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村是东留乡集镇所在地,地处武平县与江西省交界处,国道309穿境而过,是东留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50户,共有农业人口2350人。耕地面积2340亩,林地面积2. 2万亩,全村共种植水果3500亩,蔬菜800亩,食用菌50万袋,花卉350亩,是东留乡重要的水果、蔬菜、花卉产区。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1063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824202 | 364000 | 0597 | 查看 大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溪村 |
在武平县东留乡的南边,坐落着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舒适宜居、东留水库边的村落,它就是小溪村。小溪村离乡政府2.5公里,分寨下、坪岭、新屋下、新树背、石含、铜锣丘、大屋下、竹头下八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58户,人口1007人,全村党员53人,耕地面积736亩,山林面积16000亩,是个典型库区移民新农村。小溪村立足本村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了200亩蔬菜示范片,450亩优质杨梅、柰果、芙蓉李基地,300亩毛竹林基地,180亩烤烟生产基地,200亩仙草基地,60亩富贵籽生产基地,100亩绿化大苗培植基地,30亩中草药生产基地,5个生态立体养殖业基地,,2013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0元。小溪诚邀各路英豪投资兴业,共同开发山地及库区旅游资源。 |
桂坑村 |
武平县东留乡桂坑村位于闽赣二省交界处,与江西会昌、寻乌二县毗邻,距县城35公里,省道309线贯村而过。桂坑市场是武平重要的边贸重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农民赤卫队在桂坑文昌宫,与-反动派、地方民团之间发生了惨烈的战斗。桂坑全村的山林面积2.1万亩,耕地面积1525亩,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0人。全村的主导产业有粮食、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富贵籽、红豆杉)、仙草、食用菌等。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2012年8320元。 |
兰畲村 |
兰畲村地处东留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武平县城33公里。全村共188户802人,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82亩,山林面积29000多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丘林地。省道309县穿过兰畲、应头两个自然村,象湖、半坑、横坑、五节等5个自然村的通村公路目前只有4米宽的机耕路。鉴于这五个自然村村民恶劣的生存条件,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在村部附近规划实施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造福工程对象的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村两委积极动员交通不便的五个自然村村民能够在村、乡、县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全村有村两委干部9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2010年新建了村委办公楼一座。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大力发展粮食、无公害蔬菜、水果、烤烟、食用菌、花卉(富贵籽、红豆杉、罗汉松等)、仙草等产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13年,兰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962元。 |
背寨村 |
背寨村地处东留的西部,是东留与江西会昌县、寻乌县的交界村,俗称为“东留的西大门”,也福建省定革命基点村。背寨共有307户12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8人,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570亩、山林面积13000亩。生产情况:全村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烤烟、食用菌、仙草等产业为主,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950元。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省道309线经过滩头坝、背寨两个自然村,流坑、南坑自然村目前只有一条4米宽的简易公路通往村部,全村解决了通电、通水问题,完善了通往主要耕作区的机耕路工程,1所小学、村级个村级卫生所。 |
龙溪村 |
东留乡龙溪村是一个地处偏僻的行政村,目前,仅有一条在弯曲不平的高山上盘旋的出村公路。龙溪市场是本乡龙溪、中坊两个村人民的物资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龙溪、中坊人民与江西省寻乌县加强交流的重地。但是上象湖、下象湖2个自然村的交通、通信、就医就读条件极为恶劣,他们几乎过着现代版的世外桃源生活。全村有369户1509人,7个自然村,山林面积34000余亩,耕地面积3000亩,全村群众能够从当地实际出发,主要发展粮食、无公害蔬菜、水果、野生花卉(富贵籽)、仙草、蜂蜜养殖等产业,龙溪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2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0元。目前,古武高速路正在施工,开通后将从本村经过,本村的文化、卫生、教育条件将有很大的改善。 |
中坊村 |
中坊村是武平县东留乡的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但这里的民风淳朴、人民勤劳,经济发展、社会安定,2012年被市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诉无访村”。中坊村位于东留乡的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西边与本县的民主交界,西北边与江西省寻乌县罗珊乡相邻,东边3公里处就是本乡的龙溪村。全村有9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52户995人,耕地面积1800亩,林地面积26000亩。全村人民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村人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粮食、水蜜桃、烤烟、无公害蔬菜、野生花卉(富贵籽)、仙草等经济产业,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775万元。 |
