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漳平市 >> 吾祠乡 >> 彭溪村

彭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彭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彭溪村简介

  彭溪村位于吾祠乡西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土地总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6亩,林地面积25352亩,主要种植毛竹、茶叶等,现有毛竹林6700亩,茶叶1223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与茶叶为主,全村共有毛竹林6700亩,茶叶1223亩。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主动帮助群众谋发展思路、传致富信息、找增收门路,针对村民在农业生产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邀请有关种植毛竹和茶叶方面的专家到村中举办阳光职业学校培训班,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881204 364400 0597 查看 彭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彭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彭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凤山村

  吾祠乡凤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辖凤山、柯厝坑二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住户161户,593人;土地总面积17243亩,其中耕地面积530亩,林地面积13793亩,主要种植杉木、毛竹等。2011年人均年收入约4272元,目前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31户92人,其中低保户13户32人。现有党员22名,其中女性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外出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党员平均年龄45.8岁,现有支委会成员3名,下设“党员中心户”3户。   

北坑村

  吾祠乡北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辖有4个村民小组,总住户134户,536人;土地总面积11798亩,其中耕地面积511亩,林地面积8807亩,主要种植杉木、松木等。2011年人均年收入约4272元,目前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28户92人,其中低保户9户32人。现有党员25名,其中女性党员4名,预备党员1名,外出党员9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平均年龄42岁,现有支委会成员3名,下设“党员中心户”3户。   

厚德村

  厚德村   位于福建省漳平市境内第二高峰——一顶尖北麓。一顶尖主峰1413米,位于漳平市吾祠乡境内,是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源头之一,也是九龙江与闽江的分水岭之一。   地理概况   一顶尖北麓分布着北坑、厚德等曾氏村庄,其中厚德村的村史始于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由“儒家宗圣”曾子的后裔沿九龙江溯源迁居于此,后蔓延出周边数个村落,至今,这里已繁衍出曾子第87代后裔。进入漳平县志的曾文光便是厚德村人。   地处高海拔的厚德村是福建省反季节蔬菜的重要基地,“厚德萝卜”远近闻名。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安排播种期。同时又成功地推广多熟制种植轮作模式,萝卜品牌响,市场很有潜力。产品不仅在福建沿海城市享有很好信誉,而且在广东汕头、珠海、广州、深圳等地市场也倍受消费者青睐。此外,一顶尖为福建乌龙茶的传统产茶区域。500多年前,曾氏族人迁居于此便开始种植茶叶。高海拔、远尘嚣的地理环境使得一顶尖的茶叶免受虫害、废气的侵扰,充足的云露滋润使得一顶尖的茶叶独具风味。   

陈地村

  吾祠乡陈地村地处漳平市东北边陲,与大田县谢洋乡、武陵乡毗邻。距吾祠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漳平市城区119公里,是漳平市最边远的偏僻贫困村。   全村共有226户960人,下辖上陈地、下陈地、前孟、陈祠四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0214亩,其中耕地面积1050亩,旱地面积780亩;公益林面积4000多亩。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日常水稻种植及外出打工。2011年人均年收入约4272元,目前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有32户106人(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2户40人)。共有党员41名,其中外出党员17名,女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预备党员1名,现有支委会成员3名,下设“党员中心户”3户。党员平均年龄51岁,高中以上学历占20%,年龄在45岁以下占30%。   

内林村

  吾祠乡内林村地处漳平市东北边陲,与象湖镇毗邻。距吾祠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漳平市城区119公里,是漳平市最边远的偏僻贫困村。   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日常水稻种植及外出打工。   

彭溪村

  彭溪村位于吾祠乡西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土地总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6亩,林地面积25352亩,主要种植毛竹、茶叶等,现有毛竹林6700亩,茶叶1223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与茶叶为主,全村共有毛竹林6700亩,茶叶1223亩。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主动帮助群众谋发展思路、传致富信息、找增收门路,针对村民在农业生产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邀请有关种植毛竹和茶叶方面的专家到村中举办阳光职业学校培训班,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   

留地洋村

  留地洋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留地洋村距吾祠乡政府驻地约3公里,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总住户102户总人口423人,土地总面积11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85亩,林地面积6740亩主要种植杉木、松木、油茶、毛竹等,现有毛竹林1800亩。2011年人均年收入约3980元,现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有21户53人,其中低保户11户38人,五保户3人。现有党员25名,其中女性党员4名,外出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党员平均年龄42岁,现有支委会成员3名,下设“党员中心户”2户。   二、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经济基础较差。留地洋基本没有村财收入,是典型的“空壳村”,长期以来仅靠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每年7000元)维持运转,难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同时,吾祠乡属偏远小乡镇,留地洋又是吾祠最小的行政村,很多项目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偏小,取得的实效体现较不明显,因此在项目立项审批及争取项目资金方面比较困难。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基础设施设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也未彻底解决,各户至今未通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3、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的制约。留地洋村目前以农业为主,但是种植的品种、质量一般,同时,全村耕地作业面积不成规模,而且大部分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又缺乏农业生产组织或企业带动,未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村加工企业缺乏,产业链短,受市场制约大,产业效益较低,种植毛竹、营林等又缺乏技术指导,加之交通比较不方便,毛竹、林木等产品要产生经济效益成本太高,是造成农民收入单一且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4、村民总体文化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思想比较落后,素质偏低,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从长远看待问题的眼光,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多为种植毛竹、造林等为主,收入比较单一且不稳定,同时又因收入少,资金缺乏,无法对现有山林土地进一步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山场增产增收、产生效益造成了影响。   

吾祠村

  吾祠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吾祠村位于吾祠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上吾祠、下吾祠、后隔洋、前村洋、山丰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住户212户总人口637人,土地总面积22004亩,其中耕地面积684亩,林地面积16643亩,主要种植杉木、松木、油茶、毛竹等,现有毛竹林2000亩,油茶252亩。2011年人均年收入约4272元,现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有24户78人,其中低保户11户38人。现有党员25名,其中女性党员5名,预备党员2名,外出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平均年龄44岁,现有支委会成员3名,下设“党员中心户”4户。   二、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设施基础弱。吾祠村地处边远山区,辖区内五个自然村分布比较分散,吾祠至下吾祠自然村道路仍然为机耕道土路,一到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水利设施严重老化,近几年受小山洪、强降雨的侵袭,多条农田灌溉水渠被冲毁,这些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民发展产业农业、特色农业的步伐。   2、集体经济差。吾祠村基本没有村财收入,是典型的“空壳村”,长期以来仅靠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每年7000元)维持运转,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的严重不足造成一些福利事业、公共设施等事业难以为继,也给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难度,同时,吾祠乡属偏远小乡镇,很多项目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偏小,取得的实效也比较小,因此在项目立项审批及争取项目资金方面比较困难。   3、村民收入少。吾祠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的制约,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耕地作业面积不成规模,而且大部分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但市场上适应山区旱地、小丘块作业的农机产品却非常少见。再加之村里没有任何水利设施,种地只能是靠天吃饭。种植毛竹、营林等又缺乏技术指导,加之交通比较不方便,毛竹、林木等产品要产生经济效益成本太高,是造成农民收入单一且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4、致富思路窄。吾祠相对其他地方来说,信息比较闭塞,农民思想比较落后,素质偏低,欠缺科学文化知识,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从长远看待问题的眼光,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增收。   


彭溪村特产大全




彭溪村景点大全