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溪街道位于象山县东部沿海中段偏北,总面积31.8平方公里。下辖六个村和三个社区,人口3万余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爵溪人民发扬“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搏击风浪的拼博干劲、巧赶潮时的机遇意识、船队作业的协作竞争”的爵溪精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文明镇,宁波市第一个亿元镇,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综合经济实力廿强镇,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出口创汇第一镇,省社会主义农村示范镇,1990年和1995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出口基地之一,是中国针织名城。
爵溪工业发达且产业集中。目前拥有各类工业企业506家,针织企业430余家,规模企业10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6家,中外合资企业36家,有自营出口权企业35家,已形成了工业经济为主导,针织服装为特色,外贸出口为优势的经济格局,生产的针织服装、食品、机械、化工、水产、教育用品六大类300多个品种。2003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64.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28.1亿元,利润1.32亿元,上缴税金1.15亿元。
爵溪将以着力培育企业家主体、建设工业区载体、完善集群经济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抓手,抢抓机遇,凸现优势,加快打造集国际性、专业性、生态型、信息化为一体的中国国际针织城,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新城区,努力实现爵溪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万人 | 31.8平方公里 | 330225003 | 315000 | -- | 查看 爵溪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地厂村 | ·象山旅游·象山特产·象山十大特产·象山十景·象山名人·象山 | 0 |
---- |
查看 地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前岙村 | ·象山旅游·象山特产·象山十大特产·象山十景·象山名人·象山 | 0 |
---- |
查看 前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公屿渔村 | ·象山旅游·象山特产·象山十大特产·象山十景·象山名人·象山 | 0 |
---- |
查看 公屿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公屿农村 | ·象山旅游·象山特产·象山十大特产·象山十景·象山名人·象山 | 0 |
---- |
查看 公屿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丹东街道 |
丹东街道,全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东街道,丹东街道地处象山中心城区中部,历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金融中心。现有陆域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97亩,山林面积38400亩,滩涂面积3000余亩。街道下辖公园、东街、金秋、丹峰、新华、文峰、塔山7个社区、27个村,总户数24003户,其中居民16348户、农业户7655户;常住总人口7.56万人,其中居民3.96万人、农民2.1万人、外来人口约1.5万人。 街道成立以来,街道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顺利开展。2005年,全街道实现社会总产值30.58亿元,居民人均收入17200元,农民人均收入7585元。先后被评为省民政工作先进街道,市绿化造林园林式街道,市“双拥”模范街道,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评为县工业先进街道。 丹东街道依山滨海、山清水秀,文物古迹较多。东寺、瑞龙寺千年古刹,塔山遗址沉淀六千年文化宝库,革命烈士纪念馆砥砺教育后人,均已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湾水库深藏山涧,清澈如镜,优美如画;东谷湖区古塔高耸,青山倒影,水色空朦,风光旖旎。人民广场、体育馆气势壮观、设施齐全,已成为全县文化、体育、休闲活动中心。融山、海、滩、岛、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松兰山景区,现是4-旅游度假区,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娱乐、度假、训练、会议等综合性海滨旅游胜地。 - 工农业建设 丹东街道工业基础较好,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50多家,主要有输变电、机电、针织、模具、气动件等产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企业科技含量高,现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天安集团,省高新技术企业同家模具有限公司等。针织行业种类齐全,织造、成衣、漂染、印花、绣花配套成龙。2005年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3.07亿元,实现自营出口额5701万美元。 丹东街道农业产业化特色鲜明,初具规模。宁波南方养殖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特种野猪、天鹅繁殖、加工基地,宁波仙子谷酒业公司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杨梅酒生产企业。拥有远近闻名的梅溪果蔗、优质橘苗、浙东大白鹅、淡水育苗四大产业化基地。丹东街道梅溪果蔗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4000余亩,为丹东街道主要经济作物;姚家山优质橘苗品种齐销路广,现是宁波市最大的柑橘育苗专业村。 - 社区建设 丹东街道交通便捷、人居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社区建设重投入强服务,形成新的特色。文峰、丹峰小区住户密集,环境幽雅;塔山花园、阳明花园、东河花园、丹东花园、龙泽名园,一幢幢新型别致的居民小楼,一片片绿意葱茏的草坪、芳香馥郁的花坛,展示了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的诱人魅力。象山中学、文峰学校、教育园区楼 |
