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武平县 >> 大禾乡 >> 贤坑村

贤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贤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贤坑村简介

  贤坑村地处先西北部,距县城50多公里,距乡政府15公里,所辖9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全村230户,人口1030人,其中贫困户32户138人,人均年收入53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耕地面积980亩,山林面积29000多亩,租赁给国营帽布伐木场14000多木和村民责任山,自留山15000多亩,村民主要靠农业上产和烤烟生产收入,村中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4210 364000 0597 查看 贤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贤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贤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沛村

  大禾乡大沛村位于武平县北部,是梁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片,海拔46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阳光充沛,雨量充足,被称为“绿色氧吧、天然避暑山庄”。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83户人家,总人口380人。全村姓氏以姓林为主。全村拥有土地总面积3551亩,其中耕地面积418亩,林地面积2516亩。全村以农业为主,全村水稻种植面积为256亩,近年来,大沛村大力发展烟叶和仙草种植,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为50亩,仙草种植面积为43亩,其余经济作物69亩。   近年来,大沛村大力发展水利以及输电配套设施,现有峰沛水电站,为大禾乡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山头村

  武平县大禾乡山头村位于龙岩市武平县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7.5公里,海拔74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阳光充沛,雨量充足,被称为“天然氧吧”。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29户共有675人,辖山阳坑、梅子坑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5919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027亩,森林覆盖率达92.7%以上,在林业用地中有毛竹林面积2000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0871亩;耕地面积874亩,村庄、交通、水域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共938亩。   自该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市、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仙草、毛竹、竹笋以及茶叶等支柱产业。   

坪坑村

  坪坑村座落于武北边区,与江西省会昌县永隆乡、长汀县红山乡相邻,属二省三县交界处得一个边远山村,由七个自然村组成,十五个村民小组,1748人。村部约占人口60%,1000余人。全村有0员29人,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耕地面积1481亩,山林面积5万余亩,是红姑、野香菇等野生植物的天然产地。   经2012年年初的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要为民办实事有2个项目:一、开通于邻村山头村简易公路,总长3.5公里;二、长丘背居民点道路水泥硬化,约0.7公里。全村以种植仙草、毛竹等经济作物为主要产业。   

帽布村

  大禾乡帽布村坐落在武平北部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毗邻江西会昌、永隆两乡。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0800余亩,耕地面积1260亩,全村设有11个村民小组,分布8个自然村,有农户305户,共1509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帽布村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支部为核心的领导作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我村积极完善村级管理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012年度村两委研究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在本村中心地段岗背建设住宅小区,安置一批边远自然村的造福工作搬迁户及地质灾害户。目前第一期计划安置32户,小区的水、电、路及绿化设施等工程也正在开工建设;积极改善村民的交通条件,7个自然村的道路已实施硬化;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村容村貌得到全面的改善,2012年6月被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村”;计划工作实现年度无计划外生育,维稳工作实现无诉无访及本小组民事纠纷不出村,农村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多次评为县级“文明村”。   

贤坑村

  贤坑村地处先西北部,距县城50多公里,距乡政府15公里,所辖9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全村230户,人口1030人,其中贫困户32户138人,人均年收入53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耕地面积980亩,山林面积29000多亩,租赁给国营帽布伐木场14000多木和村民责任山,自留山15000多亩,村民主要靠农业上产和烤烟生产收入,村中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   

上湖村

  上湖村地处武平县北部山区,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6548余亩、耕地面积1255亩。村部离县城45公里,离大禾乡政府16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是目前大禾乡最边远、最艰苦、最落后的建制村。上湖村共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262户1296人,其中劳动力930人,90%以上外出务工。林业畜牧业持续发展,近两年来我村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我村多次荣获乡里“无诉无访村”称号,县级“文明村”称号。   

上梧村

  上梧村地处大禾乡西南部,距大禾乡政府10公里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阳光充沛,雨量充足。耕地面积605亩,山林620亩。我村由6 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112户,总人口555人,其中妇女200 人。   自我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市、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仙草、毛竹、竹笋以及茶叶等支柱产业。   

邓坑村

  邓坑村是由邓坑村本部、冷水、洞里、蕉坑、百丈礤等五个自然村组成,共有429户,13个村民小组,1998人,党员52人,山林面积2.7万亩,耕地面积2210亩。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及外出务工。2013年人均收入7130元。   我村交通是个死角,只有一条乡村道路,2005年在厦门潘世墨校长、潘世平书记、潘世建市长和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公司等热心人士的关爱下,总投资130万元的邓坑至大禾的乡村公路完成了道路硬化,极大地改善了我村的交通状况,学校硬件设施在厦门潘世墨校长、潘世平书记、潘世建市长、厦门路桥建设集团、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等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得到较大的改善,也极大地激励了我村一批莘莘学子,几年来考上大专、本科73人(其中3人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龙坑村

