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连城县 >> 林坊镇 >> 庐屋村

庐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庐屋村谷歌卫星地图)


庐屋村简介

  庐屋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庐屋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一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南部,是在风景秀丽的两台山下。距县城6公里,北与塘丘村相邻,东与文亨乡亨明村交界,南与文亨乡田心村交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0余人,150户,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庐屋村主要由刘、魏姓氏组成。刘氏家族系汉高祖刘邦的子孙。是四佰年前从宁化石壁迁移到此居住,魏氏家族是从本乡魏坊村迁移到此居住。
  【特产经济】庐屋村是种植为主,村民主要种植以水稻、地瓜、花生、烤烟。特别地瓜是本村主要主业。庐屋村有一个比较大型的无硫化地瓜干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由于204省道的途经我村,大大改善了庐屋村的交通环境,且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对各种开发将起到更好的便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25205 364000 0597 查看 庐屋村谷歌卫星地图

庐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庐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庐屋村

  庐屋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庐屋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一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南部,是在风景秀丽的两台山下。距县城6公里,北与塘丘村相邻,东与文亨乡亨明村交界,南与文亨乡田心村交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0余人,150户,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庐屋村主要由刘、魏姓氏组成。刘氏家族系汉高祖刘邦的子孙。是四佰年前从宁化石壁迁移到此居住,魏氏家族是从本乡魏坊村迁移到此居住。   【特产经济】庐屋村是种植为主,村民主要种植以水稻、地瓜、花生、烤烟。特别地瓜是本村主要主业。庐屋村有一个比较大型的无硫化地瓜干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由于204省道的途经我村,大大改善了庐屋村的交通环境,且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对各种开发将起到更好的便利。   

横坑村

  横坑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横坑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的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连城县城西西部,地形为丘陵,村后有五龙下山的山势,交通比较畅通,村前有-公路,村后有省道204线,同时也是县委、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之一,村东与莲峰镇西康村接壤,距县城4公里,西至上寨村山界,南至林塘村田为界,北至张坊村山界。   【村落与居民】横坑村村落的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达到662人,152户,6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横坑村是一个文明的村落,多年来不曾发生任何的刑事案件,在周边的村貌对照还算得比较文明的村,在县、乡也多次得到评比文明村的称号,计生等的合格村的荣誉称号。   【历史人文】横坑村旧属汀洲府连城县西里横坑村,横坑始祖魏贵仁公于明朝年间即1486年自山东入闽,定居于横坑村大西坑,至今已有539年的历史,横坑有美丽的青山,肥沃的田地,清末是出了名的米谷之村,在清朝的嘉庆年曾出了武举人魏光林,尤其是解放后,更是入才倍出,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等,其中魏向阳博士今在中央组织部,魏浩安博士曾任广西南宁大学校长,魏桂忠工程师是南昌铁路局。   【建筑景观】横坑村留下清代的古建筑物有10多座,祠堂、古井、古炮楼、13座山墩的龙观,村界石碑等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平地堀志的10多座楼房,一个砖厂,二个地瓜干厂,4个猪场,横坑在90年代曾经是连城县的生猪基地。   【物产经济】横坑村的农作物更是只增不减,各类的果树、葡萄树一片又一片,早季的敏豆、毛豆,晚季的地瓜更是绿油油的, 尤其是下季家家户户加工红心地瓜干,更是风风火火的热闹。   

林塘村

  林塘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林塘村系林坊乡区内行政村之一,位于连城县西部、省道204线从本村西面穿过、乡道接204线为本村主要通道,交通及为便利,距乡政府1公里,距县城3公里。村东面与林联村相接壤,西面与上寨村交界相距9公里,南与塘丘村相邻,北距横坑村2公里,现全村人口1043人,265户统一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林塘村历属连城县管辖,系林坊乡林姓6个村落其中之一,始祖六十郎公原居南平剑州虞栏阁,因宋朝末年避乱,隐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后于元朝至元甲子年由祖居清流林家城迁入连城林坊定居,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名将林明纪系本村四房裔孙,清光绪三年七月开尝戴蓝翎九年奉旨征剿越南,十三年奉准委督营守备,二十六年任湖广两省总督,兵封万里官城一生忠贞报国,为官清正廉洁,无私无畏,为清朝一代名将。   【建筑景观】:林塘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处,村民新建住房占全村总户数的60%,建筑规范,座落有序,新开新林路两旁系新农村建设规划地带,极有发展前景。   【物产经济】:林塘村是连城县红心地瓜种植主要产区之一,全村年种植红心地瓜1000余亩,红心地瓜干是连城县的龙头产品,地瓜干品牌驰名中外,林塘村加工红心地瓜干有多年历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世界多个国家,全村有70%的农户从事地瓜干加工业,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引进种植的优良葡萄品种,质优味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我村发展的重点种植项目。   