丹西街道 |
丹西街道位于象山中心城区西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2008年)。辖北路、新建、文昌、蓬莱、瑶琳、白鹤6个社区,北门、西门、五丰、杨家、方井头、秧田头、上吴、小厅、六升、西港、上街头、菱河头、小河头、仇家山、杨蓬岙、九顷、三岔路、白石、韩家、洋心、横墙弄、横塘欧、樟树下、小东洋、新碶头、珠水溪、南沙、路下林、黄何碶29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南街11号。 行政划分 沿海南线丹石一级公路贯穿全境。西坛庵、等慈禅、丹山石刻、蓬莱石屋、丹山井等文物和遗址保存完好。 [沿革] 2001年6月,撤销丹城镇建制,以天安路为界,设立丹东街道和丹西街道。 [拼音] Dān Xī [邮编] 315700 [代码] 330225002:~001新建社区 ~002北路社区 ~003文昌社区 ~004蓬莱社区 ~005瑶琳社区 ~006白鹤社区 ~200杨家村 ~201横墙弄村 ~202横塘欧村 ~203小河头村 ~204菱河头村 ~205上街头村 ~206樟树下村 ~207六升村 ~208小厅村 ~209小东洋村 ~210洋心村 ~211韩家村 ~212仇家山村 ~213南沙村 ~214九顷村 ~215北门村 ~216西门村 ~217杨蓬岙村 ~218方井头村 ~219三岔路村 ~220秧田头村 ~221五丰村 ~222西港村 ~223新碶头村 ~228路下林村 ~229白石村 ~230珠水溪村 ~234上吴村 ~237董何碶村 - 详细介绍 丹西街道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下设30个村和5个社区,6万人。辖区内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医院、学校,交通运输便捷,沿海南线丹石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已融入宁波市一小时经济区。 街道依托县工业示范园区,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注重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现有工业企业523余家。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68家,其中上亿企业3家。行业门类齐全,有机械电子、针织服装、塑料化工、建筑材料、水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企业科技含量高,拥有多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科技中小型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辖区内有专业特色街3条,专业市场4个,服务网点1100个,营业面积达4.2万平方米。超市、连锁等新的经营业态发展迅速,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营等新颖销售方式快速崛起。象山县农副产品批发、建筑装璜、家私等综合性大型市场已开始建设。农业产业化特色鲜明,千亩种草养畜基地、千亩果蔗基地、千亩大棚蔬菜基地、千亩大棚西瓜基地已经形成,拥有滩涂养殖基地、淡水育苗基地和特种野生动物饲养基地,现有县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丹西街道依山傍海,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远有著名政治家杨王休、俞述祖、俞士吉,近有农民画家高妙兰、芦鸣治;西坛庵、等慈禅、丹山石刻、蓬莱石屋、丹山井等文物和遗址保存完好。 |
爵溪街道 |
爵溪街道位于象山县东部沿海中段偏北,总面积31.8平方公里。下辖六个村和三个社区,人口3万余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爵溪人民发扬“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搏击风浪的拼博干劲、巧赶潮时的机遇意识、船队作业的协作竞争”的爵溪精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文明镇,宁波市第一个亿元镇,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综合经济实力廿强镇,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出口创汇第一镇,省社会主义农村示范镇,1990年和1995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出口基地之一,是中国针织名城。 爵溪工业发达且产业集中。目前拥有各类工业企业506家,针织企业430余家,规模企业10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6家,中外合资企业36家,有自营出口权企业35家,已形成了工业经济为主导,针织服装为特色,外贸出口为优势的经济格局,生产的针织服装、食品、机械、化工、水产、教育用品六大类300多个品种。2003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64.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28.1亿元,利润1.32亿元,上缴税金1.15亿元。 爵溪将以着力培育企业家主体、建设工业区载体、完善集群经济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抓手,抢抓机遇,凸现优势,加快打造集国际性、专业性、生态型、信息化为一体的中国国际针织城,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新城区,努力实现爵溪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
石浦镇 |