  龙坑村位于大禾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6.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9个自然村,总人口人1157人,林地面积4998亩,耕地面积1051 亩,穿村溪河有1 条。   2012年,在上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我村抓好班子的自身建设,发挥党支部为核心的领导作用,塑造高效、勤政为民的好形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我村坚持以建设“五个好”为目标,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扩大了烤烟、生姜、芋头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争取农综开发项目,扩宽和硬化了村内道路4条,新建桥梁一座,极大地改善了村内的交通;在新农村建设上,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集中汇集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村容村貌得到全面的改善,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我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2012年被县评为“文明村”。   

源头村

  源头村位于大禾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是我乡与桃溪镇、永平乡交界的边远山村。全村土地面积2.0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800多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农户368户,总人口1486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3人,村两委干部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144元,村财年收入2万元左右。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帮民富、保民安、得民心”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推进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使源头村呈现出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气象;在经济建设方面,突出林业经济,大力发展烤烟,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在为民办实事方面,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实现通村道路硬化和水、电、通讯设施逐步完善,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同时,积极抓好农村社会管理、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和党建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村级及时月和管理责任制,让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源头村属于典型的分布较散的边缘山区村,村级财政和农民收入较低,急需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下一步,根据源头村实际情况,村两委计划多方争取筹措资金,一是开通通往车上、大布自然村4.8公里长的水泥道路和通往坑空自然村1公里长的水泥便道;二是力争解决源头村部周围950多人饮水难问题的人饮工程建设,计划在大禾乡上湖村引水,可有效解决上湖、上梧、源头三个村3000多人的饮水难题。   

湘村村

  湘村村位于大禾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由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组成,共403户2050人,现有耕地面积1496亩,拥有林地面积8000亩。2005年,建有人饮自来水工程一座,供应全村人畜饮用水。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养殖业,主要种植粮食、烤烟、茶叶等。全村住房砖木混凝结构220户,占全村住房的50%;外墙未装饰户100户,占全村住房的45%;无人居住的旧房共8幢,占全村住房的3.6%。   近年来,湘村村以抓好精神文明工作为契机,抓好班子的自身建设,塑造高效、勤政为民的好形象。坚持以建设“五个好”为目标,认真实践“-”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大力进行新村建设,在新村建设的同时,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生活上垃圾方面雇用2名清理员每天集中收集运至村中转场,统一销毁。为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村里没有规模化养猪场。同时湘村村的四旁地绿化、风景林保护的完好无缺,村中几百年的大树一直保留下来,使得整个村庄成为环境优美、无污染、空气新鲜的好村庄,并于2012年评为市级“生态村”。   

大礤村

  武平县大禾乡大礤村位于龙岩市武平县东北区,是梁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片,海拔46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阳光充沛,雨量充足,被称为“绿色氧吧、天然避暑山庄”。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76户共有853人,辖大禾坝、礤迳村、节坑、罗坑四个自然村。拥有山地面积12160亩,森林覆盖率达95.5%以上,其中商品林面积8000亩,耕地面积853亩。   近年来,该村村民积极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花卉、珍贵苗木以及茶叶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花卉,现有珍贵苗木罗汉松110余亩、桂花50余亩、红豆杉50余亩。   

大禾村

  一、村情概况   大禾乡大禾村位于武平县北部,距离县城58千米。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639户人家,总人口3134人,党员79人。全村姓氏以姓蓝为主。全村拥有土地总面积28528亩,其中耕地面积2886亩,林地面积22347亩。全村以农业为主,全村水稻种植面积为1958亩,近年来,大禾村大力发展烟叶和仙草种植,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为548亩,仙草种植面积为284亩,其余经济作物106亩。全村大约85%的年轻劳动力在外务工。   二、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设施建设   村两委成员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至今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光华图书室、广播室等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娱乐活动。   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禾村两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大禾村充分利用大禾乡乡镇规划这个契机,围绕沿河新区开发对土地进行充分的利用开发,进一步促进了大禾村经济的发展和村容的美化。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大禾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为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我村充分利用村级各种会议开展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教育,弘扬新人新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结合创建安全示范村,开展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我村今年来无重大事故,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四、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今年来,大禾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事件。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贤坑村特产大全




贤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