李丰村

  李丰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李丰村位于连城县西部,距离县城四公里的一个行政村,东串往连城工业园区至县城,西往有福行政村于长汀,南与耕田相连的张坊村,北与隔川乡隔田村相处。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00多人,165户,辖二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明代年间李丰村是个爬上青风悠悠水西岭,走进语言优美的汀洲府必经之路,路面以一米来宽有路心石头所砌,半岭有座庵庙,据传说东边有个马头山(揭乐村),西边有个马尾山(李丰村),东边吃谷,西边拉米叫出米石,还有青爽可口的出水洞泉。住庵和尚以人多少,石洞自然出多少米供和尚粮食,红军长征时,-总司令从此经过还特地为水西岭提首诗,诗句如今 还保留在中央博物馆。   【物产经济】全村村民勤劳朴实为生。过去有番薯芋子配姜汤的说法,而今变成绿色食品遍地香,以种毛豆、芋子、地瓜绿色食品经济作物为主。   【建筑景观】公路通往村庄,村界内有489号、509号煤矿山,有横穿村中央的204省道,村周边有工业园区宏传壮观的工厂、厂房。园区与村内路灯联成一片,加上省220万伏变电所座落村内,夜间天空灯火辉煌,条条火笼盘踞整个村庄,景色怡人。   

大梨村

  大梨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大梨村系连城县林坊乡第三大行政村,位于连城县林坊乡东南部,东与岗尾村相交,南与林坊中心小学接壤,距县城才3公里,西与林丘村交界,北与林联村相邻,距乡政府所在地200米。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100余人,314户,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大梨村属连城县管辖,旧称连城县林坊乡大梨门,系林坊始祖旺生公次子子长公后裔所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朝万历年间大梨门二房祖裔茂公之子方大公任广东省高州府知府,二房祖 裔嗣公之子方绶公任江西省瑞金县巡检司,清朝顺治六年升山西省定州寿阳县正堂,二房方震公之子春诚公明朝万历年间任江西饶州府 梁县正堂。二房祖裔肇敬公次子占圭系清朝光绪十一年武举人,二房祖裔肇登公之子仲肃公系清朝光绪二十年武举 人。二房祖裔肇敬公之玄孙林振斌解放前任-连城县党部书记。   【建筑景观】大梨村现有古居民多处,全林坊的林氏宗祠座落在本村境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总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大门前左右有石鼓,还有1对1吨多重的石狮子,前有戏台广场,后有花园,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属我县少有的宗祠之一。境内樟山上有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公王祠,小溪边有扬大佰公土地神,常年香火不断。   【特产经济】本村是连城特产地瓜干的重要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每年为村民增加百万元收入。   

有福村

  有福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有福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北部,是在风景秀丽的西台山下。距县城10公里,北与罗坊乡肖坑村相邻,东与李丰村交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3.2平方公里,现有村人口480余人,86户,5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有福村主要由罗姓氏组成,是几百年前从江西迁移到此居住。   【物产经济】有福村是以种植为主,村民主要种植以水稻、地瓜、花生,特别地瓜是本村主要产业,主要生产加工原汁原味的地瓜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我村有丰富的水利资源,茂盛的森林资源。   

魏坊村

  魏坊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魏坊村是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郊,距离县城4公里,东与莲峰镇城西村、西康村相邻,南与林坊乡岗尾村相邻,西与张坊村相邻,北与县工业园区相接,距乡政府8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0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41人,92户,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魏坊村旧称汀州府南顺里西隅魏坊,魏坊村魏隆,堂号为钜鹿,魏氏六十五世裔孙寿清生三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三郎为魏坊始祖,原居住清流县仓盈里梓材坑于元至大年间迁至连城魏坊立业。有裔孙迁往本县横坑、乱石、连城水南尾等,还有迁至广东省五华县横陂。千三郎公四子魏得福,明正统戊午科中举初仕湖广邵阳县学训导历官教谕教授。魏坊至2007年止有研究生1人,大学生16人。   【物产经济】魏坊村世代以种植水稻、地瓜为主,现在以种水稻、地瓜、毛豆、葡萄为主,养殖业有养猪、牛、鸡、鸭、鱼,其它副业有外出打工、钻探、运输、耕牛生意等。   