石浦渔港 ■王飞庆摄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地理座标东经121°48′-121°57ˊ,北纬29°08ˊ-29°13ˊ,北接新桥、定塘等乡镇;西扼三门湾;南与鹤浦、高塘隔港相望;东临大目洋、猫头洋。行政区域由镇本土和檀头山岛、东门岛、对面山岛、半招列岛、渔山列岛等众多岛屿组成,镇本土呈东北-西南走向,带状形态,陆上海岸线长108公里,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55个行政村、八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9.6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全镇现有耕地13485亩,山林80333亩。石浦镇以港扬名。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各渔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和商贾辐辏之地。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镇区临石浦港。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池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石浦以“沿溪布村,村前滨海处多岩”而名,唐神龙二年已成村落,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城,曾为抗倭之地,屯兵之所,遂成海防重镇,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解放后一直是县属建制镇。现在的石浦镇由原东门乡、檀头山乡、番头乡、金星乡及昌国镇等六个乡镇合并而成。石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17℃,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1670-204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8天,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为农渔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但受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多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石浦镇具山海、港口之利,物产丰富。种植以水稻、蔬菜、柑桔为主。近年种养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名特优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大,调改种植面积达12000亩以上,蔬菜瓜果面积达1.8万亩,畜牧养殖有较快发展,存栏数达30万只(羽),海淡水养殖面积2.2万亩。. |
西周镇 |
西周镇以始祖周姓且位于象山西部而得名,旧有“西洲、西瀛、洲洲”等别名,现有象山西大门之称。目前的西周镇是由原西周镇、下沈镇、莲花乡、儒雅洋“两镇两乡”合并而成。东接墙头镇,南毗泗洲头镇,西与宁海县大佳河接壤,北濒象山港。我镇系象山县两大次中心镇之一,也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宁波市14个中心城镇之一。全镇面积153平方公里,下辖7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手工业社,5.2万人口,2.8万亩耕地,16.9万亩山林面积,2万余亩淡海水养殖面积,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05年度我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财政总收入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农民人均收入达6800元,比上年增长6.0%。去年,西周镇入选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列407位。 西周的工业有一定的基础。目前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5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县实力型企业6家,潜力型企业6家,其中华翔集团为全镇的工业龙头,是国家大型企业。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汽车配件为龙头,家居装饰、食品机械等为支柱,电线电缆、电力器具、包装纸板为依托的产业群。产业中,按规模以上企业统计,40%以上销售为汽车配件,20%左右为家居装饰,20%左右为食品机械,其它为20%左右。拥有上市企业一家(华翔电子)。我镇企业家年龄相对较轻,在12家县实力型和潜力型企业中,第一把手在45周岁以下的年轻企业家就有9位,占到75%的比例,他们年富力壮,富有敢创敢干精神,是我镇的财富。. |
鹤浦镇 |
鹤浦镇地处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陆地面积102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5万。海岛资源丰富,拥有19.5万亩浅海,2万亩滩涂,2.2万亩耕地,8.5万亩山林。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据海岛实际,积极实施“工业特色化、农业产业化、海洋高新化、城镇生态化、商旅精品化”的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好的发展。鹤浦镇逐步成为拥有海洋捕捞、水产养殖、船舶修造、机械加工等十大支柱产业和泥螺、紫菜、梭子蟹、脱脂黄鱼、枇杷等十大主导产品的新兴海岛强镇。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3.74亿元,财政收入1182万元,农渔民人均收入5545元。 鹤浦镇是宁波市第二渔业大镇,渔业人口近1万,拥有渔船600多艘,海淡水养殖面积2.68万亩。境内拥有省级现代化海水养殖示范园区和省内规模最大的紫菜加工育苗中心。此外,海岛区域特色效益农业优势明显,“樊岙牌”枇杷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农产品,总面积8600亩,“象山红”等良种柑橘面积3200亩。外销蒿菜、榨菜和浙东白鹅基地建设良好,产量和面积逐年稳步提升。 近几年,鹤浦镇的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现有各类企业总数287家。其中临港型工业尤为突出,新落成500亩船舶修造基地,造船企业已具备打造万吨级轮船的能力。宁波金宏、象山海鲜王等企业的脱脂黄鱼、泥螺等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他的金宝达工艺品、兄弟牌竹席、“万里行”雨衣、永泉牌医疗器械等都已成为国内著名产品。同时,海岛城镇建设呈现新气象,随着商贸区的成功开发,总投资600多万元的市民休闲广场和投资350万元的鹤浦菜场建成后,城镇集聚功能进一步加强,城镇品位进一步提高。 此外,鹤浦镇有78公里海岸线,滩湾众多,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素有“南天十六福地”的说法。金七门深水港条件得天独厚,大沙、风门口等景区金沙碧海,奇岩怪礁,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是休闲养生、牧海垂钓、海洋健身的绝好佳地。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风门口旅游景区开发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鹤浦至小网巾国家一级渔港项目已确立。 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鹤浦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全镇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把鹤浦镇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海岛港口旅游强镇而努力奋斗。. |