大联村 |
大联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全村165户1023人,劳动力841人,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大致可分为上山片和下山片,下山片有2个自然村,分别是上银坑和下银坑,村委办公楼所在地在上银坑,上山片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大山里、长畲里、油心地、下麻躺、狗岭寨。由于本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恶劣,留在本村居住的是老年人和部分幼童。年轻人和中年人基本上到本乡的大明、黄坊等村租地发展野生花卉(富贵籽),他们已成为打造东留“全国富贵籽”之乡的主力军。全村耕地面积1034亩、林地18200亩,发展了落叶水果、花卉(富贵籽)、毛竹等主导产业,尤其以毛竹、花卉产业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高。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3余元. |
大明村 |
大明村是东留乡集镇所在地,地处武平县与江西省交界处,国道309穿境而过,是东留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50户,共有农业人口2350人。耕地面积2340亩,林地面积2. 2万亩,全村共种植水果3500亩,蔬菜800亩,食用菌50万袋,花卉350亩,是东留乡重要的水果、蔬菜、花卉产区。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10630元。 |
新中村 |
武平县东留乡新中村地处东留乡南部,东留水库中心地段,是一个 “”“”“”“‘”“”“’‘”“:依山傍水、村庄整洁、环境优美、人居舒适,呈现一片湖光山色和谐富裕 的美丽山村。新中村的新村建设中有一个美丽的移民公园,还有漂亮统一的屋顶改造。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119户463人,共有党员31人,耕地面积258亩,山林面积1.2万亩,村民收入主要靠落叶水果——芙蓉李、毛竹、食用菌和花卉等产业,2013年人均纯收入10611元。 |
泥洋村 |
在武平县东留乡的北部,距东留乡政府12公里处有一个行政村叫泥洋,那是一个干净清洁绿色宝地。泥洋是全县、乃至全市人居最分散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863人206户人家,13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36个山头67个自然村,现有耕地1.69千亩,山林面积26000多亩,山林面积超过全村总面积的90%以上。泥洋每一个地方都是城里人向往的天然氧吧。高高的福朝山,是一个神仙护佑的福地,空气清新凉爽,白天经常有云雾缭绕,四处花果飘香,寺庙里常年香火不断,香客遍及四邻。 泥洋村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大力发展竹业、林业,全村经济又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村两委干部还积极争取上级的各项有关惠民政策,实施了地质灾害隐患点、造福工程搬迁等安置工程,目前,泥洋村已初步形成了-桥和茶树头下二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几年来的努力,得到了省市县各部门的关心和关注,泥洋村-桥地质灾害点被定为福建省省级地质灾害重点治理民心项目,泥洋村被定为造福工程整村搬迁村,-桥和茶树头下作为泥洋村造福工程集中安置项目点的实施,为泥洋村的村庄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2012年,泥洋村被定为福建省村庄规划示范村。我们相信,泥洋的明天会更美好! |
苏湖村 |
苏湖村地处东留的中西部,省道309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287户110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54人,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572亩、山林面积3.4万亩。全村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烤烟、食用菌、花卉、生猪养殖、仙草等产业为主,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597元。全村解决了通电、通水问题,完善了通往主要耕作区的机耕路工程。苏湖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舒适,是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美丽村庄。 |
黄坊村 |
东留乡黄坊村,地处武平县西北部的东留乡以东,素有“东留东大门”之称,距县城16.1公里,区位独厚,交通便利,海拔在470—710米之间,三个自然村均依309省道旁北侧而建,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84户,1665人,党员47名。全村耕地面积1780亩,山林面积17000亩。近年来,黄坊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围绕产业促党建,以党建帮致富,以村级党建共发展,以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经济发展方面:依托“5.3.2”产业(每户种植蔬菜5亩、水果3亩、花卉2亩),坚持以特色产业野生花卉“富贵籽”种植为龙头产业,辐射和带动其他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共有野生花卉“富贵籽”种植面积400亩,其中标准化钢架大棚319亩、水果种植面积707亩、蔬菜种植面积950亩(含复种)。2013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2399.8万元,村财收入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413元 。绿色村庄建设方面:2011年深入开展文明村庄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在“四旁四地”(村旁、住宅旁、河道旁、路旁)与村庄附近的荒山坡地等非规划林地,开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种植适宜我村种植的如富贵籽、竹柏、桂花、山茶花、红豆杉等珍贵优良的树种和花草,种植1300余株,面积达100余亩,住宅旁的空地花草绿化面积近10亩,全村住宅区的空闲地绿化比率达42.6%,在村道两旁种植了香樟树等,使我村道路两侧绿化率达82.3%,宜林荒山也完成了植树绿化,基本消灾了宜林的荒山,绿化率达96%。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通自然村的水泥路硬化,开通了4米宽、长2100米机耕路;架设了3千米供电线路、30盏路灯,完善了黄坊村灾后重建区的巷道硬化建设工程;建立了140平方米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场所(篮球场);进一步改善了村医疗卫生室,完善了我村六大员机制建设聘任工作;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聘请了3名清洁员,为村民生活垃圾集中运送处理,有效解决了农村的卫生问题。 |
