民环境整洁,村容村貌优美。 宁洋村有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千年古墓,文化底蕴深厚,何仙姑父女在此开基创业历史悠久,每年何氏后裔到村祭祀古墓的活动十分频繁。此地对港澳台、浙江、广东、江西等何氏人文均有影响。还有王氏“葫芦地”座落于宁洋,人文影响亦广。宁洋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老人老有所乐,文体生活丰富多彩,村级组建船灯队、腰鼓队、舞蹈队,天天有活动,老街道健身休闲散步成群结队。争做文明人,树立新风尚,对外展形象。 宁洋属山区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拥有天然阔叶林面积近6000亩,2009年竹叶发展2500亩,是县重点村,沿国道管护生态林面积1000多亩。大力护林,积极造林,生态保护工作措施逐项落实。全村上下共营造宜居环境,为生态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
大布村 |
大布村位于闽粤交界处,是武平县的南大门,205国道、长深高速穿村而过,是一步跨两省的地方。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1028户,3904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12人,其中正式党员110人,预备党员2人,离退休党员34人,分5个党小组开展工作。全村外出乡贤有近300人,离退休人员有80多人。有处级以上干部9人,其中现职7人,离退休2人;科级干部现职有6人。全村涉台的血亲、姻亲有近30户。全村有耕地面积1768亩,山林面积13060亩,是岩前镇的第二大村。2011年村财年收入约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6元。境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20米,属于低山丘陵盆地,物产丰富,物华天宝,山清水秀。主要农产品:马铃薯、烤烟、大豆、李子等;村内资源:建筑石;村内企业:石粉厂、杨梅畲水电站、石蚊帐石场、狮大食用菌厂等等。 大布村山环水绕,鸟语花香,林荫成片,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绿树掩映,遮天盖日,一片睛天碧绿,宛如世外桃源。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优美。生态文明不仅是修路绿化,也不仅是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更是“以人为本”的一种肯定。 |
将军村 |
将军村位于岩前镇政府以南,是岩前的一个边远的革命基点村。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12户1248人,党员52人。全村共有耕地1232亩,人均耕地1.03亩,全村山林面积37230亩。东面与本县象洞接壤,西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距国道205线10公里。201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374.6万元,村财年收入约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0元。主要农产品:马铃薯、食用菌、大豆、李子等;村内资源:林木、毛竹、水资源;村内的企业:飞龙水泥有限公司、福建塔牌水泥有限公司、武平通用建材有限公司。 (1)地理位置优越。我村位于岩前镇政府以南,是岩前的一个边远的革命基点村。东面与本县象洞接壤,西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距国道205线10公里。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5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桉树,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2)自然景观优美。境内将军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特别是还拥有一个2万多亩的生态公益林,尤其是500多亩的毛竹林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小环境,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纯净带。 (3)人居环境舒适。我村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整洁,已建垃圾池1个,配备卫生保洁员1名。同时积极配合县镇进行环境整治,对全村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改善了环境,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庭院园林化、设施城市化、生产无害化、经济循环化。基本实现清运垃圾有人员、卫生保洁有制度、垃圾堆放有池子、垃圾处理有场地。 |
东峰村 |
东峰村位于岩前新镇政府所在地,是岩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858户3268人,党员92人。全村共有耕地2460亩,人均耕地0.75亩,全村山林面积14292亩。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贯穿其中、永武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是多个省市县重点项目落户村和重要的建设生产基地。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539.2万元,村财年收入约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0元。主要农产品:花生、烤烟、大豆、水稻等。我村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整洁,已建垃圾池1个,配备卫生保洁员4名。同时积极配合县镇进行环境整治,对东峰新村至村部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改善了环境,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庭院园林化、生产无害化、经济循环化。基本实现清运垃圾有人员、卫生保洁有制度、垃圾堆放有池子、垃圾处理有场地。 |
迳田村 |
迳田村是以农业为主的绿色村庄。我村毗邻工业园区。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948户3580人,党员75人。全村共有耕地2345亩,人均耕地0.66亩,全村山林面积1.2万亩。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永武高速公路岩前出口就在迳田村。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327万元,村财年收入约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35元。主要农产品:马铃薯、烤烟、大豆、李子、茶叶等;村内资源:丰富的锰矿、林木、黄土。 我村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永武高速公路岩前出口就在迳田村。境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25米,属于低山丘陵盆地,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应桉树、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境内大迳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特别是2.1万亩的林地资源,成为天然氧吧,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小环境,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纯净带。 本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迳田村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人杰地灵,培育出了众多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济人,培育出了许多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为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名村做充分准备。 |
上墩村 |