贤庠镇 |
贤庠镇位于象山县最北端,北濒象山港,与宁波隔港相望,离宁波市区40公里。南距县城15公里,是象山县北部重镇。镇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人口30467人。自1987年设为建制镇以来,贤庠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4年,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农业总产值1.5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0万元,农渔民人均收入5049元。近年来,相继通过了宁波市“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建设和教育“双基”验收,被评为省“教育强镇”、市级文明镇、市六好镇乡党委、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先进集体、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县先进工委、县征兵先进单位。 贤庠镇区域经济特色鲜明。主导产品工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其中机模制造企业48家,产品结构由原来单一的传统的铝模铸造开始向压铸、精密浇铸扩展。沿盛宁线一带工业长廊初步形成,现有47家企业落户,同时产业区A区的启动将带动我镇临港型企业的引进和发展,从而形成以模具产业、临港工业为两大主要产业的工业群体。目前,全镇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1家。2003年度一连获得全县工业经济先进镇乡、招商引资银奖、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三项荣誉,2004年我镇工业经济考核居全县B类乡镇第2位,被授予县工业经济先进镇乡称号。贤庠镇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全镇海淡水养殖面积9500亩,经济林面积18000亩,其中杨梅近千亩,形成了沿线高效农业示范带、沿港蓝色水产养殖带和沿坡绿色经济林带等三大效益农业产业区。效益农业催生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复又带动农业纵深发展,如今,“酒醋茶育苗畜牧”等特色农业已在贤庠镇扎下了坚实的基础。 贤庠镇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社会事业工作富有成效。镇中心城区逐年扩大,交通优势日益凸现。镇内以盛宁线与汤鲁线纵横贯通为主干线,珠青公路、章珠公路为次干线与各进村等级公路构成了十字型公路网络。5000吨级码头即将投入建设,它被规划为滨海城市的北大门。同时,2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的教育格局初步形成,1家镇级卫生院和6个医疗网点遍布全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口素质日益提高,生态环境日新月异。2002年以来,盐厂、矸头陈、岑晁等村被列入省、市、县卫生村、文明村的行列,现正在争创省级生态村。 湖平潮更阔,风好正扬帆。. |
墙头镇 |
承载千年历史的墙头镇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甚多。悠悠古道西沙岭为象山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遗存的“观海楼”为象山最早的藏书楼,象山第一私立中学——立三中学1938年始创于墙头镇;梵呗悠远千年古刹智门禅寺更是闻名于海内外;海天一珠的蓬莱海山每到节日游人如织…… 悠悠古道——十里西沙:西沙岭因西沪港得名,因古时称西沪港为西沙港。全岭长2180米,宽约5米,素有“十里西沙”之称。全程为弹石路,共有5个驿站。宋嘉定十六(1223)建西沙驿亭。旧时,该岭是县西主要民间交通、商贸古道之一,是通往宁波的必经通道。 千年梵音——智门禅寺。智门禅寺位于我镇舫前村,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占地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一度号称“千僧院”。该寺名僧迭出,文物甚多。现经规划投资2000多万元左右,大雄宝殿、金刚殿、观音殿等中轴线建筑已形成。 菁菁立三——时敏学堂。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1903)年,该校原为“时敏学 堂”,于1914年经扩建后改名“私立果育学堂”,现校门犹存,该校门呈拱形台门,近5米高3米宽,两边各有近8平方米的八角形门卫两个,面积在40余平方米,带有浓郁的西欧特色,校门保存完好。该遗址建有我县最早的私立小学、私立中学和私人藏书楼。 西沪棹歌——西沪港 西沪港是象山港的一个支港,口小腹大,形若罂湖,面积50.67平方千米,西沪港内潮缓滩浅。清代诗人姚燮曾云:“东西塔影远云遮,冉冉炊烟接下沙,日落海山僧馨寂,一行飞雁入洋芭。”更是勾勒了西沪港的迷人美景。现在的墙头 本着“工业强镇、桥海兴镇、生态立镇”发展战略的墙头,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强劲,现代农业初具规模,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功构筑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城镇经济发展体系。2005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农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135元。先后获省基层党校示范镇、省级科技示范镇、市级生态示范镇、市文明机关、市“双拥”模范镇(五次蝉联)、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镇及省级科普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
泗洲头镇 |