封侯村 |
传说中“南海国”的古都东留乡封侯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据说:封侯地名是来源于历史上当地有一位-被朝廷封为千户侯。封侯村位于东留乡北部,距东留乡政府6公里,是东留“上四乡”的第一个行政村。全村1557人,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960亩、山林面积17600余亩,全村人民紧密团结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执行党-精神,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近年来,封侯村大力发展落叶水果、无公害蔬菜、野生花卉(富贵籽)、烤烟、仙草等主导产业,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很大的发展,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929元,比上年增长13.5%。 |
新联村 |
新联村位于武平县西北部,距乡政府7.5公里,全村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99户,1695人,党员56人,区域面积11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40亩、林地6000多亩、竹林300亩,兴建了占地50亩集健身、休闲、观光果园为一体的农民公园,村民以种植烤烟、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优质稻等为主要经济收入 ,2013年人均纯收入11650元。新联村紧紧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抓经济、促文明、图发展、谋富强”的强村理念,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实际,确定了“倡文明风、树新风貌、种万元田、住舒心房、喝干净水、吃生态菜、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平安和谐”的建设目标,以实施“强基工程、素质工程、增收工程、民生工程、和谐工程”为抓手,取得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双丰收,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联村拥有“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绿中,富在园中”的生态环境,有“山上有林,路边有花,田间有菜,庭院有果,村民有富”的田园风光,是一座美丽的村庄。 |
新福村 |
在武平县东留乡的北边,坐落着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舒适宜居的村落,它就是新福村。新福村离乡政府8公里,分曾屋、郭屋、背坊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6户,人口1296人,全村党员41人,耕地面积1810亩,山林面积2.7万亩(其中国有南坊林场1.5万亩,生态林0.3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新福村立足本村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了400亩蔬菜示范片,150亩优质柰果、芙蓉李基地,300亩毛竹林基地,580亩烤烟生产基地,200亩仙草基地,65亩富贵籽生产基地,100亩绿化大苗培植基地,30亩中草药生产基地,3个生态立体养殖业基地,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9536元。 |
大阳村 |
曾经被誉为“新农村建设红旗村”的大阳,被评为“福建省民主管理法制先进村”、“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大阳市场是历史上东留“上四乡”六个村村民与江西洞头乡人民重要的物资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还有历史悠久的大阳桥文物建筑,像一条永不消失的彩虹,架设在大阳河上,曾经是大阳市场的交易中心,大阳村位于东留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常驻人口2150人,1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150亩、林地面积13900亩,0党员64人,近年来,全村人民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烤烟、野生花卉(富贵籽)、仙草等主导产业,2013年大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564元。 |
南坊村 |
东留乡南坊村,位于东留乡的最北端,是东留大明河的发源地之一。北与江西省会昌县洞头乡相邻,东临本县的永平乡、西接本乡的泥洋村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是一个山青秀丽的小山村,尤其是南洞自然村,四周山林茂密、竹林青翠,永葆苏区人民革命本色,该自然村是省定的革命基点村。全村有1070人,分别居住在南洞、上廖、李坊、吐壁、大凹、猫公坑、中湖里自然村。山林面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364元。 |
永福村 |
永福村,是东留乡人口数最少的一个小行政村,也是东留水库的坝基所在地,位于东留乡最南端,南面与本县的中山镇接壤,东边与本县的城厢镇相邻,往北就是本乡的新中村和小溪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32户124人,分为2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0.5亩,山地面积10146亩,全村人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了库区水箱养殖、水果、花卉等主导产业,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338元。目前永福村村风文明、社会和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