上墩村位于岩前镇东部,东邻山林,无污染,西接205国道,交通便捷,是岩前烤烟种植的优质基地。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6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松杉,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我村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747户3001人,党员98人。全村共有耕地1961亩,人均耕地0.65亩,全村山林面积12772亩,人均4.25亩。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292.7万元,村财年收入约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40元。主要农产品:马铃薯、烤烟、大豆、甜玉米、李子等;村内资源:石灰石、锰矿(未开采)。 我村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整洁,已建垃圾池3个,配备卫生保洁员3名。同时积极配合县镇进行环境整治,对全村道路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改善了环境,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庭院园林化、设施城市化、生产无害化、经济循环化。基本实现清运垃圾有人员、卫生保洁有制度、垃圾堆放有池子、垃圾处理有场地。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上墩村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上墩村部是老百姓的活动中心,极大丰富了村文体生活。女子腰鼓队,舞蹈队所展示的内涵隽永,反映着当地民俗;人杰地灵,培育出了众多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济人,为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名村做充分准备。 |
灵岩村 |
灵岩村位于岩前镇政府所在地,是岩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永武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是多个省市县重点项目落户村和重要的建设生产基地。。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1373户5099人,党员165人。全村共有耕地1667亩,人均耕地0.34亩,全村山林面积6567亩。201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4182.7万元,村财年收入约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80元。主要农产品:马铃薯、烤烟、大豆、李子等;村内资源:石灰石、白云石;村内的企业:飞龙水泥有限公司、福建塔牌水泥有限公司、武平通用建材有限公司。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2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桉树,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境内灵岩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特别是还拥有一个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泉水湖—蛟湖。蛟湖湖水清澈,山岩倒映,秀丽如画,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小环境,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纯净带。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均庆寺历史悠久,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佛”在东南亚、台湾、广东等客家人中有深远影响。狮岩仙佛特色旅游区与蛟湖自然景观相映争辉;民风淳朴,灵岩村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狮岩广场成为了老百姓的活动中心,极大丰富了村文体生活。女子腰鼓队,舞蹈队所展示的内涵隽永,反映着当地民俗;人杰地灵,培育出了众多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济人,培育出了许多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为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名村做充分准备。 |
三河村 |
三河村离岩前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2户803人,党员33人。全村共有耕地354亩,人均耕地0.45亩,全村山林面积4016亩。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贯穿其中。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2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桉树,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拥有面积2700亩的省级生态公益林。青山绿水,秀丽如画,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小环境,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纯净带。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635.1万元,村财年收入约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10元。主要农产品:水稻、马铃薯、烤烟、大豆、甜玉米等;村内的企业:三友石粉厂、香江建材厂、联发磨粉厂。 |
澄邦村 |
澄邦村是以农业、林业为主的一个行政村。我村位于岩前镇政府西南部7公里处。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6户826人,党员30人。全村共有耕地760亩,人均耕地0.94亩,全村山林面积25300亩。东、西面与本县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3千多亩人工杉木林,2千多亩的毛竹林,剩余2万多亩的天然宽叶林,郁郁葱葱一片林海。2011年全村实现积极总收入641.8万元,村财收入约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0元。境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420米,物产丰富,物华天宝,山清水秀。主要农产品:马铃薯、烤烟、大豆、李子等;村内资源:大理石、石灰石、铁矿。 |
和安村 |
和安村是岩前镇政府北大门。地处海拔800米高的龙樟山下(五指山)。全村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86户689人,党员28人,耕地面积32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0.45亩,林业面积6400亩,其中竹林面积3500亩。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公路贯穿其中,。 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37.2万元,村财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8元,主要农产品有:稻谷、仙草、大豆、花生;村内资源:石灰石、大量毛竹。 我村是岩前镇政府北大门。地处海拔800米高的龙樟山下(五指山)。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永武高速路贯穿其中。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50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桉树,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优美。我村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整洁,已建垃圾池1个,配备卫生保洁员1名。同时积极配合县镇进行环境整治,对村内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改善了环境,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庭院园林化、生产无害化、经济循环化。基本实现清运垃圾有人员、卫生保洁有制度、垃圾堆放有池子、垃圾处理有场地。 |
洋坑村 |