泗洲头镇地处象山西南部,北接西周镇,南连宁海长街镇,西与宁海胡陈乡接壤,东北靠白仙山与茅洋乡相连,东南临蟹钳港、马岙门,经岳井洋可直通三门湾。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人,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拥有耕地14915亩,山林72370亩。近年来,依据“工业发展跨越式,农业开发创特色,生态环境争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3年,实现社会总产值7.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06元。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该镇拥有企业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其中长城、华中二家企业跻身全县实力型企业行列。本地企业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目前已有8家资源加工型企业落户泗洲头,其中发业竹材公司的无污染活化高强度竹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新产品;金象工艺开发的系列碳化竹窗轨获国家专利产品,被轻工联合会推荐为“国家绿色环保产品”,并在省农博会上获银奖。 农业开发特色明显。万亩围塘、万亩杨梅生产基地、万亩滩涂、千亩药材、千亩桑园、千亩苗林、灵岩山脚的百亩桂花林、杨家桥溪旁的十里桃花沟,农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杨梅、柑桔、茶叶是该镇的主要特产,尤其是杨梅已成为该镇一大特色产业,面积已达10150亩,年产量4000多吨,其中马岙杨梅被认定为宁波市绿色无公害基地。利用蟹钳港、马岙门沿海滩涂资源,合理发展了海水养殖、围塘养殖、滩涂养殖、休闲养殖,取得较好效益。 位于该镇境内的灵岩山,海拨388米,被誉为“浙江第一壮观”,山峰巨石如鼓,玲珑奇巧,周围悬崖峭壁,陡削难登,每逢大雨,云烟缥缈,飞瀑直泻,积波喷沫,犹如汹涌飞浪,摇岩轰然,好似万人擂鼓,是一处观光赏景胜地。另有蟹钳港畔渔家乐,滩涂追逐,青崖垂钓,蟹黄鱼鲜,其乐无穷。. |
定塘镇 |
定塘镇位于象山县中南部,东邻石浦镇,南连晓塘乡,西濒岳井洋,北接新桥镇,隔海与宁海县长街镇相望。全镇陆域面积59.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3.56万人。定塘镇属平原乡镇,拥有耕地3.13万亩,全县最大的平原水库——大塘河水库贯穿全镇,区内环境优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江河纵横。 定塘镇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乡镇,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效益农业,形成了以果蔬为主的种植业主导产业。连续五年被评为象山县农业先进镇乡,是宁波市蔬菜主产区之一。因绿色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被评为宁波市首批生态镇,并积极创建省级生态镇。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9.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6元。 蔬菜“龙型”经济凸现。全镇蔬菜复种面积已达4.3万亩,产值8.9万吨,以绿甘兰、紫甘兰、西兰花、花椰菜为主导品种。全镇3万亩土地列入国土资源部立项的大塘港灌区土地整理项目,建成千亩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和600亩节水灌溉区,棚栽面积达3000亩,农田基础设施走在全县前列,被评为市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基地。 全镇有蔬菜加工企业5家,宁波能大食品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象山县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生产优质冻干脱水蔬菜,出口欧美市场。全镇拥有370人的专业果蔬贩销队伍,在国内主要蔬菜集散市场设有20多个窗口,年贩销量达5万吨。 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启动。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启动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加工区面积510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4000万元,是定塘镇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也是县级特色工业小区,现已引进11家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全镇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已形成以蔬菜精加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格局。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海运业处于全县前列。2004年荣宁等三家船运公司运力突破20万吨,占全县海运份额的75%,资产10亿元,实力雄厚。2005年计划新增运力30万吨,争创全县海运大镇。大塘港贯穿全镇,两岸拥有丰富的田园观光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南北分别与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和神雕影视城相接,具有十分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是全县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重点区域之一。. |
涂茨镇 |
涂茨镇位于象山县城的最东北部,地处象山港口,东濒大目洋,西接大徐镇,北邻贤庠镇,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距宁波东站37公里,交通便利。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人口2.3万人。总面积6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8公里。耕地面积12715亩,海涂面积12500亩,山林面积38580亩。岛礁98个,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道人山和乱礁洋两景点已被列入象山县黄金海岸旅游带规划,深水良港外干门与舟山半岛一依带水开发前景广阔。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6亿元,财政总收入1139万元,农渔民人均收入6055元,人口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镇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制定出台了《涂茨镇招商引资奖励规定及优惠政策》,实施“全民招商”战略;搭建招商平台,积极筹建白岩山创业园,准备通过几年努力形成规模。工业经济现有针织业、塑料业、机械业、砖瓦业等。农业经济中花卉、紫菜为两大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为更好地实现农民“双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涂茨镇花卉业和紫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现已发展花卉3000亩,紫菜3500亩。同时,为了有效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象山县城开办了8家“勤女人”家政服务部,已有200余人从事该业,今后将走出象山开拓更广的家政市场,加快实现农民增收。. |