林坵村

  林坵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林坵村系连城县林坊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部,座落在苍山峻翠的笔架山下,距县城3公里。西与陂桥村交界,与林塘村、塘坵村相连。   【村落与居民】现有人口968人,246户,13个村民小组。   【村居概况】林坵村旧属林坊大队,体制改革后,分别成立林坵、林塘、塘坵三个行政村。始祖伯八公原居南平剑州虞栏阁,宋末避乱,隐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后裔孙六十郎公于元朝至元甲子由清流林家城迁入连城南顺里水西半径堡(系现在林坊)定居繁衍。忆前昔,先辈有光辉,清代甲午科武亚元林建勋,贡生林茂魁等铸就成才。   【建筑景观】林坵村现留有多处古民居建筑,文化遗产“镇武庙”始建于明朝年间,总面积670m 2 ,坐东向西,门前宽敞的大坪,左边小河直下,渐闻潺潺的流水,近年又在河上建成一座长10m的屋桥“崇民桥”,古式为主,现代为辅,与“镇武庙”相互交融,使文化遗产更完善、更雄伟壮观。“镇武庙”已申报县级保护文物。   【文化艺术】文化艺术活动拳头项目——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人们怀着对新的一年寄予“安定团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夙愿和欢乐喜悦的心情,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夜晚,环绕林坊大地巡游“四门”,龙头雄壮魁武,气势磅礡,龙身五彩缤纷,栩栩如生。顾时大街小巷鞭炮连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迎大龙、庆丰收。如今,龙飞起舞,更显特色,多次出游外地参加盛事活动,连城“客家文化艺术节”、纪念“古田会议七十周年”,使得文化遗产艺术发扬光大,焕发朝气活力,博得“天下第一龙”的赞誉。   

塘坵村

  塘坵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塘坵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部,座落在巅连起伏群山中的笔架山之下,距县城3公里,西与陂桥村交界,与林坵村交参,北与林塘村相连。村中横贯环林西路的大道。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6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000多人,261户,划分8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政策带动下,大面积耕地改种红心地瓜,大部份村民加工地瓜干为产业,出产鲜红地瓜干畅销全国各地。加工地瓜干的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度的提高,衣、食、住、行都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善提高,宽敞的楼房、摩托车、小车、高档电气化的生活用品日益增加,他们追求不是饱暖,而是美好。   目前,在村的西面省道204线正在建设,从村的西面开通接连,南北方向的交通随着地位开发,将为塘坵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随之提高,相信,塘坵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建筑景观】村旁溪边有座古老建筑的《镇武庙》,巍峨壮观,溪上近年架建一座《崇民桥》,这边水流清澈,空气清新,凉风阵阵,是村民休闲佳处。   自明朝以来,我们的祖辈在春节期间有舞龙、舞狮活动 ,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村民游大龙闹元宵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上寨村

  上寨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上寨(原名上 石 祭 )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管辖,位于连城县西部山区,东与横坑村接壤,西与宣和乡交界,南与五寨村毗邻,北与罗坊乡相连,距县城12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为515人,129户,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卢、罗两姓氏人。   【村风村貌】2001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年被县委、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被县委评为农村“-”学教活动先进单位,2003年被县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   【历史人文】上寨(原名邹 石 祭 )卢氏旧属长汀县培田乡管辖,1954年冬划入连城县管辖,始祖杨保公于宋朝宝庆三年(1225年)自江西赣州入闽,定居邹 石 祭 繁衍,至今已有780年历史。上寨罗氏原属连城县林田乡管辖,始祖堑文公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自文亨坑子堡入迁至邹 石 祭 ,定居邹 石 祭 繁衍,至今已有520多年。清朝嘉庆年间,罗啟功被御封为岁进士;民国期间,卢云光毕业于黄埔军校,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台北市警备区司令部司令。   【物产经济】本地有丰富的石英矿、灰绿岩等矿藏资源,还有丰富的竹木森林资源。   