洋坑村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行政村,也是绿色村庄建设的一个村。我村离岩前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240户940人,党员46人。全村共有耕地387亩,人均耕地0.41亩,全村山林面积11470亩。东、西北面与本县象洞、十方、中赤接壤,南邻广东蕉岭,交通便捷,国道205线贯穿其中。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727.6万元,村财年收入约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0元。境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20米,属于低山丘陵盆地,物产丰富,物华天宝,山清水秀。主要农产品:水稻、马铃薯、烤烟、大豆、甜玉米等;村内资源:煤炭;村内的企业:猪嫲山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星友煤炭开发有限公司、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西角子电站。 境内小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青山绿水,秀丽如画,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小环境,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纯净带。 |
龙井村 |
龙井村位于岩前镇最下游,是岩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村之一。南、西北面与本县十方镇、中赤乡接壤,东邻本镇双坊村,交通畅通,县道贯窜至中赤乡、下坝乡,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是市县相关项目落户村和重要的建设生产基地之一。内年平均气温16—18.5度,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285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15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水资源充足,非常适宜水产养殖和种植桂花、香樟、食用菌及各种蔬菜。 境内龙井溪溪水清澈,绵绵流长,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特别是还拥有一个面积超过1000多亩形象彩带的天然水库,水库水质清澈,山岩倒映,秀丽如画,为我村水产养殖提供了一条特长的纯净带,故水产养殖条件特别优越。 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优美。我村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整洁,已建垃圾池3个,配备卫生保洁员2名。同时积极配合县镇进行环境整治,对龙潭水库、县道旁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改善了环境,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庭院园林化、设施城镇化、生产无害化、经济循环化。基本实现清运垃圾有人员、卫生保洁有制度、垃圾堆放有池子、垃圾处理有场地。 龙井水库自然景观优美;龙井村民民风淳朴,龙井村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凹背自然村还新建了篮球场,是老百姓的活动中心,村民业余时间参加篮球活动,极大丰富了我村文体生活,反映着当地民俗;可谓是人杰地灵,她培育出了众多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济人,培育出了许多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为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名村做充分准备。 |
双坊村 |
双坊村位于岩前镇中下游,毗邻伏虎村,距岩前镇五公里。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40户3096人,党员115人。全村共有耕地1710亩,人均耕地0.54亩,全村山林面积12250亩。西南与十方、中赤接壤,交通便捷,永武高速公路途经我村,是多个省市县重点项目落户村和重要的建设生产基地。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987万元,村财年收入约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0元。境内年平均气温17—20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50米,属于低山丘陵盆地,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主要农产品:烤烟、朝天椒、甜玉米等;村内资源:煤碳、煤矸石、粘土;村内的企业:全兴煤碳开发有限公司、永源煤矿开发有限公司、青山子煤碳开发有限公司、煤矸石机砖厂、年丰碾米厂、金山轧钢厂、武平县振邦化工厂。 |
峰贵村 |
峰贵村位于岩前西部,离镇府2公里。全村527户,2035人,分11个村民小组。全村63位党员,其中女党员13人,分设6个党小组,党员年龄基本老化。耕地有1342亩,林地8700多亩。 永武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工业西区坐落我村,现有振邦化工、镁合金厂、金泰扎钢厂、坤孚镁合金厂已开工兴建,有丰富的石灰石及白云石资源;矿山企业有:塔牌矿山,石灰石矿公司,珙荣公司、温伟红石场、蓝天二号白云石场;有小二型水库一座(湖洋塘水库);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永源煤矿;村内企业:赖屋石灰厂、金龙王养猪场。2012年村道改线1.5公里(6米路面),投资75万元;各村民小组修复水渠5000多米,投资30多万元。 |
杨梅村 |
杨梅村位于岩前镇政府西北角山区所在地,是岩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后花园。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23户432人,党员29人。全村共有耕地677亩,人均耕地1.58亩,全村山林面积9999亩。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35.2万元,村财年收入约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60元。主要农产品:桃子、柿子、大豆、李子、茶、杨梅、红菌等;村内的企业:杨梅茶叶基地、甜橙产业基地。 境内杨梅溪清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村内有棵5人才能合抱的古枫树,几百年的大枫树、野生八月桂百余株、野生杨梅数百棵,还拥有几十米宽、数十米高的流水石,雨季自然形成瀑布奇观,胜为壮观 。 |
伏虎村 |
伏虎村位于岩前镇上坊片,是岩前上坊片8个行政村的贸易、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879户共3298人,党员99人。全村共有耕地1660亩,人均耕地0.52亩,全村山林面积5252亩。东与本镇上墩村,西与本镇洋坑村,北与本镇三河村,南与本镇双坊村接壤,交通便捷,国道205线穿村而过。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571.1万元,村财年收入约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6元。主要农产品:玉米、花生、稻谷、马铃薯、烤烟、大豆等;建有村级市场,设有墟天日;村内的企业:竹器厂、石灰厂、石灰磨粉厂、香料加工厂以及豆制品加工厂等。 (1)地理位置优越。我村位于岩前镇上坊片,是岩前上坊片8个行政村的贸易、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本镇上墩村,西与本镇洋坑村,北与本镇三河村,南与本镇双坊村接壤,交通便捷,国道205线穿村而过。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2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桉树,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 (2)自然景观优美。境内溪流如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如烟,清丽幽雅,宛如世外桃源。 (3)人居环境舒适。村民依山傍水居住,村容村貌优美。我村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整洁,已建垃圾池3个,配备卫生保洁员3名。同时积极配合县镇进行环境整治,对市场以及国道两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改善了环境,努力实现环境优美化、庭院园林化、设施城市化、生产无害化、经济循环化。基本实现清运垃圾有人员、卫生保洁有制度、垃圾堆放有池子、垃圾处理有场地。 (4)人文条件卓越。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净慈寺历史悠久,钟声香火不断;十湖九岗美益镇内外。民风淳朴,伏虎村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辖区内垅子湖小区成为了老百姓的活动中心,极大丰富了村文体生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