大徐镇 |
大徐镇位于象山县东北部,距县城仅5公里,濒临象山港、西沪港湾与大目洋,是著名革命诗人殷夫的故乡。大徐扼县东北部咽喉,北连贤庠镇,东接涂茨镇、爵溪街道办事处,南毗丹东街道办事处,西邻黄避岙乡、墙头镇,属县城东郊重镇。省道盛宁线和汤钱线呈“T”型贯穿全境,主干公路使全镇一脉相连,交通极其便捷。镇境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18300余人。镇人民政府坐落于镇城区龙溪路。 大徐镇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属低山丘陵地貌结构。丘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大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灾害性天气亦多。年平均气温16-17℃,最热的七、八月份达30-32℃;最冷的一月约2.5℃。全年无霜期约248天,日照时数为1670-2048小时,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左右。受季风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八、九月间,多热带风暴。 大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受象山6700年前的塔山古文化遗址的影响,与塔山一脉相隔的里考坑村发掘了颇有考古价值的宋瓷窖址,深受文物部门的重视。人文资源丰富,左联五烈士之一—著名革命诗人殷夫(徐孝杰)即为大义村人士,修缮一新的殷夫故居属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历史名人徐培根等都在家乡留下了生活的足迹。 近年来,大徐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1998年,跨入小康镇行列;2001年,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2002年被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工业先进乡镇。 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1亿元,财政收入1512万元,其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311元。 工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多年来,大徐镇党委政府依托城郊区域优势,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形成了以新凉亭工业园区和拾亩地工业园区为中心,盛宁线为轴线的“两区一线”工业经济长廊。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目前,全镇共有企业150家,工业体系基础扎实,行业相互配套,拥有电子、机械、化工、轻纺、包装、模具等产业门类,尤以电子产业为主。. |
新桥镇 |
新桥镇地处象山中南部,东濒大目洋与东陈乡相连,西临蟹钳港、马岙门与宁海县、泗洲头镇隔港相望,南以将军山为界与石浦镇、定塘镇相邻,北靠五狮山与茅洋乡接壤。交通便捷,省道公路茅石线贯通,沿海复线途径。辖区28个行政村,1个场管委会,2.68万人口,总区域面积126.28平方公里。地域状况为六山二水二分地,林地面积3265公顷,耕地面积157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180公顷,旱地面积680公顷。全镇浅海滩涂面积38.28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38公里。 近年来,新桥镇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环境立镇”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力度,创建新桥创业园和东溪工业集聚点,增强投资吸引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红茄1号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倍受市场青眯;花木产业逐渐做大做强,成为全县的花木大镇,传统农业正逐步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名镇,2003年被评为市级生态示范镇,全镇生态环境良好,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塘港1.4万亩腹地内及周边区域,山、海、岛、礁、滩、湿地、河港等地貌呈现多样性和立体性,且环境优美,已被列为县“一带三区”旅游总体规划,将规划建成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生态观光旅游区。首期落户的神雕侠侣影视城就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而成的一个项目。. |
东陈乡 |