林联村

  林联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林联村系连城县林坊乡政府所在地临近村,是由井头门、大梨门、塘丘门等三个门部分村民组成的联合村。位于县城西部,离县城约三公里。处于林坊乡中心地带,也是林坊贸易中心。东与岗尾村接壤,西与林塘村接壤,南与大梨村混居,北距横坑村2公里。   【村落与居民】全村共有890余人,219户,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耕地680余亩。   【村风村貌】林联村曾多次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2005年授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村,2006年授县综治委评为平安村。   【历史人文】历史名人:林昭睢,男,清光绪三十一年生于连城县林坊乡井头门一个农民家庭。抗战时期曾任福州第一区区长,为人忠厚老实,任职期间没有欺压百姓,受到群众爱戴。   林标德,曾任龙岩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龙岩地委-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林标德之子林报瑜,男,曾当选为军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授予中校军衔。逝世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团长,上校军衔。   【物产经济】连城县林坊乡是地瓜干之乡,林联村主要种植红心地瓜,加工地瓜干,地瓜干是林坊特产。   

岗尾村

  岗尾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岗尾村系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第一行政村,位于连城县西部。东与莲峰镇西康村接壤;西与本乡大梨村、林联村相连;南与文亨乡享明村毗邻;北与本乡横坑村交界。距县城2公里,乡政府所在地。   【村落与居民】岗尾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880多人,400多户,22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敬老模范村”称号。2004年被县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综治村”称号。   【历史人文】岗尾村在明清时期以林坊乡南顺里岗尾岭相称。居住林氏一姓。林姓入林坊已有600余年。清朝乾隆年间有林一蛟任广西梧州府北流县正堂;林朝辅任湖北抚标右营守备,湖北省襄阳营游击。林如彪光绪十七年辛卯科武举人,丁未年任高州镇中军游击分统雷州右路巡防。林朝英任0连城县苏维埃副主席,财政部长。林瑞芝1937年黄埔军校第九期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义勇军第九纵队第二大队政治部主任,兼独立大队大队长。   【建筑景观】辖区内有天后宫一座,属于清代古建筑,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物产经济】以农业生产作为经济重点,目前地瓜干产业成了我村支柱产业。   

张坊村

  张坊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张坊村是连城县林坊乡第二大行政村,位于县城西郊。张坊村东邻魏坊村,以溪为界;南以赤岭头接横坑村;西以大山芨西侧与大坑相接,西北临李丰村,以李坊坑溪为界;北面紧接连城工业园。张坊离城区仅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8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1996年起二届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2001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3年被县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   【历史人文】张坊在宋、元时期称为南团(南顺团)水西(即水西岭)。至明朝洪武十五年(1328年)连城县撤团建制,改为南顺里后,才称为张坊,至今已有760多年历史。是少将张水发的故乡。   【建筑景观】渐惠庵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4年)是由张千九后裔捐资兴建,并有僧人住持,清末时期为连城全县13个庵之一。民国时期已没有们人住了。   张坊总祠名为敦睦堂,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54年)完成。   【物产经济】张坊是连城红心地瓜干主产区。每家每户都将自种的红心地瓜加工成红心地瓜干出售。毛豆、敏豆种植,这更是张坊村特有的产品。   

陂桥村

  陂桥村概貌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陂桥村是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连城西部,距离县城5公里,南与庐屋村交接,北与横坑相连,东与林坵、塘坵、林塘接壤,距乡政府2公里,西距204省道400米,与上寨、五寨为邻。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 平方公里,全村人口504人,124户,6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历史人文】陂桥旧称汀州府南顺里陂头桥。陂桥林姓始祖攀公于明宣德年间由林坊大梨门迁来陂桥居住,至今约有500余年。陂桥村为当代菌草技术和早稻宿根栽培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的故乡。他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十多个,其研究的项目也获得国际和国内奖项十几个。2006年8月23日获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   陂桥罗姓始祖胜余公于乾隆年间由上寨村罗寨自然村迁来陂桥繁衍,距今有200余年的历史。胜余公之子起功公为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岁进士,后被钦命为布政司。   【建筑景观】在陂桥建屋一座,名曰“降祥堂”,门前立桅杆一副,并在上寨老宅等多处立有桅杆。   【物产经济】陂桥人世代以种植水稻为主,进入九十年代后主要是种植地瓜和加工地瓜干为主要收入。   村书记:罗永祥 联系电话 13959097667   村主任:林振洋 联系电话 13850688039   


庐屋村特产大全




庐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