象山县东陈乡地处象山半岛中部,县城南郊,濒临东海。沿海南线一级公路穿境而过,新建100米宽的县中心城区滨海大道将东陈与县城融为一体,新开发的12平方公里省级经济开发区落户东陈,使东陈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公里,辖20个行政村,2.1万人口,耕地面积11727亩,海涂面积14000亩,山林面积45383亩,森林覆盖率达41%以上。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交叉成网,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17℃。 东陈风光旖旎,物华天宝。红岩景区如镶嵌于象山半岛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景区地质构造奇特,红岩奇石,浙东一绝,总面积5平方公里,包括中国第一崖滩长廊——红岩平坛、东旦沙滩、旦门岛等景观。 东陈人杰地灵,贤才辈出,近代集大成者当推著名经史学家陈汉章、当代中国雷锋孙茂芳、农民画家高妙兰、载入吉尼斯纪录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谢才华等都是东陈骄子,名重于时。 依托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近年来,东陈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乡财政收入达2369万元,农渔民人均收入达6780元。工业经济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园区开发,现拥有工业企业140余家,其中年销售500万以上规模企业20家,县实力型企业3家,县潜力型企业3家,富宏、健鹰两家县实力型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富宏公司列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排行榜。全乡逐步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格局,以针织服装、塑料化工、电子电器、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为特色的工业体系,2005年全乡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6.3亿元,实现外贸出0货值5亿元,自营出口5159万美元。城郊型效益农业特色日趋明显,精品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建立了市级万羽浙东大白鹅种鹅基地、万亩海水养殖基地、万亩经济林基地和千亩蔬菜基地、千亩花卉基地,拥有国晨阳、素子园等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仙子谷”果酒、“浙东”牌白鹅、“海茵”牌坛紫菜、“寿星”牌红心鸭蛋等农副产品享誉省内外市场,“浙东”牌白鹅获农业部绿色农产品认证,“海茵”牌坛紫菜获浙江省首届渔业博览会优质奖、浙江农博会优质奖。东陈是浙东大白鹅的原产地和主要生产基地,年饲养白鹅量达40万羽,被命名为宁波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
晓塘乡 |
晓塘乡地处象山半岛中南部,东邻石浦港,南濒高塘岛乡,西接岳井洋,北连定塘镇。行政区域面积45.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人口1.9万,耕地面积19900亩,山林面积19054亩,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已建成省级万亩林业特色基地。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道路畅通,人民勤劳,素有钟灵毓秀的生态逐来乡之称。农村工作成绩凸显,先后获得先进工业乡、农村工作先进乡等荣誉称号,党校被确定为宁波市基层党校示范点,西边塘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黄埠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晓塘、名橘之乡、休闲胜地”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为主导的精品农业,不断壮大清洁循环为重点的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以休闲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格局,全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348元。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重点形成以五金、机电、模塑、针织、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培育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实力型企业。目前已落户晓塘的各类企业达102家,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有10家。乡党委、政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在县经济开发区建立晓塘工业企业创业园,现已落户企业18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晓塘辖区的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正在规划建设面积达800亩的工业集聚点,用于引进和创办新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力争使晓塘工业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柑橘、蛋鸡、葡萄、名贵水产品等四大主导产业。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蛋鸡养殖达65万羽,“象山红”柑橘、美人指葡萄、“天子”营养蛋、“喔咯”保健蛋等品牌农产品畅销国内外20多个大中城市,是浙江省有名的柑橘、禽蛋之乡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建成了金元蛋业、“象山红”柑橘、白玉湾葡萄、青山乌梅等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开拓不断深化。 生态旅游前景看好。晓塘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江、鸟、海各具特色,基本处于原生态,景色优美,境内水陆交通便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名村黄埠的潘家古居是宁波市十大古民居这一,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月楼村“钟郝遗徽”石亭为象山县知名古迹。. |
黄避岙乡 |
黄避岙乡地处县境北部,北离宁波80Km,南距县城18Km,三面环海,地域优越,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西北濒临象山港与奉化、鄞县隔港相望,南依西沪港与墙头、西周毗邻,东邻贤庠镇、大徐镇,乡政府驻地龙屿,龙屿至贤庠、茅洋、西泽的公路,均与盛宁线相接,渡口密布,水陆交通便利。 乡境属丘陵地貌,略呈三角形,面积43.6平方公里,辖55个自然村,设16个行政村,4628户,人口13736人,现有耕地11250亩,山林3500亩,海涂面积12300亩,浅海面积8290亩。农渔民人均收入5682元。2000年被省水产局命名为鲈鱼、黄鱼之乡,并于2002年通过市级生态示范乡验收。 乡以原驻地黄避岙村名而得,据嘉靖《象山县志》注载:传小康王(宋高宗)归朝,金兵一路追捕,康王从现涂茨毛湾登岸,落荒逃至此村,幸遇村姑施计相救,掩送康王北渡象山港安全脱险,得名黄避岙。 黄避岙历史悠久,春秋时即有居民生息,在乡境内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黄大山北麓陈岙唐初青瓷龙窑,出土物器有碗、罐、盘、钵等,造型特点古朴、结实、耐用,属当时著名“越窑”之一;佛教史上护境禅寺,建于宋建隆两年,留有“赵构碑”,上刻有“如无神灵神福慧,何能指示寡人脱险;未知这福院何朝遗迹,今日观护镜寺重头”四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确立“以农为本、工业强乡、特色兴业、科教兴乡、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全乡经济得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成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经济以塑胶、油毡瓦、水泥、石料及其制品为主的建材系列企业为主。 物产丰富,是水产、水果的主要产区,形成了红(杨梅)、黄(梨头)、蓝(水产品)、白(茭白)、绿(茶叶)等“五色”主导产业,建成西沪港、象山港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永丰塘、甲屿塘海水围塘养殖基地,大林谢家林果业五大基地,高墩洋生态有机茶基地和龙屿茭白种植五大基地,涌现了一批优质名牌农产品,如“嵩雾”有机茶、“玉茭”茭白、萃冠82梨头等等,利用丰富的海资源形成了规模养殖,主要有传统网箱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形成集养殖、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水产养殖产业链,养殖品种多、种类全,有大黄鱼、鲈鱼、对虾、青蟹、蛏子及石斑鱼、黑鲷等珍贵品种和大通水产品。. |
茅洋乡 |
茅洋乡地处象山县中南部,三面环山,一面通海,乡域面积4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5万人,耕地11000亩,山林46520亩,滩涂800亩,森林覆盖率65.5%。乡政府所在地溪口,距县城10公里。省道盛宁线和茅石线贯穿全乡,交通便捷。该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工业经济方面,连续五年取得较大增幅,形成了输变电、电子、精工铸造、精细化工、针织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到 2005年底共有企业93家,其中规模企业17家,县实力型企业1家,县潜力型企业5家。特色农业经济主要以有机茶、苦丁茶、鱼鲞为主,并建有杨梅、苦丁茶、蚕桑、花卉等四大农业基地。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 7.95亿元,财政收入21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17家规模企业总产值3亿元,销售2.8亿元,利润3000万元,实交税金2200万元,新办企业12家。社会事业不断推进,2005年全乡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 35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6%,新建和改造公路22公里,实现了21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相继投入400余万元,完成学校教学楼等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图书馆等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提高了教育卫生服务质量,增强了农村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宣传。建成了全县首家“象山民俗文化村”,“文化村”建有古家具精品馆,树根雕、竹根雕陈列馆,农耕用具、休闲烧烤长廊,中央美院教授李蒂艺根馆等,自开馆以来吸引了3000余人前来参观度假。同时,浙江省群众艺术基地、中央美院老校友研究创作基地、宁波市中国画艺委会创作基地相继落户文化村。获得了2005年度宁波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高塘岛乡 |
高塘岛乡位于象山县最南端,东接鹤浦镇,南濒猫头洋,西临三门湾,北连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石浦港。陆地面积58.8平方公里,分高塘与花岙二岛。全乡辖区18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共2万人口。拥有3万亩浅海滩涂、2万亩耕地(其中1万亩柑桔)。2005年,全乡社会总产值7.15亿元,农业总产值4.66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4.12亿元),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农渔民人均收入4719元。高塘岛乡是个农渔业乡,全乡劳动力总数为13419人,农户5743户,其中渔业2028户,农业生产主要有粮食生产、柑桔生产、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四大块组成。 2001年2月,该乡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梭子蟹之乡”。独特的海岛环境与气候条件是该乡梭子蟹养殖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2005年,全乡梭子蟹养殖面积8000余亩,总产量1500余吨,创产值近1.2亿元。该乡养殖梭子蟹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历年来都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梭子蟹养殖业作为海岛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为海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紫菜养殖是该乡农业中的第二大主导产业。2005年,全乡养殖紫菜4400余亩,总产量1024余吨,创产值1746余万元。该乡拥有1500余亩插杆式紫菜养殖面积,大面积的紫菜养殖给本地养殖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柑桔种植是该乡农业的第三大主导产业。全乡拥有一万余亩柑桔种植面积,2005年总产量1.8万余吨,创产值2600余万元,产量与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 同时,该乡还拥有排名世界第三位的火山岩原生地貌——花岙岛石林景区,花岙岛风光迷人,游人如织。欢迎天下朋友前来观光、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